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胎头高直后位的诊斯及处理.方法:对98例胎头高直后位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中有94例临产后发生胎头不入盆,占95.9%.原发性及继发性宫缩乏力70例,占71.4%.潜伏期延长85例,占86.7%,81例进入活跃期者41例活跃期延长,40例活跃期停滞.胎膜早破25例(25.5%).94例剖宫产(95.9%),4例经手指旋转胎头变为枕后位经阴道分娩.无1例发生子宫破裂和产后出血.结论:胎头高直后位是分娩难度很大、剖宫产率极高的严重胎位异常,应早期诊断,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2.
胎头高直后位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胎头高直后位的早期诊断价值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121001)王琴立李健胎头高直位属严重胎头位置异常。尤其是高直后位,多难以经阴道分娩,如不早期识别,恰当处理,会给母儿带来严重危害。现将我院处理的25例高直后位,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3.
枕后位是头位难产中较常见的胎头位置异常,如何能更好地将枕后位转至枕前位而获阴道分娩,减少因枕后位而行剖宫产的几率,直接影响到一个医院的产科质量。为此我院对140例枕后位产妇进行研究,随机选择52例在分娩过程中指导产妇跪式待产,利用胎背重力使胎方位从枕后位逐渐旋转至枕前位而娩出。  相似文献   

4.
硬膜外阻滞麻醉处理活跃期及胎头下降阻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56例活跃期或第二产程胎头下降阻滞合并轻度胎头位置异常(枕横位、枕后位)采用0.25%布比卡因作硬膜外阻滞麻醉。发现:①硬膜外阻滞可改善宫缩性质,使子宫收缩协调,宫口扩张加速,尤其适用于高度紧张和高张性子宫收缩乏力者。②硬膜外阻滞可松弛盆底肌,减轻产道对胎头的压迫,有利于克服轻度头盆不称,使阻滞的胎头下降。本组除4例因低张性子宫收缩乏力、胎头下降停滞行剖宫产术外,其余全部经阴道分娩。③与同期分娩、同等条件诊断为相对性头盆不称行剖宫产术56例产妇作对照。硬膜外阻滞组的产后出血和产后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5,P<0.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次性胎头真空吸引器在助产中应用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均使用KIWI一次性胎头真空吸引器辅助阴道分娩,观察分娩各指标、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结果 50例产妇中,包括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5例,羊水度浑浊11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例,第二产程延长1例,继发性宫缩乏力2例,胎头下降停滞2例,复合先露3例,持续性枕后位6例,持续性枕横位8例,分娩期宫内感染1例,潜伏期延长1例,低置胎盘1例;胎儿窘迫36例,新生儿窒息11例,新生儿肺炎1例,巨大儿1例,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为90%;宫颈裂伤4例,阴道壁血肿1例,阴道壁裂伤1例,尿潴留1例,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14%;无头皮血肿,无新生儿死亡,无产后出血,无吸引产失败,无胎吸脱落。结论 一次性胎头真空吸引器在助产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避免分娩期间脐动脉血气pH值降低,降低分娩后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缩短产程,提高母婴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合并胎死宫内的临床处理方案及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11年7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治疗的胎盘早剥合并胎死宫内患者23例.其中阴道分娩11例(阴道分娩组),剖宫产12例(剖宫产组),比较两组年龄、分娩方式、出血量、产时及产后并发症,评价阴道分娩的安全性.结果:23例患者中,11例(47.8%)行阴道分娩,12例因阴道试产失败或因其他原因直接行剖宫产手术,其中16.7% (2/12)因术中出血多,保守治疗无效而行次全子宫切除术.两组均无孕产妇死亡病例发生;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妊娠次数、产前出血量、产前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91.7%)、出血量( 1986.4±1653.3ml)均高于阴道分娩组的54.5%和928.0±737.8ml,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69;P=0.076).结论:胎盘早剥合并胎死宫内的患者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分娩方式可减少对患者的进一步损伤,阴道试产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分娩方式,可以尝试在严密监测和纠正凝血功能的情况下经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7.
初产妇延期妊娠胎头未衔接相关因素及与分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头衔接于骨盆是头位分娩的首要步骤。初产妇在预产期前2~3周胎头应衔接于骨盆。胎头先露部的高低是Bishop评分了解宫颈成熟5项评分标准之一,评分越高,引产成功率越高。因此,胎头先露部的高低在分娩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将110例延期妊娠胎头未衔接的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探讨延期妊娠时胎头未衔接的相关困素及刈分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产科肩难产是一种令人生畏的并发症。胎头复位概念产生于预料小能阴道分娩的肩难产中。对1992年收集的59例肩难产病例,回顾分析其临床特征,如阿氏评分、胎头复位前经过的时间、复位的难易程度,距离剖宫产娩出的间隔时间、麻醉类型、母儿并发症等。结果:59例经阴道分娩失败后行胎头复位,除6例外所有胎头复位均成功并经剖宫产娩出,无过多的母儿病发率。其中19例过期妊娠,6例不足40周。16例曾使用中位产钳,14例使用过低位产钳或胎头吸引,29例自然分娩。胎头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变体位结合徒手旋转胎头在胎方位异常时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202例单胎头位,枕横(后)位无严重合并症、并发症的产妇,将其分为研究组102例,在首次发现胎方位异常时采取改变体位,待宫口开大>6cm、胎先露>S+1手转胎头;对照组100例,发现胎方位异常时采取改变体位并严密观察产程进展。结果研究组阴道分娩率(96.08%vs8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产程时间缩短[(400±65)minvs(504±98)min]、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出血≥300ml者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0%vs6.02%)、软产道裂伤减少(30.61%vs54.22%)、新生儿窒息率降低(1.96%vs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变体位结合徒手旋转胎头可使枕横(后)位致产程异常者转化为成功的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率明显升高,产程时间缩短,母儿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产钳助产术与胎头吸引助产术的评估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在分娩过程中 ,采用适当的阴道助产方法 ,对于降低剖宫产率 ,保证母婴健康是安全而有效的手段。阴道助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产钳助产术 ,另一种是胎头吸引助产术。这两种助产方法所需条件基本相同 ,但又有各自的优缺点 ,怎样选择正确的助产方法 ,达到使产妇经阴道安全分娩 ,减少新生儿损伤的目的 ,是产科医生的必备技能。1 产钳助产术  产钳是为牵引出胎儿而设计的 ,产钳助产术开始于 17世纪 ,在 2 0世纪初抗生素问世以前 ,剖宫产术的危险性较大 ,产钳助产术解决了部分难产 ,但高、中位的产钳也造成了较多的胎儿及母体的损伤。现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以及剖宫术式的不断改进,人们对剖宫产认识也在不断提高,甚至有些孕妇怕不能承受宫缩痛,足月妊娠未阵痛或刚进入产程即强烈要求剖宫产。殊不知剖宫产是手术创伤,可能引发并发症和后遗症,而且增加再次分娩难产和剖宫产的机会。据报道正常的阴道分娩可提高新生儿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抵抗力,增加母子的感情。我们观察了2000年2月~2004年2月在我站住院分娩的单胎头位孕妇1893例,顺利分娩1826例,占96.5%;刮宫产67例,占3.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阴道助产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母婴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567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将成功阴道分娩者纳入顺产组475例,将阴道分娩过程中接受助产手术者纳入助产组92例(产钳助产59例、胎头吸引助产33例),比较两组母婴结局和并发症情况,以及不同助产方式母婴结局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1)助产组高龄产妇29例(31.52%),顺产组89例(18.7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P<0.001);助产组住院时间(2.80±0.73)d,顺产组(2.04±0.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3,P<0.001)。(2)助产组产后出血量(316.16±483.67)ml,产后出血率5.43%,顺产组产后出血量(201.38±144.43)ml,产后出血率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P<0.001; χ2=7.05,P=0.008);两组其他分娩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种助产方式之间相比,产钳组出胎时间(10.36±1.75)min,胎吸引产组出胎时间(12.12±2.3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P<0.001)。产钳组住院时间为(2.95±0.71)d,胎吸引产组为(2.55±0.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P=0.010);两种助产方式分娩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阴道助产可能会增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但未增加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产程中应根据母胎情况选择恰当的助产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体位及上推胎头时机对胎头深陷骨盆转剖宫产术患者取胎头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86例因胎头深陷骨盆转剖宫产术的患者,基于SPSS 22.0软件生成的随机分组序列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平卧位,上推胎头前切开子宫;研究组予以小角度(20°)倾斜头低脚高位,上推胎头后切开子宫。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不同时段新生儿Apgar评分、取胎头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胎儿分娩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1min与5min的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取胎头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90.70%),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20.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因胎头深陷骨盆转剖宫产的患者,予以小角度倾斜头低脚高位,上推胎头后切开子宫的方式效果最为理想,其能在促进临床指标的基础上,提升取抬头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初产妇足月妊娠单胎头位临产后胎头高浮称为胎头浮动。我们对561例骨盆正常活跃早期头浮动的分娩经过进行了观察,以冀了解其发生原因及对分娩的影响,探讨产时应采取的措施,以利分娩。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2年6月至1998年6月在我院产科分娩正常单胎头位,孕龄≥37周的初产妇5843例。临产进入活跃期,肛查宫颈口扩张2.5~3cm,腹部检查头高浮561例,称浮动组。随机抽样同期分娩单胎头位孕周相同的初产妇临产胎头衔接570例为对照组称入盆组(病理产科和骨盆狭窄不在本研究范围)。1.2 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探讨初产妇临产时出现胎头浮动的原因及其与难产的关系,总结其处理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340例孕周≥37周的初产妇,其中临产时胎头未衔接,为临产时胎头浮动,有106例,设为观察组;临产时胎头已入盆,有234例,设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巨大儿、骨盆狭窄、异常胎位、难产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巨大儿、骨盆狭窄、异常胎位、难产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盆不称是导致胎儿胎头浮动的最主要原因,容易引起难产的发生,但是并不属于剖宫产的指征,可在密切监视胎心变化下,采取助产技术协助阴道分娩,试产过程中出现胎窘或胎头下降受阻,可考虑改行剖宫产,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无阴道分娩史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的产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阴道分娩的无新生儿窒息孕妇资料。选取单胎头位、自然临产、既往无阴道分娩史的346例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产妇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住院自然临产阴道分娩、单胎头位的350例正常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特点。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孕妇的年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转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数分别为7.00 vs 6.5小时、0.33 vs 0.42小时、0.17 vs 0.15小时和7.45 vs 7.28小时;P0.05)。结论:对于无阴道分娩史的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TOLAC)孕妇的产程观察与处理可与初产妇相同标准,子宫瘢痕不影响产程。  相似文献   

17.
胎儿能否经阴道顺利娩出,决定于产力,产道及胎儿三因素,其中任何一因素发生异常均可导致难产.在头位难产中,以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居多,如处理不当,对母,儿均产生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1998年2月至2003年10月期间发生的头位难产病例134  相似文献   

18.
胎头位置异常与梗阻性难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胎头位置异常是引起难产的首要原因。根据1985年国内19个协作单位33182例分娩资料统计,头位难产占分娩总数的23.98%,又占难产总数的81.63%,另据我院头位难产资料统计,胎头位置异常占85%。以胎头为先露分娩时,正常和异常的界限有时难以截然划分,常常需要在产程中才能发现。因此,在处理头位分娩时,应注意头位难产,警惕胎头位置异常,以做到及早诊断和及时处理胎头位置异常,这对减少母儿损害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正确选择胎头吸引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胎头吸引术是产科常用的一种助产技术,它常被用来缩短第二产程,帮助产妇顺利完成经阴道分娩,但处理不当可给母婴造成损害,甚至产生严重并发症。本文就如何正确选择胎头吸引术作简要叙述。1胎头吸引术的功能胎头吸引术是用胎头吸引器置于胎头上,形成一定负压区吸住胎...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游泳"在产科临床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207,自引:0,他引:207  
目的 探讨在住院期间新生儿“游泳”后部分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 将 377例正常新生儿按分娩顺序分为观察组 (游泳组 ) 2 2 3例 ,其中阴道分娩 12 7例 ,剖宫产 96例 ;对照组 (单纯沐浴组 ) 15 4例 ,其中阴道分娩 10 9例、剖宫产 4 5例。测定两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出院时体重、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 结果 两组阴道分娩、剖宫产新生儿出生时体重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观察组新生儿出院时阴道分娩者平均体重 (32 90± 35 0 ) g,剖宫产者平均体重 (35 10± 4 0 0 ) g;对照组新生儿出院时体重阴道分娩者平均 (30 90± 380 ) g,剖宫产者平均 (3170± 4 80 ) 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观察组胎便转黄时间 ,阴道分娩者平均 (39.2± 15 .9) h,剖宫产者平均 (39.0± 13.6 ) h,对照组胎便转黄时间 ,阴道分娩平均 (4 8.0± 19.4 ) h,剖宫产平均 (5 5 .7± 2 5 .1) 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两组胎便初排时间差异亦有显著性 (P<0 .0 5 )。 结论 新生儿游泳有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