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纳络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 (apneaofpremature ,AOP)疗效。  【方法】  12 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纳络酮治疗 ,对照组采用氨茶碱治疗。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3 .5 %、72 .4% ,显效率分别为 61.3 %、43 .1%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0 .0 5 )。 【结论】 纳络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王成芬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6):107-107
目的观察用纳络酮治疗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在脑干症状出现之前加用纳络酮治疗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中枢性呼吸衰竭的有效率为93.33%,循环不良消失的有效率为86.67%,惊厥消失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67%、80.00%、8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成功率高,疗较显著,未见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46例体会广东省增城市人民医院(511300)邹蓉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黄荣华盐酸纳络酮(Naloxonum)是阿片受体拮抗剂,近年来临床应用日益增多。近年来笔者应用该药治疗急性酒精中毒46例,与常规治疗的43例对照,观察纳络酮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纳络酮治疗眩晕症的疗效及起效、缓解时间。方法将118例眩晕症病人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9例,小剂量纳络酮组39例.大剂量纳络酮组40例。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及药物起效、缓解时间。结果大、小剂量纳络酮组缓解率(72.50%、61.54%)、总有效率(95.00%、92.31%)均高于对照组(缓解率41.03%、总有效率69.23%),其中总有效率两组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大剂量纳络酮组较小剂量纳络酮组又有显著差异(P〈0.05)。在起效时间、缓解时间方面,大剂量纳络酮组(1.72±1.70天、1.79±1.31天)少于对照组(2.27±1.91天、3.59±1.69天)、小剂量纳络酮组(2.00±1.90天、3.31±1.79天),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纳络酮治疗眩晕症疗效好,而且大剂量纳络酮疗效更好,起效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纳络酮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中的疗效.方法56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分两组,对照组26例,予常规方法复苏;治疗组30例,在常规复苏方法上加用纳络酮.结果对照组成功复苏16例(61.54%);治疗组成功复苏28例(93.33%),两组复苏成功率差异比较有显著性(P<0.01).结论纳络酮组可以显提高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纳络酮治疗眩晕症的疗效及起效、缓解时间。方法将118例眩晕症病人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9例,小剂量纳络酮组39例.大剂量纳络酮组40例。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及药物起效、缓解时间。结果大、小剂量纳络酮组缓解率(72.50%、61.54%)、总有效率(95.00%、92.31%)均高于对照组(缓解率41.03%、总有效率69.23%),其中总有效率两组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大剂量纳络酮组较小剂量纳络酮组又有显著差异(P〈0.05)。在起效时间、缓解时间方面,大剂量纳络酮组(1.72&#177;1.70天、1.79&#177;1.31天)少于对照组(2.27&#177;1.91天、3.59&#177;1.69天)、小剂量纳络酮组(2.00&#177;1.90天、3.31&#177;1.79天),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纳络酮治疗眩晕症疗效好,而且大剂量纳络酮疗效更好,起效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肝性脑病患者血清苯二氮 (BZ)和β-内啡肽(β-EP)变化,探讨盐酸纳络酮对其治疗作用,并评价其有效性、安全性.方法肝性脑病91例,随机分为3组.A组(治疗1组)31例,基础治疗+纳络酮40 mg,每12 h 1次静滴,至患者完全清醒后纳络酮剂量减半维持3 d.B组(治疗2组)30例,基础治疗+纳络酮2 mg静滴,疗程和方法同A组.C组(对照组)30例,基础治疗+常规治疗,1次/d,疗程与A、B组相同.治疗前后测定外周血BZ、β-EP和血氨含量,并观察肝性脑病转归影响,包括神志清醒时间和数字连接试验(NCT)及数字符号试验(DS).结果肝性脑病血清BZ和β-EP含量明显增加,且与肝性脑病程度有关.纳络酮治疗后BZ和β-EP含量明显下降和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能明显改善NCT和DS结果,与C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上述结果在不同剂量纳络酮治疗的A、B组之间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性脑病及程度与BZ和β-EP有关,盐酸纳络酮具有治疗作用,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宋文  刘镇中 《中国保健》2006,14(18):95-95
目的观察纳络酮与B族维生素合用对急性乙醇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于急性乙醇中毒的来我院就诊的所有患者,均采用此方法治疗.结果本法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效果显著,有效率100%,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纳络酮可防治乙醇对神经系统的损伤,B族维生素可保护肝脏,减轻乙醇对肝脏的损害,协助肝脏充分发挥其解毒功能,安全高效,使患者很快清醒,解除了痛苦.  相似文献   

9.
急症临床中,服镇静催眠药物中毒者甚多,治疗此类药物中毒,还没有一种特异性拮抗剂用于临床。我院共救治急性镇静催眠药物中毒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乙醇中毒是急诊内科常见病之一,严重者可致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自1988年国内报道用纳络酮治疗乙醇中毒疗效满意以来,卫生部于1994年批准了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作为急性乙醇中毒的治疗药物。我院于2006年1月~2007年4月应用盐酸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10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纳洛酮不同给药途径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与B组60例。A组给予纳洛酮0.4mg加入10%葡萄糖2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B组给予纳洛酮0.4mg肌肉注射,每日1次。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纳洛酮治疗眩晕疗效确切,起效快,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纯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1773-1774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5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对照组20例,对两组非昏迷患者均进行催吐,以排出胃内酒精,并给予静脉滴注10%葡萄糖、0.9%氯化钠溶液、VitC、VitB6,利尿、纠正酸碱及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研究组应用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对照组单用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酒后平均清醒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酒后平均清醒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酒精中毒患者具有协同作用,疗效显著、见效快,可作为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首选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张延 《现代保健》2014,(19):10-13
目的:研究探讨纳洛酮治疗自由基下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2例符合急性酒精中毒诊断标准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进行治疗,纳洛酮剂量为:中度酒精中毒为0.4~0.8 mg,重度酒精中毒为0.8 mg或0.4~0.8 mg重复应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各临床症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38%,且意识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57±0.35)h、(53.81±7.69)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浑身发冷、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及昏迷的发生率分别为20.79%、15.84%、11.88%及7.9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43%、32.67%、26.73%及16.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急性自由基下酒精中毒的疗效较好,意识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纳洛酮药物对临床表现符合兴奋期和共济失调期的轻中度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中确诊的急性乙醇中毒,诊治时临床表现处于兴奋期和共济失调期的患者104例,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其中纳洛酮治疗组54例,确诊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立即肌注纳洛酮0.4mg;常规治疗组50例,确诊后仅给予常规治疗。全部病例每20min观察呼吸、脉搏、血压和神志情况并记录。结果纳洛酮治疗组经早期使用纳洛酮后有1例出现昏睡,53例在60-120min意识清楚临床症状消失;常规治疗组有6例出现昏睡,44例在60-120min意识清楚临床症状消失;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使用纳洛酮可有效减少处于兴奋期和共济失调期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昏睡昏迷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纳洛酮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盐酸纳洛酮在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量效关系及其机理。方法 将6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纳洛酮治疗组1和纳洛酮治疗组2,对照组采用止血、护脑、改善微循环、降颅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以不同剂量或方法增加赫酸纳洛酮治疗,观察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变化、神智转清率和远期疗效:结果 盐酸纳洛酮治疗组格托斯哥昏迷评分从第5d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智转清率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纳洛酮治疗组2的疗效较纳洛酮治疗组1更为理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盐酸纳洛酮可有效改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意识状况,缩短昏迷时间。早期、大剂量、静脉注射是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刘江海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881-1882
目的:观察苯巴比妥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吸氧、控制惊厥、减轻脑水肿、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苯巴比妥4.5μg/(kg.min),同时加用盐酸纳洛酮0.1 mg/(kg.d),输液泵维持24 h持续经脉滴注,连用7天。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意识恢复时间、反射恢复时间、肌肉张力的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4%(30/34)、76.47%(26/34),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的意识恢复时间、反射恢复时间、肌肉张力的恢复时间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苯巴比妥可以降低HIE的发生率,与纳洛酮联用对预防HIE发生颅内出血及降低惊厥具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芳  曹健民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6):1090-1092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脑出血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治疗组50例,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治疗后两组清醒时间和脑血肿量。结果两组治疗后GCS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增加,治疗组治疗后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脑血肿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患者,能够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的意识障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超低剂量纳洛酮对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择期行鼻内镜下鼻窦手术的女性患者,ASAI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组(RD组)、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纳洛酮微泵注入组(RD+N组),每组各20例。三组患者均应用瑞芬太尼0.1-0.3μg/(kg·min)复合丙泊酚4—12mg/(kg·h)微泵注入。根据手术需要和血流动力学调整注入速度。RD组:全麻插管后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15min后改为0.4μg/(kg·h)。RD+N组,在RD组基础上,联合纳洛酮0.1μg/(kg·h)微泵注入至手术结束。R组静脉泵入等量生理盐水。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即刻进行OAA/S评分,术后15、30min、1、2、4、12hVAS评分。结果:RD+N组各时段VAS评分均明显减少,拔管时间更早,OAA/S评分更低,并发症更少,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超低剂量纳洛酮能有效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并可缩短复苏时间,获得良好的术后镇痛,两者合用可并可减少恶心、呕吐、寒战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1例患者经鼻行视神经减压术后发生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给予静脉联合鞘内注射替加环素治疗,综合分析近五年相关文献,最终确定治疗方案。给予患者替加环素(首次100 mg,后续50 mg,q12h),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0g,q8h)静脉滴注;替加环素2.5 mg,配伍5 mL生理盐水,q12h,腰大池引流管鞘内注射,夹闭2 h。鞘内注射替加环素15 d后患者连续4次脑脊液常规检查在正常范围,培养阴性,最终治愈。  相似文献   

20.
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纳洛酮治疗乙型脑炎4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纳洛酮治疗乙型脑炎的疗效。方法将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85例乙型脑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分组征得患儿家属的知情同意)。对治疗组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400mg/(kg·d)],连续治疗5d;纳洛酮每次静脉输注(0.01~0.02)mg/kg,每天1~3次,连续治疗5d~7d。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综合法治疗(抗病毒治疗+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抽搐时间及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呼吸衰竭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对两组患儿随访半年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率(遗留神经精神症状体征.且脑电图及头颅磁共振检查结果异常)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纳洛酮治疗乙型脑炎,可通过不同环节,共同阻止脑部病变的进一步发展,较快纠正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恢复意识、减少病残、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为目前治疗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