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秋水仙碱与他汀类潜在药物相互作用(potential drug-drug interactions,pDDIs)处方,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预防措施。方法 检索知网、维普、万方、PubMed和Elsevier数据库关于秋水仙碱与他汀类相互作用致不良反应的个案和研究报道,进行文献分析;通过医院合理用药软件抽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秋水仙碱联合他汀类药物的所有门诊处方,鉴别出潜在药物相互作用并进行严重性分级。结果 检索到该药物相互作用致不良反应个案报道22例,病例对照研究1篇,观察性队列研究2篇;不良反应以老年人居多,男性多于女性;发生时间集中在联合用药21 d内,3例患者死亡;高剂量、高龄、男性和肝/肾功能不全可能增加该pDDIs发生风险;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共收集到秋水仙碱联合他汀类药物处方72张,其中阿托伐他汀65张,瑞舒伐他汀6张,辛伐他汀1张,危险程度分级均为严重;1例患者联合使用秋水仙碱和阿托伐他汀4个月后出现肌病,1个月后好转;临床药师制定了7项预防措施。结论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秋水仙碱与他汀类处方存在pDDIs,需积极实施预防措施并加强监测,尤其是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了解耳鼻喉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为同类专科间的比较及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1个月耳鼻喉科门诊处方给药途径分布情况,品种选择情况,全身使用抗菌药物消耗情况、疗程分布情况,以及克拉霉素片的用法及疗程分布情况。 结果:耳鼻喉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16.56%,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全身用药及全身联合局部给药为主,局部用药为辅;在品种选择上以喹诺酮类滴耳液,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为主,同时克拉霉素的使用也占据了重要地位;90%以上全身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在2周以内,长疗程使用的抗菌药物以克拉霉素为主。结论:我院耳鼻喉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低于原卫生计生委对于综合医院的规定。应重视长程口服克拉霉素患者的用药教育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门诊他汀类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处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某院门诊他汀类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处方进行分析。方法:调出该院2007年7月~12月含他汀类药物的西药处方,统计在合并用药中含有影响他汀类代谢的处方。结果:使用有5种他汀类药物,用量最大的两种为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合用的CYP3A4底物共有13种,CYP3A4抑制药共有9种。结论:应避免与已有文献报道能抑制他汀类药物代谢的药品合用,或可改用其他无或很少相互作用的同类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沈斌  方子正 《医药导报》2010,29(11):1505-1507
目的了解他汀类药物的合并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代谢酶学理论指导下,从代谢性相互作用的角度对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含3种他汀类药物的处方共计2 267张,其中含氟伐他汀和CYP2C9抑制药或底物的处方208张;含阿托伐他汀或辛伐他汀,且有CYP3A4抑制药或底物的处方分别为412和56张。厄贝沙坦、氨氯地平、硝苯地平、那格列奈、泼尼松、非洛地平等出现的频率较高。结论他汀类药物应避免与抑制他汀类药物代谢的药物合用,或选择无或很少相互作用的同类药物。药师在合并用药中应做好处方审查和患者用药教育,必要时对某些可疑相互作用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磺脲类降糖药与抗菌药物潜在不良药物相互作用(pADIs),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通过某院合理用药软件系统抽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磺脲类降糖药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所有门诊处方,鉴别潜在pADIs,对pADIs危险严重性进行分级,并对国内外数据库收载的磺脲类降糖药与抗菌药物相互作用致不良反应个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天津市人民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天津市人民医院2014年1—12月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处方218 048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4.12%;急诊内科抗菌药物处方数量最多,就诊患者最多的年龄段是50~80岁;使用抗菌药物最多的疾病是呼吸道感染,肺炎居首位;口服是门急诊抗菌药物的主要给药途径;使用一种抗菌药物占总数的87.6%;用药频度(DDDs)最高的是克拉霉素片;点评处方30 851张,不合理率为8.6%。结论 2014年门急诊抗菌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但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应持续加强合理用药培训和监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免疫关卡抑制剂类药物致心脏不良反应文献的分析,探讨此类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为临床合理应用免疫关卡抑制剂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以伊匹单抗(Ipilimumab)、纳武单抗(Nivolumab)、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阿特珠单抗(Atezolizumab)、"Avelumab "和" Durvalumab"为检索词对截止2017年9月的PubMed数据库进行致心脏药物不良反应文献检索,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药物使用情况及心脏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数据进行汇总并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17例免疫关卡抑制剂致心脏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其中报道最多的是Ipilimumab,其次为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心脏不良反应临床诊断以心肌炎为最多(58.8%),其次为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不良反应最快发生在首次用药后1周,最慢发生在首次用药后31周,中位数为9周;17例报告中有9例患者死亡。结论 临床应重视免疫关卡抑制剂类药物的心脏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瑞舒伐他汀”为主要检索词,对2000年1月—2014年9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瑞舒伐他汀致不良反应的12例病例报道,探讨其特点,并提出合理用药建议。结果 8例患者为男性,4例女性,平均年龄(70.08±1.78)岁,瑞舒伐他汀的剂量为5~10 mg/d,不良反应一般在使用瑞舒伐他汀5 d后发生,主要表现为肝损害和横纹肌溶解。停药并进行相应治疗1周后不良反应明显好转,出现死亡病例1例。结论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药、加强用药监测、对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是防控瑞舒伐他汀致不良反应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儿童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的使用及治疗过程中药物相互作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2年12月23日—2023年2月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所有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的住院患儿病例资料,分析该药的使用情况,并对相关的联用药物进行分类,通过micromedex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分析该药的临床潜在相互作用药物情况并进行严重性分级。结果 共收集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病例48例,中位年龄6.71岁,年龄范围87 d~17.75岁。使用科室集中在血液科、ICU、感染科、综合内科,合并基础疾病主要为肿瘤,用药后中位退热时间3 d。用药期间联用药物较多,共收集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潜在相互作用药物15种,需关注与抗真菌药的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结论 儿童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较多的科室为血液科,合并基础疾病主要为肿瘤,用药期间联用潜在相互作用的药物时应当注意监测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存在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的住院医嘱,分析潜在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8年7月1日-12月31日精神科住院患者所有运行病历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筛选联用≥ 2种药物的医嘱,记录联合用药中含有CYP450酶底物、抑制剂或诱导剂的情况。以代谢酶学理论为指导,以药品说明书、相关文献报道为基础,评价医嘱中潜在的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并统计临床发生实际药物相互作用的病例。结果 共查阅1 658份病历,其中存在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的病历227份,占13.7%,涉及的CYP酶的亚型主要有CYP2D6(n=176,77.5%)、CYP3A4(n=105,46.3%)、CYP2C19(n=24,10.6%)和CYP2C9(n=5,2.2%)。临床发生实际药物相互作用的病历6份,占2.6%。结论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病历中存在潜在的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较多。为提高用药的疗效与安全,临床上应尽量避免联用已有文献报道的存在不良相互作用的药物,选择没有相互作用或相互作用较少的同类药物。  相似文献   

11.
12.
郑磊  杨静  管玉瑶  宋超 《中国药事》2018,32(12):1697-1703
目的:评价丁溴东莨菪碱注射液的的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收集到的3695例使用丁溴东莨菪碱注射液的有效病例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包括性别、年龄、疗程、高风险患者用药情况、药品不良反应情况、联合用药情况。结果:高风险患者用药较为普遍,高风险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低风险患者的7.63倍。联合用药较为普遍,存在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的病例占1.98%。结论:应严格执行药品说明书的用药要求,关注高风险患者、重点疾病用药与药物食物相互作用,降低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风险,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汪华蓉 《中国医药》2013,(12):1790-1791
目的对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三峡中心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住院服用他汀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他汀类药物分布、不良反应表现等进行统计。结果85例患者中60周岁以上患者有72例,占84.7%;74例患者的不良反应于服用他汀类药物1个月内发生,占87.1%;单独用药25例,联合用药60例;他汀类药物用药中以辛伐他汀为主,共55例,占64.7%;不良反应表现主要包括肌肉毒性54例、肝。肾毒性23例、胃肠道反应17例和神经系统症状15例。结论他汀类药物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且以肌肉毒性为主,对他汀类药物的使用需慎重,密切关注病情,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章凤君  陈正平 《中国药师》2011,14(12):1776-1778
目的:评价某医院精神专科用药的合理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12月每月600张门诊处方和50份出院病历,对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进行统计评价和干预.结果:精神专科用药中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包括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用量用法不正确、过度联合用药、重复用药、配伍禁忌和潜在的不良反应风险等.结论:通过评价和干预,可减少医生用药的随意性、提高临床用药的水平,较好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报告中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4年1-12月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共7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药品说明书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700例ADR报告中,共有医嘱1605条,有267份超说明书用药报告(38.1%),有416条超说明书医嘱(25.9%),类型主要为超给药频次、超给药剂量和超适应症,超说明书用药构成比居前3位的药物依次为银杏达莫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注射用美洛西林钠。 结论 我院ADR报告中超说明书用药情况普遍存在。需加强监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黎黛清 《中国药事》2018,32(12):1716-1719
目的:了解华南农业大学医院门诊处方不合理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门诊处方,每月各100张,共计1200张,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抽查的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共94张,处方合理率为92.17%。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20张(21.28%),不适宜处方58张(61.70%),超常处方16张(17.02%)。不合理处方主要集中在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联合用药不适宜、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等方面。结论:门诊处方总体用药情况较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处方管理,促进安全、有效、经济用药。  相似文献   

17.
冯湧  张同华 《天津药学》2010,22(5):29-31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9年1月—12月的门诊处方2 400张,根据临床药理学知识及文献资料,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给药方案不合理、重复用药、溶媒选择不当、药物间相互作用等。结论:本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这些不合理用药不但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还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性,导致药源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8.
曾秀琴  刘静  盛燕妮  苏锐  谢希晖  李娟  蔡瑞君 《中国药事》2017,31(11):1347-1352
目的:探讨开展药物整合服务在促进合理用药、防范呼吸内科患者用药差错及风险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回顾性病历调查分析,收集患者既往用药史、整理入院药物治疗医嘱清单,对2014年12月-2015年9月收住呼吸内科的95例患者进行药物整合,并探查临床用药中不合理问题及存在的风险。结果:临床药师问诊针对用药品种、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方面更详细;通过药物整合,发现不合理用药及风险共109例次,重复用药占42.20%,药物遗漏占11.01%,药物使用无指征占8.26%,不良相互作用占8.26%;针对药师发现的问题,87.16%被医师采纳并调整给药。结论:药物整合对促进合理用药、防范用药差错及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The high prevalence of statin and clarithromycin utilization creates potential for overlapping use. The objectives of this MiniReview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evidence base for drug‐drug interactions between clarithromycin and currently marketed statins and to present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these drug combinations. We conducted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following PRISMA guidelines with English language studies retrieved from PubMed and EMBASE (from inception through March 2019). We included 29 articles (16 case reports, 5 observational, 5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 and 3 in vitro studies). Based on mechanistic/clinical studies involving clarithromycin or the related macrolide erythromycin (both strong inhibitors of CYP3A4 and of hepatic statin uptake transporters OATP1B1 and OATP1B3), clarithromycin is expected to substantially increase systemic exposure to simvastatin and lovastatin (>5‐fold increase in area unde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AUC)), moderately increase AUCs of atorvastatin and pitavastatin (2‐ to 4‐fold AUC increase) and slightly increase pravastatin exposure (≈2‐fold AUC increase) while having little effect on fluvastatin or rosuvastatin. The 16 cases of statin‐clarithromycin adverse drug reactions (rhabdomyolysis (n = 14) or less severe clinical myopathy) involved a CYP3A4‐metabolized statin (simvastatin, lovastatin or atorvastatin). In line, a cohort study found concurrent use of clarithromycin and CYP3A4‐metabolized statins to be associated with a doubled risk of hospitalization with rhabdomyolysis or other statin‐related adverse events as compared with azithromycin‐statin co‐administration. If clarithromycin is necessary, we recommend (a) avoiding co‐administration with simvastatin, lovastatin or atorvastatin; (b) withholding or dose‐reducing pitavastatin; (c) continuing pravastatin therapy with caution, limiting pravastatin dose to 40 mg daily; and (d) continuing fluvastatin or rosuvastatin with ca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