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研究比较肝癌诊断中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的准确率。方法:病例样本为2018年9月-2019年9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86例疑似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肝脏增强CT检查与肝脏MRI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研究比较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诊断准确率。结果:评估肝内病灶及肝外病灶检出数,肝脏增强CT均低于肝脏MRI(P<0.05)。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诊断不同病理类型肝癌的准确率,肝脏MRI高于肝脏增强CT(P<0.05)。结论:肝脏增强CT及肝脏MRI均属临床常用肝癌诊断方式,肝脏MRI诊断准确率高于肝脏增强CT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本院范围内,以2019年2月-2020年2月为时间节点,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分别开展CT、MRI检查,对比两组肝癌检出率。结果: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CT分别为44例、47例、50例,MRI分别为50例、45例、48例。MRI的肝内病灶阳性率较增强CT,显著偏优(P0.05)。MRI诊断准确率相比增强CT,明显偏高(P0.05)。而针对直径3cm的肿瘤,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MRI、增强CT对肝癌进行诊断,均有一定特征性,但MRI准确率更高,特别是≤3cm的肿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肝脏增强C T与肝脏M RI对肝癌诊断的准确率,以期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解放军421医院收治的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C T和M RI影像学表现,比较两种方法对肝癌的检出情况。结果 MRI平扫 T1以低信号为主,T2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CT 46例,M RI 52例,门脉期等密度C T 49例,M RI 47例,延迟期低密度或低信号C T 52例,M RI 50例。肝内病灶、肝内病灶阳性率MRI均明显优于增强CT(P<0.05)。MRI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P<0.05)。对直径小于或等于3 cm的肿瘤而言,MRI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P<0.05),而对于直径大于3 cm的肿瘤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的增强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肝脏MRI对肝癌的诊断准确率优于肝脏增强C T ,尤其对于直径小于或等于3 cm的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肝脏增强CT、MRI技术用于临床诊断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2月张家港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肝癌患者5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检查方法进行分组,A组(30例)患者采用肝脏增强CT检查;B组(29例)患者采用肝脏MRI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的准确率及检出病灶位置、病灶直径的符合率。结果:A组经肝脏增强CT总计检出患者24例,检出率为80.00%,B组经肝脏MRI总计检出患者29例,检出率为100.00%,B组患者检查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患者经肝脏MRI检查肝外病灶位置、病灶直径不足3cm符合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临床诊断肝癌疾病可首选肝脏MRI技术,相比肝脏增强CT准确率更高,同时可更精准地判断病灶位置及直径,为后续治疗提供影像学支持,值得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肝脏增强CT技术与肝脏MRI技术诊断肝癌的准确率。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肝癌患者,均予以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两种影像诊断符合度。结果:肝脏增强CT诊断肝癌的敏感性、准确度、特异性均低于肝脏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肝脏增强CT检查相比,对肝癌患者实施肝脏MRI检查的诊断准确度、特异性和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肝脏增强CT检测,观察组采用肝脏MRI检测,对比分析诊断效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6.15%,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为84.62%,两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肝癌上的临床诊断上,肝脏MRI的诊断价值高于肝脏增强CT,临床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因此,更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CT和MRI两种检查方式在肝癌合并癌栓诊断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方法:将由我院收治的63例疑似肝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均经腹部B超检查确诊肝脏存在占位性病变,且均给予其肝脏增强CT和肝脏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结果:以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肝脏MRI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系数Kappa明显高于肝脏增强CT检查(P0.05),肝脏MRI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肝脏增强CT检查(P0.05)。结论:在肝癌的诊断中,相比肝脏增强CT检查,肝脏MRI检查在检出率和准确率方面的优势更大,因此可对临床高度怀疑为肝癌者直接进行肝脏MRI检查,而对CT检查后仍无法确诊的患者应给予MRI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诊断肝癌的准确率。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11月经穿刺活检及病理诊断确诊为肝癌的96例患者,采取分组方式进行对比研究,以“随机双盲法”将纳入主体分为两组,包括对比组(48例,进行肝脏增强CT检查)与研究组(48例,采取肝脏MRI检查),比较诊断准确性。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比组,肝内病变灶数、肝外病变灶数多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肝癌患者检查诊断中,肝脏MRI诊断准确率、检查病变结果等均比增强CT更加理想,更具优势,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值得在肝癌诊断中推广,但是,两种检查诊断方式诊断准确率均存在一定误差,因此,为进一步提高肝癌诊断准确率,应结合实验室等其他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肝脏增强CT及MRI技术对肝癌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期间于沂水县马站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疑似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施肝脏增强CT和MRI检查。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增强CT与MRI对于肝癌疾病的诊断情况,比较不同诊断方法对肝癌的诊断效能,比较不同诊断方法对肿瘤大小的检出情况及对肝癌类型的检出情况。结果:100例疑似肝癌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阴性患者30例,阳性患者70例。阳性患者中肝细胞型29例,混合型16例,胆管细胞型25例,其中48例肿瘤直径≤2 cm,22例肿瘤直径>2 cm。MRI诊断肝癌的灵敏度95.71%、特异度90.00%、准确率94.00%均高于增强CT诊断(P<0.05);MRI检查肿瘤直径≤2cm的检出率高于增强CT (P<0.05);MRI检查不同肝癌类型的诊断准确性高于增强CT (P<0.05)。结论:肝脏MRI诊断肝癌的效能优于增强CT,对于直径≤2 cm的肿瘤组织仍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同时可准确区分不同肝癌类型,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脏肿瘤的CT灌注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及肝脏灌注软件进行肝脏原发肿瘤的灌注研究,对比和评价肝癌与肝脏良性高血供肿瘤(HBHT)以及肿瘤与周围肝实质间的CT灌注差别。方法对30例肝癌患者和22例HBHT患者行肝脏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并分别测量两组肝脏肿瘤及周围肝实质的CT灌注值,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肝动脉分数(HAF)及到达时间,并获得相应的灌注图。结果肝癌病灶的BF、BV及HAF平均值高于周围肝实质(P均为0.000)。HBHT病灶BF和HAF的平均值也高于周围肝实质(P=0.004及0.000)。肝癌及HBHT病灶MTT的平均值均短于相应周围肝实质(P=0.015及0.027),同时肝癌病灶的MTT也短于HBHT病灶(P=0.039)。肝癌病灶及周围肝实质的HAF均高于HBHT病灶及周围肝实质(P=0.036及0.044)。结论肝脏良恶性肿瘤间以及肝脏肿瘤与周围肝组织间存在灌注上差别,可为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应用肝脏增强CT、MRI技术诊断肝癌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5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肝癌患者,均进行肝脏增强CT与MRI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肝脏增强CT、MRI技术诊断效能及病灶检出率,分析影像表现。结果:80例疑似肝癌患者经病理确诊恶性70例,良性10例;MRI检出恶性69例,其中诊断准确68例,良性11例,其中诊断准确9例;增强CT检出恶性66例,其中诊断准确60例,良性14例,其中诊断准确4例。MRI诊断准确率、特异度及灵敏度明显高于增强CT诊断,误诊率、漏诊率均低于增强CT诊断(P<0.05)。MRI检查肝内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增强CT检查(P<0.05)。结论:肝脏MRI应用在肝癌诊断中能够减少患者误诊及漏诊情况,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108-4109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3例肝癌患者,全部患者均先后行肝脏增强CT扫描检查和肝脏MRI检查,并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结合病理学结果可知,MRI检查所获得的诊断符合率达到95.12%,明显高于CT检查的8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直径3cm的肿瘤检测中,MRI的检出率为96.77%,与CT检查的87.10%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准确性更高,尤其是直径3cm肿瘤的检测上,可以获得更为可靠的诊断结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脏超声造影在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肿瘤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65例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肿瘤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CT增强扫描检查,对比三种方法诊断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肿瘤复发的价值。结果:超声造影检查复发转移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CT增强扫描(P0.05);超声造影检查微小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增强扫描(P0.05)。结论:肝脏超声造影在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肿瘤复发的诊断价值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脏特异性对比剂磁共振(MRI)增强检查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太仓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肝脏疾病患者,均实施肝脏特异性对比剂MRI增强检查,以综合评估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以综合评估结果为金标准,MRI增强扫描诊断准确率、灵敏度高于MRI平扫(P <0.05);MRI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硬化、肝血管瘤、脂肪肝、肝脓肿、FNH、肝腺瘤等不同疾病类型检出准确率高于MRI平扫(P <0.05);Child-Pugh分级后A级、B级、C级对不同类型疾病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阳性者与阴性者平扫期病灶相对增强值(HSIN)、HBP期病灶相对增强值(HSIB)、肝实质信号增强比(PSIR)、病灶信号增强比(HSIR)、病灶实质增强比(HPSIR)信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疑似肝脏疾病诊断中应用肝脏特异性对比剂MRI增强检查可帮助提高病灶检出率,明确病灶类型及分期情况,为临床医生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超声背向散射积分评估肝脏肿瘤的消融治疗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在肝癌射频或微波消融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3个肝脏肿瘤病灶,在微波或射频消融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肿瘤及消融区的IBS值,比较治疗前后的IBS值变化,并以增强CT/MRI检查作为对照。结果肿瘤消融后IBS值明显大于消融前,与增强CT/MRI确定的范围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通过观察IBS值的变化,超声背向散射积分为肝脏肿瘤消融治疗疗效评估提供了一种无创的量化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钆塞酸二钠磁共振(MRI)增强成像与增强CT检查对肝脏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肝脏小局灶性病变患者110例(共125个小结节),所有患者均行钆塞酸二钠MRI增强成像与增强CT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病理检查结果,以及钆塞酸二钠MRI增强成像、MRI检查与增强CT检查在肝脏小局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另计算钆塞酸二钠MRI增强成像、MRI检查与增强CT检查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10例患者中经病理明确良性病变47例,恶性病变63例;钆塞酸二钠MRI增强成像准确度(88.18%)、特异度(85.11%)、灵敏度(90.48%)、阴性预测值(86.96%)、阳性预测值(89.06%)均高于MRI检查(61.82%、59.57%、63.49%、54.90%、67.80%)及增强CT扫描(49.09%、44.68%、52.38%、41.18%、55.93%),有统计学差异(P<0.05);kappa检验显示:钆塞酸二钠MRI增强成像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不佳(kappa值=0.228,P=0.016);MRI检查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58,P=0.000);增强CT扫描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不佳(kappa值=0.029,P=0.760)。结论:钆塞酸二钠MRI增强成像检查在肝脏小局灶性病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小局灶性病变检出率,其诊断效能优于常规MRI扫描及增强CT扫描,为临床进一步诊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肝脏病变患者,均进行肝脏增强CT和肝脏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效果,并探讨其应用价值。结果经病理检查证实,90例患者中肝细胞癌64例,阳性率为71.1%。根据病灶的大小、成分、组织学类型等不同,以及有无肝脏基础病变所反映的肝实质背景密度的差异,其影像学表现均存在明显不同。肝脏增强CT扫描中,动脉期直径3 cm病灶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下降较明显,与直径3 cm的病灶动脉期强化改变和门脉期及延迟后造影剂廓清程度有较明显差异。肝脏MRI检查,直径3 cm的病灶平扫所反映的病灶组织成分及影像学表现更为丰富多样,增强扫描动脉期均呈现为较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后强化信号均不同程度下降,与正常肝实质信号差异较明显。肝脏增强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与肝脏MRI检查结果相比均明显偏低(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肝脏MRI的检查效果优于肝脏增强CT,可在肝细胞癌检出与定性中常规运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5418-5419
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将患者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影像学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对比,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CT诊断符合率为75.00%,MRI诊断符合率为96.88%,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差异显著(P<0.05)。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均有较高应用价值,但肝脏MRI在诊断准确率更高,特别直径≤3cm的肿瘤中,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Liver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LI-RADS)对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CT及MR的影像特征进行分析,比较CT与MRI对HC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期间经手术病理确诊为HCC患者72例,术前CT及MR均同时行动态增强检查,由2名高年资主治医师根据LI-RADS v2014分级标准对CT和MRI图像分别进行评级。结果:对CT与MRI评分结果一致性kappa值为0. 566,一致性中等;两者的评分存在差异(p=0. 005);当病灶直径小于3cm时(n=33),对CT和MRI评分结果一致性kappa值为0. 115,两者一致性较差; CT与MRI LI-RADS评分存在显著的差异(p 0. 001);当病灶直径大于3cm时(n=39),对CT与MRI评分结果进行kappa值为0. 838,结果一致性很好; CT与MRI的LI-RA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 207);结论:依据LI-RADS的影像特征,MR对HCC诊断的价值对于较小病灶(小于3cm)优于CT,对于较大病灶两者的价值相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头颅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比较MRI、CT检出率以及检出的病灶部位、大小差异。结果①本组患者的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共149个:MRI检出147个,其诊断准确度是98. 6%(147/149),敏感度是98. 6%(147/149),特异度是0; CT检出病灶125个,其诊断准确度是83. 9%(125/149),敏感度是83. 9%(125/149),特异度是0,MRI对本组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②MRI对直径≤5 mm的病灶检测准确率是100. 0%,高于CT的86. 8%(χ2=12. 847,P 0. 001),对直径 5 mm的病灶检测准确率是96. 6%,高于CT的79. 3%(χ2=8. 123,P=0. 004);③MRI对本组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病灶部位的检测准确率均高于CT,但其检测准确率与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显著,检出率较高,特别是对直径不足5 mm小病灶的检出率,远高于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