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5月—2007年12月间行全胸腺切除加前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术21例重症肌无力病人临床资料。按改良OSEIMAN标准分为Ⅰ型9例,Ⅱa型5例,Ⅱb型5例,Ⅲ型2例。随访结果按完全缓解、改善、无效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后完全缓解6例,改善9例,无效4例,死亡2例。结论全胸腺切除加前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手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法,除无胸腺瘤的单纯眼肌型肌无力病人需慎重考虑是否手术外,对其他重症肌无力病人应及早手术治疗,并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积极防治肌无力危象。  相似文献   

2.
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 1991年 5月~ 2001年 12月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经验.方法 11例病人均行全胸腺切除加前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术,按改良 Osseiman标准分为Ⅰ型 4例、Ⅱ a型 3例、Ⅱ b型 3例、Ⅲ型 1例.随访结果按完全缓解、改善、无效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后完全缓解 3例、改善 5例、无效 2例、死亡 1例.结论全胸腺切除加前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法,除无胸腺瘤的单纯眼肌型肌无力病人需慎重考虑是否手术外,对其它重症肌无力病人应及早手术治疗,并加强围术期管理,积极防治肌无力危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胸腺切除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的护理效果,观察患者术后在常规治疗时辅助服用黄芪等中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应用胸骨劈开胸腺切除及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术治疗42例儿童重症肌无力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对护理过程进行总结.对常规治疗组和加服中药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胸腺切除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效果良好,术后在常规治疗时加服黄芪等中药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结论 针对儿童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特点加强围手术期的心理、呼吸系统和并发症的护理,同时针对性的辅助服用中药可有效提高治愈率,控制复发,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腺切除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的护理效果,观察患者术后在常规治疗时辅助服用黄芪等中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应用胸骨劈开胸腺切除及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术治疗42例儿童重症肌无力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对护理过程进行总结。对常规治疗组和加服中药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胸腺切除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效果良好,术后在常规治疗时加服黄芪等中药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结论针对儿童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特点加强围手术期的心理、呼吸系统和并发症的护理,同时针对性的辅助服用中药可有效提高治愈率,控制复发,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小切口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手术配合的特点。方法分析16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手术方法和配合要点。结果 160例均采用小切口切除胸腺及前纵隔脂肪清扫,胸腔闭式引流术,配合科学的围手术期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胸骨上段小切口切除胸腺及前纵隔脂肪清扫,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具有创伤小、切口小、恢复快,配合科学的围手术期管理和巡回、器械护士熟练的配和,缩短手术时间,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于涛  马山  李建业  蒋俭  张云峰  余震  景筠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12):2286-2288
[目的]探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的可行性和术后疗效.[方法]对本院采用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OMG患者13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138例患者术中除完整切除胸腺外,同时彻底清除前纵隔区域脂肪组织.术后按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评分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全组137例手术在电视胸腔镜下完成,1例中转开胸,平均手术时间(122±21.8)min.术后无肌无力危象发生.术后病理学诊断:胸腺增生84例,胸腺萎缩31例,胸腺瘤13例,正常胸腺9例,胸腺脂肪瘤1例,切除胸腺平均重量43.9 g,清除纵隔脂肪平均重量27.8 g.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观察≥2年,观察期终末的完全缓解率44.9%(62/138),有效率达83.3%(115/138).[结论]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OMG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国林  杨翠芹  陈刚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12):1202-1203
目的:总结27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手术期康复治疗的经验。方法:对27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常规的术前健康教育和呼吸康复训练;外科治疗均为胸腺切除加纵隔脂肪廓清术;术后第1天起进行以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并发症为主的康复措施。结果:全组病人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并发肌无力危象7例,肺部感染4例,肺不张3例,通过临床和康复治疗病情好转,均痊愈出院。结论:重症机无力胸腺切除术后易出现肌无力危象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康复治疗是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使患者顺利恢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胸骨上窝横切口行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8例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增生或胸腺瘤形成的患者行经胸骨上窝横切口胸腺切除术。结果8例患者均经胸骨上窝横切口完整切除胸腺及前纵隔脂肪,无1例患者因出血或无法完整切除胸腺而中转开胸。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经胸骨上窝横切口行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接头间神经传递障碍的一种慢性病,目前主张不管有无合并胸腺瘤均行胸腺切除术,可取得较好效果[1].1995年12月~1999年10月,我科共收治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9例,经胸腺瘤切除术加纵膈脂肪清扫术后均治愈出院.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9例中男3例,女6例,年龄12~64岁,平均年龄37岁.其中眼肌型4例,混合型2例,全身型3例.术前发生肌无力危象1例,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2例,3例术后均呼吸机支持7~28天,发生频发室性早搏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心动过缓2例.9例均经胸腺瘤切除加纵膈脂肪清扫术及抗胆碱脂酶药治疗,同时应用激素、有效的抗生素、支持、对症治疗,住院23~69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0.
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围手术期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 1989年 7月~ 2 0 0 2年 7月的临床资料 ,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胸腺单纯切除的患者术后优良率 5 0 % ,胸腺并肿瘤切除 前纵隔脂肪清除并常规辅助机械呼吸的患者术后优良率 82 .3%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恰当的手术时机和合理的手术方法以及呼吸机辅助呼吸 ,可使患者的并发症减少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胸骨上窝横切口行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8例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增生或胸腺瘤形成的患者行经胸骨上窝横切口胸腺切除术。结果8例患者均经胸骨上窝横切口完整切除胸腺及前纵隔脂肪,无1例患者因出血或无法完整切除胸腺而中转开胸。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经胸骨上窝横切口行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张捷 《实用医学杂志》2013,29(7):1151-1153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及对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间因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术后收入SICU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肌无力危象的发生增加了重症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使用时间、S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P<0.001).术后肌无力危象的发生可影响患者近期预后(P<0.001),而对远期疗效无影响.结论: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切除术后早期发生肌无力危象可影响患者近期预后但并不影响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11~46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的征象.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4例,稳定10例,进展4例,总有效率61.1%(22/36).Ⅰ型、Ⅱa型、Ⅱb型和Ⅲ型总有效率分别为66.7%(12/18)、55.6%(5/9)、50.0%(3/6)、66.7%(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前应明确诊断,选用适合的手术切口,尽量彻底切除胸腺瘤及纵隔脂肪组织,围手术期积极处理,积极防治肌无力危象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利春英  梁改萍 《护理研究》2009,23(30):2792-2793
胸腺瘤是胸外科常见的纵隔肿瘤,约35%病人合并重症肌无力.目前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胸腺切除仍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有效和首选方法[1],其手术难度较大,术前术后管理复杂.围术期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手术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交互作用蛋白1(TNIP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我院诊治的MG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白介素-17(IL-17)、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水平、重症肌无力定量评分(QMGS),比较手术前后伴或不伴胸腺瘤、眼肌型或全身型MG患者PBMC细胞中TNIP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析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前PBMC细胞中TNIP1 mRNA、蛋白表达水平与IL-17、AchR-Ab及QMGS评分相关性。结果眼肌型、全身型MG患者血清IL-17、AchR-Ab阳性率、QMG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伴胸腺瘤的MG患者PBMC中TNIP1 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不伴胸腺瘤患者,眼肌型MG患者TNIP1 mRNA、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全身型(P0.05),术后MG患者TNIP1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术前增加(P0.05);眼肌型、全身型MG患者手术治疗有效率88.57%、8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G患者术前PBMC细胞中TNIP1 mRNA、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清IL-17、AchR-Ab阳性率、QMG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PBMC细胞中TNIP1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其表达量降低可能与MG发生发展有关,且术前与IL-17、AchR-Ab、QMGS评分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应加以监测。  相似文献   

16.
利春英  梁改萍 《护理研究》2009,(10):2792-2793
胸腺瘤是胸外科常见的纵隔肿瘤,约35%病人合并重症肌无力。目前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胸腺切除仍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有效和首选方法,其手术难度较大,术前术后管理复杂。围术期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现将我科手术治疗15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胸腺切除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胸腺切除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腺切除治疗59例OMG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部分胸骨劈开切口44例,全胸骨劈开切口2例,电视胸腔镜经右胸前外侧径路13例.所有病例均进行随访和疗效评价.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1例;手术有效率1年内89.8%(53/59),1~3年74.0%(37/50),3~5年86.1%(31/36),5~10年88.9%(24/27),10年以上86.7%(13/15);总缓解率37.3%,有效率为86.4%.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均显示疗效与性别、年龄、病程、手术径路及病理分型无关(P>0.05).结论胸腺切除是OMG的有效治疗方法,切除径路首选电视胸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病人围术期的真实心理体验,为制定针对性、高效性干预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2020年9月—2020年11月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8例胸腺(瘤)切除并前纵隔脂肪清扫术的重症肌无力病人进行半结构性访谈,运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分析、整理、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1)术前负性情绪:因基层医院确诊率低、不能有效治疗,增加经济及精神负担;生活无望感;承受压力和痛苦;对手术既紧张又期待。(2)术后疾病不确定感:不适感;对预后的担忧和顾虑;自我意识改变。(3)期望和要求:多维社会支持的体验;获得健康信息;安稳生活。结论:重症肌无力病人在围术期存在明显的负性心理,临床工作者应在不同时期根据病人内心真实体验,提供有效的医疗信息和情感支持,提高病人围术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治疗胸腺瘤和重症肌无力的经验。方法:重症肌无力患者8例,据Osserman分型,Ⅰ型3例,Ⅱa型3例,Ⅱb型2例。全身麻醉胸腔镜下钝锐性游离切除胸腺左右叶及心包前脂肪。结果:无手术死亡者,手术时间2~3 h,术中出血量平均(80±20)mL,无中转开胸手术。术后引流胸液200~400 mL。病理示胸腺增生2例,合并胸腺瘤6例。随访8例,随访时间15~32个月。按Monden标准评判,肌无力症状消失3例,改善5例。结论: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增生及胸腺瘤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创伤轻,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20.
胸腺瘤是前上纵隔最常见的肿瘤[1],约30%~65%合并重症肌无力(MG).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是胸腺切除、前纵隔脂肪组织清除术.因此术后采取合适的机械通气治疗的尤为重要.我院2008年1~12月,采取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性治疗的方法,使1 2例胸腺瘤并肌无力切除术患者成功脱机,并安全度过并发肌无力危象高峰期.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本组共12例胸腺瘤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53.7岁.所有12例胸腺瘤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经新斯的明试验阳性或肌电图递减试验阳性诊断重症肌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