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肝癌类型,全球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影像学检查和诊断在其诊断和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HCC的现状及其影像学诊断方法,目前HCC临床指南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及由美国放射学会(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发起的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管理系统(Liver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LI-RADS)的主要内容、进展、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肝脏增强C T与肝脏M RI对肝癌诊断的准确率,以期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解放军421医院收治的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C T和M RI影像学表现,比较两种方法对肝癌的检出情况。结果 MRI平扫 T1以低信号为主,T2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CT 46例,M RI 52例,门脉期等密度C T 49例,M RI 47例,延迟期低密度或低信号C T 52例,M RI 50例。肝内病灶、肝内病灶阳性率MRI均明显优于增强CT(P<0.05)。MRI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P<0.05)。对直径小于或等于3 cm的肿瘤而言,MRI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P<0.05),而对于直径大于3 cm的肿瘤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的增强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肝脏MRI对肝癌的诊断准确率优于肝脏增强C T ,尤其对于直径小于或等于3 cm的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脏增强CT技术与MRI技术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58例肝癌患者,分别开展肝脏增强CT与MRI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影像学技术的影像学征象,并比较两种技术对不同直径病灶的检出率。结果:CT增强扫描时动脉期52例病灶强化明显,病灶密度比正常肝组织明显更高;门脉期扫描55例病灶为等密度,延迟期扫描均为低密度病灶且强化程度呈现出下降态势;MRI平扫时T1WI信号低,增强扫描时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扫描52例病灶等信号,延迟期扫描55例为低信号。病理诊断结果显示58例肝癌患者中41.38%为肝细胞性肝癌,34.48%为胆管细胞肝癌,24.14%为混合性肝癌,其中MRI的诊断符合率为96.55%,高于增强CT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诊断肝癌均有其优缺点,相较于增强CT,MRI诊断肝癌的检出率更高,更有利于开展病理分型,对临床诊断及早期制定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更加明显,更具推广价值。但MRI仍然无法完全取代增强CT,临床可结合实际...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诊断肝癌的准确率。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11月经穿刺活检及病理诊断确诊为肝癌的96例患者,采取分组方式进行对比研究,以“随机双盲法”将纳入主体分为两组,包括对比组(48例,进行肝脏增强CT检查)与研究组(48例,采取肝脏MRI检查),比较诊断准确性。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比组,肝内病变灶数、肝外病变灶数多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肝癌患者检查诊断中,肝脏MRI诊断准确率、检查病变结果等均比增强CT更加理想,更具优势,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值得在肝癌诊断中推广,但是,两种检查诊断方式诊断准确率均存在一定误差,因此,为进一步提高肝癌诊断准确率,应结合实验室等其他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肝脏增强CT检测,观察组采用肝脏MRI检测,对比分析诊断效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6.15%,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为84.62%,两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肝癌上的临床诊断上,肝脏MRI的诊断价值高于肝脏增强CT,临床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因此,更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MRI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49例肝脏占位病变患者,均采用CT、MRI检查,对比两组方法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诊断,49例患者中有肝癌者39例;经CT诊断阳性为35例,经MRI诊断阳性为39例;CT、MRI在准确性、特异性、灵敏性方面具有较为明显差异,对比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诊断肝癌具有更高的准确性、灵敏性,高度疑似肝癌时,可经MRI确诊;经CT诊断无法完全排除肝癌时,可应用MRI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MRI对肝癌诊断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我院经手术或经皮肝穿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182例,进行CT、MRI回顾分析,并与病理诊断符合情况及符合率比较。结果CT、MRI病理诊断符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效果要优于CT,但CT和MRI诊断原发性肝癌有各自特征性表现和不足点,在临床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不是所有病例需要MRI检查,应根据病变选择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脏MRI与增强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淮安医疗区收治的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8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肝脏MRI检查以及增强C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影像学技术与金标准的差异及一致性,比较MRI与增强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评估两种方法对不同直径病灶的检出率以及不同分期检出率。结果:增强CT阳性检出率为60.24%,诊断结果与金标准比较一致性一般(Kappa=0.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RI阳性检出率为62.65%,诊断结果与金标准比较一致性较好(Kappa=0.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分别为96.39%、96.23%,均显著高于增强CT诊断的84.34%、84.91%(P<0.05),两种方法诊断特异度无显著差异(96.67%vs 83.33%,P> 0.05)。MRI检查对直径<2.0 cm病灶的检出率96.97%显著高于增强CT检查的78.79%(P<0.05);两种方法对>2.0 cm病灶的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本院范围内,以2019年2月-2020年2月为时间节点,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分别开展CT、MRI检查,对比两组肝癌检出率.结果: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CT分别为44例、47例、50例,MRI分别为50例、45例、48例.MRI的肝内病灶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2018版肝脏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LI-RADS v2018),探讨CT及MRI对乙肝肝硬化背景下长径≤3 cm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73例有乙肝肝硬化病史且经病理证实占位长径≤3 cm HC...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应用肝脏增强CT、MRI技术诊断肝癌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5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肝癌患者,均进行肝脏增强CT与MRI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肝脏增强CT、MRI技术诊断效能及病灶检出率,分析影像表现。结果:80例疑似肝癌患者经病理确诊恶性70例,良性10例;MRI检出恶性69例,其中诊断准确68例,良性11例,其中诊断准确9例;增强CT检出恶性66例,其中诊断准确60例,良性14例,其中诊断准确4例。MRI诊断准确率、特异度及灵敏度明显高于增强CT诊断,误诊率、漏诊率均低于增强CT诊断(P<0.05)。MRI检查肝内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增强CT检查(P<0.05)。结论:肝脏MRI应用在肝癌诊断中能够减少患者误诊及漏诊情况,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比较肝癌诊断中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的准确率。方法:病例样本为2018年9月-2019年9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86例疑似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肝脏增强CT检查与肝脏MRI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研究比较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诊断准确率。结果:评估肝内病灶及肝外病灶检出数,肝脏增强CT均低于肝脏MRI(P<0.05)。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诊断不同病理类型肝癌的准确率,肝脏MRI高于肝脏增强CT(P<0.05)。结论:肝脏增强CT及肝脏MRI均属临床常用肝癌诊断方式,肝脏MRI诊断准确率高于肝脏增强CT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肝脏增强CT、MRI技术用于临床诊断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2月张家港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肝癌患者5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检查方法进行分组,A组(30例)患者采用肝脏增强CT检查;B组(29例)患者采用肝脏MRI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的准确率及检出病灶位置、病灶直径的符合率。结果:A组经肝脏增强CT总计检出患者24例,检出率为80.00%,B组经肝脏MRI总计检出患者29例,检出率为100.00%,B组患者检查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患者经肝脏MRI检查肝外病灶位置、病灶直径不足3cm符合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临床诊断肝癌疾病可首选肝脏MRI技术,相比肝脏增强CT准确率更高,同时可更精准地判断病灶位置及直径,为后续治疗提供影像学支持,值得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LI-RADS)超声造影分类标准诊断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具有肝细胞癌高危因素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129例(共148个病灶),均行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组织学诊断或最终临床诊断为标准,计算LI-RADS标准诊断HCC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其曲线下面积。结果 LR-1类和LR-2类病灶35个,LR-3、LR-4、LR-5类病灶76个(LR-3类9个,LR-4类24个,LR-5类43个),LR-M类病灶37个。LR-1类和LR-2类病灶临床诊断均为良性;LR-3、LR-4、LR-5类病灶中,67个为肝细胞癌;LR-M类病灶中,1个为肝细胞癌。将LR-1和 LR-2类归为阴性,LR-3、LR-4、LR-5类归为阳性或LR-4、LR-5类归为阳性,其诊断肝细胞癌的敏感性分别为100%、100%,特异性分别为79.5%、87.5%,阳性预测值为88.2%、92.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9和0.952。结论 LI-RADS分类标准为超声造影的标准化评估和规范报告提供了参考标准,对肝细胞癌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7.
Sturge-Weber综合征的CT与MRI比较影像学研究(附9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CT与MRI在诊断Sturge-Weber综合征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Sturge-Weber综合征的病例共9例,所有患儿均行常规CT扫描和MRI检查,其中2例同时行MRI增强扫描。结果 (1)CT表现:6例一侧脑叶受累;2例双侧额顶叶均受累;1例CT未见异常。其中5例脑叶呈中重度萎缩。8例皮层内出现脑回状钙化;3例一侧受累脑叶灰白质分界不清;2例合并一侧脉络丛扩大;1例合并有深静脉血管团出现。(2)MRI表现:9例MRI中5例一侧脑叶受累;4例双侧额顶枕叶均受累,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其中轻度者4例,中度者3例,重度者2例,仅有2例在萎缩的皮层下出现钙化;8例受累脑叶灰白质分界不清;5例一侧脑室内脉络丛呈囊状扩大;3例一侧颅板板障增厚;4例于侧脑室旁、室管膜下区出现粗大的静脉团。2例增强扫描后,受累侧皮层出现脑回状强化。结果 MRI与CT的综合分析。对于本病的诊断和病情的判定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MRI及螺旋CT增强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肝脏占位性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均采取增强CT和MRI两种检测方式,检测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做对比,统计两种检测手段的符合率。结果:增强CT检测的诊断符合率为79.41%,MRI检测的诊断符合率为88.23%。结论:增强CT和MRI检测在诊断肝脏占位性疾病方面均有应用价值,通过与金标准对比,两种诊断符合率较高,但MRI检测诊断的准确度更高,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可依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必要情况下可以使用两种方式联合诊断,增加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脾综合征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3例多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表现。结果:3例多脾综合征患者中,3例均有多个脾结节、2例合并对称性左肺、3例合并短胰、1例合并左位肝、1例合并中位胆囊伴结石、1例合并右位胃、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2例下腔静脉肝段缺如伴奇静脉/半奇静脉扩张,肝静脉直接汇入右心房。结论:多脾综合征是一种合并多系统发育畸形的先天性疾病,CT和MRI能清晰显示不同发育畸形的影像表现,掌握多脾综合征合并不同发育畸形的影像表现能提高对多脾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母细胞瘤46例.所有病例均做了MRI检查,其中26例同时做了CT检查.结果 46例54个肿瘤,囊腔型42个,典型表现为囊腔大、结节小及结节显著异常强化;实质型12个,肿瘤信号强度在T2WI明显升高,增强后显著强化,瘤内或瘤周可见血管流空信号.结论 CT和MRI是诊断血管母细胞瘤的有效方法,尤其是MRI的多轴位成像及增强扫描可避免肿瘤及壁结节的漏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