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贲门癌的钡餐造影X线表现,提高贲门癌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对39例经胃镜或病理活检证实的贲门癌的双对比钡餐造影X线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贲门癌病例,主要表现有软组织肿块影(20例);贲门胃底变形、贲门角切迹改变(7例);贲门区龛影(3例);胃底小弯侧变形、僵硬(9例);食道下段改变(36例)。本组39例中除3例早期外,其余均有食管下段不同程度的侵犯。结论X线钡餐造影是检查贲门癌的首选方法,良好的双对比钡餐造影,采用多体位、多角度观察,可以提高贲门癌的X线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孙永康 《中外医疗》2009,28(31):188-189
目的研究分析贲门癌的气钡双对比连影的X线表现,提高对贲门癌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本文对39例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贲门癌的胃双对比钡餐造影X线表现分析。结果贲门部软组织肿块(35例),表现为结节状、分叶状、半球形;贲门区龛影(5例),多数为浅龛影;食道下段浸润(32例),呈索条状粘膜下浸润;胃体小弯侧僵硬(9倒),小弯侧胃壁僵硬,与正常胃壁闯形成小切迹或凹陷,粘膜变平.消失。结论X线气钡双重造影是诊断贲门癌的首选方法。良好的双对比钡餐造影,取多体位、不同角度,全方位观察,可以提高贲门癌的X线捡出率。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与胃肠道疾病的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上段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提高常见胃疾病中胃食管反流的认识。方法 应用日本岛津G-B800mA全遥控、摇篮床X线诊断机和数字胃肠机,对有胃食管反流6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胃食管反流中可见有反流性食管炎、食管下段溃疬、滑动型裂孔疝、胃窦炎、食管下端及胃底贲门癌、胃癌术后,其中有胃食管反流而无食管及胃肠道病变8倒。结论 胃食管反流常可存在于其它消化道疾病中,也可单独存在。通过X线检查可以直观了解到胃食管反流的征象,提高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郭瑛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0):233-234
目的:探讨贲门癌气钡双对比造影的X线征象。方法:收集我院2002~2007年经手术病理或内镜活检证实的124例贲门癌病例,对其气钡双重造影的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贲门区软组织肿块72例,胃底溃疡64例,食管下段受累48例,钡剂分流118例。结论:贲门癌的X线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传统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对中晚期贲门癌易检出。早期需要结合胃镜及CT扫描。  相似文献   

5.
马秀华 《中原医刊》2005,32(5):16-16
目的分析贲门癌气钡双对比造影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贲门癌,并对其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早期贲门癌12例(20%),中晚期贲门癌48例(80%)。典型X线表现:①食管下段改变42例(占70%)。②贲门区溃疡24例(占40%)。③胃底贲门区块影32例(占53%)。④胃底变形胃体小弯受累10例(17%)。结论贲门癌的x线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运用气钡双对比造影不但能诊断出中晚期贲门癌也能发现和诊断早期贲门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胃底贲门癌的X线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提高胃底贲门癌早期诊断率。方法搜集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胃底贲门癌40例患者的完整资料,对其临床及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有黏膜或黏膜皱襞的改变,有5例表现为贲门上抬,29例表现贲门部位黏膜增粗、紊乱、中断及消失;32例患者侵犯食管下段,食管下端变窄;16例胃底部见软组织肿块;6例变病向下侵犯胃小弯垂直部。结论采用X线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可明显提高胃底贲门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X线钡餐造影对胃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胃扭转的临床及X线检查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胃扭转中,器官轴型10例,表现为胃大弯上翻位于胃小弯之上,形成一凸面向上、凹面向下的胃形,食管膈下段延长并开口于胃的下方、食管黏膜及胃黏膜交错、幽门高于十二指肠球部、双胃泡和双液气平面;网膜轴型2例,表现为胃窦部翻向左上方,致使胃大弯翻向右、胃小弯翻向左,胃黏膜呈十字交叉状、胃食管前庭段下移并拉长与十二指肠相交。结论:X线钡餐造影检查是确诊胃扭转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洪振刚  张团委  吴开春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3):66-67,70,161
目的比较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与螺旋CT对胃底贲门癌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其临床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底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均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和CT增强检查。分为钡餐组与C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黏膜病变、胃泡内软组织肿块、恶性龛影、胃壁增厚及食管下端变窄的检出率。结果与CT组相比,钡餐组患者的黏膜病变(X^2=21.361,P=0.006)、胃泡内软组织肿块(X^2=11.423,P=0.015)、恶性龛影(x^2=13.217,P=0.012)的检出率均明显增加,而胃壁增厚(X%2=19.124,P=0.008)的检出率减少,食管下端变窄(X^2=5.498,P=0.063)的检出率无差异。结论胃底贲门癌患者应结合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和螺旋CT检查,从而提高贲门癌的临床诊断与愈合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X线钡餐造影诊断婴幼儿期肥厚性幽门狭窄(IHPS)的临床意义。方法:时40例患儿通过X线钡餐造影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探讨X线钡餐造影对婴幼儿期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价值度。结果:40例患儿中X线钡餐造影诊断结果:34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2例胃食管返流,1例胃扭转,均与手术相符,诊断符合率100%。1例幽门痉挛,经临床保守治疗痊愈得到证实。2例幽门前瓣膜误诊为先天性肥厚性出门狭窄(2/40),误诊率5.0%,手术后得到证实。结论:X线钡餐造影是诊断IHPS的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吴绍全  郎海燕 《重庆医学》2012,41(20):2084-2085
目的评价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与螺旋CT对胃底贲门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65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底贲门癌患者,根据术前的检查不同分为:钡餐组,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共32例;CT组,经上腹部螺旋CT检查,共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黏膜病变、胃泡内软组织肿块、恶性龛影、胃壁增厚及食管下端变窄的检出率。结果与CT组相比,钡餐组患者的黏膜病变(χ2=21.361,P=0.006)、胃泡内软组织肿块(χ2=11.423,P=0.015)、恶性龛影(χ2=13.217,P=0.012)的检出率均明显增加,而胃壁增厚(χ2=19.124,P=0.008)的检出率减少,食管下端变窄(χ2=5.498,P=0.063)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底贲门癌患者首选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次选螺旋CT检查,两者结合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临床分期及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慢性胃扭转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钡餐造影诊断慢性胃扭转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9例慢性胃扭转的 X线征象。结果 :慢性胃扭转必须进行钡餐造影才能确诊。器官轴型显示胃大弯上翻位于胃小弯之上、食管腹段延长并开口于胃的下方、食管黏膜及胃黏膜交错、幽门高于十二指肠球部、双胃泡和双液平面 ;网膜轴型显示胃窦部翻向左上方、胃黏膜呈十字交叉、斜位观胃窦与胃体形成钡环、食管腹段不延长、双液平。结论 :X线检查是诊断胃扭转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与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对胃底贲门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疑似胃底贲门癌患者4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首先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诊断,然后再用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结果术后病理学检查显示,45例疑似胃底贲门癌患者中40例患者确诊为胃底贲门癌,检出率为88.89%;经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确诊为胃底贲门癌者29例(其中假阳性3例),准确率65.0%(26/40);经64排螺旋CT确诊为胃底贲门癌者33例(其中假阳性1例),准确率80.0%(32/40);通过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出黏膜病变率和恶性龛影率分别为84.44%和66.67%,明显优于采用螺旋CT诊断出的55.56%和44.4%(P0.05);通过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出胃壁增厚率为40.00%,明显低于螺旋CT诊断出的77.78%(P0.05);通过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出软组织肿块率为77.78%,略高于采用螺旋CT诊断出的68.89%(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于胃底贲门癌患者进行诊断时,综合运用螺旋CT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才能更好的判断和了解患者病情,从而有助于治疗,提高患者的预后,以此增强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胃底贲门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其检查方法历来以钡餐造影和内窥镜检查为主要手段,自80年代后期以来,CT作为一种新型的诊断手段进入这一领域,特别是螺旋CT的广泛应用,尤其是胃底贲门部,CT有其特殊的诊断价值。本研究收集了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底贲门癌患者的CT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胃底贲门癌CT征象及CT检查在胃底贲门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早期贲门癌的X线诊断过存在着许多问题[1],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为首选,内窥镜次之[2]。所以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早期贲门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早期X线诊断的水平。1材料与方法近年,我院手术治疗569例贲门癌,其中15例早期贲门癌均作了上消化道以对比造影检查。男12例,女3例,年龄43~64岁,11例50岁以上。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不适,隐痛;吞咽困难6冽,1例合并高位食管瘤;呕血便血5例,1例合并食管胃底轻度静脉曲张。癌仅湿润至粘膜层(原位癌)8例.浸润至粘膜下层(粘膜内癌)7例。15例病人病灶均为一…  相似文献   

15.
贾兴平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347-1348
目的:探讨贲门癌的影像学表现及其早期诊断。方法:对经影像学检查,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6例贲门癌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贲门癌的基本X线表现为:贲门区软组织肿块;胃底变形及胃体上部浸润;贲门区龛影;食管下端浸润;钡流分叉、转向和喷射现象。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贲门癌的重要手段之一,早期诊断能够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王秀景 《中原医刊》2011,(23):95-96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婴幼儿期肥厚性幽门梗阻的临床意义及比较X线钡餐造影诊断的优势。方法对46例拟诊为幽门梗阻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幽门管长径、幽门肌厚度等指标,部分患儿结合与X线钡餐造影。结果46例患儿中37例应用超声单独作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狡窄诊断,均经手术证实,诊断符合率100%。9例应用超声与X线钡餐造影联合诊断,3例幽门水肿伴胃食管反流,3例幽门痉挛,经临床保守治疗痊愈得到证实。1例胃扭转与1例幽门前瓣膜与手术相符。结论超声检查可作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梗阻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一些非典型病例,超声结合X线钡餐检查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婴幼儿期肥厚性幽门梗阻(IHPS)的临床意义及比较X线钡餐造影诊断的优势。方法:对96例患儿通过超声与X线钡餐造影观察幽门管长径、幽门管前后径、环形肌厚度等指标。结果:96例患儿中90例应用超声单独作出诊断,其中87例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3例为幽门前瓣膜,均与手术相符,诊断符合率100%。19例应用超声与X线钡餐造影联合诊断,2例幽门水肿伴胃食管反流,2例幽门痉挛,经临床保守治疗痊愈得到证实。2例胃扭转均与手术相符。结论:应用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可为临床提供方便快捷、准确可靠的手术依据,明显优于X线钡餐造影,可作为常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结合部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及综合治疗措施.方法:应用X ray钡餐检查及内镜下碘染色活检确诊的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结合部癌患者71例,采用5-Fu及PPD化疗2周后行手术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 ray钡餐确诊14例(19.72%),内镜下碘染色活检确诊69例(97.2%).手术切除率100%,无手术死亡,5年生存率达56.3%.结论:对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结合部癌病人应用X ray钡餐检查及内镜下碘染色活检可提高诊断率,早期发现综合治疗能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及根治性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X线钡餐造影和CT检查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间诊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80例食管癌患者的X线钡餐造影和CT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X线钡餐造影检查发现食管癌76例,主要表现为食管黏膜破坏、中断、管壁僵硬、充盈缺损、病变区狭窄,其中有17例出现长条状、不规则溃疡,12例出现肿块影.CT发现63例:肿瘤区食管壁增厚为6~28 mm,平均为21.5 mm,形成明显软组织肿块47例;周围脂肪层消失模糊52例,周围脂肪层清楚6例.2例肺转移及3例肝转移.结论 食管钡餐造影可全面直观的显示病变,能清楚显示黏膜情况、食管腔狭窄程度、管壁蠕动功能等,CT检查能较准确的判断癌肿的浸润深度及对周围脏器的侵犯情况,二者结合有利于食管癌的诊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螺旋 CT对食管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食管癌患者行螺旋 CT增强扫描后多平面重建和 CT仿真内窥镜成像 ,并与其传统 CT轴位图像、X线钡餐造影结果对比。结果 :115例食管癌螺旋 CT增强扫描的轴位图像与传统 CT图像几乎完全相同 ,可以观察病变大小、部位、形态、外周浸润范围和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2多平面重建可在不同方位以最佳角度对食管肿瘤进行观察。 15例食管癌 CT仿真内窥镜成像可从头侧或足侧观察食管壁和腔内病变形态 ,获得类似纤维食管胃镜的结果。3X线食管钡餐造影能较好地显示管腔粘膜的改变及癌瘤的长度 ,是普查的重要方法。结论 :螺旋 CT图像较传统 CT图像及 X线钡餐造影为食管癌的术前分期诊断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 ,CT仿真内窥镜成像是纤维食管内窥镜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