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液净化深静脉导管感染的细菌学和相关因素,以减少临床感染的发生。方法对186例可疑血液净化静脉导管感染患者(原发病为糖尿病72例,非糖尿病114例),取导管尖端5 cm置无菌培养皿送细菌室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在186例送检标本中有56例(30.1%)出现不同病原菌感染,以葡萄球菌感染最为常见。静脉导管培养阳性者送检时间3-54 d,在第2周感染的发生率最高(P〈0.05):第1周阳性8例(14.3%),第2周阳性19例(33.9%),第3、4周阳性分别为14例(12.5%)、5例(8.9%),静脉导管感染在糖尿病(26/72),与非糖尿病(30/114)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深静脉导管感染主要与患者插管时间、临床护理及基础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深静脉置管行血液净化治疗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相关感染的防治与护理要点。方法收集2004年2月-2005年6月本血液净化中心行临时性单针双腔静脉导管留置术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223例,总结抗感染导管与非抗感染导管的临床抗感染效果及相关感染的防治与护理要点。结果本组发生导管相关感染28例(12.6%),带管时间3-155d。抗感染与非抗感染导管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时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建立血液净化治疗血管通路的一种方便快捷方法,临床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措施为正确、严格的无菌操作与日常护理。 相似文献
3.
4.
黄雯倩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1):88-89
目的:对在血液净化中进行深静脉置管的感染预防和护理方法及其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将60例在我院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应用深静脉置管,对患者采取感染预防措施和护理干预,对感染情况以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过有效护理后,共4例患者发生感染,占6.67%,经过对症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结论:明确血液净化中行深静脉置管的感染发生相关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相关感染的防治与护理要点。方法收集2004年2月-2005年6月本血液净化中心行临时性单针双腔静脉导管留置术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223例,总结抗感染导管与非抗感染导管的临床抗感染效果及相关感染的防治与护理要点。结果本组发生导管相关感染28例(12.6%),带管时间3~155d。抗感染与非抗感染导管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时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建立血液净化治疗血管通路的一种方便快捷方法,临床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措施为正确、严格的无菌操作与日常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血液净化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导管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行血液净化CVC置管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51例。常规组开展常规置管护理,试验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舒适度、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导管不良事件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情况、置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干预后舒适度、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导管不良事件及CRBSI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穿刺成功、导管留置、住院时长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CVC置管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预防CRBSI的发生,血液净化患者舒适度、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及满意度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费佩佩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6)
<正>血液净化作为临床治疗重要方法,适用于治疗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药物中毒等疾病,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1]。临床发现,血液净化会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增加死亡风险与医疗支出,影响治疗效果与预后[2-3]。研究显示,导管相关性感染作为最常见、最主要的血液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了解危重患者深静脉导管感染的菌群分布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危重患者32例深静脉导管细菌培养阳性的临床资料。结果:导管感染与留置时间呈正相关。结论: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及时更换导管以预防深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1.
《中华护理杂志》2019,(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血液净化患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长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315例需要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儿作为实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措施包括评估筛查、血管保护、评估腿围、营养支持、体液管理、体温管理、肢体运动、体位管理等;选择2016年该小儿重症监护病房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儿20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40例(12.7%)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0~6岁36例(16.5%),7~14岁4例(4.12%);治疗时间≥24 h 22例(11.3%),治疗<24 h 18例(15%)。对照组49例(24.3%)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0~6岁39例(30.7%),7~14岁10例(13.3%);治疗时间≥24 h 25例(22.5%),治疗<24 h 24例(26.4%)。两组血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血液净化治疗患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尤其对年龄>7岁,上机时长≥24 h的患儿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52例深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其中颈内静脉置管127例,股静脉置管11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7例。透析治疗前均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常规换药后导管出口处用百多邦涂抹或撒消炎粉,治疗结束后用肝素加头孢曲松钠封管,每次透析前检查导管插入处情况,如有无脱线,插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或脓性分泌物。换药时患者需带口罩。结果:3种置管方法感染率为2.4%。结论:置管处涂抹百多邦或撒消炎粉可预防细菌从皮肤处侵入人体,头孢曲松钠+肝素封管可预防和杀灭导管内细菌,降低感染率,延长导管使用寿命,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15.
目的 系统评价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国内相关文献,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共纳入13篇符合条件的文献.其合并OR值为0.33,95%CI为(0.26,0.43),说明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结论 集束化护理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危重患者深静脉导管感染的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危重患者深静脉导管感染的菌群分布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危重患者32例深静脉导管细菌培养阳性的临床资料.结果导管感染与留置时间呈正相关.结论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及时更换导管以预防深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血液净化治疗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CRBSI)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行血液净化治疗的62例AOP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常护组)和集束化护理组(集护组)各31例.常护组实施常规性护理,集护组在常护组基础上加行集束化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危重患者深静脉导管感染的菌群分布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危重患者32例深静脉导管细菌培养阳性的临床资料。结果:导管感染与留置时间呈正相关。结论: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及时更换导管以预防深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3种途径深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3个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对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出现的并发症、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进行分析,以寻找最佳的深静脉置管的血管通路.方法 分析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我院血液净化室对90例需要行血液净化治疗病人先后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30例,颈内静脉置管30例,股静脉置管60例.结果 导管留置时间:锁骨下静脉13-116(30±9)d,颈内静脉16-103(26±11)d,股静脉2-60(15±8)d;穿刺成功率:锁骨下静脉90%,颈内静脉93%,股静脉98%;感染的发生率:锁骨下静脉10%,颈内静脉6.7%,股静脉16.7%.结论 深静脉置管有快捷、方便、安全的优点,导管留置时间锁骨下和颈内静脉差异无显著性,但比股静脉明显延长;穿刺成功率股静脉优于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感染率股静脉高于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