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2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与通过计算机以2∶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对照组的84例非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年龄、孕周、妊娠次数、剖宫产次数、流产次数等情况,探究发生瘢痕妊娠的潜在危险因素。结果:瘢痕妊娠患者妊娠次数、剖宫产次数、流产次数、剖宫产后流产史以及宫腔手术史明显多于对照组,当前怀孕和上一次怀孕之间的时间间隔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妊娠年龄、孕周、胎次、上次剖宫产时机、手术方式及手术指征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妊娠次数、剖宫产次数、流产次数增加、剖宫产后流产史、宫腔手术史以及当前怀孕和上一次怀孕之间的时间间隔较短会增加瘢痕妊娠的发生风险。结论:增加瘢痕妊娠发生风险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妊娠次数、剖宫产次数、流产次数增加,剖宫产后流产史、宫腔手术史以及当前怀孕和最后一次怀孕之间的间隔较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分娩方式的选择,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3月于我院分娩的82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孕产妇最终分娩方式的选择,并分为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设计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记录孕产妇基线资料,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分娩方式选择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2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中,38例行阴道分娩,占46.34%;44例最终行剖宫产术分娩,占53.66%。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孕前BMI高、距上次分娩时间短、瘢痕薄、新生儿体重大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分娩方式选择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多选择剖宫产术分娩,与产妇年龄、孕前BMI、距前次分娩时间、瘢痕厚度、新生儿体重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应针对相关因素实施积极干预措施,改变患者分娩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建档产检并分娩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22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孕妇的基本情况(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孕期健康情况(孕周、孕期产检及保健、孕期增重、妊娠期糖尿病、孕前肥胖)、前次剖宫产情况(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原切口长度)、心理状态、宫颈成熟度及新生儿体质量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结果 226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成功176例。年龄、孕期合理增重、妊娠期糖尿病、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宫颈成熟度评分、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及新生儿体质量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合理增重、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4.2年)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保护因素(P0.05),产妇抑郁情绪及新生儿体质量过大是影响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在孕期及围产期给予充分干预,维护产妇的心理健康,提高经阴道分娩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愈合不良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80例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愈合良好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既往剖宫产史、妊娠并发症、阴道和肛门检查次数、子宫肌瘤、胎膜早破、横切口方式、纵切口方式、羊水污染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观察组有既往剖宫产史、妊娠并发症、阴道和肛门检查次数≥5次、子宫肌瘤、胎膜早破、羊水污染等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既往剖宫产史、妊娠并发症、阴道和肛门检查次数≥5次、子宫肌瘤、胎膜早破、羊水污染为影响产妇子宫切口瘢痕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37,2.132,2.821,2.074,3.805,2.231,P0.05或P0.01)。结论:有既往剖宫产史、妊娠并发症、阴道和肛门检查次数≥5次、子宫肌瘤、胎膜早破、羊水污染为产妇发生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临床应行相关术前检查、术后相应护理及对症治疗减少相关危险因素,预防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愈合不良的发生,缩短产妇住院时间,加速产妇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该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进行阴道试产的143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阴道试产结局分为试产成功组和试产失败组,对比分析可能影响阴道试产失败的因素。结果 143例孕妇中,阴道试产失败39例,成功104例,成功率为72.73%。试产成功组和试产失败组年龄、产前体质量指数(BMI)、距离上次剖宫产的时间、阴道分娩史、使用宫缩剂、子宫内膜厚度、胎龄、婴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孕妇剖宫产次数、是否临产入院及有无定期产前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年龄、产前BMI、距离前次剖宫产的时间、阴道分娩史、子宫下段厚度及婴儿体质量均是造成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试产失败的独立因素。结论导致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孕妇再次妊娠时阴道试产失败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多,临床应予以重视,并严格按照适应证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 10例新式剖宫产不缝合腹膜术后二次开腹手术与 10例缝合腹膜的子宫下段剖宫产进行对比 ,旨在评价新式剖宫产不缝合子宫膀胱反折腹膜及腹壁腹膜术式的优缺点。现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7年 5月~ 2 0 0 1年 6月在我院行新式剖宫产术后因病需要二次开腹的患者 10例 ,年龄 2 1~ 32岁 ,平均 2 5 .6岁。二次开腹手术距上次剖腹产时间 3月~ 3年 ,二次开腹原因为 2例宫外孕 ,2例卵巢肿瘤 ,6例再次剖宫产 ;子宫下段剖宫产组 :10例患者年龄 2 4~ 30岁 ,平均 2 6岁 ,距上次剖宫产时间 1~ 3年 ,开腹原因均为剖宫…  相似文献   

7.
韩金秀 《临床医学》2016,(10):39-40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分娩方式的选择,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妇女资料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依照妊娠合并高危因素,包括子宫切口异常以及胎盘位置异常等分为高危瘢痕子宫妊娠组以及普通瘢痕子宫妊娠组,将普通瘢痕子宫妊娠组患者依照分娩方式分为再次剖宫产组以及经阴道分娩组,对于两组患者的分娩结局、医疗费用和母婴并发症情况进行总结和比较,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高危瘢痕子宫妊娠组患者20例,普通瘢痕子宫妊娠组患者80例,其中经阴道分娩组患者10例,再次剖宫产组患者70例,再次剖宫产组患者中由于社会因素采取手术者30例。经阴道分娩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再次剖宫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组新生儿由于RDS转NICU概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显著高于经阴道分娩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孕期需要详尽各项检查,将胎盘位置异常、子宫切口异常等高危因素进行筛选,选取最恰当的阴道试产方式,减少由于社会因素引起的再次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阴道分娩失败的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阴道试分娩产妇8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阴道分娩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67例与失败组22例。两组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比较年龄、孕周、是否临产住院、产前BMI、子宫下段厚度、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及是否定期产检,对上述因素进行相关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胎儿窘迫、子宫破裂、新生儿窒息、前置胎盘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相关因素结果显示,两组孕周、是否临产住院、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及是否定期产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年龄、产前BMI、子宫下段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产前BMI、子宫下段厚度是影响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阴道分娩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成功组胎儿窘迫、子宫破裂、新生儿窒息、前置胎盘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失败组(P 0. 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阴道分娩失败率相对较高,会影响妊娠结局,且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妊娠孕晚期发生不完全子宫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42例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妊娠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108例成功阴道分娩纳入对照组,34例发生不完全子宫破裂纳入病例组。分析患者前次剖宫产的手术时机、前次剖宫产与本次妊娠间隔时间、孕妇年龄及妊娠次数、流产次数、临床症状及超声情况与本次妊娠发生不完全子宫破裂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6. 24±3. 66)岁,平均孕周为(38. 53±1. 29)周;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2. 82±3. 25)岁,平均孕周为(39. 14±1. 08)周,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病例组临产剖宫产3例(8. 8%),对照组临产剖宫产19例(17. 6%),对照组临产剖宫产比率高于病例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7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孕妇年龄和新生儿体重是瘢痕子宫再妊娠孕晚期发生不完全子宫破裂的独立影响因素(P 0. 05),为瘢痕子宫再妊娠孕晚期发生不完全子宫破裂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 380(1. 146~1. 622)和1. 002(1. 000~1. 003)。结论孕妇年龄、新生儿体重是瘢痕子宫孕晚期发生不完全子宫破裂的危险因素,前次剖宫产手术时机为临产后剖宫产可能是瘢痕子宫孕晚期发生不完全子宫破裂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2011年12月黎族、苗族孕产妇剖宫产术后有腹壁切口愈合不良20例的病例资料。结果妊娠合并症、产程延长、破膜时间长、孕妇肥胖、贫血、营养不良、手术人员缝合技术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几率。引起剖宫产后腹部切口不良的因素很多,术前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推广围术期用药,提高操作技能,可降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妊娠高危因素及对再生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北京友谊医院近3年来收治的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101例临床资料。观察剖宫产手术次数、其后人工流产次数、前次剖宫产与此次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发病间隔时间等因素与CSP发病及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101例CSP患者中有86例(85.1%)有一次剖宫产史,15例(14.9%)有2次剖宫产史。前次剖宫产距离此次CSP发病时间在2年内及4年以上者67例(66.3%),2~4年间者34例(33.7%)。101例患者前次剖宫产后人工流产次数:2次以下:58例(57.4%),≥2次:43例(42.6%)。结论剖宫产次数与CSP发病分型无关,CSP发生在剖宫产术后2年内及4年以上者较多,剖宫产术后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史增加了其后出现CSP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剖宫产子宫瘢痕缺损发病的高危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宫腔镜检查的具有剖宫产史的420例患者,对比分析了151例剖宫产子宫瘢痕缺损患者及150例瘢痕无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发现导致剖宫产术后瘢痕缺损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剖宫产子宫瘢痕缺损经宫腔镜检查的检出率约64.29%;(2)同瘢痕正常组的患者相比,瘢痕缺损组年龄更小(P<0.05)、距离最后一次剖宫产的时间短(P<0.05)、选择性剖宫产更多(P<0.05)、剖宫产次数及总流产次数更多(P<0.05)。但是子宫位置、人流次数、瘢痕部位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其中年龄(OR=0.951,95%CI 0.910~0.993,P<0.05)、剖宫产次数(OR=1.908,95%CI 1.009 6~3.609,P<0.05)、剖宫产手术类型(OR=0.364,95%CI 0.202~0.657,P<0.05)及距离最后一次剖宫产手术的时间(OR=0.855,95%CI 0.797~0.918,P<0.05)是发生剖宫产瘢痕缺损的高危因素。结论多次剖宫产、选择性剖宫产均是术后子宫瘢痕缺损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260例为研究对象,均经阴道进行试产,根据试产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206例和失败组54例,收集产妇临床资料,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成功的影响因素。结果:26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产妇,其中试产成功率为79.23%(206/260),试产失败率为20.77%(54/260);年龄≤30岁、体质指数≤27 kg/m2、距离上次妊娠时间>64个月、子宫下段肌壁厚度>5.5 mm、有阴道分娩史、新生儿体质量≤3.2 kg等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成功的影响因素。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成功受产妇年龄、体质指数、距上次妊娠时间、子宫条件、阴道分娩史、新生儿体质量等诸多因素影响,在严格把握临床试产指征的情况下可推广阴道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瘢痕处妊娠5例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萍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2):106-106
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们共收治5例剖宫产瘢痕处妊娠患者,经采用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5例剖宫产瘢痕处妊娠的患者,年龄26~37岁,均有一次剖宫产史,剖宫产到本次妊娠时间,最短10个月,最长为7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本院行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75例为观察组,并与同期2200例剖宫产术后无切口愈合不良的产妇进行对照,对比分析引起产妇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结果产妇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3.29%(75/2275),其中切口感染比例最高(69.33%)。引起产妇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包括产妇自身因素及外在因素,其中产妇自身因素包括:体质指数(BMI)偏高、血红蛋白(Hb)偏低、原有阴道炎、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子痫前期、产妇基础疾病等因素。外在因素包括:夏季、术前未应用抗生素、阴检肛查次数过多、备皮至手术时间过长、手术时间过长、非主刀医生缝合、术后护理不当、探患者次过多等因素。结论引起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众多,通过改善产妇体质、术前积极纠正产妇基础疾病及妊娠期疾病、及时处理胎膜早破、缩短备皮时间及手术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对产妇实施阴检肛查、夏季及术后加强无菌操作、减少患者探视次数均能有效减少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魏萍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4):106-106
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们共收治5例剖宫产瘢痕处妊娠患者,经采用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例剖宫产瘢痕处妊娠的患者,年龄26~37岁,均有一次剖宫产史,剖宫产到本次妊娠时间,最短10个月,最长为7年.均有停经史,停经后大多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尿妊娠试验阳性,5例患者因早孕行B超检查时,提示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部位见孕囊样回声,而考虑剖宫产瘢痕处妊娠.患者均无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无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处理方法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屏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3):521-52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处理方法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妊娠足月再次剖宫产172例在术中检查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其中第一次剖宫产采用子宫下段切开、分别缝合肌层及浆肌层者列为双重缝合组(52例);第一次剖宫产采用子宫下段撕开、连续全层缝合者为单重缝合组(120例),对两组病例再次剖宫产术瘢痕厚度、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子宫破裂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除术中出血量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单重缝合组再次剖宫产术中测得的瘢痕厚度〈3mm者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子宫破裂发生率显著高于双重缝合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处理方法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处理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妊娠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妊娠患者9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宫腔镜联合负压吸引术及局部病灶切除术获得治愈,其中保守治疗组治疗成功率(89.23%)稍低于手术治疗组(10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保守治疗组治疗后血β-HCG值与手术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保守治疗组住院时间、出血量显著低于手术治疗组(P<0.05)。结论对于既往有剖宫产史患者再次妊娠出血时,应高度警惕子宫瘢痕部妊娠,及早诊断并给予恰当治疗。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7):1093-1095
目的探讨腹腔镜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型瘢痕妊娠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阴式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β-h CG水平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手术后血HCG下降为正常值所需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采用腹腔镜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效果显著,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5):3513-3514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4年6月行剖宫产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32例设为观察组,将同期行剖宫产术后未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32例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行剖宫产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观察组体质量指数、妊娠期糖尿病、贫血、水肿、切口缝合技术差、手术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与诸多因素相关,通过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选择合适的缝合方法、缩短手术时间等措施可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