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联合卒中单元模式在急性脑梗死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213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三组,A组73例,接受联合卒中单元模式治疗;B组78例,接受正规康复治疗;C组62例,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入院时和治疗8周后比较偏瘫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和满意度.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FMA评分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组的FMA评分、MBI评分和康复效率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和A组的FMA评分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康复效率A组略高于B组;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A组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联合卒中单元模式能够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康复组在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5d后进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MA评分和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MA评分和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社区康复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疗效,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康复模式。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在入组时、康复干预第4、12周时采用Fugl·Meyer(simplified Fu—Meyer assessment,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出院时2组FMA、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第4、12周康复组FMA、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低频重复经颅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12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A强度组、B强度组、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基本药物治疗联合作业疗法及物理疗法训练,A强度组、B强度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给予2次/d、1次/d的低频重复经颅刺激,3组均连续治疗10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动作诱发电位测定、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定、生活能力评定。结果治疗10 d后3组患者动作诱发电位波幅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A强度组和B强度组患者动作诱发电位波幅分别为(0.74±0.23)、(0.88±0.26) m V,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67±0.24) m V,B强度组患者动作诱发电位波幅明显高于A强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0 d后3组患者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A强度组和B强度组患者FMA评分和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B强度组患者FMA评分和MBI评分明显高于A强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分析显示,动作诱发电位波幅、FMA评分、MBI评分均与低频重复经颅刺激强度呈正相关(P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未出现癫痫、继发性颅内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强度为2次/d的低频重复经颅刺激可有效改善缺血性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疗效。方法:将67例急性期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训练,对照组给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训练。所有入选患者均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0d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0d后的FMA和MBI的评分均有所提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30d后两组患者的FMA和MBI评分的组间比较,观察组的FMA和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JF能有效提高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医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医疗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7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卒中单元治疗组(A组)及常规治疗组(B组)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意识障碍程度、并发症及近期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A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意识障碍程度评分、近期临床疗效及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B组(P〈0.01),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卒中单元管理模式能明显提高急性脑卒中的疗效,显著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应用体外反搏配合早期康复思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40例,均为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推拿、针灸、理疗等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n=20)与联用体外反搏治疗(观察组,n=2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NFI评分、FMA评分、MBI评分无差异(P>0.05),疗后NFI均有程度不等降低,FMA、MBI评分均有程度不等升高,但观察组降低和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应用体外反搏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降低功能障碍,对保障预后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72例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根据是否接受康复治疗分为康复组(36例接受1个月的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36例,未接受康复治疗)。采用功能独立性测定(FIM)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Fugl-Meyer评定法(FMA)评定运动功能,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FIM和FMA评分。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的运动功能评分(FAM)和ADL评分(FI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康复治疗后,康复组患者FMA得评分高于对照组评分(P〈0.05)。在ADL恢复方面,康复组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黎记弟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8):1299-130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并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神经药物治疗和护理,早期康复组于发病48h进行康复护理训练。两组均于训练前和训练后30d应用简化Fug1-Meyer量表(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应用欧洲卒中评分法(ESS)评价神经功能情况。结果在训练前两组的FMA评分、E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30d后,早期康复组的ESS评分明显比训练前及对照组优,差异有显著性(P〈0.0.1),FMA评分比训练前明显好转,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上肢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下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训练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吴超 《健康研究》2016,(5):539-541
目的 探讨局部振动训练对缓解脑梗偏瘫患者上肢痉挛和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 86例脑梗后偏瘫上肢功能运动障碍患者平均分为AB两组,A组都给予8周的常规康复训练,B组给予8周的常规康复训练和局部振动训练,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改良Ashworth分级法(MAS)评价2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MBI评分和MAS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且A组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 局部振动训练可以改善常规康复训练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运动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的恢复,并缓解其上肢痉挛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社区脑卒中患者运动活动能力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1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康复治疗和随访,对照组只进行随访。入组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表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状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间FMA和改良巴氏指(Modified BarthelIndex,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和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对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MBI的恢复作用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依赖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联合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1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康复训练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MBI评分及康复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和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效率90.0%,对照组为70.0%,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脑卒中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患者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急性脑梗死的128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依据病变的部位分为三组。C试验组(出现一侧脑干的单个病灶,共22人)、B试验组(出现一侧基底节区的单个病灶,21例)、A试验组(出现一侧皮层的单个病灶,共22例)。各组中分别设置条件于试验组相对应的C对照组(共21例)、B对照组(共21例)、A对照组(共21例)。对照组取数依照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而试验组的病人接受康复治疗加常规药物。比较两组的患者医治结果。结果:治疗之后FMA以及MBI的评分都比相应对照组的要高,P0.05。各试验组中在不同的治疗时间MBI以及FMA的评分有着显著性的差异,P0.05,各试验组于治疗之后2w、4w的时候上述的评分都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的药物治疗相比较,对实施康复医治的病人,能够有效的提升满意度,其临床的效果很好,可以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6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另外给予灯盏细辛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14d后观察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的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提高,并且观察组的改善较对照组更突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对照组为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灯盏细辛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基层医院卒中单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管理,探讨基层医院卒中单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评估.方法 4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卒中单元组(248例)和普通病房组(2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住院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医疗满意度评分及住院费用等,分析基层医院卒中单元的效果.结果 卒中单元组住院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普通病房组[ 3.63% (9/248)比11.21%(26/232),11.29%(28/248)比26.72%(62/232)] (P< 0.01或<0.05),医疗满意度评分高于普通病房组[(9.70±0.65)分比(7.00±1.21)分](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卒中单元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普通病房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普通病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卒中单元在基层医院的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庆 《医疗装备》2023,(9):151-153
目的 观察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ACI)老年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医院收治的93例ACI老年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接受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老年患者采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康复护理可改善神经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低分子肝素。其中A组给予100mg/d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B组给予300mg/d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B组总有效率93.3%(42/45)显著高于A组的73.3%(33/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0mg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较好,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灸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梗死中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步行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针灸加运动再学习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BI)测评ADL,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步行分级(FAC)评测步行能力。结果治疗组患者的BI、FMA积分、步行分级(FAC)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灸结合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ADL能力、步行能力有明显改善,可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卒中单元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卒中单元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06例,随机进入卒中单元(n=53)和普通病房(n=53),治疗前后定期进行神经功能(NIHSS)、生活能力(B I)、社会功能(OHS)评分,观察住院期间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治疗措施,出院时由患者或亲属填写满意度(VAS)评分。结果与普通病房比较,卒中单元显著改善NIHSS、B I、OHS评分,降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满意度明显提高。卒中单元组早期康复比例、康复强度高于普通病房。人均住院费用和日平均住院费用卒中单元显著高于普通病房,但费用效益分析表明,卒中单元优于普通病房。结论卒中单元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引起的运动障碍性偏瘫患者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9年4月—2020年4月,选取40名脑卒中引起的运动障碍性偏瘫患者入组,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予西药及康复运动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法(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6周,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同时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