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敖梅  谢春燕  阮舒华   《护理与康复》2017,16(3):221-224
目的探讨家庭自我管理监测表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两组患者在院期间均接受早期心脏康复,对照组出院前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出院后通过电话、微信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利用家庭自我管理监测表对患者的家庭康复进行干预。干预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家庭康复依从性与自我护理能力。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半年,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家庭康复依从性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自我管理监测表的使用有利于促进慢性心力衰竭居家患者的心脏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精细化管理法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住院过程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行为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饮食管理、症状管理、药物管理、心理与社会适应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生活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行为精细化管理法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确切,可明显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IMB)居家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自我管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治疗的COPD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IMB居家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自我管理能力量表(SMS)评估]与生存质量[通过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价]。结果干预后,两组SM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GRQ的表现、活动能力、病情影响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MB居家护理可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双心护理联合运动康复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0例,双心护理联合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心功能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心护理联合运动康复护理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缓解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志愿护理对居家养老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曾在医院接受神经内科治疗康复出院的脑卒中患者50例,按出院时间的先后次序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家庭照顾护理,观察组除给予家庭照顾护理外,实行居家养老志愿护理干预,即成立志愿护理服务团,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实行一对一追踪入户护理服务,并采用Barther指数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对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Barther指数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优于对照组,患者自觉遵医行为增强,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明显提高。结论居家养老志愿护理有利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出院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伸护理,1年后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结果:干预组自我管理能力、依从性及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延伸护理能显著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遵医用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合理情绪疗法结合基于代谢当量的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35例,常规护理干预+合理情绪疗法结合基于代谢当量的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公斤氧耗量、最大氧耗量、运动中通气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理、运动、健康责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情感、身体活动、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合理情绪疗法结合基于代谢当量的运动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肺功能、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Orem模式下的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急诊病区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Orem模式下的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量表(GSES)]、运动功能(采用6分钟步行总距离测试)、生活质量及出院后自我管理依从性调查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SES评分、6分钟步行总距离测试、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出院后自我管理依从性调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Orem模式下的运动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运动耐力及依从性,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4070-4072
目的研究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护能力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CHF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运动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和心功能情况: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利钠肽(BNP)。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LVESD、LVEDD、BNP均比对照组低,LVEF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HF患者施行运动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其自护能力,改善心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构式家庭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救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及出院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结构式家庭疗法。干预后比较两组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心力衰竭患者知识测评量表、自我护理行为量表、Herth希望量表评分。结果(1)两组干预后自我管理量表各维度与总分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量表各维度得分与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两组干预后心力衰竭相关知识掌握得分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心力衰竭相关知识掌握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干预后两组自我护理行为量表各维度及总分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行为量表得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4)干预后,两组希望水平得分较干预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希望水平得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结构式家庭疗法能够显著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心力衰竭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护理行为以及希望水平,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5E康复模式开展延续性护理对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CKD-MBD)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1月1日~2019年10月1日收治的59例CKD-MBD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延续护理;将2019年11月1日~2020年10月1日收治的59例CKD-MBD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5E康复模式开展延续性护理。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磷钙代谢水平及免疫反应指标。结果: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磷钙代谢水平及免疫反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5E康复模式开展延续性护理,可提高CKD-MB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健康行为和磷钙代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运动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护理模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运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运动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情况、心电图检查结果复常、心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复常、住院总时间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心功能指标、运动能力、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检查结果复常、心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复常、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运动康复护理干预,能大幅度改善心功能指标、运动能力、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缩短心电图检查结果复常、心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复常、住院总时间,使护理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护理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2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水平,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病人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干预后HR低于对照组,LVEF、6 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运动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心功能与运动耐力,同时消除心理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心功能分级的阶梯式运动康复训练处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照顾者负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3月在医院进行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患者100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心功能分级的阶梯式运动康复训练处方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比较两组照顾者负担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照顾者负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基于心功能分级的阶梯式运动康复训练处方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同时有助于降低照顾者负担。  相似文献   

15.
李建勋  王铁成 《全科护理》2023,(11):1538-1542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运动恐惧、运动自我效能及运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医院12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延续性护理。于出院时、干预完成时及干预后3个月比较两组病人运动恐惧、运动自我效能及运动依从性水平差异。结果:对照组53例、观察组54例完成本研究。干预完成时及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运动恐惧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运动自我效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完成时及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运动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延续性护理能够降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运动恐惧,增强运动自我效能,提高其运动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管理模式下的居家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124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居家护理,研究组给予行为转变理论管理模式下的居家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躯体运动能力[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自我管理行为(采用脑卒中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及自我感受负担[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结果:干预12周后,两组NIHSS评分、神经功能障碍评价、SPBS评分、负担评价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2周后,两组FMA评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转变理论管理模式下的居家护理,可改善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躯体运动功能,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感受负担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7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和运动功能简化评估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活动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评分及肢体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康复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居家运动康复及量化饮食指导对心力衰竭病人自护能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4例心力衰竭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出院时行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出院后实施居家运动康复及量化饮食指导,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护能力、心功能改善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自护能力、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6 min步行距离(6M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居家运动康复及量化饮食指导能有效提高心力衰竭病人自护能力及治疗依从性,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针对性护理对居家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8例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68例采取社区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和自我管理行为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足部护理、饮食、血糖监测及运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居家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针对性护理,有助于血糖控制,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规范化自我管理项目构建及实施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规范化自我管理项目,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规范化自我管理项目能有效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