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敏  吴大保  朱颖  颜士杰  仲飞 《安徽医学》2017,38(11):1389-1391
目的 探讨应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获取宫腔细胞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行宫腔诊刮术的患者136例,先应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获取宫腔细胞行细胞学检查,继之行诊断性刮宫术,比较分析两种取材方法的病理学结果及操作时的疼痛感。结果 136例子宫内膜细胞学标本中,133例获取标本满意,满意率为97.79%;子宫内膜组织学标本中,131例获得满意标本,满意率为96.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3例子宫内膜细胞学标本中,子宫内膜癌阳性率为8.27%(11/133);诊断性刮宫标本中,阳性率为9.16%(12/13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应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取材时的疼痛感小于诊刮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细胞学诊断子宫内膜癌准确可行,该方法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瑞典欧立宫内膜吸管及宫内膜毛刷行宫腔细胞学取材在筛查子宫内膜癌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先分别采用上述两种器具获取宫内膜细胞学标本,然后做诊断性刮宫行组织学病理检查,与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观察对象共1093例,其中应用宫内膜吸管895例,宫内膜毛刷198例,宫腔细胞学检查施行率100%,同时行诊刮术;②宫腔细胞学取材满意率:宫内膜吸管为81.1%(726/895),宫内膜毛刷为82.8%9164/198),两者间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63),诊刮取材满意率93.2%;③以诊刮子宫内膜组织的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宫腔取材细胞学诊断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3.3%,宫腔细胞学采用以癌为指标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假阳性率0.8%,假阴性率18.6%。结论:应用欧立宫内膜吸管及宫内膜毛刷进行宫腔细胞学检查,两种器具在取材满意率上无差异,均具有痛苦小、出血少、器具一次性使用无交叉感染,诊断符合率较高的优点。用于人群子宫内膜癌的筛查,可减少不必要的刮宫。  相似文献   

3.
郑妮  孙奇  韦静 《重庆医学》2015,(3):332-333,336
目的:探讨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在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因异常子宫出血需进行子宫内膜活检的患者75例,在接受常规分段诊刮术前利用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先获取子宫内膜组织。比较两种方法的取材标本满意率和诊断符合率。结果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取材标本满意率为85.3%(64/75),常规分段诊刮术取材标本满意率为94.7%(71/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取材诊断符合率为90.3%(56/62),常规分段诊刮术取材诊断符合率为93.5%(58/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经济、有效、安全,可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常规分段诊刮术作为评估异常子宫出血的初始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液基细胞学检查在筛查子宫内膜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异常子宫出血和或超声提示宫内膜异常的患者行子宫内膜细胞采集术收集宫腔细胞,采用子宫内膜液基细胞学检查,同时做诊断性刮宫术行组织病理检查,对两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诊断性刮宫术相比较,子宫内膜细胞采集术患者疼痛程度轻、平均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诊刮组织病理为标准,子宫内膜细胞学筛查子宫内膜癌诊断符合率为91.3%,敏感度为77.3%,特异度为97.9%,阳性预测值为94.4%,阴性预测值为90.2%。结论子宫内膜液基细胞学检查筛查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适用于有症状和无症状高危人群子宫内膜癌的筛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国外采用多种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方法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其中包括宫腔吸引涂片法、内膜刮擦法及宫腔灌洗法等。本文对各种宫腔细胞学检查方法的取材办法、取材满意率、与组织病理对照后的诊断符合率等进行了介绍。对有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妇女施行宫腔细胞学检查,对细胞学检查可疑者再进行分段诊刮作病理学检查以确诊,可避免不必要的刮宫。  相似文献   

6.
诊断性刮宫,简称诊刮,是妇科临床常用诊断宫腔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目的是刮取宫腔内容物(子宫内膜和其他组织)做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宫腔细胞学检查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宫腔细胞学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60例有月经改变和异常阴道出血或B超提示宫内异常需行子宫内膜检查的妇女,分别使用子宫内膜细胞采样进行宫腔细胞学与诊断性刮宫病理学检查,在诊断符合率、取材满意度、血量、疼痛程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取材满意率为91.25%,术中出血量平均为(0.4±0.2)ml,无疼痛程度较重者;而诊断性刮宫取材满意率为77.5%,出血量平均为(5.4±4.0)ml,疼痛程度较重者占86.1%,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子宫内膜病变筛查方法,具有痛苦小、出血少、器具一次性使用无交叉感染、诊断符合率较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吴婉莉  徐海苗  于爱军 《浙江医学》2019,41(3):216-219,250
目的评价子宫内膜细胞学筛查子宫内膜癌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62例有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患者,采用一次性手动式宫腔组织吸引管(YSZ-II)采集细胞学标本,行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活检获取组织学标本。比较两种方法取材标本的满意率及诊断结果,评估子宫内膜细胞学筛查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细胞学和组织学的诊断符合率,细胞学诊断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结果细胞学标本满意率为98.8%,高于组织学标本的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绝经后细胞学标本满意率为98.0%,高于组织学标本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绝经前细胞学和组织学标本满意率分别为100.0%和96.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6)。细胞学筛查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为0.79,特异度为0.89,阳性预测值为0.50,阴性预测值为0.97,假阳性率为0.12,假阴性率为0.21,诊断符合率为87.2%;筛查绝经后女性的灵敏度为0.71,特异度为0.91,阳性预测值为0.59,阴性预测值为0.94;筛查绝经前女性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0.86,阳性预测值为0.39,阴性预测值为1.00。细胞学筛查I型子宫内膜癌(如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灵敏度为0.75,II型子宫内膜癌(如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的灵敏度为1.00。结论子宫内膜细胞学用于筛查子宫内膜癌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绝经后和II型子宫内膜癌可能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和负压吸引刮宫术获取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组织的准确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方便选取2013年8月-2015年3月在嘉祥县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子宫内膜厚度均≥1.0 cm的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的患者50例,在知情同意情况下先利用子宫内膜采集器获取子宫内膜组织,再行负压吸引刮宫术.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取材满意度、诊断结果及疼痛感的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标本合格率及病理诊断均无明显差异(P>0.05),疼痛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负压吸引诊刮标本满意度率为98.0%、病理诊断结果为单纯性增生25例、 增生紊乱10例、 增生反应5例、 分娩期内膜4例以及子宫内膜息肉3例,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53.2%;子宫内膜采集器标本满意度率为94.0%、病理诊断结果为单纯性增生23例、增生紊乱9例、增生反应8例、分娩期内膜4例以及子宫内膜息肉3例,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0.0%.结论 应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采集子宫内膜组织方法简单,便于操作,在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的病因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诊刮在诊治子宫内膜息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7例因子宫异常出血行B超检查拟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分别行宫腔镜及单纯诊刮,比较两种诊刮的诊断与诊刮标本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对宫腔镜下诊刮者并行宫腔镜手术,术后口服妇康片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宫腔镜下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符合率为92.5%,单纯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符合率为76.4%,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月经恢复正常182例,有效率为97.3%。结论宫腔镜是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病变的临床诊疗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行阴道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增厚的无临床表现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诊断性刮宫组和宫腔镜诊断性刮宫组,每组各65例。常规诊断性刮宫组凭经验对宫腔进行诊刮,宫腔镜诊断性刮宫组在镜下对可疑病变进行定位活检或宫腔镜电切后送病理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诊断结果的影响及并发症。结果:宫腔镜诊断性刮宫组发现子宫内膜息肉2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9例,子宫粘连7例,子宫纵膈3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1例,子宫内膜癌3例,子宫内膜增生6例。常规诊断性刮宫组仅发现子宫内膜息肉19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例,子宫内膜癌1例,子宫内膜增生3例,无明显异常32例,未刮出任何宫腔组织5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仅有2例老年患者出现子宫穿孔,每组各1例。结论:宫腔镜诊断性刮宫对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提高了早期子宫内膜病变及癌变的诊断准确率,能更好地保障妇女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视纤维宫腔镜(简称宫腔镜)检查、诊断性刮宫(简称诊刮)检查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异常子宫出血(AUB)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0例AUB患者进行宫腔镜和诊刮检查,分析并比较不同子宫内膜病变类型患者的年龄及不同年龄时期子宫内膜病变的类型变化,并对2种检查方法单纯和联合检查的结果与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9例手术治疗AUB患者中75例有子宫病变,宫腔镜检查确诊70例(93.33%),诊刮检查确诊21例(28.00%).(2)398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子宫内膜癌、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年龄明显大于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内膜增生过长、腺囊型增生、腺瘤型增生和不典型增生.(3)在不同年龄时期子宫内膜病变中,绝经期出血的第1位原因是萎缩性子宫内膜,其次为子宫内膜炎;育龄期AUB的第1位原因是子宫内膜息肉,其次为正常子宫内膜;更年期患者以子宫内膜腺囊型增生过长多见.(4)宫腔镜检查的灵敏度(93.33%)、准确度(92.13%)明显高于诊刮检查(灵敏度28.00%、准确度30.20%).结论:单纯宫腔镜检查适用于诊断AUB有宫内病变者,单纯诊刮检查可提供组织病理学诊断依据,但易遗漏宫内器质性占位病变.宫腔镜下定位诊刮检查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性,为诊断AUB病因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3.
赵群  张凇文  王涛  邓小虹 《北京医学》2008,30(9):513-515
目的 通过大样本人群调查评估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sonography,TVS)联合官腔细胞学检查在筛查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6~12月对3308例未发现恶性肿瘤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对有不规则阴道流血、阴道排液、月经周期缩短<20d、经期延长>7d或具有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妇女行TVS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15mm或未绝经子宫内膜厚度≥10mm的妇女行官腔细胞学检查:对宫腔细胞学诊断为癌或癌前病变及官腔细胞学取材不满意的妇女行分段诊断性刮宫术.2006年6~12月对以上排除子宫内膜癌的3305例健康妇女再次进行问卷调查,有症状或有高危因素者行TVS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异常者行宫腔细胞学检查,宫腔细胞学检查异常或取材不满意者行分段诊刮术.结果 第1次调查共有436例妇女行TVS检查,120例妇女行官腔细胞学检查,36例行分段诊刮术,其中2例确诊为子宫内膜癌,1例确诊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年后对以上排除子宫内膜癌的健康妇女再次进行调查,未发现1例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TVS联合宫腔细胞学检查在人群中筛查子宫内膜癌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诊刮术.结论 TVS联合官腔细胞学检查在人群中筛查子宫内膜癌可有效减少有创检查,减少受检查者痛苦,节约医疗投入,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徐凤英  陈静坤 《上海医学》2001,24(8):475-477
目的 评估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应用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以减少不必要的诊断性刮宫术的价值。方法 对5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于诊刮术前行B超检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然后诊刮,诊刮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 B超检测发现,有41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5mm,其中24例(58.6%)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而11例子宫内膜<5mm者,病理检查未发现一例子宫内膜癌(P<0.01)。结论 阴道B超检测子宫内膜无创无痛,可作为绝经后出血患者进行诊刮术前的一种筛选手段,当超声检测内膜厚度<5mm时,再结合其它临床检查可考虑避免诊刮。当内膜厚度≥5mm,要高度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诊断性刮宫术(诊刮术)是诊断宫腔疾病的重要操作之一,其目的是刮取宫腔内容物(子宫内膜和其他组织)做病理化验,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1]。手术操作简便,广泛应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结核、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临床经常可见未婚妇女需要进行刮宫术协助诊  相似文献   

16.
杨玉珍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823-2824
目的探讨因子宫内膜因素引起不孕的诊断性刮宫时间。方法收集了36例结婚2a不育不同时限不孕症妇女的诊断性刮宫病理切片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4例在月经前2d~3d诊刮的标本组织损害较小,能准确反映腺体、间质发育及分泌情况。月经后4h~10h诊刮的标本,有部分内膜组织变性、坏死,不同程度影响诊断。月经后10h以上的标本,有意义的内膜腺体基本脱落坏死,较难明确诊断。结论对不孕症诊刮时间如月经规律最好在月经前2d~3d,如在月经后,最好在4h以内,不要超过10h。  相似文献   

17.
诊断性刮宫(简称诊刮)是诊断宫腔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目的是刮取宫腔内容物或子宫内膜作病理检查以协助诊断.由于子宫内膜是受卵巢激素影响的最敏感的靶器官,子宫内膜的腺上皮和间质细胞受卵巢雌、孕激素影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诊断性刮宫刮取的子宫内膜可间接反映患者体内卵巢激素的功能状态,加上诊断性刮宫手术操作简单,经济可靠,一直是妇科医师所推崇诊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的重要方法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向群  黄平  谢家滨 《海南医学》2016,(21):3567-356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采集器、液基细胞学、组织学联合检查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本院中医科及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病变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液基细胞学、子宫内膜采集器、组织学检查,对照组仅进行子宫内膜采集器筛查法检查;同时进行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进行对照,以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观察子宫内膜采集器联合液基细胞学、组织学检查的诊断准确性。结果观察组诊断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良性增生性改变、未见上皮内病变和恶性细胞的细胞学检查结果的总准确性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应用子宫内膜采集器、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组织学筛查,诊断准确性高,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刮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率,分析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清丰县妇幼保健院的9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其中43例接受单纯分段诊刮术,49例接受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刮术。比较单纯分段诊刮术、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刮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结果及准确率,并分析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的相关因素。结果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刮术诊断为子宫内膜癌47例,单纯分段诊刮术诊断为子宫内膜癌33例,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刮术诊断子宫内膜癌准确率(95.92%)较单纯分段诊刮术(76.74%)高(P<0.05)。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宫腔病灶面积≥50%患者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36.00%)较宫腔病灶面积<50%患者(11.94%)高(P<0.05)。结论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刮术诊断子宫内膜癌准确率较高,且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与宫腔病灶面积有关,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不孕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3年5月~2006年12月在两院不孕症专科门诊经B超或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提示子宫内有占位的不孕症患者510例,另100例为初次就诊不孕症患者。患者于月经干净3~7d行宫腔镜检查(5mm硬管型,wolf,德国),5%GS液作为膨宫介质,设定压力20kPa,流速260~300ml/min,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宫腔镜顺次检查宫颈管、宫腔的情况,详细记录宫腔深度、粘膜色泽、厚度、有无占位性病变,如有则记录部位、大小、形态、范围等,并在宫腔镜下确定诊断,观察宫腔形态和双侧输卵管开口。根据镜下检查情况,取内膜或占位性病变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将宫腔镜检查结果与术前B超或HSG检查结果相比较,对宫腔镜检查异常者中原发不孕、继发不孕患者宫腔内病变进行分类及统计学处理。结果原发不孕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为26.9%。与继发不孕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继发不孕组中宫腔粘连的发生率达21.4%,与原发不孕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超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准确率达98.5%,HSG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准确率达82.5%;初诊患者中,宫内异常占32%。结论原发不孕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较高,继发不孕患者中子宫内膜病变以宫腔粘连为主;在不孕症患者中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宫腔镜较B超检查和HSG检查的准确性高;宫腔镜检查可以作为不孕症患者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