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其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脑梗死并伴有吞咽功能障碍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平均41例患者。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病率,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和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病率0.00%,低于对照组的21.95%;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率为73.17%,高于对照组的46.3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29%,两组患者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病风险,使患者吞咽功能恢复较好,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吞咽功能、生存质量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吞咽功能优良率、社会适应性得分、生理得分、QOL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逐渐恢复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分析分级口腔护理模式应用于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60例)和对照组(14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分级口腔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口腔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感染及吸入性肺炎、吞咽功能的恢复及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 吸入性肺炎观察组有8例,对照组有32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感染观察组8例,对照组52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效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显效率(52.50%)明显高于对照组(28.5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入院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1.0±4.0)分、(90.0±5.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9±1)分、(92±4)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级口腔护理模式应用于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能有效降低口腔感染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对急性喉炎伴喉梗阻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急性喉炎伴喉梗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雾化吸入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依从率及护理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依从率为92.16%,显著高于对照组7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8.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急性喉炎伴喉梗阻患儿,可提高雾化吸入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间歇性鼻饲法联合分组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7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进行分组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鼻饲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间歇性鼻饲法治疗。比较两组吞咽功能及康复护理依从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护理依从性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性鼻饲法联合分组康复训练治疗可改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增强康复护理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张野  莫蓓蓉  刘俊红  廖雨风 《全科护理》2016,(32):3377-337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吞咽功能障碍老年病人康复训练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饮水试验在Ⅱ级以上的120例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执行集束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吞咽功能、生存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维度、生理维度、社会适应性维度及生存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吞咽功能障碍老年病人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病人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专案护理模式对长期鼻饲患者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及对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需要长期鼻饲的98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全部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专案护理模式;观察一个月,统计两组患者中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护理前与护理一个月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与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调查两组患者与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HAMD、HAMA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均较前下降(P0.05),但观察组仍较对照组理想(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22.4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9%,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44.9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3%,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5.92%,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为73.47%,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案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长期鼻饲患者的吸入性肺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病一品一护"干预模式在脑卒中鼻饲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鼻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一病一品一护"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误吸风险、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吸入性肺炎、反流、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脑卒中生活质量专用量表(S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病一品一护"干预模式可改善脑卒中鼻饲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误吸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冷热交替刺激口咽部加颈项按摩在脑梗死假性延髓性麻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10月广州市中医医院和广州市惠爱医院脑梗死后假性延髓性麻痹的住院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冷热交替刺激口咽部加颈项按摩,于干预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吞咽功能的变化,采用脑卒中量表评价神经功能的变化,比较两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吞咽功能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热交替刺激口咽部加颈项按摩能够改善脑梗死后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神经功能,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使用吞水试验评估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度,并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吞咽功能及减少吸入性肺炎的作用。方法 180例经吞水试验证实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9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体位、饮食、吞咽基础功能训练;对照组90例仅给予常规护理。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吞咽康复的总有效率为9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8%(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2%(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防误吸集束化方案在人工气道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86例ICU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93例。2组均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防误吸集束化方案。比较2组呼吸道分泌物p H值,观察2组吸入性肺炎及误吸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呼吸道分泌物p 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3.11%和4.14%,低于对照组的11.40%和1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集束化方案有效预防人工气道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期间的误吸,从而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预防误吸集束化方案在人工气道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吞咽治疗仪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在老年吞咽障碍留置胃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90例老年吞咽障碍留置胃管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鼻饲护理,实验组行吞咽治疗仪与吞咽功能训练,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拔管率以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吞咽障碍留置胃管患者行吞咽治疗仪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拔管率,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流程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70例为对照组,按康复科常规护理;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护理流程管理方法,干预时间为1月,使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比较2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较入院时均有所改善(P=0. 000),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 102,P=0. 000);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14. 29%)明显低于对照组(31. 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833,P=0. 013)。结论应用护理管理流程对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降低吸入性肺炎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间歇性鼻饲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影响。[方法]纳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8月—2018年9月接受康复护理干预的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鼻饲留置+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采取间歇性鼻饲法+吞咽功能康复护理训练。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吞咽障碍程度并进行疗效评定,采取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观察吞咽不同阶段的情况,行血常规检查评估营养状态及统计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VFSS评分、体质指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氮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间歇性鼻饲联合吞咽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营养状态,且利于吞咽功能恢复,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间歇性口腔食管进食法在帕金森病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伴吞咽障碍患者根据其入院证编号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胃管鼻饲法,观察组采用间歇性口腔食管进食法。并对两组出院时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吞咽功能改善、患者舒适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吞咽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性口腔食管进食法可降低帕金森病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明显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性脑血管病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建立人工气道对改善预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用吞咽筛选试验将入院的急性脑血管病中有吞咽功能障碍的151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气管导管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窒息、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病程、治愈率和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2周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1个月后,观察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12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吞咽能力恢复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早期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加强气道管理以及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急性脑血管病后吞咽障碍的患者的预后,能有效降低吸人性肺炎和窒息的发生率,恢复吞咽能力.缩短患者的病程,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式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误吸与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早期康复训练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式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入院第1天和第28天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和出院时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2.86%和5.71%,对照组为31.42%和17.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入院第1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28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出院时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式早期康复训练能降低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有利于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效果优于传统的早期康复训练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在吞咽障碍患者胃管拔管时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选取本科室鼻饲留置胃管吞咽障碍患者100例,采用简单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误吸知识预防宣教,根据医嘱拔除胃管。观察组患者每周应用SSA评价量表进行吞咽功能及误吸风险评估,根据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及误吸风险评分,采取针对性功能锻炼及确定拔管时机。比较两组患者拔除胃管后再次置管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再次置管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鼻饲吞咽障碍患者使用SSA评价量表进行吞咽功能及误吸风险评估,根据患者误吸风险评分实施针对性功能锻炼,并确立拔管时机,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再次置管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应用于新生儿肺炎雾化吸入护理的策略与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儿科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120例肺炎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集束化护理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集束化护理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雾化吸入过程中和雾化吸入后,集束化护理组的心率、呼吸频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集束化护理组患儿中断雾化吸入的发生率为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χ=4.821,P0.05)。集束化护理组患儿咳嗽明显减轻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痰鸣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应用于新生儿雾化吸入的临床护理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不仅可快速改善患儿不良症状和体征,还可提高雾化吸入的应用效率,降低中断率,促进药物吸收与药效发挥。  相似文献   

20.
选取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支气管患者100例,按照知情自愿原则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能够正确掌握雾化吸入技巧的患者例数、雾化吸入依从性良好的患者例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正确掌握雾化吸入技巧和雾化吸入依从性良好的患者比例,促使患者早日康复,从而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