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196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98例,观察组9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急诊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依从性以及应急响应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急诊响应时间为(79.09±9.32)min,短于对照组(119.75±20.5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通过将信息化与标准化的急诊急救流程相结合,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依从性、缩短应急响应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方面均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急诊科就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3年1~12月的就诊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12月的就诊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照组未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分析两种管理模式实施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应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后,护理质量、平均急救反应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均得到了充分的提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临床急诊护理中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减少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促进急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质量环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手术室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的54例护理人员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手术室实行质量环管理模式后的54例护理人员为实验组,对比2组护理人员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健康知识评分及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人员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人员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各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实验组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环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水平,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6月98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2013年7月~2014年11月132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质量护理持续改进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上报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54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50例;观察组及时上报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不仅能够降低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还能提高护理人员不良事件风险意识,能够做到积极主动的上报,显著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的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4040-4042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120例,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护理投诉、不良事件、职业伤害等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有效降低各项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顾红瑛 《当代护士》2016,(12):173-175
目的评估对神经内科护理风险实施标准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将神经内科实施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的300名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实施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的300名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和家属满意度、护理质量指标。结果两组跌倒、坠床、压疮、烫伤、噎食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实施护理风险标准化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和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6月于本院血液透析室进行规律透析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流程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长期在血液透析室治疗的尿毒症患者进行流程管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治疗安全,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对血透室的护理工作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介入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批量伤员救护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月后医院急诊科采用QCC模式对护理管理进行调控,此前均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随机抽取QCC活动前后400名批量伤员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0例,比较两种不同管理模式下急救反应时间、应急响应时间、现场救治时间以及救援完成时间,比较抢救成功率以及伤员处置率,分别对比两组转运时间及转运病人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护理人员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应急响应时间、现场救治时间、救援完成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转运时间少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伤员处置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QCC介入护理模式能降低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血脂、血糖、血压及不良情绪,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瞻性系统护理在预防脑卒中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2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2例设为观察组,给予前瞻性系统护理干预。对比2组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严重程度、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为6.25%(2/32),低于对照组的28.13%(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禁相关性皮炎严重程度观察组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简明健康调查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各项目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瞻性系统护理能降低脑卒中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磁性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磁性管理理念,构建本科室病区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并于2015年2月起应用于病区护理质量管理,将2015年2月—2016年12月病区护理管理采用磁性管理理念构建护理质量管理方案为观察组,将2013年3月—2015年1月病区护理质量管理采用目标管理方案设为对照组。比较2种管理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0.179‰低于对照组0.4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磁性管理理念的病区护理质量管理方案是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提升护士的自我效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风险护理管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7月~8月收治的100例实施风险护理管理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将本院2015年1月~2月收治的100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护理质量、护理风险事件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基础护理、无菌情况、安全管理等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护理操作、护理安全、业务水平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护理管理能够减少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常规护理联合风险管理在提高急性病毒性脑炎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风险管理的方法。结果 2组患者对自杀、压疮的认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输液外渗和意外伤害的认知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患者压疮和自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输液外渗及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护理质控评分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投诉率低于对照组,综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联合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4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患纠纷发生率。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59%)显著高于对照组(76.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护患纠纷4例(1.96%),对照组18例(8.8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89-390
选取2015年1月~6月及2014年7月~12月我院急诊科室收治的各200例患者分别设为观察组合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及对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率与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诊科室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有益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投诉率和差错率,可作为急诊科室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吉超男 《当代护士》2017,(12):185-187
目的探讨分级管理模式对临床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护理工作人员150例,按照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护理人员采用分级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护理状态、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CTDI-CV评分为(326.88±20.89)分,对照组的为(288.47±17.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士倦怠评分为(126.84±36.96)分,对照组的为(166.44±24.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4.41%,对照组为8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和护理工作质量,对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追踪管理法对消化内镜护理质量提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治疗的消化内镜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 此组患者未实施追踪管理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消化内镜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 对该组别实施追踪管理法。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器械设备故障、交接班差错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消化内镜护理质量提升中引入追踪管理法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标识护理配合预见性护理方案在急诊颅脑创伤患者中救治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急诊颅脑创伤患者93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标识护理配合预见性护理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抢救及后期护理时不良事件发生、并发症、检查所耗费时间、急诊科入室时间、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及护理时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6.25%)显著少于对照组(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6.25%)显著少于对照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检查所耗费时间、急诊科入室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于护理的总满意度(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6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识护理配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可减少患者在抢救及护理时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缩短检查时间与入室时间,让患者得到更快的抢救,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方位规范化管理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12月血液透析患者85例的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对期间各项感染控制指标及感染相关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实施全方位规范化管理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收集2015年1月—12月血液透析患者97例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观察2组各项感染控制指标、感染发生率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操作合格率、感染控制知识合格率、物表培养合格率及手培养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03%(1/97),低于对照组的8.24%(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院感染总发生率3.09%(3/97),低于对照组12.94%(1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方位规范化管理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可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各项感控指标的合格率,提升护理工作的安全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精神科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人身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7月我院86例精神科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管理模式不同分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护理人员负责患者人身安全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42%(13/240)低于对照组13.92%(33/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质量,降低科内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保障患者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护理警示标识联合前瞻性护理干预对高压氧治疗患者情绪及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行高压氧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及风险管理,观察组给予护理警示标识联合前瞻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高压氧治疗期间负性情绪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高氧舱治疗期间负性情绪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皮肤受损、管道脱落、并发症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警示标识联合前瞻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高压氧治疗患者治疗期间负性情绪,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