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心血管药物及氟西汀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加用安神定志丸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焦虑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焦虑评分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郭俊干 《光明中医》2016,(14):2097-2098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6例心血管疾病伴焦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9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1.3%,二者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显著提高对合并焦虑症的心血管疾患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用药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所存在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患者80例,且均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常规西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从负性情绪改善、不良反应发生及睡眠质量三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在负性情绪方面,观察组焦虑和抑郁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5%,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睡眠质量方面,观察组治疗后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提高睡眠质量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焦虑、抑郁情绪显著改善,存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焦虑情绪会加重心血管疾病病情,为此积极探索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的临床治疗方案对缓解病情、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旨在为该类患者提供更为高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择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0例病患为观察对象,由医院护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样本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例数相同,将采纳常规治疗的作为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设为试验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与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评价法评价患者治疗后的焦虑情况及心功能改善情况,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综合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焦虑和心功能无较大变化,干预后两组均比之前明显改善,且试验组焦虑和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取中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心血管疾病伴随焦虑症患者效果更好,不仅极大地改善了病患的焦虑和心功能症状...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患者,依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在中西医联合治疗下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相比于西药治疗,联合用药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更好,提高了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症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情况评分明显得到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22/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改善其焦虑情况,可供临床参考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症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联合心理疏导。结果:中医症状总有效率观察组93.33%、对照组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总有效率观察组96.67%、对照组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症状总积分、HAMA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焦虑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焦虑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血管疾病及焦虑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冠心病PCI术后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确诊的183例PCI焦虑症患者,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RS)评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91例采用黛力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加服中药汤剂治疗,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两组间进行HARS及症侯积分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HARS积分均有降低,其中治疗组(13.6±2.5)分,对照组(16.1±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ARS评分愈显率和证候积分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6.96%和96.73%,高于对照组的72.53%和79.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PCI术后焦虑症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焦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ICD-10将其命名为焦虑障碍.据1982年全国12地区调查,在15~59岁人口中,焦虑症患病率1.48‰,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年患病率男性为20‰,女性为43‰,好发年龄为16~40岁.  相似文献   

12.
自2001年1月~2006年10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伴焦虑症6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90例患者均符合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标准,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无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及其他重大躯体疾病,同时符合焦虑症诊断标准,采用Zung'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0分。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年龄22~55岁,平均32.5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住院治疗的7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中医辅助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变化状况和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症状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伴有心脏神经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 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帕罗西汀组和帕罗西汀组治疗,观察 6 个月,观察治疗 6 个月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AM D)减分率及有效率。结果:中药加帕罗西汀组 H AM D 减分的幅度明显较帕罗西汀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伴心脏神经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枣连安神散配合阿普唑仑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伴焦虑的疗效.方法 将240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伴焦虑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脱落1例)治疗组,在常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治疗基础上应用枣连安神散配合阿普唑仑,对照组只服用阿普唑仑,观察4周,记录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5%和78.33%,组间焦虑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比较,HAMA评分和SAS评分均显著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枣连安神散配合阿普唑仑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伴焦虑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伴抑郁焦虑症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指导。方法:不稳定心绞痛伴焦虑抑郁患者8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44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柴胡疏肝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复发情况、静息心电图以及HAMD、HAMA评分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心绞痛复发例数为15例(35.7%),急性心肌梗死例数为6例(14.28%),中西医组患者心绞痛复发例数为7例(15.9%),急性心肌梗死例数为0例(0.0%)。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指标对比显示中西医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数据比较中,治疗前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ST(mm)、NST、HAMD及HAMA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伴抑郁焦虑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各项生理心理状态,相比于传统的常规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疗效更好,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杨晓 《四川中医》2007,25(8):69-7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焦虑症56例,并设单用西药治疗46例为对照组,30天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44例,显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64%;对照组痊愈25例,显效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1.7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焦虑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阐述心血管病疾的西医及中医治疗方法,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优势及发展趋势,认为中西医结合将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导管扩张伴炎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乳腺导管扩张伴炎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6)和对照组(n=44),治疗组患者采用80 000U庆大霉素冲洗乳管,口服平消胶囊;对照组患者采用80 000U庆大霉素冲洗乳管。随访3个月后复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导管扩张伴炎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伴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苏省靖江市中医院脑病科53例老年帕金森病伴有失眠的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2组,治疗组27例,对照组26例。2组均给予睡眠治疗指导及美多芭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颤寐方制成的颗粒剂冲服,每日1次,疗程28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的PDSS、睡眠总体状况、清晨疲劳感、日间瞌睡在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能够改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失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