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脊椎骨折是临床外科的常见病,脊椎骨折又称脊柱骨折,脊柱是人体中柱,其主要功能是保护脊髓、缓冲振荡、维持体形、保持身体的运动与平衡. 脊柱骨折是指脊椎骨的连续性中断,脊柱骨折常见于外伤,并以胸腰段最为常见,常会造成脊髓损伤,单纯的颈、胸、腰骨折经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脊柱骨折在青壮年多因外伤暴力所致颈椎和胸腰段损伤,在老年人则多因骨质疏松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AF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经验。方法使用AF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34例。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术后伤椎高度和Cobb角均有满意的恢复。结论AF系统结构简单,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操作方便,固定坚固,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3.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损伤,多发生在胸腰段。有统计显示,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占整个胸腰椎骨折的33.7%。我们自2004年9月至2009年3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椎弓根RSS内固定系统在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合并脊髓损伤早期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RSS内固定,其中11例行椎管切开减压,并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30例患者术后随访9~21个月,平均17个月,总优良率86.5%。结论:后路椎弓根RSS内固定系在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中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孙步健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0):617-617
我院是一所以骨伤科为特色的综合性医院,创伤性骨折患者较多。其中脊椎骨折并不少见,以爆裂性骨折为常见,好发于胸腰段,由于其累及脊柱的二、三柱结构,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韧带损伤以及椎管狭窄和神经损伤,大多为较复杂的不稳定性骨折。  相似文献   

6.
胸腰段脊柱骨折多由高处坠落和车祸所致,以年轻人好发,随着我国汽车的日益普及,胸腰段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1].胸腰段脊柱骨折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常需手术内固定治疗.我们自2002年5月至2004年12月应用Atlas fixation系统(AF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32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常锐 《河北医学》2013,(12):1881-1882
胸腰段脊柱骨折和脱位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创伤性疾病。通常,胸腰段脊柱损伤是指T11-T12至u-12节段的脊柱骨折和(或)脱位。据有关统计”0,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年发病率约为1/20000。有研究表明[1],在胸椎和腰椎的损伤中,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约占52%。而在脊柱的相关损伤中,一些患者往往因为合并脊髓损伤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5%-20%的患者与胸腰段脊柱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8.
胸腰段脊椎骨折截瘫21例手术治疗分析王文孝王家虹张哲美(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骨科)我院骨科自1991年以来收胸腰段骨折及伴脊髓损伤93例。手术治疗21例,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21例患者中男16例、女5例、年龄20—54岁,平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SF内固定器的复位机制、操作要领、并发症的防治进行研讨.方法采取切开复位SF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68例,其中爆裂型骨折49例,压缩型16例,Chance骨折2例,骨折脱位1例.结果68例骨折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无1例脊髓神经根损伤,无1例感染,有8例10枚钉断裂.结论SF内固定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力学合理,固定牢固,能达到精确复位及椎管有效减压,不必常规行椎管减压;提高置钉及复位技术后,对极不稳定脊柱骨折常规后路植骨能减少断钉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孙选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3,(26):3414-3415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24例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均给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比较治疗前后脊柱后凸和侧凸Cobb角变化情况,根据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标准,判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脊柱后凸和脊柱侧凸Cobb角均明显减少,神经功能有显著好转(P<0.05),没有出现明显的术后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19例分析张会生李安民刘振利张家口市解放军251医院外二科(075000)关键词经椎弓根内固定;胸腰段骨析;分析在脊柱骨折中,胸腰段是脊柱骨折中的好发部位,经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已逐渐被公认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申建兴 《中外医疗》2011,30(18):60-60
目的探讨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某院骨科1999年5月至2002年2月间,应用后路减压、短节段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46例,恢复其胸腰椎序列,重建塌陷椎体;观察患者治疗后椎体复位情况、内固定有无失败情况及后期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对46例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时间在5~32个月,平均18.5个月;调查结果显示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患者术后除有3例复位效果不太满意,1例后期出现椎弓根钉松动;其余患者骨折情况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结论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对脊柱骨折、脱位的减压、复位,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观察SF在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SF治疗的30例胸腰段骨折脱位并截瘫的类型,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和随访。结果:经平均4年3个月的随访疗效满意。结论:SF在胸腰段骨折脱位中具有创伤小,复位满意,内固定坚强,安全等优点,可使损伤的脊柱得到良好的固定,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腹痛腹胀是脊柱骨折突出的早期症状之一.是临床中一种较严重且复杂的创伤,约占全身骨折的5%~6%,以胸腰段骨折多见.脊柱骨折可以并发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其中颈椎骨折一脱位合并有脊髓损伤,能严重致残甚至危及生命.2011年1月以来我们在护理工作中采用的方法效果较好,现7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脊椎骨折十分常见,约见全身骨折的5%-6%,以胸、腰段脊椎骨折多见,分布人群以男性青壮年为主,暴力是引起脊椎骨折的主要原因。自2005年6月至12月,我院接诊的老年脊椎骨折患者中有3例以肠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暴力外伤史,胸腰脊椎骨折处疼痛不明显,易早期漏诊。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廖一霄 《黑龙江医学》2013,37(5):327-328
当前,随着工业化社会的不断进步,骨折发生率随之增高,尤其是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明显增多,约占脊柱骨折发生数的90%[1]。胸腰椎骨折脱位是脊柱损伤中稳定性最差的一种,因为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常常兼有前柱、中柱和后柱的破坏,治疗起来相对来说较困难。现将我们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22例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用于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52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Cobb角度、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等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比较Cobb角度、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改善不明显。结论针对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进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对胸腰段脊椎骨折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34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并进行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Cobb角的变化以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比较.结果 术后即刻及术后半年的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半年进行脊髓神经功能分级评定显示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分级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是治疗胸腰脊椎骨折并神经损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胸腰段骨折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创伤类型,1929年首次提出胸腰段骨折分型至今已有不下十种分类,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特点及复杂的损伤制,致使目前尚无统一的分型用于指导胸腰段骨的治疗,所以这一直是人们争议的热点;椎弓根螺内固定技术的出现让人们统一了胸腰段骨折的治原则,但不同的固定方法导致的骨折矫正后丢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笔者参阅文献后对以上内容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胸腰段骨折合并单纯圆锥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经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并对术式的优点及术中注意事项进行讨论.结果 对胸腰段骨折伴骨髓前方受压可选择经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疗效。结论 经后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单纯圆锥损伤,因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最大限度的保持脊柱稳定性,是一种可取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