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Picker5000全身螺旋CT机,对42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乳腺癌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病灶较小者加作薄层扫描.[结果](1)CT诊断率:42例乳腺癌CT诊断正确40例, 诊断率为95.2%,2例误诊.(2)CT表现:①乳腺肿块, 42例中CT显示肿块者38例,实性肿块36例,囊性肿块2例.肿块分叶有毛刺征者25例,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者31例.4例未显示肿块者表现为乳腺实质结构紊乱,乳管扩张.②钙化,显示乳腺钙化者15例.③皮肤增厚及收缩10例.④腋窝或(和)内乳淋巴结肿大11例.[结论]CT扫描对乳腺癌的诊断,病灶范围的显示及腋窝内乳淋巴结转移的判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乳腺癌人活化素受体样激酶1(ALK-1)表达与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的肿瘤学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202例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在病理活检前、后或术前行~(18)F-FDG PET/CT检查,且病理标本均行ALK-1检测。其中ALK-1表达阳性62例,ALK-1表达阴性140例,比较两组患者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密度、钙化、淋巴结或远端转移和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结果 ALK-1阳性组与ALK-1阴性组比较,肿块大小、肿块边缘有无毛刺、淋巴结有无转移、SUVmax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形态、肿块内部密度和有无钙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LK-1表达阳性乳腺癌患者常见于肿块直径≥2 cm、肿块边缘有毛刺、有淋巴结或远端转移、SUV-max≥3.5的患者,乳腺癌病灶肿块大小、肿块边缘是否有毛刺、淋巴结或远端转移及SUVmax可能是乳腺癌患者ALK-1表达阳性的肿瘤学特点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钼靶对乳腺癌的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全部病例先用钼靶筛查,对拟诊或疑为乳腺癌的病例再行CT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比较CT、钼靶对病灶及周围表现的显示,术前TNM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结果:CT与钼靶对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93.85%和84.21%,诊断和TNM分期正确率分别为91.22%和80.7%。CT对微细钙化灶和阳性乳管征的显示不如钼靶,但在显示致密型乳腺内隐性癌灶比钼靶有明显优势,此外,CT对肿块或结节的边缘毛刺,尖角状或触须状突起及邻近皮肤局限增厚或凹陷,脂肪间隙与胸肌受侵,腋窝淋巴结肿大等恶性征象的显示,比钼靶更清晰。腋淋巴结显示正确率分别为93.33%和20%。结论:CT、钼靶结合检查有优势互补作用,可明显提高隐性乳腺癌或早期乳癌的诊断能力。以乳腺癌术前TNM分期、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选择手术方式、术后随访观察有无局部复发及转移均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乳腺癌的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CT征象,25例均作CT平扫,17例平扫后做增强扫描。结果 乳腺癌CT多表现为结节状,边缘毛刺、尖角及细小的簇状钙化具有一定的特征;增强后癌灶常明显强化,有助于发现隐匿性病灶;乳头后方的病灶易引起皮肤增厚;腋窝淋巴结大于1cm,转移较肯定。结论 CT在乳腺癌的诊断、显示病灶范围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炎性乳腺癌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炎性乳腺癌X线的征象.提高钼靶X线对炎性乳腺癌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临床诊断为炎性乳腺癌、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X线表现。结果10例炎性乳腺癌4例表现为弥漫性致密阴影,3例表现为边界不清的肿块,3例表现为结构差;8例表现为皮肤增厚,5例伴有皮下脂肪浑浊,4例伴有腋下淋巴结肿大,3例伴有漏斗征,2例有多个针尖样钙化点,2例伴有毛刺样改变。结论炎性乳腺癌的主要X线表现:界线不清的大片状致密阴影或肿块影,皮下脂肪层混浊.皮肤向心性增厚。常伴有腋下淋巴结肿大、漏斗征、针尖样钙化点及毛刺样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LCNEC患者的MSCT影像与病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胸部CT平扫,其中20例接受增强扫描。结果 23例表现为肺内单发肿块,4例表现同侧肺内为多发结节;26例为周围型,仅1例为中央型;肿块或结节最大径为1.2~14.2cm[平均(5.2±2.1)cm]。主要CT征象:肿块或结节边缘光滑20例(20/27,74.07%),肿块内片状坏死9例(9/27,33.33%)、点状钙化2例(2/27,7.41%);分叶征19例(19/27,70.37%),毛刺征13例(13/27,48.15%),空泡征3例(3/27,11.11%),胸膜牵拉征7例(7/27,25.93%),伴肺内阻塞性病变4例(4/27,14.81%)。增强后20例病灶均呈不均匀强化。14例(14/27,51.85%)可见同侧肺门或纵隔、隆突下淋巴结肿大,其中8例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1例(1/27,3.70%)肿块累及胸壁,1例(1/27,3.70%)发生骨转移,1例(1/27,3.70%)发生脑转移,1例(1/27,3.70%)发生全身转移。结论 LCNEC影像学表现复杂,缺乏特征性,诊断需结合病理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钼靶X线征象。材料与方法:分析5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常规摄影乳腺轴位(CC位)及侧斜位(MLO位)摄片。结果:51例中,钙化25例,肿块35例,毛刺26例,皮肤改变23例,乳头改变23例,周围水肿带19例,周围血管纠集16例,腋下淋巴结改变15例。结论:乳腺癌X线主要征象以钙化、肿块、毛刺、皮肤、乳头改变、周围水肿带、周围血管纠集、腋下淋巴结改变为主。  相似文献   

8.
38例周围型肺癌X线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38例周围型肺癌早期X线征象的分析,探讨早期X线诊断标准.材料与方法:对38例早期周围型肺癌(腺癌24例,鳞癌8例,小细胞癌6例;伴纵隔淋巴结转移12例、脑转移6例)的X线分析,以利提高诊断水平.结果:38例早期周围型肺癌的病灶直径1.1cm~4.8cm,平均为1.65cm,据其形态分为3个类型:(1)小结节型25例(26个病灶),病灶密度中等偏低,有细小毛刺征15例,浅分叶征11例、胸膜凹陷征7例、小泡征5例及钙化斑点1例;(2)小斑型7例,病灶边缘模糊似星芒状,形态不规则;(3)小空洞型6例,呈中心性厚壁空洞4例,呈灶性小空洞2例.所有病灶外围均无卫星病灶.结论:肺内≤2cm的孤立结节、斑片状或空洞阴影,形态不规则,灶内有小泡征,边缘有浅分叶征、细小毛刺征等均考虑肺癌且以腺癌可能性大;注意与肺内常见结节鉴别;定性确有困难者可选择CT扫描,采用X线动态观察,但时间不宜超过3个月;必要时选择痰检、肺穿刺活检、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2例乳腺疾病的cT表现及特征。结果:22例中,乳腺恶性肿瘤14例,其中乳腺癌8例,导管癌3例,浸润癌3例,CT表现为不规则形,毛刺状肿块。良性病变8例,其中,乳腺增生2例,乳腺纤维瘤4例,乳腺炎1例,男性乳房发育1例。乳腺癌表现为不规贝H肿块,周边毛刺(图1),病灶内钙化,局部皮肤、乳头凹陷,腋窝淋巴结肿大。乳腺增生表现为乳腺组织中致密影,密度等同于周围腺体。乳腺纤维瘤表现为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密度均匀,部分病灶可有强化。乳腺炎表现为片状不规则致密影,边缘模糊,内见低密度脓肿形成。术前、穿刺前正确诊断19例(86.3%),误诊3例(13.7%)。结论:螺旋CT能更好显示乳腺疾病的特征,对乳腺疾病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乳腺癌的CT表现,探讨CT扫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56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回顾分析其CT表现及诊断价值。结果乳腺癌的CT表现为不规则肿块或结节状影,有分叶,边缘放射状毛刺;表现为腺体结构扭曲,密度高于周围正常腺体组织,局部皮肤受累或脂肪间隙变形、消失,肿瘤组织增强明显。CT扫描可显示腋窝等部位转移淋巴结。结论乳腺癌CT扫描在某些情况下优于其他方法,尤其对致密型乳腺中乳腺癌术前检查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1.
例1,女,42岁。发现右乳肿块1年,自觉1年内肿块稍长大。查体右乳外下象限扪及一大小30mm×20mm质硬包块,活动度一般。超声显示右乳约8点钟处探及一实质性低回声肿块,大小27mm×16mm,肿块边界清楚,边缘未见“恶性晕”征,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散在分布的钙化灶,钙化灶大小不一,肿块后方回声明显衰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肿块边缘及内部未探及血流信号。左乳未见异常声像。双侧腋窝未探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图1)。超声诊断:右乳实质性肿块,考虑乳腺癌可能。手术所见:右乳肿块包膜完整,与周边组织轻度粘连,术后病理:乳腺纤维腺瘤。例2,女,50岁。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超声及X射线钼靶扫描对乳腺癌的诊断作用。方法我院124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均接受CT、超声和X射线钼靶影像学特征,并与手术病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CT、超声及X射线钼靶对乳腺癌的诊断作用。结果 124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测均确诊为乳腺癌。CT扫描显示均为肿块型,多呈不规则、圆形和椭圆形病变,病灶边缘模糊或清晰,多呈分叶状,多为边缘毛刺,肿块密度高于正常组织,浸润性24.19%,伴钙化54.84%,胸壁肌肉受侵10.48%,淋巴结肿大62.90%。超声检测显示多为不规则团块,多实质性弱回声,内部强回声,多呈分叶状,部分回声减弱,无包膜,呈浸润型生长,多发生淋巴结转移,部分血库伯韧带受侵,血流絮状。X射线钼靶扫描多为不规则团块,多伴钙化,边缘模糊,分叶状,毛刺征,部分伴外钙化,皮肤改变,结构絮乱,少部分高密度影,晕环,多发生淋巴结转移。阳性检出率CT为87.10%,超声为80.65%,X射线钼靶为83.87%,三者联合检测为96.77%,联合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用检出率(P0.05)。结论 CT、超声及X射线钼靶均对乳腺癌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三者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更高,利于乳腺癌及早发生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63例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行常规肺部CT扫描,并在病灶处用薄层高分辨力重建方式加扫。结果:周围型肺癌表现为肺内肿块或结节,形状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其中47例肿块直径≥3cm,其密度不均,少数肿瘤内可见钙化、坏死、液化和空洞。16例肿瘤直径<3cm,其密度不均,呈分叶状,薄层扫描时可见空泡征。肿瘤病灶边缘可见毛刺、棘突、支气管血管纠集、胸膜粘连和胸膜凹陷征等。胸膜粘连多见于肿块较大的肺癌,胸膜凹陷征多见于肿块较小的肺癌。结论:CT诊断周围型肺癌比常规X线检查提供更多的信息;若CT发现肺部周围结节或肿块有分叶、毛刺及胸膜凹陷征等应考虑为肺癌,肺门、隆突下及纵隔淋巴结肿大且无钙化时,要考虑肺癌向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4.
肺大细胞癌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大细胞癌(LCLC)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LCLC 15例的CT表现;10例采用常规CT;5例采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结果:15例LCLC均为周围型,肿块多位于肺外围周边部,肿块平均4.5cm×5.5cm,肿块呈圆形、类圆形或欠规则形;13例边缘大部分光滑,浅分叶,周边少许小棘状突起,其密度欠均匀;2例边缘光滑,密度均匀;1例肿块内见多发细砂粒样钙化灶;1例形成厚壁空洞;1例形成薄壁空洞,见典型“空气半月征”;9例增强后肿块实质部分欠均匀轻中度强化,2例较均匀强化,1例环形强化,3例MSCT增强后60s肿块边缘及实质内见点状血管样强化;10例纵隔或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4例肿块侵犯胸膜,2例见胸膜凹陷征;MPR可以准确显示肿块的空间特征,准确了解肿块周围肺野及胸膜的关系。结论:CT特别是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合多平面重组(MPR)对LCL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取我院收治的37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CT检查以及X线片检测结果。结果 X线片下早期可见有局限性小斑片阴影,增大后密度增高,形状变为类圆形或圆形,边缘表现为清晰分叶状,伴有毛刺或印迹,肺门淋巴结肿大;肋骨破坏、胸腔积液;癌性空洞。CT检查结果早期表现为小结节影,较大者呈分叶状肿块;产生空洞率为2%。直径2cm内伴有充气的细支气管影可见,个别内部存在偏心性钙化,肿块邻近区域存在血管集中表现,患者胸膜与病灶邻近部位发生胸膜拖曳征或凹陷征。胸壁邻近受侵而发生骨质破坏,多为肋骨,局部伴有软组织肿块,当累及胸膜或出现胸膜转移则会导致胸腔积液。晚期出现肺门、纵膈淋巴结转移及肾上腺、肝脏、颅脑远处转移。在周围型肺癌的的诊断过程中,CT诊断准确性更高,且优于X线片检测,联合应用二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肺结节病合并大量胸腔积液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58岁。主诉胸闷、气短,不能右侧卧1个月。伴咳嗽,无痰,无盗汗,食欲可。查体:神清,消瘦,左锁骨上胸锁乳突肌内缘可触及淋巴结约花生米大小,位置深,质硬,活动度稍差,余淋巴结无肿大,右下肺呼吸音低,双下肢轻度水肿,余(-)。CT示:纵隔内多个淋巴结肿大钙化,右胸腔见中等量积液;右肺门增大,气管壁增厚,边界毛糙,内见点状钙化,病变远端肺内见斑片状及条索状高密度影;双肺胸膜下多个类圆形高密度结节,边界模糊,右下胸膜局部增厚。增强CT示:右肺门肿块明显强化,余无强化。CT诊断:(1)中央型肺癌伴阻塞性肺炎;(2)纵隔及右肺门淋巴结肿大钙化;(3)双肺多发结节,考虑转移;(4)右胸腔积液。支气管镜:黏膜上皮细胞无异常。三次胸水镜检无癌细胞。胸水结核杆菌PCR(-),抗酸杆菌染色(-),PPD(-),左锁骨上淋巴结两次穿刺无癌细胞,考虑:结核性胸膜炎,右胸腔积液。予抗痨治疗45 d无好转,期间先后5次于右胸腔内抽出黄色略浑浊液体共3 600 m l。会诊考虑中央型肺癌伴胸膜转移,建议取病理,停抗痨药,化疗。于右胸腔内注入顺铂20 m g,英特康欣100万IU,后因...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重建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重建的技术对乳腺癌的显示及在诊断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病理证实乳腺癌22例,重点分析多层CT扫描及重建对(肿块本身及淋巴结显示情况).结果 22例乳腺癌中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肿块19例,10例显示肿块周围水肿环,肿块邻近皮肤水肿8例,乳头内陷、导管增粗6例,8例肿块胸肌相连,腋下恶性淋巴结显示12例,其中6例同时显示胸小肌后淋巴结,2例显示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结论多层CT扫描应与结果相对应及重建技术对乳腺癌性肿块内部结构、周围组织之间关系显示更为直接.对周围淋巴结尤其腋下淋巴结和胸肌后淋巴结的显示较为理想,可为准确诊断和正确治疗提供直观、形象的信息,是一项简单、易行、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周围性小肺癌的X线、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周围性小肺癌(SPLC)的X线、CT影像表现,提高对SPLC的正确诊断。方法 经X线、CT初步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性小肺癌58例,全部病例均摄胸部正侧片及CT片。结果 (1)X线、CT征象特点:分叶征、边缘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毛玻璃样征及蜂窝征。小空洞及血管集束征为SPLC基本征象。(2)X线、CT表现差异:肿块密度、分叶、毛刺、胸膜凹陷、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观察CT优于胸片。病灶形态、边缘的显示胸片优于CT。(3)CT对SPLC定性诊断的准确性高于X线胸片。结论 X线胸片、CT征象显示3种边缘征象以上的肺周围型肿块应高度提示SPLC。增强扫描对鉴别肿块的良恶性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明确乳腺癌的X线征象,评价钼靶X线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报告乳腺癌60例,均行钼靶X线检查,其中12例同时进行CT检查。结果乳腺癌X线表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肿块,边缘毛刺,导管牵拉征、库伯韧带受累,局部皮肤胸壁浸润及周围脂肪间隙变形。钼靶摄影结果与CT相比较,肿块靠近腋窝或胸壁等情况下,CT较钼靶更为实用。结论钼靶摄影在乳腺病变和乳腺癌诊断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层螺旋CT影像应用于肺内单发性结核空洞与癌性空洞的特点及差异。材料与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单发性肺结核空洞患者35例及15例单发性肺癌空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单层螺旋CT表现金进行分析。分析空洞及周围组织结构呈现的CT影像及差异。结果:肺部空洞好发部位无明显特点,大多位于偏心空洞、壁结节、分叶、毛刺与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与无钙化,病变较大、强化、空洞壁厚较常见。结核空洞多发于下叶背段与上叶尖后端,大多为薄壁,且洞壁有明显钙化,边缘整齐、光滑,周围有常见卫星灶与淋巴结钙化症状。结论:利用单层螺旋CT对病变与周围情况的观察能力,可有效对单发性癌性空洞与结合空洞的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