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 MR Venography,MRV)术前评估脑膜瘤与静脉窦关系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6例静脉窦旁脑膜瘤的相位对比法MRV图像进行分析,观察静脉窦与脑膜瘤的位置关系,同时观察瘤体对静脉窦的压迫、侵蚀及闭塞程度,并与手术结果进行逐一对照分析。结果26例患者相位对比法MRV图像均显示清晰:(1)11例提示静脉窦不同程度受压,手术证实11例静脉窦均受累,并与肿瘤粘连,两者符合率为100%;(2)6例肿瘤与静脉窦紧贴,手术证实4例静脉窦未见侵犯,另2例静脉窦部分受累;(3) MRV提示肿瘤与静脉窦无关系9例,手术证实9例静脉均无受累。结论相位对比法MRV作为一种经济的、无创的、无需对比剂的影像检查技术,能够评价脑膜瘤与静脉窦的关系,对静脉窦旁脑膜瘤的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术前常规采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研究子宫颈癌术前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7月-2016年9月收治的6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例术前进行MR检查,对照组患者30例未进行术前MR检查,根据术前专项检查进行治疗,将患者术前检查结果与术后病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进行术前核磁共振检查,共有27例患者MRI检查结果为宫颈癌,检查准确率90.00%,25例患者MRI分期结果与术后分期结果一致,MRI检查分期精准率为83.33%;对照组患者进行术前临床分期,共有23例患者明确诊断为宫颈癌,诊断准确率为76.67%,与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共有19例患者结果准确,精确率为63.33%。观察组诊断准确率和精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准确度和分期精确度较高,可以作为常规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术前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联合术中超声引导下定位对脑深部胶质瘤患者术式选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6月我院脑深部胶质瘤患者62例,按照检查方法分组,各31例。对照组术前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观察组术前在对照组基础上行DTI检查,且术中超声引导下定位。对比两组肿瘤切除情况、术后卡氏评分及术后致残率。结果:观察组肿瘤全切率70.97%(22/31)高于对照组45.16%(1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卡氏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致残率25.81%(8/31)较对照组51.61%(16/3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DTI检查联合术中超声引导下定位治疗脑深部胶质瘤患者,可提高患者肿瘤全切率,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减少术后残疾。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与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DTI)在脑肿瘤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脑肿瘤手术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检查方式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6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导航下显微肿瘤切除术,对照组术前行MRI增强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f MRI、DTI检查,观察两组肿瘤切除情况及预后。结果:观察组肿瘤全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肿瘤手术患者行f MRI与DTI检查,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林谦  毛坤祥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110-2112
[目的]评价门静脉、下腔静脉磁共振血管成像腹部肿瘤血管侵犯的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7例肝脏、胰腺及腹膜后等肿瘤患者门腔静脉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原始数据,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及薄层多平面重组(MPR)两种方法重建血管影像对血管是否存在侵犯进行术前评估.评估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并总结血管受侵的相关影像学表现.[结果]27例存在血管侵犯,门静脉侵犯18例、肝静脉侵犯4例、下腔静脉侵犯5例.CE-MRA成像技术对门静脉系统血管侵犯判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0.1%,94.4%,阳性预测值为:89.4%,阴性预测值为95.2%;对下腔静脉-肝静脉系统血管侵犯判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3.5%,88.9%,阳性预测值为:80%,阴性预测值为96.6%.血管受累主要表现为:血管腔的突然狭窄中断、狭窄,远侧血管不显影;血管壁缺损;血管腔内向心和偏心性充盈缺损;侧支循环形成.[结论]3T磁共振CE-MRA多种方法血管重建能清晰显示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在腹部肿瘤术前血管评估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16排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部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98例腹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腹部平扫检查,研究组患者进行平扫加增强扫描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扫描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肿瘤位置以及确诊率等。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检查之后,对照组患者腹部肿瘤定位诊断准确率为75.51%,研究组患者腹部肿瘤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1.84%,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肿瘤侵袭范围诊断准确率为55.10%,研究组患者肿瘤侵袭范围诊断准确率为75.51%,两组患者在肿瘤侵袭范围诊断准确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16层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不会对患者造成损伤,可以快速获得检查结果,因此可广泛应用于腹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估四肢骨及软组织肿瘤血管侵犯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94例四肢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磁共振成像(MRI)、MSCTA检查与手术治疗。将手术探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MRI、MSCTA检查四肢骨与软组织肿瘤血管侵犯相关诊断效能。结果 结合本院及外院手术探查结果发现,94例四肢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中存在血管侵犯61例,无血管侵犯33例,血管侵犯检出率为64.89%(61/94)。kappa检验显示:MRI检查四肢骨与软组织肿瘤血管侵犯与手术探查结果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值=0.631,P=0.001),MSCTA检查四肢骨与软组织肿瘤血管侵犯与手术探查结果一致性极高(kappa值=0.886,P=0.001)。MSCTA检查四肢骨与软组织肿瘤血管侵犯的灵敏度[93.44%(57/61)]、准确度[94.68%(89/94)]高于MRI[77.05%(47/61)、85.11%(8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检查四肢骨与软组织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成像(DWIBS)技术在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接受盆腔常规核磁检查及DWIBS扫描,测量肿瘤实质、淋巴结的表现弥散系数值(ADC值).其中Ⅰ期患者.74例,37例行腹腔镜手术,37例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和生存情况.结果 术前分期与术后分期总符合率93.33%.DWIBS检查瘤灶显示准确率96.67%,淋巴结显示准确率86.67%.腔镜组和开腹纽生存率比较差异元显著性.结论 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成像在显示病灶和淋巴结方面有一定优势,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有一定指导意义.以此为指导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在颅内肿瘤切除术中应用超声的临床价值。方法经头颅CT或MRI诊断明确的颅内肿瘤病人65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在术中配合使用超声影像切除肿瘤,对照组仅根据术前MR或CT资料切除肿瘤,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观察组肿瘤残余1例,残余率3.125%;对照组肿瘤残余6例,残余率18.2%,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肿瘤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可提高手术精确性,降低复发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术前超声检查对行自体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术患者术后内瘘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自体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术的57例尿毒症患者,将其随机分组,其中30例行术前血管超声检查(超声组)评估桡动脉和头静脉造瘘血管条件;27例仅行物理检查(对照组).术后1-6个月对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检查方法进行评估,主要观察血管走行、内径及血流通畅情况,比较两组内瘘术后成功率.结果超声组内瘘术后成功率83.3%,对照组内瘘术后成功率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超声检查不仅能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血管状况进行评价,且能对术前桡动脉和头静脉等造瘘血管条件进行详细评估,以确立内瘘手术适应证和最佳手术部位,减少手术的盲目性,降低内瘘术后失败率.  相似文献   

11.
随机将80例乳腺癌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MRI检查,对照组患者实施钼靶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评估认为可以进行保乳手术治疗的患者为40例(85%),与对照组患者的25例(62.5%)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MRI检查观察组癌块切缘判断准确率为80%与钼靶检查的52.5%相比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比钼靶更加准确的检查癌块切缘的范围,更有利于决定患者是否采取保乳手术,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测量的肿瘤/乳腺体积比与乳腺癌患者手术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数法随机收集行保乳术的患者30例为研究组,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其中单发肿块性乳腺癌58例,多发肿块性乳腺癌2例。所有患者经常规检查、外科医师评估及患者意愿综合考虑,再选择行保乳术或改良根治术。两组中各有20例患者术前未接受新辅助化疗,10例患者术前接受了新辅助化疗。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乳腺MRI检查,回顾性计算其肿瘤/乳腺体积比,并比较两组患者肿瘤/乳腺体积比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中仅有1例(3.33%)患者切缘阳性,改行肿块扩大切除术。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肿瘤/乳腺体积比的平均值分别为4.35%、9.65%(P=0.003)。两组术前未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肿瘤/乳腺体积比平均值分别为5.32%、10.18%(P=0.027)。两组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肿瘤/乳腺体积比平均值分别为2.43%、8.58%(P=0.07)。结论:从乳腺MRI数据中测量的肿瘤/乳腺体积比与新诊断乳腺癌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有相关性,是确定新诊断乳腺癌患者最适手术类型的一个有效评估方法,但其对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并未体现出有效的应用价值,在日常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8):1476-1477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经CT/MRI确诊的123例脑肿瘤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手术基础上,于术中采用超声介导检查,以观察并确定肿瘤的位置、手术切除范围、切除术后是否有肿瘤残余以及术后复发等等,比较两组方法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肿瘤病灶定位准确63例,准确率高达100.00%,术后肿瘤残余3例,残余率为4.76%,而术后复发2例,复发率为3.1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5.00%(51/60)、16.67%(10/60)、13.33%(8/60),两组间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超声介导能准确对颅内肿瘤病灶进行定位,实现对病灶切除的实时监测,对于准确彻底切除肿瘤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的临床和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凯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7):601-602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对其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2例经磁共振和(或)DSA检查确诊的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磁共振和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能直接显示静脉窦血管闭塞及血栓栓子及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状况;早期抗凝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二组好转率、治愈率及病死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对静脉系统血栓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早期抗凝治疗可以改善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磁共振检查在纵隔肿瘤定性诊断及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6月收治的纵隔肿瘤患者63例,均行磁共振、CT检查,对比术后病理结果,分析磁共振及CT检查对纵隔肿瘤定位、定性的准确率,并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磁共振检查定性准确率明显高于胸部CT检查(P<0.05)。结论:磁共振检查应用于纵隔肿瘤定位、定性均具有较高价值,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对肿瘤良恶性鉴别、术前评估有临床意义,对部分少见、难以鉴别的肿瘤可结合胸部CT检查共同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磁共振影像检查。方法:抽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在我院确诊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基础临床检查和磁共振影像检查,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率,并对最终成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磁共振诊断的准确率为96.7%,明显高于基础临床诊断的76.7%,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得到P值0.05,差异明显。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采用磁共振影像检查的效果较好,疾病的诊出率高,及时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并且患者对检查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分析64层螺旋CT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IC术后患者预后情况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通过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研究对象,每组各24例。对照组予以单纯造影检查,观察组予以64层螺旋CT检查。观察两组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判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准确率为94.44%,判断冠状动脉狭窄在50%-75%之间的准确率为75.00%,判断冠状动脉狭窄75%的准确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86.67%、66.67%和6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检查在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IC术后预后情况评估中具有比较高的检测准确率,便于有效判断患者预后冠状动脉狭窄状态,有利于及时且正确的进行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磁共振在肝门胆管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肝门胆管癌患者70例,照诊断方式不同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实施磁共振诊断和螺旋CT诊断,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理诊断后确诊,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肝门胆管癌诊断准确率、侵犯符合率和评价可切除准确率。结果观察组肝门胆管癌侵犯诊断符合率为25.71%,对照组肝门胆管癌侵犯符合率为2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肝门胆管癌诊断准确率为97.14%,评价可切除准确率为80%,对照组患者肝门胆管癌诊断准确率为80%,评价可切除准确率为57.14%,经统计学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在检查肝门胆管癌患者时,不仅能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扫面,还能够有效提高诊断敏感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患者进行三维血管重建,了解肿瘤对胰腺周围血管的侵犯情况,对肿瘤的可切除性进行前瞻性评估,评价多排螺旋CT血管重建技术在胰腺癌可切除性术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胰腺癌患者进行术前CT检查和三维血管重建,将图像进行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处理,显示胰腺癌对周围血管的侵犯情况,通过手术结果进行分析对照。结果 接受手术治疗患者78例。术前综合评估不能切除的40例中,36例手术无法切除,准确度为90%。术前综合评估能切除的38例中,实际切除29例,准确度为76%。结论 术前用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患者进行三维血管重建,可提供可靠的肿瘤和周围血管侵犯情况的影像学资料,对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并探讨磁共振肝肿瘤特异性成像检查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于2014年1月~2017年2月期间,将该阶段内在我院接受肝脏MRI特异性成像检查的100例肝肿瘤患者纳入研究,采取计算机单盲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耗时、焦虑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检查耗时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图像质量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肿瘤患者磁共振特异性成像检查过程中,采取全程护理措施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检查顺利开展,还可有效缩短检查花费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确保磁共振成像后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