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中医消化内科临床收治的9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5例。对照组仅口服半夏泻心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78%(44/4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22%(37/45);2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
半夏泻心汤出于《伤寒杂病论》。笔者从1985年以来以本方为主治疗慢性胃炎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最大45岁,最小20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年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脘部痞满疼痛,乏力纳差,口干或苦。2例伴喜温拒按,遇冷加重。经钡透或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12例,肥厚性胃炎6  相似文献   

3.
杨玉芬  张荣兰 《光明中医》2011,26(4):737-737
半夏泻心汤方出自《伤寒论》,在治疗胃脘痞满、腹胀肠鸣等方面有较好疗效。笔者运用此方加减治疗慢性胃炎6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7例慢性胃炎患者选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以1月为1疗程。结果:107例患者中,近期临床治愈38例.显效46例,有效16例,无效7例(其中3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总有效率为93.5%。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有良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慢性胃炎患者均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6.6%。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张仲景《伤寒论》半夏泻心汤为“三泻心汤”之首方,由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大枣,甘草组成,具有辛开苦降、和胃消痞之功效。笔者以辨证论治为原则,结合现代医学检查,应用其治疗慢性胃炎107例,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2003年5月-2006年12月,笔者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患者30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半夏泻心汤首见于《伤寒论》主治寒热错杂之心下“满而小痛”、“呕而肠鸣”全方以半夏为主药,化痰和胃止呕;以芩、连苦寒清热,干姜辛热散寒;以参、草、枣补益脾胃,辛开苦降、寒温一炉,为脾胃不和寒热错杂之第一方。本文总结自1998年至2005年用此方治疗78例慢性胃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非特异性炎症病变。本病本虚标实,虚实相兼,寒热错杂且反复发作。本人以半夏泻心汤为基本方,辨证加减治疗慢性胃炎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两组60例,均为门诊或内科住院病例,  相似文献   

10.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9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04年以来,我们以<伤寒论>半夏泻心汤为主方治疗慢性胃炎9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陈一斌 《光明中医》2010,25(12):2250-2251
<正>慢性胃炎是以胃黏膜充血水肿或腺体萎缩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其特点为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病程较长。笔者自2007年6月~2009年8月在中医辨证基础上内服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型胃炎60例,并与藿香正气胶囊治疗组进行对照,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夏泻心汤是治疗脾胃病的名方,出自《伤寒论》,主治脾胃不和,寒热错杂,升降失常所致痞证。半夏泻心汤的创立,为脾胃病的治疗开辟了法门。笔者结合个人临床体会和现代研究成果,对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作一探讨,以交流并救正于同道。1 半夏泻心汤辨“证”论治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属中医脾胃病范畴,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呃逆嗳气,胃脘部胀闷不适纳呆乏力为主要表现,病程较长,病症一般有虚弱征象,正为半夏泻心汤主治证。因为从病证看,半夏泻心汤以心下痞,呕逆,肠鸣下利,苔腻,脉濡为辨证要点,从病机看,凡病程较长疾病,单纯实证、单纯虚证少…  相似文献   

13.
颜勤  徐学义 《新中医》2003,35(10):52-52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主治脾胃虚弱、寒热错杂、升降失调所致之痞证。笔者自1998-2001年,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老年人慢性胃炎7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75例均为本附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44例,女31例;年龄最小55岁,最大80岁,平均67.2岁;病程最长2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幽门螺旋杆菌(Hp)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略高于对照组的87.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p转阴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清除Hp,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方法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180例,3疗程约30~45 d。结果临床治愈126例,好转4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6%。结论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贤仁 《四川中医》2005,23(10):69-69
目的:探讨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加味半夏泻心汤(半夏、党参、干姜、黄连、佛手、元胡、柴胡、建曲、甘草)治疗本病60例,并与西药对照组60例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正慢性胃炎是胃癌前疾病,其发病原因与幽门螺杆菌(Hp)有关,多见胃痛、呕吐临床表现~([1])。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应属"胃痛"及"痞证"范畴,该病与饮食不节,寒温失调有关~([2])。目前,西药治疗慢性胃炎效果不佳,毒副作用较多,易出现呕吐~([3])、恶心不良事件,需中医参与治疗。中药半夏泻心汤具有祛湿除热,和胃消痞之功效;配以针灸太冲、气海等穴,可显著改善慢性胃炎口苦、口干、泛酸等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我院在针灸的基  相似文献   

18.
杨涛 《中国民间疗法》2003,11(10):50-50
笔者自 2 0 0 1年~ 2 0 0 3年应用加减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 1 8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 1 8例 ,其中男 1 5例 ,女 3例 ;年龄 1~68岁 ;病程 1个月~ 2年。均经胃镜检查确诊 ,主要表现为胃脘胀满 ,拒按 ,疼痛不显著 ,饮食不佳 ,口苦 ,干呕 ,肠鸣 ,得矢气后胀满不减。治疗方法半夏泻心汤加减方为 :陈半夏 9g,黄芩 6g,干姜 3g,黄连 3g,人参 6g(或党参 1 2 g) ,炙甘草 3g,大枣 4枚。干呕重者改干姜为生姜 6g;肠鸣重者加黑附子 3g,茯苓 6g;胃气虚弱 ,水谷不化者加党参为 2 0 g、大枣 6枚。每日 1剂水煎分 2次服…  相似文献   

19.
20.
慢性胃炎是临床极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经过反复验证,采用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屡屡获效,现将所观察的58例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58例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6岁,程最短14个月,最长16年。发病前有明显的受凉、饮酒、饮食不节,情志不遂诱因者31例。本组病例治疗前均经胃肠钡餐七线摄片或纤维胃镜检查及胃粘膜组织活检确诊,其中浅表性胃炎39例(轻度21例、中度11例、重度7例)、溃疡病合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