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针疗法主要是通过针刺眼周穴区治疗全身疾病,尤其在治疗中风偏瘫方面疗效卓著.本文从中医学理论、生物全息理论、现代神经解剖学及神经生理学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探讨眼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孟宪怡  张硕  付莹 《河南中医》2023,(1):135-140
彭静山教授分析、归纳了历代医家有关眼与脏腑、气血、经络等联系的论述,同时深受五轮学说、八廓学说的启发,总结出“眼(目)与脏腑经络相关”的理论根基和精髓,创立了眼针疗法。彭教授以传统的看眼察病作为基础,将眼球、眼眶区域分为八个区、十三个穴,每个穴位都有各自主治的眼科疾病,还能通过眼目与脏腑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治疗所代表的脏腑经络发生的病症。眼针疗法主要治疗的疾病有:干眼症、Graves眼病、糖尿病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假性近视、眼肌麻痹、青光眼及内科杂病等。目前,有关眼针疗法的治疗范围及方式方法没有明确且详细的标准,对于眼针主治疾病的相关文献研究也比较少,对于不同的针具种类及行针手法的优劣、针刺深度的量化与疗效的相关性提及甚少,且研究报道中的样本量也多为小样本量,而动物模型的确立却未见相应的眼针实验。故眼针疗法今后的研究中,应重视实验研究,扩大样本量,加强眼针疗法不同的针具种类及行针手法的优劣、针刺深度的量化与疗效的相关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眼针是中医眼科常用的一种疗法,本文以眼针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CNKI)梳理了眼针相关文献,总结出眼针的几种类型,包括常用眼周取穴眼针、个人经验取穴眼针(靳氏眼三针、李聘卿新明二穴及眼肌直刺法)和彭静山八廓眼周八区十三穴眼针,对其应用穴位范围、针刺手法、适应症及疗效加以整理分析后发现,前两大类眼针在眼科已有较高的认可度,临床应用普及广泛,而彭静山眼针疗法更多的应用于全身疾病治疗,在眼科应用较少。本文在梳理眼针疗法的基础上,对彭静山眼针治疗应用现状加以分析,以期引起对该眼针理论的重视,更好的指导眼科临床。  相似文献   

4.
探讨彭氏眼针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妍  王健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2584-2588
目的:为了追逆溯彭氏眼针的理论渊源,明确眼针定位分区方案。方法:研究"五轮八廓"学说的发展,系统对中医古代文献进行梳理,理清五轮八廓学说的学术源流,对眼针的理论来源进行剖析,对理论基础方面加以阐述,不断完善眼针理论的基础。查阅大量古代文献,发现眼与脏腑的密切联系,通过白睛的络脉颜色、形态改变来反应脏腑的疾病变化。彭老根据眼与脏腑的关系,联系八廓理论及其关系,并经过大量临床实践,从观眼识病、眼诊病、眼针疗法3个阶段而创立眼针疗法,从而明确眼针疗法的八向八线定八区的方案。结论:彭老通过眼的白睛脉络变化能反应脏腑的疾病,联系五轮八廓学说而创立眼针分区,经过不断研究发展,明确眼针疗法的八向八线定八区的方案,从而针刺眼周八区十三穴调整脏腑、治疗各种疾病。  相似文献   

5.
眼针穴区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我院彭静山教授提倡的眼针疗法,手法简便,疗效显著,已引起国内外针灸界的重视。但有关眼针穴区解剖学结构的系统观察研究较少。我们着重系统观察研究了眼针穴区的局部结构,进针深度和层次,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完善眼针疗法,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6.
基于“观眼识病”的中医眼针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眼针疗法是辽宁中医药大学已故著名老中医彭静山教授首创的一种微针疗法。眼睛与脏腑之间通过经络密切联系,所以它能反映出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正常与否。因此,通过针刺眼穴可以调理脏腑经络之功能失调。眼针疗法是以观眼识病为基础的,脉络的部位、形态及颜色是观眼识病的要点,各脏腑在眼睛上都有相对应的区域,应用眼针取穴针刺可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  相似文献   

7.
海英 《中医药学刊》2014,(10):2453-2456
眼针疗法用于治疗中风病具有显著的疗效,旨在深入地挖掘眼针疗法的理论基础,认识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从脏腑辨证论治角度、五轮学说角度、三焦学说角度探讨眼针治疗中风病针刺处方的中医理论基础,探析眼针治疗中风病疗效的中医学机理。  相似文献   

8.
眼针疗法是根据眼球结膜上血管的形色变化,判定疾病的性质与部位,再辨证针刺眼周特定区穴,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微针疗法。该疗法是著名中医老前辈彭静山教授在总结60余年行医经验,结合10余年潜心研究《内经》、《证治准绳》等典籍中有关眼与五脏六腑、十四经脉关系的基础理论以及华佗“观眼识病”学术思想基础上创立的。笔者现将有关眼针疗法近5年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后循环缺血眩晕西医治疗明确病因尽可能针对病因治疗,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预防性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剂、抗凝药物、降纤酶治疗等;外科治疗主要应用在有严重血管狭窄情况下,可酌情选择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内膜切除术或动脉塔桥术等。中医针刺治疗操作简单、副作用小;体针有虚实之分,实当平肝化痰,定眩,取足少阳经、督脉及手足厥阴经穴为主;虚当益气养血,定眩,取足少阳经、督脉、足阳明经及相应背俞穴为主。彭静山眼针疗法有循经取穴:疾病属哪经取哪经区穴位,或同时对症取几个经区;看眼取穴:观眼识病,即哪个经区络脉形状、颜色最明显即取哪一经穴区;病位取穴:按上、中、下三焦划分的界限,病位所属上、中、下哪个区即取对应眼针的穴区。眼针即刻效应更为突出,起效迅速,与体针互为补充,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眼针分区定穴方案的形成、发展及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车戬  田维柱 《中国针灸》2005,25(4):287-291
眼针疗法作为微针疗法的一种现已广泛应用于临证治疗,至今已历经30余载,其理论体系,尤其是眼针的分区定穴方案,现已经历了2次修改,而第3套方案以其穴位分布的合理性、穴区角度的严谨性而更易为临床医务人员所接受.本文从彭静山教授观眼识病、观眼诊病及眼针疗法3个阶段的理论基础方面加以阐述,对眼针分区定穴方案的形成、发展及变化进行剖析,从侧面介绍眼针疗法发展历史,从而指导临床眼针疗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眼针对功能性便秘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临床常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用眼针疗法按眼部反应区进行针刺,选穴方法有三种,1循经选穴:仔细观察眼部球结膜上各经区或穴区,凡有血管形态或色泽变化的,并在相应的脏腑器官有病变的,就取该穴。2看眼选穴:不论什么病,只依据经穴区内血管形态、色泽变化,凡变化明显者,即取该穴。3选穴时可据病情取一侧或双侧。结果:眼针疗法对功能性便秘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且未见明显不良作用。结论:用眼针疗法可有效治疗功能性便秘,尤其对一些功能性便秘患者效果更佳,值得临床进一步学习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眼针疗法是彭静山教授首创的一种微针疗法,并根据王肯堂的“八廓应乎八卦”理论,确立了眼周“八区十三穴”的眼针方案。根据“眼络于脑,通调脏腑”假说与众多学者对眼针疗法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以及对眼针疗法相关解剖与形态学的研究,以血管神经的相关程度最高心的研究为依据,本文分别从十四经脉、奇经八脉、经筋和眼周主要腧穴以及神经解剖三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眼针穴区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眼针疗法应用于临床近40年,疗效确切,本文欲探讨其理论基础,更好为临床服务。方法:挖掘古代文献,综述眼针临床及实验研究资料,结合笔者多年从事眼针疗法研究体会。结果:通过经络系统将眼与脑,眼与脏腑密切联系,既可观察白睛脉络颜色、形态变化以诊断疾病,又可于眼针穴区施术治疗疾病。结论:眼络于脑,通调脏腑。  相似文献   

14.
眼针疗法是一种在眼眶内外特定的穴区进行针刺的微针疗法,由已故针灸名家彭静山教授创立。眼针疗法始终秉持传承创新的理念,在理论创新、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标准化制定、国内外学术交流方面不懈努力。本文从眼针疗法的学术渊源、学术特色、学术传承方面,探讨眼针疗法的建立、传承与发展情况,为进一步推进眼针疗法的研究和传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MRI测量承泣穴的解剖结构、针刺安全角度和深度,研究承泣穴的针刺安全性,为临床安全针刺操作提供指导。方法:根据BMI选择体型适中的青年志愿者,MRI扫描眼区横轴位(水平位)、冠状位、矢状位和斜矢状位,测量针刺危险深度,以危险深度×75%作为安全深度。实验结果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①承泣穴针刺的安全方向为直刺方向。②承泣穴直刺的安全深度为17.85 mm。③承泣穴的解剖结构左右眼比较无差异(P(0.05),男女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①承泣穴的针刺安全方向为直刺方向,安全深度为17.85mm。②承泣穴的血管变异较多,临床上针刺时应严格掌握针刺深度。③承泣穴针刺深度男女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膈俞组、眼针组和眼针膈俞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收集顽固性呃逆患者6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平均分3组,每组20例患者。膈俞组体针针刺膈俞穴;眼针组眼针针刺双侧3、4、5、7区;眼针膈俞组针刺体针膈俞穴和双侧眼针3、4、5、7区。每位患者治疗至少7 d,随访2周,分别统计3组患者的疗效并加以对比。结果眼针膈俞组的总好转率高于眼针组、膈俞组,眼针膈俞组的总好转率分别与眼针组和膈俞组对比,疗效均有提高,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单独使用眼针疗法或者单独使用膈俞穴疗法,眼针疗法配合膈俞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7.
石冬一  姜宇晴  王哲  张威  任路  马贤德 《辽宁中医杂志》2022,(2):182-186+226-227
目的 采用自身配对设计与完全随机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借助肥大细胞甲苯胺蓝染色手段,观察眼周穴区、非穴区皮下肥大细胞分布规律;通过检测血清及眼周皮肤组织中IgE、组胺、白三烯、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探讨针刺对大鼠眼周穴区、非穴区皮下肥大细胞活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SPF级SD大鼠30只,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针刺穴区组,针刺非穴区组,每组10只。3组大鼠穴区与非穴区位置进行自身配对。空白对照组大鼠不做处理;针刺穴区组和针刺非穴区组大鼠每8 h进行1次眼针干预,共计干预3次。末次针刺后2 h,各组大鼠麻醉状态下,经腹主动脉采集全血,并采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大鼠,以大鼠眼球为中心,环切眶内距离睑缘1~3 mm范围的皮肤组织,同时环切眶外区域距离睑缘4~6 mm范围的皮肤组织,两区域皮肤组织均等分两份,一份固定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另一份制备组织匀浆备用。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两区域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及形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和皮肤组织中的IgE、组胺、白三烯、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结果 各组大鼠皮...  相似文献   

18.
赵阳阳  张威  王哲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8):71-75+275-276
目的 观察眼针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CIRI)大鼠半暗带脑组织中细胞凋亡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同时检测眼针对CIRI大鼠半暗带脑组织中Raf、p-MEK1/2、p-Erk1/2、p-p90RSK、p-CREB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抑制CIRI大鼠半暗带脑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SD大鼠60只,首先分为两组:假手术组(15只),造模组(45只),采用线栓法对造模组45只大鼠制备CIRI模型,模型评价后,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眼针组、穴区外对照组。模型复制后即刻开始进行干预:假手术组不做处理;模型对照组大鼠进行捆绑固定,但不进行针刺干预;眼针组大鼠分别在眼周肝胆区、肾膀胱区、上焦区、下焦区进行针刺干预;穴区外对照组大鼠分别在眼周相应穴区外的2 mm处进行针刺干预,连续干预1周。末次针刺后1 h,采用Zea Longa法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然后过量麻醉法处死大鼠,每组大鼠随机选取6只,取全脑,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剩余大鼠,取全脑,并分离半暗带脑组织,冻存于-80℃冰箱,备用。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半暗带脑组...  相似文献   

19.
眼针疗法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针疗法是以祖国医学经络原理为基础 ,根据眼球结膜上血管的形色变化 ,判定疾病的性质与部位 ,然后辨证针刺眼周特定区穴 ,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1 ] 。是著名中医老前辈彭静山教授在总结 6 0余年行医生涯之针灸秘验基础上 ,经过 10余年潜心研究《内经》和《证治准绳》等典籍中有关眼与五脏六腑、十四经脉关系的基础理论和后汉名医华佗的“观眼识病”学术思想基础上而创立的一种微针疗法[2 ] 。眼针疗法自 1974年公布于世后 ,经过近 30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其临床价值已为国内外许多学者所公认。目前眼针疗法已广泛应用于数十种疾病的…  相似文献   

20.
眼针疗法的"八区十三穴"是观眼识证和眼针治疗的基础,穴区与脏腑相关性是眼针疗法的核心,眼针穴区具有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是一个区,一个面,不是一个点,不仅在白睛,而且在眼睑、眼眶,是以瞳孔为中心的一个扇形的面。通过从穴区的定位、物质基础、与经络的关系、临床适应症广、疗效肯定以及眼针治疗中风病的深度探索,多层次、多角度证明眼针穴区与脏腑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