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院1989年1月~1993年6月行后颅窝开颅手术38例,其中术后发热者22例,手术后发热率57.9%。现将后颅窝开颅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后颅窝开颅术后发热患者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6~58岁。最低体温37.2℃,最高体温40.1℃。发热持续时间最长者33天,最短者7天,平均13.6天。1.2临床资料本组22例中,原发病各为:小脑半球星形细胞瘤4例,听神经瘤3例,桥脑小脑角脑膜瘤3例,颅底凹陷症2例,桥脑小脑角上皮样囊肿2例,小脑髓母细胞瘤2例,畸胎瘤、桥脑小脑角胆脂瘤、四脑室髓母细胞瘤、小脑半球血管.网织细胞…  相似文献   

3.
231例开颅患者术后发热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探讨开颅患者手术后发热、尤其是湿热发热的成因。在记录手术前 3d、术后 1~ 7d症状、舌脉的同时 ,着重观察术后用药及输液量。比较术后发热分别与季节、年龄、性别、原发病之间的关系 ;比较春、夏、秋冬季湿热发热所占比例以及湿热发热与非湿热发热的体温和补液量的差异。结果各季节术后发热均超过 5 0 % ,季节之间发热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0岁以下开颅患者发热率高 (P <0 0 5 ) ;男女性别发热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不同原发病中胶质瘤术后发热多于脑膜瘤 (P <0 0 5 )。湿热发热占发热总数的 75 % ,四季中秋冬季略少于春夏季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湿热发热较非湿热发热补液偏多 ,有差异趋势 (P <0 2 ) ;体温明显高于非湿热发热 (P <0 0 5 )。发热是开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与季节、性别无关 ,与年龄、原发病有显著关系。湿热是术后发热的主要证型 ,湿热的形成与术后脾胃功能低下、用药及补液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 我们使用东芝8AL~38AS型B超诊断仪,凸型机械扇扫探头,探头频率为3.5兆赫,利用polaroid相机记录。本组39例次中,有34名患者,男性29例,32次,女性5例,7次,术中超声16例20次,术后超声18例19次,年龄在12~63岁。结果:1.血肿B超声像图:39例次中血肿最大为85mm×60mm×58mm,最小为38mm×25mm×23mm,抽吸脑实质内出血一次成功的为28例,进行第二次抽吸的共7例。2.侧脑室声像图:本组39例次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疼痛健康教育对胸外科术后疼痛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40例拟行手术治疗患者分为干预组(70例)与未给予疼痛教育对照组(70例).干预组于术前24小时内行疼痛教育,对照组予一般健康教育.术后48小时行疼痛评估.干预组术后对疼痛治疗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过开展疼痛教育干预,使患者增加对术后疼痛的认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增加遵医行为,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神经外科开颅术前使用氯诺昔康和氟比洛芬对术中食管温度以及术后寒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开颅幕上脑肿瘤切除术的60例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三组,分别于麻醉前给予生理盐水10 ml(NS组)、氯诺昔康16 mg(L组)和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100 mg(F组)。记录术中重要时间点的食管温度及术后寒战的发生率。结果:围术期各时间点的食管温度及术后寒战发生率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外科麻醉中预先使用氯诺昔康和氟比洛芬对神经外科术中的体温无影响,不会增加术后寒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观察术中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行下腹部择期手术的病人随机双盲分为氯胺酮组(A组,n=20)和对照组(B组,n=20)。氯胺酮组于术中静脉注射氯胺酮0.4mg/kg。于术后4、8、12、24h观察疼痛,镇静状态呼吸、血压及恶性呕吐等发生率。对照组术中不使用任何镇痛药物。结果术后24h内A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B组,无明显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术中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具有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后疼痛护理对剖宫产术后疼痛及舒适度的影响,为今后临床护理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取2013年7月1日-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600例首次行剖宫产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术后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感觉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患者术后给予有效的疼痛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的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危重患者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用于颅脑肿瘤开颅术后患者疼痛评估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纳入收治于重症加强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颅脑肿瘤开颅术后进行机械通气支持的患者,随机先后进行致痛性操作(气管内吸引)和非致痛性操作(右肩轻贴电极),操作前后由两名研究者各自完成CPOT评价,另一名研究者在操作后进行主观疼痛评价。根据能否表达疼痛分为能表达组和不能表达组。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比较两名研究者之间的CPOT评价信度。能表达疼痛组以疼痛主诉为标准,绘制CPOT和生命体征(包括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不能表达疼痛组比较操作前后CPOT和生命体征(包括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 纳入患者243例,能表达疼痛者171例(70.4%),致痛性操作后感觉疼痛者151例(88.3%),非致痛性操作后感觉疼痛者34例(19.9%)。两组患者在不同操作前后的ICC范围在0.790~0.945。CPOT在能表达疼痛组的AUC和95% CI为0.805(0.759~0.852),在不能表达疼痛组进行致痛性操作前后以及不同操作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颅脑肿瘤开颅术后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用CPOT进行疼痛评估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特别是存在表达障碍的患者中区辩效度良好,可以用于此类患者操作痛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后颅窝开颅术后各种非感染性原因导致的发热,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后颅窝开颅术后9例非感染性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均为后颅窝开颅术后出现发热,排除感染性因素后,诊断发热原因分别为皮下积液、脑脊液漏4例,无菌性脑膜炎3例,植物神经失调1例,中枢性发热1例,发热持续时间为3 d至2个月.全部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 后颅窝开颅术后有多种非感染性原因可导致发热,应根据不同的病因给予相应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疼痛教育对泌尿外科术后疼痛护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泌尿外科手术患者1100例,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强疼痛教育;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加强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疼痛教育,能对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进行有效缓解,并让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疼痛教育对泌尿外科术后疼痛护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已开展疼痛教育)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56例作为研究组,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未开展疼痛教育)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术后疼痛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8.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93%(P0.05)。结论疼痛教育可有效降低泌尿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率,保障了手术效果及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COX在术后疼痛中的作用及NSAIDs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 NSAIDs的镇痛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抑制COX,阻断花生四烯酸(AA)转化为PG,使组织中缺乏PG,伤害性感受器不被激活,从而产生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疼痛治疗对术后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映善 《广西医学》2001,23(3):537-538
手术是一种有创性的治疗方法 ,作为手术的副产物 ,术后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的感受 ,还具有潜在的危害 ,因此 ,充分有效的术后镇痛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1 术后疼痛的应激损害  疼痛信号通过细的有髓神经和无髓神经的感觉传入纤维传到中枢或通过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 HPA轴 )或免疫细胞在各种抗原刺激下合成并释放的内分泌激素及神经肽类 ,引起机体一系列应激发应(1) 。包括儿茶酚胺 ( CA)、环磷酸腺苷 ( CAM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 ACTH)、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显著升高 ,β-内啡肽 (…  相似文献   

16.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3):299-301
目的:通过疼痛教育,提高住院患者对术后疼痛及疼痛控制的认知度及术后镇痛的接受程度。方法:将124例拟施行鼻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实验组由床位护士进行疼痛教育,对照组则未进行。术后统计患者要求镇痛的例数、镇痛的效果、术后睡眠时间及抽出膨胀海绵后鼻出血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术后要求镇痛的例数、镇痛的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后抽出膨胀海绵后鼻出血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疼痛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术后疼痛控制的认知度及术后镇痛的接受度,减少术后出血的几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7.
雒锦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7):791-79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术后疼痛的影响,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术后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148例普外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4例,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术后疼痛的人数、焦虑不安人数、镇痛药物的应用人数。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疼痛程度减轻,焦虑程度减少,镇痛药物应用明显减少。结论护理干预对术后疼痛、焦虑不安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疼痛护理干预在肛肠科患者术后舒适度和疼痛缓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收治的肛肠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对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患者经过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后,舒适程度明显提升,疼痛得到有效的缓解。结论对肛肠科术后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在实际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黄平 《大家健康》2016,(1):189-190
目的:探究疼痛护理是否能有效缓解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在该院进行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共42例,对42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通过疼痛护理进行干预,并开展回顾性分析,探究疼痛护理的临床医用价值。结果:通过疼痛护理进行干预的泌尿外科手术患者,72 h内的疼痛评分数值,有明显的降低,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疼痛评分数值呈递减趋势。结论:疼痛护理能有效对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进行缓解,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术前疼痛教育对手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拟行显微手术的手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行术前常规护理,观察组予术前常规护理和疼痛教育。比较两组术后镇痛治疗有效率、疼痛认知情况、疼痛控制满意度及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h、12h、18h、24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认知情况及疼痛控制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术前疼痛教育有助于减轻手外科患者的术后疼痛,帮助患者树立对疼痛的正确认知,提高疼痛控制满意度,减少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