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蓝有焕 《中国临床研究》2013,(10):1123-1124
目的探讨对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5例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系统护理。结果 15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患者在围手术期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顺利康复出院,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术前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和完善的术前准备是围手术期护理的基础,术后严密病情观察、细致的引流管护理是预防并发症的关健,全面、系统的康复指导有利于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樊静  庞菁春 《护士进修杂志》2014,(12):1110-1112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泌尿外科2011年10月~2013年5月86例因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8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结论加强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干预对膀胱癌行回肠膀胱尿流改道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8年5月至2021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150例膀胱癌患者的病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延续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回肠膀胱尿流改道术,对照组和以往实施的常规护理方法保持一致,延续组又添加延续护理干预,两组护理观察时间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模式与传统模式在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因膀胱肿瘤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的患者64例,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将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应用其护理过程中,对照组仅采用膀胱癌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首次排大便时间,所用时间显著缩短。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方面,漏尿、肠吻合口漏、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优于传统护理,其术后可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术前做好心理、肠道护理及患者准备;术后加强引流管护理、新膀胱冲洗护理及新膀胱功能的训练。结果 21例患者术后未发生感染、尿瘘、吻合口瘘等并发症,随访3~6个月,20例患者均能自主控尿,1例患者有轻度尿失禁。结论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总结和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的围术期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充分的肠道准备,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加强引流管护理及膀胱造口的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41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认为加强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2例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围术期循证护理和围术期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瘘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尿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中实施围术期循证护理可有效防治术后尿瘘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经腹膜外改良逆行膀胱全切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对男性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8例浸润性膀胱癌男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每组各39例,分别采用经腹膜外改良逆行膀胱全切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及传统膀胱全切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及两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白天、夜间的尿控情况;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尿流动力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白天、夜间的尿控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其白天的尿控情况均好于夜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尿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5.13%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膜外改良逆行膀胱全切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男性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尿控情况,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策略及指导术后新膀胱控尿训练的技巧.方法浸润性膀胱癌患者20例,年龄42~77岁,平均61岁,均为男性.行腹腔镜膀胱全切正位回肠新膀胱术均获成功.术前护理着重于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在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同时,注重新膀胱的功能训练.结果20例手术患者术后4~6周内均恢复控尿,无排尿困难及尿失禁;术后3例患者漏尿,5~12 d缓解.结论腹腔镜膀胱全切正位回肠新膀胱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前心理护理、术后注重新膀胱的控尿训练以及精心护理以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本手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膀胱全切正位回肠新膀胱术围手术期护理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玮  杨帆 《现代护理》2006,12(2):146-147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策略及指导术后新膀胱控尿训练的技巧。方法浸润性膀胱癌患者20例,年龄42~77岁,平均6l岁,均为男性。行腹腔镜膀胱全切正住回肠新膀胱术均获成功。术前护理着重于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在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同时,注重新膀胱的功能训练。结果20例手术患者术后4~6周内均恢复控尿。无排尿困难及尿失禁;术后3例患者漏尿,5~12d缓解。结论腹腔镜膀胱全切正住回肠新膀胱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前心理护理、术后注重新膀胱的控尿训练以及精心护理以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本手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患者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10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开腹行下尿路重建回肠代膀胱术,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全膀胱切除时间平均6.5h,术中出血900ml,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术后随访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对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患者给予密切护理配合,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膀胱全切原位回肠膀胱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套舒适护理措施,包括术前舒适,赢得患者信赖;术后生理舒适,减轻患者痛苦.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心理指标总分、生理评价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亦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满意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 将舒适护理运用于膀胱全切原位回肠膀胱术患者中,能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建膀胱功能锻炼对回肠代膀胱术后尿失禁的影响,为开展新膀胱功能训炼知识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将本科室100例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的患者,按照手术先后顺序奇偶法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重建膀胱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拔除尿管后10 d、20 d、30 d及90 d尿失禁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拔除尿管后20 d、30 d、90 d尿失禁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肠代膀胱术后进行有效的重建膀胱功能训练,有助于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将30例拟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术患者随机分:勾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针对本术式术后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进行术前术后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充分术前肠道准备、术后严格各管道护理、加强营养支持。比较2组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时间、住院天数。结果干预组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置管时间、住院天数干预组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可减少根冶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回肠代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行回肠代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进行治疗和手术。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需要输血人数、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35.76±53.24)min、(249.48±78.05)ml和(18.04±1.37)d,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72.58±50.32)min、(266.63±80.38)ml和(19.86±1.20)d,观察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无需要输血,明显少于对照组12.0%的比例;16.0%的观察组患者有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68.0%的比例;96.0%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感到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84.0%的比例。上述比较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回肠代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有利于患者手术配合和术后恢复,且可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回肠膀胱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膀胱癌患者88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术后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照组术后实施外科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护理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回肠膀胱术患者术后可取得确切效果,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本文总结了21例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1例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术,观察术后护理及新膀胱功能训练的效果。结果:21例患者术后均能自尿道正常排尿,排尿量290~550ml,未发生术后感染,随访9~22个月,21例患者新膀胱贮尿、排尿、控尿功能正常,B超及IVP检查未发现肾积水,膀胱造影无输尿管返流。结论: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是深受膀胱肿瘤患者欢迎的一种术式,术后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新膀胱功能的训练是手术和护理的关键,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Bricker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94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行腹腔镜Bricker术,n=64)、对照组(行原位回肠Hautmann新膀胱术,n=30),分析两组手术相关情况、肠道功能恢复、术后生活质量变化、并发症、肿瘤复发转移等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 05),两组术中出血量、盆腔淋巴结清扫个数、淋巴结阳性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6月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心理方面评分低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病死率、生存率、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腹腔镜膀胱全切后经Bricker术进行尿流改道可最大限度接近生理排尿特点,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但患者心理状态不佳,因此对于年龄高、手术耐受力差患者首选Bricker膀胱术,对一般情况好、术后生活质量要求高的患者Hautmann新膀胱术为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9.
膀胱癌行仝膀胱全切后需进行尿流改道,回肠新膀胱术与传统的回肠代膀胱术相比,具有自行排尿,抗反流,无需配戴尿袋等优点,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4年5月对12例膀胱癌患者成功施行了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胡玲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123-124
目的:探讨5%碳酸氢钠注射液在膀胱癌患者行回肠代膀胱术后膀胱冲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56例膀胱癌手术患者按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术后实验组采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冲洗代膀胱,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注射液冲洗代膀胱。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膀胱漏尿及尿路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膀胱漏尿、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回肠代膀胱术后采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冲洗代膀胱,可减少膀胱漏尿及尿路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