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爽 《新疆医学》2012,42(8):1-5
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淋巴结状态、肿瘤体积大小、病理类型、生长方式、浸润深度等是与宫颈癌预后相关的因素.其中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1],也是指导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依据.研究表明,同期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后其5年生存率下降25%~60%[2].然而,即使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率仍达10%~15%,其中盆腔淋巴结复发占60%[3].  相似文献   

2.
张昆  李群 《实用全科医学》2011,9(4):623-625
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51万妇女被诊断为子宫颈癌,其中约28.8万死亡病例,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也是其治疗不彻底的重要原因,其中淋巴结转移被公认为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ⅠB~ⅡA期的宫颈癌患者若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其5年生存率可达85%~90%,而一旦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其5年生存率则降为30%~60%但即使是常规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及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24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宫颈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盆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结果 240例患者中无淋巴结转移182例(75.83%),有淋巴结转移58例(24.17%);术前血红蛋白<110 g/L、FIGO分期Ⅱ期、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4 cm是宫颈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且P<0.05);240例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83.75%(201例),死亡率为16.25%(39例);术前血红蛋白<110 g/L、淋巴血管间隙侵犯、非鳞癌、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且P<0.05)。结论术前血红蛋白<110 g/L、FIGO分期Ⅱ期、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4 cm是宫颈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宫颈癌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则包括术前血红蛋白<110 g/L、淋巴血管间隙侵犯、非鳞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4.
朱珠  陈志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23):137-138,141
目的探讨宫颈癌Ⅰ,Ⅱ期的淋巴结转移及治疗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淋巴结转移患者,全部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IB22例,ⅡA 5例,ⅡB期18例,术前放疗32例,术后放疗31例,1个淋巴结转移25例,2个或2个以上淋巴结转移20例。结果淋巴结转移率12.30%(45/366),45例患者五年生存率68.89%。转移淋巴结<1.5 cm者,5年生存率84.62%,转移淋巴结≥1.5 cm者,5年生存率47.36%;1个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84.00%,2个或2个以上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50.00%。结论淋巴结状态可作为估计预后指标,术前术后放疗有助于降低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宫颈癌治疗后复发或未控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和结果复发性宫颈癌盆腔淋巴结阳性5年生存率为20.35%,盆腔淋巴结阴性5年生存率为7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盆腔淋巴结阳性率50%,直接手术盆腔淋巴结阳性率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盆腔淋巴结转移阳性者中,37.5%为局部复发,62.5%为远处复发;盆腔淋巴结阴性者,有73.3%为局部复发,仅有26.7%为远处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盆腔淋巴结阳性者,62.5%的复发间隔小于12个月,37.5%的复发间隔大于12个月;盆腔淋巴结阴性的患者,73.3%的复发间隔大于12个月,26.7%的复发间隔小于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 盆腔淋巴结阳性者复发间隔明显小于淋巴结阴性者.淋巴结转移与复发的部位关系密切,有淋巴结转移者,更倾向于远处复发.淋巴结阴性者的无疾病生存期远远大于淋巴结阳性者.术前新辅助化疗可能降低盆腔淋巴结的转移率.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以及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28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及Log-rank test作生存分析。结果:61例(18.60%)患者259枚淋巴结发生转移,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肌层浸润深度、脉管侵犯、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以及分化程度3个因素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数为1~2枚组和≥3枚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3.1%和21.4%(P=0.018);单组淋巴结转移与多组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8.8%和26.8%(P=0.025)。结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以及细胞分化程度,受浸润淋巴结个数和组数越多,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术前给予放疗增敏的ⅠB2~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淋巴结转移规律、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放疗增敏的临床意义.方法 ⅠB2~ⅡA期的宫颈癌患者64例,术前给予放疗增敏后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根据病理结果记录淋巴结剔除个数及淋巴结转移的部位,计算淋巴结转移率.分析盆腔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盆腔淋巴结转移8例,转移率为12.50%.术前行放疗增敏的盆腔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分化程度及组织类型无关(P>0.05).8例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仅1组淋巴结转移的6例(75.0%),其分布为闭孔淋巴结4例(66.7%),髂内淋巴结1例(16.7%),髂外淋巴结1例(16.7%);同时有2组淋巴结转移的1例,为闭孔及髂内淋巴结;同时有4组淋巴结转移的1例,为闭孔、髂内、髂外及腹股沟深淋巴结.结论 术前行放疗增敏的ⅠB2~ⅡA期宫颈癌患者中闭孔淋巴结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其次是髂内、髂外淋巴结.术前给予放疗增敏可能降低宫颈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  相似文献   

8.
杨波  刘健  李胜泽 《中华全科医学》2012,(7):1028-1029,1118
目的研究影响Ⅰ、Ⅱ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76例行根治性手术的Ⅰ、Ⅱ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Ⅱ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总的转移率为17.9%,其中Ⅰ期为10.1%,Ⅱ期为39.7%。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生长方式、肿瘤直径及肌层浸润深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病理类型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年龄越轻、临床期别越晚、肿瘤分化程度越低、内生型肿瘤、肿瘤直径越大、肌层浸润深度越深,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放疗和化疗的适应症.方法对我院1990年至2000年收治的98例早期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淋巴转移,细胞类型和肿瘤级别为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所有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88.78%,仅有淋巴转移时5年生存率为69.39%,而淋巴结阴性组的病人5年生存率为95.92%(p<0.01),宫颈肿瘤最大径≥4cm病人5年生存率为65.31%.结论对高危因素的宫颈癌病人在术后应及时补充放疗和/或化疗,可提高盆腔控制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02例,其中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共22例(21.57%),作为观察组,其余80例无盆腔淋巴结转移者为对照组,观察并探讨2组患者肿瘤分期、组织学类型、生长类型等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有绝经期9例,占40.91%(9/22),对照组22例,占27.50%(22/8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危型HPV阳性22例,占100%;Ⅰb 14例,占63.64% (14/22),Ⅱa 8例,占36.36%(8/22);14例肿瘤直径 ≥ 4 cm,占63.64%(14/22)。观察组10例宫颈肌层癌浸润深度>2/3(45.45%),对照组17例(21.2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生型17例,外生型5例,没有溃疡型及颈管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年龄、组织学分型等无明显相关。 结论 宫颈癌患者有高危型HPV、临床分期、肿瘤大小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且宫颈肌层癌浸润深度>2/3、内生型的宫颈癌患者,其盆腔淋巴结转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的分布及影响其转移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的ⅠA~ⅡB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分布情况及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原发病灶大小、宫颈深肌层浸润、治疗前血SCC-Ag水平、患者年龄、病程、人乳头瘤病毒(HPV)、病理分化、组织学类型、生长方式、阴道穹隆受累等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χ2分析显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原发病灶大小、宫颈深肌层浸润、治疗前血SCC-Ag水平有关(P<0.05或0.01),而与患者年龄、病程、HPV、病理分化、组织学类型、生长方式、阴道穹隆受累等无关(P>0.05)。总体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4.16%(36/149),主要分布于闭孔区(85.71%),其他部位淋巴结转移者多合并有闭孔淋巴结转移。结论临床分期、肿瘤体积大小、宫颈深肌层浸润、治疗前血清SCC-Ag≥4μg/L等因素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在闭孔区,可能是宫颈癌的前哨淋巴结。但以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术替代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病例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2.
杨火梅  宋晓霞  张龙 《当代医学》2022,(20):107-109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8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联合使用亚甲蓝和99Tcm标记的硫胶体示踪,定位并切除前哨淋巴结(SLN),计算SLN检出率。比较患者肿瘤病理类型、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分析SLNB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及假阴性率。结果 SLN中占比最高的部位是骼内闭孔区域,为76.32%,其次是髂外及髂总区域,分别为17.29%和5.64%;SLN总检出率为92.68%(76/82),肿瘤最大直径≤4 cm时SLN检出率为96.55%,高于肿瘤最大直径>4 cm的83.33%(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时检出率为98.00%,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84.38%(P<0.05);淋巴结总转移率为60.98%,且其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生长情况、肿瘤直径、FIGO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SLNB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8.00%,特异度为84.38%,准确率为92.68%,阴性预测值为96.4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50例经临床和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癌Ⅰa~Ⅱa期的患者,宫颈癌根治术前1周行上、中、下腹和盆腔螺旋CT检查,与术后病检为金标准对照,计算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制作ROC曲线.结果 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9%和90.3%,所制作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45.结论 CT是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较为理想的影像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术前诊断率,将对年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的卵巢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具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具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病例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具有一侧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手术病例15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具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病例5年生存率为70.07%,低于宫颈癌总体5年总生存率85.3%。对不同年龄、临床类型、术前有无治疗、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病理类型以及分化程度进行单因素生存时间比较分析,其中中位生存时间高分化组18.21年、中分化组17.01年、低分化组12.22年,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它项目各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多因素分析生存率与组织分化显著相关,P<0.05。术后补充治疗中,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6.2年)明显低于放疗组(15.1年)与放化疗组(14.8年),差异有显著性,P〈0.05,放化疗组与放疗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宫颈癌病理分化程度是严重影响预后的最重要独立因素,术后补充放疗或放化疗有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宫颈癌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247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盆腔淋巴结转移73例,占29.6%。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浸润宫颈间质深度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及组织类型关系不明显(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的病例分级、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临床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根治手术治疗时应充分考虑这些高危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ⅠA-ⅡA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对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217例行开腹或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217例患者中,有44例盆腔淋巴结发生转移,转移率为20.3%,其中发生闭孔淋巴结转移最高,转移率为16.1%。χ^(2)检验分析得出,宫颈癌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分化、宫颈间质浸润深度、脉管有无浸润及宫旁有无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Ⅱ期、肿瘤≥4cm、宫颈间质浸润≥1/2、低分化、脉管阳性及宫旁浸润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分期Ⅱ期、肿瘤≥4cm、宫颈间质浸润≥1/2、低分化、脉管阳性及宫旁浸润容易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建议系统性盆腔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7.
盆腔淋巴造影术对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勇  李涛  周世英 《海南医学》2002,13(9):18-20
目的 分析盆腔淋巴造术对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8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盆腔淋巴造影术,将造影结果与术后淋巴结病检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盆腔淋巴造影术诊断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89.02%,灵敏度80.65%,特异度94.12%,假阳性率5.88%,假阴性率19.35%。盆腔淋巴造影术对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及外阴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38%、95.00%、86.36%及87.50%,对各组疾病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盆腔淋巴造影术对妇科恶性肿瘤淋巴转移的诊断有价值,但对早期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根治性宫颈癌手术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和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2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宫颈癌Ⅰa~Ⅱb期手术患者22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 225例宫颈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者54例,转移率为24.0%。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110 g/L、FIGO分期Ⅱ期、肌层浸润深度 ≥ 1/2、有宫旁浸润、有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 ≥ 4 cm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 ≥ 110 g/L、FIGO分期Ⅰ期、肌层浸润深度<1/2、无宫旁浸润、无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4 cm者(P<0.05)。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FIGO分期、宫旁浸润、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3.7%。年龄 ≥ 45岁、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110 g/L、FIGO分期Ⅱ期、肌层浸润深度 ≥ 1/2、有宫旁浸润、有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 ≥ 4 cm、非鳞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年龄<45岁、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 ≥ 110 g/L、FIGO分期Ⅰ期、肌层浸润深度<1/2、无宫旁浸润、无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4 cm、鳞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P<0.05)。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淋巴血管间隙侵犯、非鳞癌和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FIGO分期、宫旁浸润、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淋巴血管间隙侵犯、非鳞癌和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对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及生存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Ⅰb2~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并进行随访,根据术前是否行化疗分为NACT组(n=68)和直接手术组(n=97),比较2组淋巴结转移率及生存情况。结果 NACT及直接手术组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vs 16.5%,P=0.565);但化疗应答者淋巴结转移率则明显低于无应答者(4.8%vs26.9%,P=0.031)。按阳性淋巴结数目计算,NACT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亦低于直接手术组(1.2%vs 2.8%,P=0.002)。截至随访时间止,淋巴结阳性者5年生存率低于淋巴结阴性者(63.0%vs 86.0%,P=0.252)。NACT组5年生存率高于直接手术组(91.0%vs 77.0%,P=0.274)。对化疗应答者5年生存率高于直接手术组(93.0%vs 87.0%,P=0.14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以控制宫颈癌淋巴结受累,但对5年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影响尚未显示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进行分层分析,为评估患者预后和指导个体化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86例ⅠA~ⅡB期宫颈癌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86例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4.1%。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肿瘤直径(P=0.001),间质浸润(P=0.006);影响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是病理类型(P=0.027),宫旁浸润(P=0.067);无宫旁浸润的宫颈鳞癌患者预后最好。结论在ⅠA~ⅡB期宫颈癌中,其前哨淋巴结转移中闭孔淋巴结是最易受累的区域,其次是髂内淋巴结。结合临床病理因素,研究影响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高危因素并进行预后评估,可以为其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