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院前急救衔接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10月本院急诊出车接诊的AMI患者156例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AMI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AMI院前急救衔接绿色通道进行急救护理,对比两组的救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确诊时间及开始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好转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给予及时合理的急救护理干预,进而衔接快捷可行的绿色通道路径,使患者提前获得干预,并缩短开始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能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随机病例研究法,将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院前急救,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院前急救时间、病死率、再住院率等。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急救反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预见性院前急救护理,可以显著缩短救治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120"急救中心经专业院前急救后送达急诊科病人36例为观察组,非"120"送达急诊科的病人3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处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病人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时间、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病人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能缩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时间,尽早实现心肌再灌注,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需要进行急救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病人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病人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救中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病人的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病人100例。其中将2015年4月—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50例设为观察组,2014年2月—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50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PCI绿色通道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病死率、再梗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人住院时间、入导管室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进入导管室时间为26.53 min±3.94 min,对照组为41.25 min±12.37 min,两组入导管室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病人病死率、再梗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也均较对照组降低与缩短(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可有效缩短病人从就诊到急诊PCI手术的时间,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降低病人病死率、再梗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120院前急救时对急性胸痛患者现场行18导联心电图,并实时远程传输回医院心电图诊断室进行诊断,能否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及预后效果.方法 观察组为2015年1~12月本院120出诊于急救现场实施院前心电图,且实时远程传输回医院心电图诊断室诊断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对照组为2014年1~12月本院120出诊时未实施院前远程心电图传输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两组患者到本院后均接受急诊PCI手术.运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再灌注时间、预后效果等指标进行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结果 在急诊救治总时间、急救成功率、冠状动脉再灌注时间、住院时间及预后效果等评价指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以通过院前急救现场的实时远程心电图传输来缩短急性胸痛患者急诊救治总时间、冠状动脉再灌注时间.通过院前急救流程的改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时效性得到有效的保证,120院前急救效率及救治成功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改良全程急诊护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抢救中对急救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改良全程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急救时间、急诊反应时间、死亡率、住院时间及对护理总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静脉用药时间、头颅CT时间和急救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反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全程急诊护理运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抢救中可缩短急救时间,减少急诊反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提升护理总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同时进行院前急救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方式,提高护理质量。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SAS)、抑郁程度(HAMD)、心理健康状况、血管再通率,比较发病后3天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HAMD、心理健康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病3天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联合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血管再通率、术后三天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齐明辉  赵龙燕  王现斌 《妇幼护理》2023,3(8):1904-1906
目的 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中采用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 2020 年 5 月至 2021 年 5 月急诊收 治的 44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对照组。将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急诊收治的 44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 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急诊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转运时间、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 间、ST 段回落率、胸痛缓解率、心肌酶谱回落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再行 PCI 率及院内 AMI 复发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 组转运时间、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 ST 段回落率,胸痛缓解率,心肌酶谱回落率高 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不良事件发生率,再行 PCI 率,院内 AMI 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的满意 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采用急诊急救护理,能够提高抢救效率,缓解症状,减少心脏不良 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胸痛急诊整合式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应用胸痛急诊整合式护理,对照组应用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转归、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情况。结果研究组转归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应用胸痛急诊整合式护理在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护理的基础上联合,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临床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3年5月—2014年8月急诊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按照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进行抢救;将2013年5月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的急救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抢救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心率、血压较对照组平稳(P0.05);观察组在进出急诊室时间、PCI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死亡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可提高AMI患者的抢救效果,缩短等待治疗处理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化后的急救护理路径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路径,观察组予以优化后的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两组出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时间、溶栓或介入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救护理路径,建立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可显著缩短抢救时间,使患者获得干预的时间提前,提高急救成功率和预后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杭州院前转送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院前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各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院前反应时间、急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0.96±4.62) min、(33.14±3.48) min、(75.34±13.66) min及(9.60±2.27) d,并发症发生率8.8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治中,可以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就诊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4例。试验组采取急诊全程优化的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急诊常规护理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院内AMI再发率、院内再PCI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可保证抢救工作的有序进行,有效缩短救治时间,优化抢救工作,促进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3年1—6月收治的6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将2013年7月—2014年1月收治的6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急救护理路径措施。对比2组急诊停留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并记录2组院内心肌梗死复发、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再PCI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时间,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急救中心2011年12月~2012年5月实施院前急救及转运护理改良流程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2011年1~11月改良流程管理以前的120例院前急救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及转运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出诊时间、心电图时间、急救总时间、急诊入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的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抢救效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刘智敏 《妇幼护理》2022,2(17):4088-409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基于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12 月收 治的 3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另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12 月收治的 29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 急救护理,观察组实施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急救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院内死亡率、急救 2h 后 救治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出诊时间、急诊分诊评估时间、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FMC2B 时间、急救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院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胸痛缓解率、ST 段回落率、心肌酶谱回落率优于对照 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院前急救护理,可以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心 血管不良事件率及院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针对性护理在心肌梗死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接诊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急诊护理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2)与观察组(n=4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急诊抢救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用时短于对照组,转运及急救成功率、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运用针对性护理,能使患者尽快得到救治,提高转运、急救成功率及血管在通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AMI患者采用随机编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比较两组院前抢救指标、住院时间、院前抢救、转运及再住院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术后6个月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院前急救时间、急诊入院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1,P 0. 05);观察组院前抢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再住院率、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 0. 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对AMI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可规范抢救流程,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4):3357-3358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将患者分成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抢救和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绿色通道进行抢救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2.78%)和并发症发生率(4.1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0%和15.63%(P<0.05)。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抢救和护理,可以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