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张锡纯为明末民初中西医汇通学派大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乃其一生临床经验和医学思想之结晶。张氏主张"取西医之所长,以补中医之所短""合中西医融贯为一"的中西医汇通思想,并且认为"中医之理多包括西医之理,沟通中西原非难事",在中西医汇通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方面做出了卓越的创造性的贡献。本文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临床探索几个角度对其中西医汇通思想进行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2.
前文记述了恽铁樵中西医汇通流派二代传人陆渊雷的生平纪事,并介绍其主要学术观点及学术著作。本文分六个方面总结渊雷先生的学术成就。(1)独步国医改良:先生一方面强烈反对废止中医,一方面又强烈提倡改良中医,认为中医执业者当具备一定的现代科学知识并从政府层面进行督管考核;提出改良中医的第一步为统一中医病名,并在后期自我修正了"中医不识病能治病"的观点。(2)质疑《黄帝内经》:主张从西医解剖生理学解释中医理论;认为《黄帝内经》徒事空洞说理,而于药方治病的原理几乎一字不提;极力反对《黄帝内经》的气化学说。(3)今释仲景古法:尊崇仲景之学,著《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并以之授课,力倡以今日之理释仲景之法。(4)师范《医案》《医话》:医案中主张以西医病名诊断,重视临床症状的描述;医话中有论药,有论医,或答疑,或明理,真知灼见,不胜枚举。(5)领航中西汇通:主张改良中医,实行中西汇通,著《生理补正》《病理补正》《诊断治疗学》《流行病须知》《细菌学补编》等并以之授课,重视医理今释,强调识病诊断,以求提高疗效。(6)潜心佛学书法:译《法海搜珍》,著《书法浅说》《题文明书局影印兰亭十二种》,反映了其佛学修养及书法功底。  相似文献   

3.
近代名医张锡纯,倡中西汇通,衷中参西,致力于沟通中西医学.其在"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基础上,又"贵举古人之规矩、准绳而扩充之、变化之、引伸触长之",采西人之说与国医相参,撷国医之理以释西医,为后人指出了一条中西合参之路.这在今世一派"以西解中,中医西化"的环境中,更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仅窥其治疗中风之理,以冀探其学术特点,而就正于同仁.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教育以民国时期"中西医汇通派"的产生为开端,经历了"中学西""西学中""院校教育"等阶段。随着逐步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教育的内涵和实质亦发生了转变,从自发性的"中西汇通"到无奈的"中医科学化",接着在"西医学习中医"中华丽转身,继而在"院校教育"中尝试探索新的学科、新的教学模式改革。综合性大学、西医院校尝试开设中西医结合专业逐步增多,更有学者将国外医学院校办学理论及课程核心设置与国内中西医结合课程设置进行比较研究,希望从中发现不足,为未来中西医结合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整理清末医家周雪樵创办的《医学报》刊载文章的主题及内容,解析清末医界对待中医、西医的基本态度,探讨西医传入对中医学术走向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西医传入后,清末医家在保存国粹的前提下,对中医的不足进行了反思和批评,试图兴利除弊、发展中医;对西医总体上持接纳、包容的态度,其关注点从初期比较单纯地学习西医知识,逐步转向中西医学的比较和汇通;在基础理论上以中西互参、临床技术上以中西并举等为核心展开了多方尝试,对当今中医药研究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西医传入中国之后,特别是在清末民国初年时,中医就受了西医的影响,在中医界便出现了中西医汇通派,并有《中西汇通医书五种》、《医学衷中参西录》等著作行之于世。尔后,如名中医陆渊雷及先师施今墨等,均主张中西医结合。施今墨先生,早在三十年代就倡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民国时期出版的浙籍医家346部医籍文献目录分类整理,遴选出有影响的医籍文献目录。方法:按照民国年代划分,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的方式,对《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的浙江籍医家医籍目录,进行分类整理、统计。结果:将浙籍中医医家所撰著的医籍目录,按照"中西医论争及汇通类著作""临证各科类著作""方药类著作""中医规模化教育教材著作""中医基础理论与医经研究著作""医案医话类著作""综合性工具书及医史类著作"七个部分进行简要评述。结论:民国时期浙籍医家所著医籍数量众多,精品迭出,医籍内容呈现出中西医汇通的新趋势,中医理论创新发展,融入部分西医知识,注重临床实践及医学工具书编写及服务近代中医教育等新特点,对于现代中医药学术及中医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西眼科汇通》系陈滋遗著 ,子陈任整理刊出 ,上海眼科医院总发行 ,1 936年 5月刊行。该书以合参中西眼科内容形式开中西眼科汇通之先河。前 8个章节以西医眼科应用解剖由表及里的顺序归类立项计 78个病名 ,后 5个章节以眼机能障碍导列出眼病共2 0个病症 ,合为 98个病种 (症状 ) ;余为中医眼科处方集及附录。中医眼科处方收载内服方 864个、眼药方 95个、外用药方 31个 ;附录部分 2例稀奇眼病报告。眼科学名词讨论及中医眼科手术法研究为陈任后续 ,最后表列中西眼科疾病名词对照。1 中西汇通本意 申引陈任观点陈滋认为中医理论不足取 ,…  相似文献   

9.
谁说梓版于清·光绪18年(1892年)唐宗海(1863-1918)的《中西汇通》,是开中西医结合的先河,错了。考自鸦片战争(1840-1842)至光绪庚子年(1900)60年中,西医大量倾泻到中原大陆,中医幸亏那时的人民思想守旧,否则很有可能宝座失掉。中西结合,已自发性地工作起来,连李鸿章(1823-1901年)都认为中医糊里糊涂,西医踏实可靠而主张“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于至精极微之境于医学”(见光绪20年第三版·美医洪士提翻译的《万国药方》李氏序文)。所以,在这60年中出了不少中西医结合的著作,《中西汇通》仅仅是许多书籍中的一部而已。自道光25年(1845…  相似文献   

10.
钟慧群  李萍  王迪 《辽宁中医杂志》2013,(11):2243-2244
张锡纯为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其流行于世之唯一一部医书。文章主要论述了此书贯通中西医理、合参中西药物、互释中西药性的"中西汇通"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1.
刘兴远教授是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河北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室指导老师,河北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近60年,精于临床,在免疫、不孕等疑难杂症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此处刘老认为"妇女之病多从气而得之"主张从"肝"论治,虽分型略有不同,但最终归究于"肝气郁结型"不孕症。临床治病主张"中西合参"在运用中医辨证理论基础上,西医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近代名医张锡纯,倡中西汇通,衷中参西,致力于沟通中西医学。其在“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基础上,又“贵举古人之规矩、准绳而扩充之、变化之、引伸触长之”,采西人之说与国医相参,撷国医之理以释西医,为后人指出了一条中西合参之路。这在今世一派“以西解中,中医西化”的环境中,更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仅窥其治疗中风之理,以冀探其学术特点,而就正于同仁。  相似文献   

13.
文庠 《中医教育》2023,(1):17-23
恽铁樵,江苏武进县孟河镇人,以其扎实的古文、医籍基础,加之会外语、懂西医的学术视野,终以一介寒儒,卒成医林一代宗匠。面对西医对中医的挑战,他揭示了中医的科学价值,简明了“新中医”的观点,形成了系统的中西汇通学术思想。为传承创新中医学术,他开办函授教育,将学术与教育融会贯通,实践“保国粹”与“利民生”相统一的教育目标;编写系列讲义,建构中西医汇通的中医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注重临床实践,形成遥从指导与跟师带教结合的临床教学方法;强化思维培养,形成博学与精读、技巧与学问结合的教学方式。恽氏中西汇通、学教融会的教育思想对现代中医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锡纯临床用山药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松其 《国医论坛》2000,15(6):43-44
近代名医张锡纯 ,学识渊博 ,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他遵古而不泥 ,力主参取西医之长 ,是中西汇通学派的倡导者之一。撰有《医学衷中参西录》(以下简称《医录》) ,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药物的应用范围。他临床运用山药 ,独具匠心 ,《医录》载方 1 70余首 ,用山药之方即有 48首 ;1 35个病例中 91例用山药。张氏用山药 ,立论清晰 ,屡建奇效。张氏之后 ,许多医者从不同侧面对他运用山药的临床经验进行了广泛探讨 ,获益颇多。笔者不揣浅陋 ,探微索隐 ,试从张氏对山药性味功能的独特见解、用法用量的大胆创新、临床运用范围的拓展及临证的匠心独运等…  相似文献   

15.
唐宗海,字容川,生于公元1862年,卒于公元1918年,清末民初四川彭县人,近代医学家.他主张中西医汇通,著有《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伤寒论浅注补正》《金匮要略浅注补正》《本草问答》《血证论》等,合称《中西汇通医书五种》,其中《血证论》围绕血证在中医基本理论方面作了颇多阐发,许多观点对充实和发展传统医学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期导读     
正在世界医学史上,中医药学可谓是"独树一帜",其历史之久远、理论体系之博大精深、实践体系之繁复而有效,令世人叹为观止。尤其是在冠疫肆虐苍生之际,中医药学所发挥出的治愈作用无可替代,再一次引起世界之瞩目。西学东渐之前,根植于东方哲学思维的中医药学,以其独特而丰富的临床经验与高超神妙的医术疗法而惠泽华夏众生,亦被誉为中华文明之瑰宝而独占鳌头。然,十七、十八世纪以降,以兰学为代表的西方医学先入扶桑,遂有《荷兰本草和解》1《藏志》2《解体新书》3等书问世;后经鸦片战争西医传至我国,便有《内科新说》4《西药略释》5《全体通考》6等译著与融合中西医学的《中西汇通医经精义》7等书上梓。清代的洋务运动与民国之初,崇尚西学风潮日盛,中医不幸蒙尘,视中医为"伪科学"论调甚嚣尘上。新中国成  相似文献   

17.
近代天津是中西医结合医学较为兴盛的地域之一,其代表医家、医著不胜枚举。津沽中西医结合医学承袭传统中医学术之本,兼采“西学中用”的治学思路,推动了中医汇通学派的发展。本文以津门名医杨达夫温病学术思想及其辨治常见内科疾病的系统理论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其西学中用、精研温病的学术贡献,其中包括三焦辨证的理论内涵、三焦辨证的诊疗原则与西医治疗的对应性。并明辨温病学派与伤寒学派“寒温一体”的理论特色,将历代伤寒与温病之争合二为一。同时以喘病为例,本于中医寒热、虚实、痰的辨证纲领,融合西医病理机制,体现其中西汇通辨识疾病的思辨模式,以期为当代中西医结合医学提供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8.
吴瑞甫为近代福建及新加坡著名国医名家、教育家,中医学功底深厚。他对近代中、西医学理论与诊疗认识客观而颖悟,其中西医汇通成就主要在诊断学层面。吴瑞甫以西医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认识解释中医四诊的科学原理,尝试建立系统化中医诊断学体系,并挖掘中医学舌诊、脉诊的精髓。吴瑞甫之中医客观化、系统化诊断学体系成就,虽未超过朱沛文解剖生理学的高度,但总体而言,他无愧于"近代中西医汇通之佼佼者"的称号。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汇通派,《中医大辞典》定义为:"19世纪末开始在我国出现的一个医学流派.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医学大量传到我国,一部分中医试图用改良的方法沟通中西医学.他们或以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知识等印证中医古典医理;或以中医的相关论述印证西医的相关内容[1]".事实上,中西医汇通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16世纪末的"西学东渐"时期.  相似文献   

20.
张锡纯中西汇通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相波 《光明中医》2007,22(10):3-4
张锡纯(1860-1933年)是我国近代著名医学家,也是中西汇通学派的代表之一.在其50年的医学生涯中,谆谆示人"依愚生平所经验者言之,中西之说皆不可废"[1],主张"取西医之所长,以补中医之所短",汇通中西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