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联合早期抚触排便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5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蓝光照射联合早期抚触排便干预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黄疸指数、睡眠时间及初次排便时间、排便次数和胎粪转黄时间等。结果 2组治疗后黄疸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睡眠时间、排便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初次排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在蓝光照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抚触等早期排便干预措施治疗新生儿黄疸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改善睡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短时多次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联合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茵栀黄联合短时多次蓝光治疗。两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均连续治疗6 d后记录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75.56%)(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56%)与对照组(13.3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蓝光短时多次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及安全性均较优,有利于保障患儿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60例我院收治的黄疸新生儿,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用茵栀黄颗粒。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平均退黄时间、经皮胆红素水平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方案治疗新生儿黄疸,能明显改善患儿病情,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间断蓝光照射治疗联合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中对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云和县人民医院2021年6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黄疸新生儿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抚触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儿持续性蓝光照射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儿间断蓝光照射进行治疗,两...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460例我院收治的黄疸新生儿,并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用茵栀黄颗粒。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退黄时间、经皮胆红素水平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 治疗新生儿黄疸时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方案,不仅能明显改善患儿疾病情况,还能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予以蓝光照射结合抚触治疗对患儿睡眠时间与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庆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予以蓝光照射结合抚触治疗,比较临床结果。结果:研究可见,观察组患儿黄疸指数改善情况较好,且优异于对照组,2组比较统计差异值合理(P 0.05);研究可见,观察组患儿有效睡眠时间较长,且长于对照组,2组比较统计差异值合理(P 0.05)。结论:据此研究证实,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予以蓝光照射结合抚触治疗,能明显改善患儿黄疸症状,并且还能进一步延长患儿有效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3 d、5 d后黄疸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和胎粪转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每日睡眠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皮肤损伤、呕吐、闷热综合征和过度换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护理干预蓝光照射治疗,可有效减轻新生儿黄疸患儿黄疸程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白蛋白、妈咪爱、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等3种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儿体质量、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符合新生儿黄疸诊断的84例新生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其中观察组28例黄疸值较高患儿利用白蛋白、妈咪爱、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A组28例患儿采取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对照B组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统计三组84例患儿临床疗效、体质量、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28例新生儿临床疗效、体质量、免疫功能以及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A组、B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蛋白、妈咪爱、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可取得显著疗效。值的临床借鉴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选取正常足月新生儿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75例给予苯巴比妥口服治疗,联合治疗组75例给予新生儿退黄洗液药浴+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黄疸出现时间及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水平等。联合治疗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黄疸出现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经皮胆红素水平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经皮胆红素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光疗联合药浴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症状,降低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1029-1030
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纳入新生儿科病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3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蓝光照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茵栀黄颗粒。1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胆红素下降水平、黄疸消退时间。治疗组治愈率为83.1%,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治愈率为69.2%;总有效率为9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胆红素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有效缓解患儿体征,显著缩短治疗时间,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和蓝光照射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对患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7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蓝光照射治疗,研究组予以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和蓝光照射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干预后Tbil水平、黄疸消退时间、生长发育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69.23%)(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血清Tbil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干预后,研究组血清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头围、身长、体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儿头围、身长、体质量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和蓝光照射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可缩短患儿治愈时间,促进患儿生长发育,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黄青  刘丹  王惠芬 《全科护理》2013,11(9):840-84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儿均采用蓝光照射治疗3d,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和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黄疸消退的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05,P=0.8106);治疗后总有效率、黄疸消散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在临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中较一般药物治疗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间断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68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持续性蓝光照射,观察组给予间断性蓝光照射。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蓝光照射治疗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胆红素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间断、持续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均可有效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含量,改善患儿黄疸症状,但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安全性相对于持续蓝光照射更高,应作为新生儿黄疸临床蓝光照射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微生态制剂妈咪爱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科收治的新生儿黄疸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妈咪爱口服.治疗过程中应用经皮测胆红素仪动态观察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黄疸日平均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值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与常规以蓝光照射为主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相比,联合妈咪爱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可加快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至正常的时间,且无明显副作用,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间歇性蓝光照射与持续性蓝光照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7月在长葛市人民医院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9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信封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接受持续性蓝光照射,研究组接受间歇性蓝光照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接受治疗3 d后,观察组患血清胆红素为(83.96±9.16)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1.73±11.76)μmol/L,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47/49),明显高于对照组[85.71%(42/49)],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2/49),明显低于对照组[10.20%(5/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采取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的方式在改善患儿血清胆红素指标方面更显著,临床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制中药退黄汤泡浴对新生儿湿热型病理性黄疸的影响。方法:将98例湿热型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口服双岐杆菌治疗,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制中药退黄汤泡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复发率及不良发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蓝光治疗、口服肠道益生菌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退黄汤剂泡浴,对湿热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退黄效果更显著,且副作用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舒适护理配合蓝光治疗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儿同时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接受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患儿家长对本次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蓝光治疗联合舒适护理干预可提高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2种不同的蓝光照射法对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 将13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观察组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连续蓝光照射法,比较2组患儿退黄效果、每天胆红素下降幅度和疗程.结果 2组患儿退黄效果、每天胆红素下降幅度、疗程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在行蓝光照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将接诊的3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均择期行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包括抚触护理、蓝光光源调节、药物支持、监测病情、心理护理等。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胆红素、摄奶量的变化,并比较黄疸消退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护理后,两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1、3、5 d,两组摄奶量明显多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多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皮疹、皮肤损伤、哭闹、失水增加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实施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