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膜引导骨再生技术是利用膜的机械屏障原理,阻挡软组织长入种植体周骨缺损,使成骨细胞在膜下空间中优势生长,形成新骨充填骨缺损。目的:于上前牙种植中应用引导骨再生技术,观察其对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74例单颗前牙种植成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上前牙二期种植,但未行骨增量;观察组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实施上前牙种植,待其种植体初期稳定后植入人工骨粉。于术后当天、种植牙负重6个月、12个月比较2组患者软组织红色美学指数及种植体周围骨水平。结果与结论:2组患者种植牙负重6,12个月红色美学指数值较基线水平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种植牙负重12个月时,除唇侧龈缘水平和牙槽突外形外,2组患者红色美学指数其余各项指数值较基线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但2组间红色美学指数各项指数值比较(P>0.05)。种植牙负重12个月时,2组患者种植体边缘骨水平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相比正常骨组织种植修复来说,临床应用引导骨再生技术于上前牙种植中修复可取得较好效果,且两者修复效果无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牙即刻移植中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对修复重建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43例自体牙即刻移植患者按修复重建骨缺损材料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18)、观察组(n=25),对照组在移植体间隙内均匀填充Bio-oss骨粉,观察组在移植体间隙内均匀填充PRF与Bio-oss骨粉复合物。比较2组术后3、6个月唇腭向骨厚度、骨高度,周围骨密度以及术后拆线时种植牙成功率、完全愈合率、局部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6个月唇腭向骨厚度、骨高度,周围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2组术后6个月唇腭向骨厚度、骨高度,周围骨密度均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P<0.001)。2组局部感染率、种植牙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比78.8%、96.0%比94.4%,均P>0.05),但观察组完全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0%比66.7%,P=0.035)。结论 PRP可促进骨愈合、骨再生,自体牙即刻移植中应用PRF联合Bio-oss修复重建骨缺损,术后愈合率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牙种植体植入同步植入Bio-Oss骨粉对牙槽骨骨量缺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92例牙缺失伴牙槽骨骨量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单纯牙种植体植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期植入Bio-Oss骨粉覆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10、50、100、1000 m V刺激下牙槽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测量结果及生活质量评分、术后6个月神经纤维数目及直径。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10、50、100、1000 m V刺激下SNAP高于对照组,神经纤维数目及直径大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牙槽骨骨量缺损患者牙种植体植入时,同步植入Bio-Oss骨粉,可有效提高牙种植修复效果,维持种植体周围正常神经功能,进而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Omega滚动信封瓣联合浓缩生长因子技术应用于上颌单颗前牙种植二期手术的红色美学效果。方法:以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进行上颌单颗前牙种植二期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于二期手术中应用Omega滚动信封瓣技术,观察组于二期手术中应用Omega滚动信封瓣联合浓缩生长因子技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唇侧牙龈厚度、牙龈组织红色美学评分、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结果:术前两组唇侧牙龈厚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戴永久冠前,两组唇侧牙龈厚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唇侧牙龈厚度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近中龈乳头、远中龈乳头、唇龈缘弧形、唇龈缘高度、牙龈颜色、牙龈质地、唇侧牙槽突轮廓等牙龈组织红色美学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永久冠前,两组近中龈乳头、远中龈乳头、唇龈缘弧形、唇龈缘高度、牙龈颜色、牙龈质地、唇侧牙槽突轮廓等牙龈组织红色美学指标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io-oss/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复合物修复牙槽骨缺损区后牙移动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牙槽骨缺损区行正畸矫治的患者38例(65颗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9例34颗牙)和观察组(19例31颗牙),对照组于牙槽骨缺损区植入Bio-Oss骨粉,观察组于牙槽骨缺损区植入PRF/Bio-Oss复合物。记录两组正畸治疗前创面愈合情况;根据锥形束CT(CBCT)计算正畸牙齿术前-术后6个月、术前-术后12个月(正畸治疗6个月)平均垂直骨吸收量、骨密度值;术后6个月、12个月计算正畸牙齿各部位唇侧骨厚度及月平均移动距离。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2周创面愈合率大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前-术后6个月、术前-术后12个月垂直骨吸收量低于对照组,骨密度平均值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正畸牙齿颈部、中间、根尖的唇侧骨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正畸牙齿月平均移动距离小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PRF/Bio-Oss复合物修复牙槽骨缺损区可减少缺损区骨吸收量,提高骨密度值,进一步减小术后正畸牙齿移动距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Bio-Oss骨粉和海奥生物膜在糖尿病患者口腔种植骨再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糖尿病口腔种植骨再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Bio-Oss骨粉和海奥生物膜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Bio-Oss骨粉和海奥生物膜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骨缺损再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 50%,高于对照组的77.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出血指数(0. 36±0. 08)、探诊深度(3. 29±0. 33) mm、附着丧失(3. 00±0. 30) mm、植骨高度(2. 69±0. 27) mm、成骨厚度(2. 57±0. 26) mm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 00%,低于对照组的27.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Bio-Oss骨粉和海奥生物膜应用在糖尿病患者口腔种植骨再生中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骨缺损再生情况,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背景:牙齿缺失导致牙槽嵴骨质的改建和持续吸收,严重影响种植体植入的条件和种植区软硬组织的美观。目的: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电纺支架促进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制作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电纺支架的组织工程化骨。拔除6只实验犬双侧下颌第二前磨牙,在其近中根牙槽窝处制备种植床,即刻植入种植体,在钛钉颊侧制作三壁骨缺损,两侧骨缺损处分别植入组织工程化骨与Bio-Oss小牛无机骨粉,并在材料表面覆盖Bio-Gide胶原膜。术后即刻、4周、8周、12周X射线测量种植体周围骨灰度值;12周后完整取出下颌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骨缺损区的微观结构,新生骨量、形态结构及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与结论:两组间术后各时间点骨密度变化无明显差异,表明两组材料在促进骨再生过程中的成骨效果基本一致。组织工程化骨组骨缺损区内形成致密板状骨,可见成熟骨细胞,哈弗氏管,新生骨-种植体结合较紧密;Bio-Oss小牛无机骨粉组板层骨致密,新骨中有少量Bio-Oss颗粒分布,成骨细胞较组织工程化骨组少,部分哈弗管结构内可见到毛细血管,新骨与植入材料之间形成桥形连接,与种植体结合紧密。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io-Gide胶原膜可促进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再生。  相似文献   

8.
背景:脱细胞真皮基质可作为软组织支架使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在其中增殖,并最终成为宿主组织的一部分.目的:观察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引导即刻植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选择口腔修复行即刻种植患者15例,使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行骨组织引导再生,种植体植入后,测量术中、植入后6,12个月唇侧骨壁厚度,同时观察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6个月后均完成最终修复,无感染及明显并发症.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有效关闭了即刻种植位点的软组织创口,6个月内逐渐与种植体周软组织发生整合.植入后6,12个月种植位点唇侧骨壁厚度与唇侧骨量高于术中测量值(P < 0.05),植入后6,12个月组间骨壁厚度及骨量变化不明显(P > 0.05).说明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屏障膜能有效引导骨组织再生,降低即刻种植术中关闭创口的难度,短期临床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引导骨再生在牙即刻种植术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直径与牙根相近植体,使用Bio-Oss M颗粒以术区新鲜血或生理盐水浸湿植入骨缺损处,覆以Bio-Oss M胶原膜。结果种植体植入后,8例患者的牙龈黏骨膜瓣均正常愈合,仅1例患者牙龈黏骨膜瓣设计覆盖范围稍小,术后2周时创口有部分裂开,种植体颈部及胶原膜暴露,但无植骨材料暴露、脱落。结论引导骨再生技术与具有促进骨修复性再生的生长因子及具有骨诱导作用的复合材料结合应用,将是今后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对即刻负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比格犬5只,将每只犬左右两侧下颌第四前磨牙牙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拔除后立即植入柱状螺纹纯钛种植体并即刻负重,观察组采用PRF填充,对照组不填任何填充物。采用X线测量颊侧骨量增加高度、缺损面积、骨性结合率和新骨生成率;采用能谱分析两组种植体-新骨界面Ca2+含量,HE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结果观察组种植术后3个月种植体部位骨表面Ca2+含量为(43.20±7.1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颊侧骨量增加高度、骨性结合率和新骨生成率分别为(3.25±0.60)mm、(80.11±6.43)%和(74.46±5.5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缺损面积为(1.42±0.54)mm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种植体颊侧骨组织切片可见大量新生骨组织,骨小梁致密粗大,对照组新生骨质及成骨细胞数少于观察组。结论即刻负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应用PRF可以有效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不同技术对种植体周围炎的种植体表面进行处理,联合GBR技术对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进行重建,筛选出临床成骨效果良好的表面处理技术。方法:拔除4只Beagle犬双侧下颌前磨牙植入2种不同表面的种植体,建立种植体周围炎模型,各种种植系统分别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翻瓣刮治;Bio-Oss组翻瓣刮治,骨缺损区充填Bio-Oss,覆盖BME胶原膜;OAM组共4颗种植体,翻瓣刮治,骨缺损区充OAM,覆盖BME胶原膜。分别在治疗前、后测量每颗种植体近中、远中、颊侧、舌侧4个视野的种植体冠部到骨缺损底部的垂直距离(DD值)、缺损牙槽骨的冠方顶点到种植体表面的水平距离(DW值)、牙槽嵴冠方顶点到种植体冠部的垂直距离(BL值)及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所有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水平接近30%。而经过不同治疗后,各组之间骨的再生不一,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Bio-Oss、OAM两组在治疗前后DD值、DW值、BL值均接近,说明两者的成骨效能相近。由于存在分组变量表面(MTS表面、HA表面)之分和处理(空白对照组、Bio-Oss组、OAM组)之分,两种变量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均显著。Bio-Oss和OAM对骨重建的骨量的增加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背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支架结构有利于红骨髓中间充质干细胞及各种生长因子的生长,促进最终成骨.目的:探讨浓缩红骨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复合载自体骨膜碎片支架材料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制备新西兰大白兔双侧下颌骨人工制备骨缺损模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左侧为实验侧,植入自体浓缩红骨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复合载自体骨膜碎片与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右侧为对照侧,植入自体骨膜碎片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术后2,4,8,12周制备组织标本,行大体观察、影像学分析、苏木精-伊红染色、扫描电镜检测.结果与结论:影像学检查及组织学染色显示,实验侧骨缺损处愈合程度、成骨速度及质量明显优于对照侧;扫描电镜显示实验侧复合材料与组织相容性好,无炎症刺激反应;牙CT分析数据及新骨形成情况分别证明实验侧骨密度CT值显著高于对照侧(P <0.05),实验侧新生骨面积显著高于对照侧(P <0.05).表明浓缩红骨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复合载自体骨膜碎片支架材料具有明显骨诱导作用,可望成为临床应用中修复颌骨缺损的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浓缩生长因子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收纳58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入组病人中有26例为上颌前牙唇侧凹陷,32例为上前牙缺失或缺损,病人均伴有牙槽骨缺损及骨损失,采用浓缩生长因子(CGF)辅助的骨组织再生手术(GBR),并于术前、术中及术后加强临床护理,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总共植入76颗种植体,其中2颗种植体发生脱落,其余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结合情况良好。种植体成功率为97.37%(74/76),咀嚼功能恢复正常,且牙体美观,病人满意度良好。[结论]CGF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手术中,能够促进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结合,加速手术切口愈合,而在种植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病人精心护理,能够确保种植手术的顺利完成,有利于预后向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背景:利用生物膜引导骨再生技术在上颌窦提升中成骨是牙种植的研究热点。目的:探讨引导骨再生技术在上颌窦提升中的成骨效果。方法:9只比格犬进行双侧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牙种植,实验侧行胶原膜覆盖颊侧创口,对照侧无胶原膜覆盖。术后4,12,24周分别处死实验犬,行大体标本、力学测试及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结论:术后12,24周时对照侧骨移植材料有移位,骨质吸收明显,种植体顶部暴露,实验侧种植体顶部骨移植材料无移位现象,有较厚的骨质覆盖。随时间的增加,种植体牵出力增加,在24周时实验侧与对照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组织学检查可见双侧上颌窦底植入骨粉后均可见新生骨形成,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成熟,骨粉颗粒逐渐减少,术后12,24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骨的面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果显示生物膜引导再生技术可减少上颌窦提升后骨的吸收,促进新骨骨形成。  相似文献   

15.
党骅 《临床医学》2013,33(9):111-112
目的探讨引导骨再生技术在即刻种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3例即刻种植30枚Straumann、Dentium种植体,应用引导骨再生技术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烤瓷冠修复后,进行随访观察1~5年。结果 30枚种植体均达到良好骨愈合,随访期间效果满意。结论应用引导骨再生技术能有效修复种植体周围及与牙槽窝间隙的骨缺损,为即刻种植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恢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自体骨碎末骨移植材料的实验模型。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4在大连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基地(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健康杂交家犬5只,体质量15~20kg。Bio-Oss骨移植材料为引导骨/组织再生多孔骨无机材料,白色颗粒状,颗粒大小1.0~2.0mm。②实验方法:拔除家犬下颌第1,2,3前臼齿,3个月后行种植术。预备种植体窝,每只犬左右两侧各预备4个,共40个。在每个种植窝内,各植入种植体钛钉1枚,共40枚。用种植转孔时收集的自体骨碎末、Bio-Oss骨移植材料及两者1∶1混合骨碎末恢复种植体颊侧单壁人为骨缺损,以未植骨作空白对照。③实验评估:第9周时观察各组骨量的恢复情况、X线片观察牙槽骨高度、骨小梁致密度及骨整合情况,亚甲基蓝-碱性品红法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5只家犬钛钉均无脱落,均纳入结果分析。①一般情况:9周时,创口愈合均良好,钛钉稳定,总存留率为100%。骨缺损处已有不同程度恢复,与正常骨组织无明显差别。②9周时各组骨缺损量的测量结果:植入自体骨碎末、Bio-Oss骨移植材料、混合骨碎末及空白对照组的平均骨缺损量分别为1.8125、1.6975、1.5025、2.6375mm。植入混合骨碎末的平均骨缺损量最小,说明恢复最佳。③X线观察骨量的恢复情况:40颗钛钉外周均与骨组织紧密接触,愈合良好。不同组间未见明显骨质密度区别。④组织学观察骨量的恢复情况:低倍镜下见所有钛钉均被周围淡红色的致密骨组织紧密包绕,种植体与骨组织间无蓝色的软组织,产生了直接骨结合界面。结论:应用家犬建立自体骨碎末移植材料恢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实验模型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富自体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凝胶(CGF)对根尖囊肿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根尖囊肿造成骨缺损的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囊肿手术后不植入任何物质,观察组在行囊肿手术后植入自体血制成的CGF凝胶。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的骨缺损表面基本平坦,未出现红肿等情况;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骨缺损位置组织密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与周围基本接近;观察组患者的骨吸收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自体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凝胶能够有效减少根尖囊肿术后的炎症反应,促进创面组织快速愈合,提高愈合质量,减少创骨的吸收。  相似文献   

18.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海奥口腔修复膜作为可降解的脱细胞真皮基质,是用于修复口腔黏膜及软组织缺损的材料,由于具有可降解、易于制备、保存时间长、运输和贮存方便、成骨效果好等优点,现在也己开始作为引导骨再生材料用于种植.目的:验证海奥口腔修复膜在种植中作为屏障膜引导骨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种植术区存在骨缺损的患者72例,均为单颗牙缺失,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采用博特医用胶原膜和海奥口腔修复膜行"引导性骨再生"技术修复骨缺损.骨移植物均为天博骨粉,术后1,3个月进行X射线检查及临床检查.二期手术时,对新生骨组织量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二期手术时,72例患者的种植体均已与骨组织形成骨结合,试验组平均骨生长效果为92%,对照组平均骨生长效果为91%,所有种植体均顺利完成种植义齿修复.修复后随访3~24个月,种植体均能成功地恢复咬合功能.结果提示海奥口腔修复膜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果与博特医用胶原膜相当,在临床上可以作为骨再生引导膜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自体牙即刻移植中,自体骨植入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在充填牙周骨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自体牙移植患者55例按牙周骨缺损区填充物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给予PRF填充牙周骨缺损,观察组30例给予自体骨植入联合PRF填充牙周骨缺损.比较2组完全愈合率、治疗成功率及总有效率、局部感染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  相似文献   

20.
构建自体骨碎末移植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学术背景:自体骨移植取材常需要开辟第二术区或在种植体周围取骨,额外增加创伤和感染机会,所以对局部小范围的骨质欠缺,可以考虑回收和利用预备种植体切除的自体骨末.目的:建立恢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自体骨碎末骨移植材料的实验模型,观察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反应.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材料:实验于2005-08/2006-04在大连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基地完成.实验动物为5只健康杂交家犬;种植体钛钉和Bio-Oss骨移植材料均由西安中邦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设计制造并提供.方法:拔除家犬下颌第1,2,3前臼齿,3个月后行种植术.预备种植体窝,每只犬左右两侧各预备4个,共40个.在每个种植窝内,各植入种植体钛钉1枚,共40枚.用种植转孔时收集的自体骨碎末、Bio-Oss骨移植材料及两者1:1混合骨碎末恢复种植体颊侧单壁人为骨缺损,以未植骨作空白对照.主要观察指标: ①种植术后第9周时观察各组骨量的恢复情况、X射线片观察牙槽骨高度、骨小梁致密度及骨整合情况. ②应用亚甲基蓝-碱性品红法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5只家犬钛钉无脱落,均纳入结果分析. ①一般情况及骨缺损量:种植术后9周,创口愈合均良好,钛钉稳定,总存留率为100%.植入自体骨碎末的骨缺损量小于空白对照组(P<0.01);植入混合骨碎末的平均骨缺损量最小,说明恢复最佳. ②骨量的恢复情况:X射线片显示40颗钛钉外周均与骨组织紧密接触,愈合良好. ③材料与宿主的组织相容性:低倍镜下见所有钛钉均被周围淡红色的致密骨组织紧密包绕,种植体与骨组织间无蓝色的软组织,产生了直接骨结合界面.结论:家犬建立自体骨碎末移植材料恢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实验模型效果理想,材料与宿主间生物相容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