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炜 《临床医学》2021,41(10):35-37
目的 研究OMOM胶囊内镜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16年3月~2020年4月期间接收的OGIB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予以OMOM胶囊内镜检查以CT小肠成像(CTE),以单气囊小肠镜或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OMOM胶囊内镜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单气囊或双气...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1月隐性或显性OGIB患者的资料,对经常规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的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并对其临床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2例OGIB患者(男55例,女27例),年龄(43±15)岁,其中71例表现为显性消化道出血,11例为隐性消化道出血。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可解释出血原因的病变共66例(80%)(58例显性出血,8例隐血);最常见的病变为血管动静脉畸形(30%)和克罗恩病(26%)。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肠梗阻症状。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对OGIB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E)在不明原因严重的消化道出血(OGIB)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胶囊内镜检查的12例不明原因严重的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平均通过小肠时间为261min,其中2例(13.3%)未通过回盲瓣。共检出小肠病变10例,胶囊内镜的阳性率为83%。病因包括:毛细血管扩张2例(13.3%),毛细血管瘤1例(6.7%),动静脉畸形1例(6.7%),小肠多发溃疡2例(13.3%),小肠淋巴管扩张并出血1例(6.7%),小肠肿瘤3例(25%)。结论胶囊内镜检查耐受性好,安全、有效,诊断不明原因的严重消化道出血价值高。OGIB以小肠血管损伤最常见,其次为小肠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并观察患者使用胶囊内镜的顺应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8年8月~2012年8月11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疾病诊断率和安全性。结果 1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共检出小肠病变97例,检出率88.2%。其病因包括:小肠血管畸形71例,小肠非特异性炎症25例,间质瘤4例,克罗恩病5例,蛔虫症7例,息肉3例,憩室3例,淋巴瘤1例。受检者顺应性良好,未发生梗阻及嵌顿等并发症。结论患者对胶囊内镜耐受性好,胶囊内镜是小肠出血的安全、有效、舒适的检查手段,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有着特殊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检查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海军第411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25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胶囊内镜检查,总结胶囊内镜检查前、检查中护理配合方法以及检查后护理观察要点。结果 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胶囊内镜检查,内镜图片清晰,检查过程中患者无特殊不适。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简便,良好的护理配合有助于患者顺利完成检查,获得清晰的图像,提高病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何晓勇  杨玲和  曹冬梅 《全科护理》2014,(25):2330-2331
[目的]总结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人胶囊内镜(CE)检查的护理。[方法]对16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同时加强检查前、中、后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成功完成检查161例,失败2例,其中检出病变89例,病变检出率为55.3%;检查过程中病人无任何不适,图像清晰,取得满意效果。[结论]胶囊内镜检查病人的护理,尤其是检查前病人良好的肠道准备是胶囊内镜检查成功的重要环节,并且能够提高胶囊内镜检查病人病变的检出率,检查中的密切配合对检查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最佳检查时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检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时机。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5月至2005年1月91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共行94次CE检查。根据其检查时出血情况不同,分成2组,A组为活动性出血组(41例,包括显性出血37例和持续隐性出血4例),B组为出血停止组(50例)。结果:CE检查的阳性率为74.7%(n=68),疑诊率为11.0%(n=10),检出率85.7%,阴性率为14.3%(n=13)。活动性出血组的CE检出率明显高于出血停止组(95.1%比78%,P=0.032),但显性出血者与隐性出血者间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3%比75.0%,P=0.188);出血停止组中,2周内刚停止出血者(29例)的检出率亦明显高于出血停止2周以上(21例)者(93.1%比57.1%,P=0.004),但活动性出血时与出血停止2周内的检出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95.1%比93.1%,P〉0.05)。结论: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CE最佳检查时机为少量活动性出血时和出血停止2周内,该时段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8.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国内2002~2009年文献,共获得胶囊内镜检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906例,联合该院54例共960例,双气囊小肠镜对照组68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胶囊内镜及双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变总体检出率分别为72.1%,83.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憩室和肿瘤性病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胶囊内镜(P<0.05),而在血管性病变、炎症性病变、息肉、克罗恩病方面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能耐受检查,胶囊内镜组和双气囊小肠镜组不良事件构成比分别占4.3%(41例)和4.1%(28例),两者差异无显著性(χ2=0.855,P>0.05).结论 尽管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病变检出率低于双气囊小肠镜,但仍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操作简单、无痛苦,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CE)和结肠镜同步检查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10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胶囊内镜和结肠镜同步检查.结果 100例患者中98例完成胶囊内镜和结肠镜的肠道内对接检查,检出病变98例,其中肿瘤性病变41例(41.8%),非肿瘤性病变57例(58.2%).36例依据联合同步检查的结果,经腹腔镜、结肠镜和(或)手术切除病灶,得到根治;其中回盲部腺癌4例(4%).结论 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同步结肠镜检查在病因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且可大大提高回盲部腺癌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0.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系指经过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小肠放射学检查如小肠钡餐造影或小肠钡灌肠检查,无明确病因的持续或者反复胃肠道出血。其发病率在消化道出血中约占5%。0GIB的出血部位多位于小肠,常规内镜和传统检查方法对其诊断价值有限。胶囊内镜的出现开创了全小肠直视性检查的先河。且患者毫无痛苦,从而对小肠病变的诊断有了很大的提高。本院在2004年5月-2008年10月间对3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胶囊内镜检查,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的结果.结果 肠道血管畸形11例,十二指肠腺癌1例,回肠脂肪瘤1例,小肠克罗恩病3例,小肠息肉3例,十二指肠憩室炎1例,多发性小肠溃疡3例,阴性3例,病变检出率为88.5%(23/26例).部分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探讨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出血原因.方法 选取2010年7月至2017年7月OGIB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129例,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采集患者信息,对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129例患者中126例完成胶囊内镜检查,95例发现病灶,诊断阳性率75.40%.老年组最常见病因为小肠血管发育不良(41.46%)及小肠黏膜糜烂(26.83%),中年组为小肠溃疡(27.90%)及小肠黏膜糜烂(20.93%),青年组为小肠溃疡(40.48%).青年组胶囊内镜在小肠运行时间最短,检查结果阴性率最高.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不同年龄段患者主要出血原因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气囊内镜(DBE)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解黑便或血便且经过多次胃镜、肠镜检查不能确定出血病灶等怀疑为小肠出血者患进行双气囊内镜检查,分析其病因诊断率及其安全性。结果 31例行双气囊内镜检查,经口检查20例,经肛检查5例,经口+经肛6例,发现病灶25例,未发现病灶6例,病因诊断率80.6%(25/31)。未见操作相关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双气囊内镜检查安全、可靠,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率显著提高,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正>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包括呕血、黑便、便血等,可伴有血容量迅速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为临床常见急症。其病死率较高,在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中病死率高达40%[1],早期诊断及处理十分关键。根据出血部位,以Treitz韧带为界可将消化道出血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随着内镜检查的广泛应用,临床上亦有将消化道出血分为上(胃镜可及之处)、中(小肠)、下(结肠镜可及之处)三段之法,本文仍采用传统的上、下二分法。与上消化  相似文献   

15.
胶囊内镜检查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朱森林  胡品津 《新医学》2004,35(2):124-125
1 引言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B)是指初始内镜检查(包括胃镜和结肠镜)阴性而不明来源的消化道出血,占整个消化道出血的3%~5%[1].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胶囊内镜在老年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并观察患者使用胶囊内镜的顺应性和安全性。方法28例经胃镜、结肠镜均未发现异常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28例患者经进行胃镜肠镜复查,发现食道裂孔疝内的糜烂( cameron糜烂)伴渗血4例,结肠息肉3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Meckel憩室2例,间质瘤1例;腹部小肠CT发现小肠间质瘤1例;肠系膜血管造影发现7例血管发育不良,未查到病因1例。结论胶囊内镜对老年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叶红芳 《护理研究》2006,20(2):438-439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人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护理。[方法]应用胶囊内镜对142例病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结果]142例病人中。一次顺利完成检查139例,检查出阳性病例112例(78.9%);3例检查失败(2.1%),其中2例病人,行2次检查成功。另1例病人放弃检查。检查过程中病人无任何不适。[结论]运用护理程序可以提高胶囊内镜检查病人病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赵国珍 《天津护理》2013,21(3):210-211
总结98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中的护理,术前做好患者的解释和沟通工作,充分准备肠道;术中指导患者检查过程中要远离较强磁场、电场环境,避免可能导致图像记录仪发生移动的剧烈活动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症状;术后及时摘下记录设备,妥善运输并密切注意是否胶囊镜排出延迟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叶红芳 《护理研究》2006,20(5):438-439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人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护理。[方法]应用胶囊内镜对142例病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结果]142例病人中,一次顺利完成检查139例,检查出阳性病例112例(78.9%);3例检查失败(2.1%),其中2例病人,行2次检查成功,另1例病人放弃检查,检查过程中病人无任何不适。[结论]运用护理程序可以提高胶囊内镜检查病人病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40例OGIB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及胶囊内镜检查,按检查方法分别设为CT组、内镜组,分析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检查的价值。结果 CT组总体病灶检出率为75. 00%,显性出血率60. 00%、隐性出血率40. 00%,内镜组总体病灶检出率为85. 00%,显性出血率67. 65%、隐性出血率32. 35%,2组无显著差异(P 0. 05)。CT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1. 54%、85. 71%,内镜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6. 00%、73. 33%,组间差异显著(P 0. 05)。结论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对OGIB具有明显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