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焦作市出生缺陷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丽丽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6):5158-5159
目的:对户籍在焦作市拟结婚和已婚符合政策生育的常住人口及流入焦作市纳入管理符合生育的流动人口进行出生缺陷干预。方法:采用国家出生缺陷干预专家组倡导的"三级干预"方法,即一级干预主要是防止出生缺陷发生,二级干预主要是减少出生缺陷发生,三级干预主要是对出生缺陷儿进行康复治疗,干预的重点是一级干预,政府买单免费实施婚前培训、婚前检查、孕前筛查、叶酸及营养素增补。结果:2007年婚前检查率较2006年增长了8倍,2008年婚前检查率较2006年增长了47.75倍;2008年婚(孕)前培训、孕前筛查、叶酸及营养素增补分别为87.07%、77.34%、79.87%,较2007年分别增长了18.05%、28.81%、16.69%;2008年全市孕产妇保健覆盖率78.77%;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7年较2006年下降了27.34%,2008年较2006年下降了45.88%;出生缺陷发生位次有所改变,2008年神经管畸形较2007年下降了48.33%。结论:实施出生缺陷干预项目效果显著,实施出生缺陷干预项目所采取的措施、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社区已婚早孕人群为基础,评价已开展的出生缺陷社区干预效果,探讨适合社区推广的出生缺陷综合干预模式。方法:利用定量调查的方法,对辖区197名早孕人群的出生缺陷预防知识、态度、行为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基线调查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早孕人群的出生缺陷危险因素知晓率较基线提高了45.9%,知道4种以上致畸因素的提高了82.7%,出生缺陷相关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为社区医生和计生人员的健康教育指导和相关宣传材料,所占比例分别为84%和7.2%;98.5%的人在孕前听说过产前筛查项目。结论:通过社区干预,早孕人群在预防出生缺陷的知识、态度、行为方面比干预前有明显提高,证明计卫联手开展出生缺陷社区健康促进的模式是一种可行、经济、有效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苏州市出生缺陷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探讨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效果,为进一步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依据。方法:对苏州市2003~2008年出生缺陷个案进行回顾性调查,将出生缺陷发生率等定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归纳分析。结果:6年来苏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从2003年的9.61‰下降到2008年的7.36‰。20岁及34岁年龄组妇女分娩缺陷儿的风险明显增加,男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胎。结论:苏州市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在提高产前筛查及诊断、完善二级预防的基础上,应全面开展一级预防,积极开展三级预防。  相似文献   

4.
董琳  唐毅  汪勤  王玲玲  张蕤 《中国公共卫生》2006,22(8):1024-1024
出生缺陷是影响我国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实施综合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出生缺陷重在预防干预,通过开展广泛的群众性生殖健康、遗传咨询、产前检查以及孕期保健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参与意识,转变就医行为,主动参与产前保健和疾病筛查。为探讨干预实施教育效果,对“建立城市化初期居民出生缺陷干预宣教模式”项目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出生缺陷是严重影响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将出生缺陷防治列为人口与健康科学与研究5个优生主题的首位。出生缺陷不但给患儿及家庭带来不幸,也给社会造成负担。提高人口素质是关系到和谐家庭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提高本地区出生人口素质,有效的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山亭区对辖区内长期居住的,准备生育的已婚妇女进行出生缺陷状况调查并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针对当前缺乏统一、操作性强的出生缺陷防治规范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出生缺陷防治规范化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评价出生缺陷防治工作优劣,为卫生政策决策者选择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全国和各省出生缺陷防治方案要求,结合文献分析、专题小组讨论、专家咨询法等方法构建出生缺陷防治规范化评价指标体系。 结果 3轮专家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为100%,专家平均权威系数为0.93。最终的出生缺陷规范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支持评价、过程评价、效果评价)、23个二级指标和100个三级指标。不同专家对一级指标之间权重判断的一致性较低,Kendall协调系数为0.183,并确定权重。 结论 本研究结合国家政策、相关文献和专家意见构建了我国出生缺陷防治工作规范化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可用于评价地区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规范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李宗瑞  韩淑芬  韩炜  蒋维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3):3216-3217
目的:探讨在孕产妇中筛查、诊断出生缺陷和群体干预的效果。方法:以妇幼保健网络为依托,对2000~2006年出生缺陷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7.22‰,呈上升趋势。群体预防的方法是婚前保健指导,优生知识宣传,孕期做好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产后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减少致残率。结论:利用妇幼保健服务平台进行出生缺陷群体三级预防工作是降低出生缺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浅谈出生缺陷与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结果 ,我国总人口数为 12 .95 33亿人 ,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同时中国属发展中国家 ,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总体水平还比较低 ,各种原因导致的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高。根据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的结果推算 ,我国每年有 30~4 0万婴儿出生时可能发现患有严重的肉眼可见的出生缺陷 ,随着存活婴儿成长过程中不断发现和被检测出的出生缺陷 ,每年大约有 5 0~ 6 0万 ,再加上累积的残疾 5 0 0 0多万 ,从而成为影响人口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极大地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围产儿出生缺陷危险因素监测及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8  
目的 :调查广东省东莞市出生缺陷 (Birth defects,BDs)发生情况 ,了解其相关危险因素 ,对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 ,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将 1997~ 1999年出生缺陷情况与 2 0 0 0~ 2 0 0 2年出生缺陷情况进行比较 ,对近年实施干预措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全市近 6年共有围产儿 2 76 85 9人 ,发生出生缺陷 16 81人 ,出生缺陷发生率 6 .0 7‰ ;围产儿死亡率 13.5 9‰ ,唇腭裂居类别构成首位 ,巴氏水肿是出生缺陷主要构成之一。母亲年龄 3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年龄 <35岁组 (P<0 .0 1) ,最佳生育年龄为 2 5~ 30岁。通过实施综合干预措施 ,母亲乱用药、接触化学毒物、接触放射线等危险因素暴露率较干预前明显减少 (P<0 .0 1) ;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下降 (P<0 .0 5 ) ,且出生缺陷顺位发生了变化。神经管畸形、唇腭裂、巴氏水肿发生减少 ,而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增高。结论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达到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围产儿出生缺陷综合措施防治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了解深圳市罗湖区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 分析实施干预措施对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的有效性。方法: 对深圳市罗湖区2002~2004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相关因素的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3年共监测围产儿22 912例, 发现出生缺陷308例, 出生缺陷发生率13 .44‰。前5位缺陷种类依次为: 多指(趾)、唇腭裂、地中海贫血、马蹄内翻足、先天性心脏病, 发病率分别为: 1. 70‰、1 .48‰、1 .13‰、0 .87‰、0. 79‰。通过实施干预项目, 常住+暂住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下降(χ2 =3 .99, P<0 .05 ); 产前确诊率明显提高; 孕期筛查严重缺陷儿全部终止妊娠。结论: 必须大力加强优生遗传咨询指导及孕28周前的产前诊断工作, 采取有利措施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 降低流动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广州市海珠区实施“出生缺陷干预模式研究”项目前后出生缺陷发生率及产前确诊率情况,为完善我区出生缺陷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海珠区出生缺陷监测实施方案》,将2010年辖区总的国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及产前确诊率与2007年基准值比较.结果 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89.4/万,较2005年下降了10.7/万;产前确诊率为33.90%,较基准值提高了14.95%,其中28周前产前确诊率为16.24%,较基准值提高了5.86%.结论 针对辖区多发出生缺陷类型,构筑相应三级干预网络,并加强产科超声医师技能的培训,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出生缺陷严重影响了中国的人口质量,必须利用法律措施对之进行干预.对出生缺陷进行法律干预,可有效提高人口质量,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可以防止工作重心发生转移.在进行干预时,应当遵循政府主导与尊重人权的原则,并且将一些干预措施法律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先天缺陷重点干预对策。方法比较分析敦煌市、泾川县、徽县、渭源县和永靖县基线及终末调查结果,孕28周以上出生的新生儿(包括活产、死胎和死产)先天缺陷发生率及构成的变化。结果甘肃省5县(市)围产儿先天缺陷发生率,终末调查时为8.35‰,较基线调查时的14.02‰,下降了40.44%。基线与终末调查时先天缺陷发生顺位及构成不同,终末调查先天缺陷发生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及色素痣;病死率居前四位的分别为唐氏综合征、神经管畸形、直肠或肛门闭锁及先天性心脏病,其中唐氏综合征病死率达100.00%。结论各类先天缺陷中,先天性心脏病高发,死亡率明显上升。先天性心脏病已经成为影响我省5县(市)新生儿健康的主要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优生优育教育,推广引用新技术,做好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减少先天缺陷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黔南州少数民族地区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提出有效措施。方法按照《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于2007--2012年对黔南州8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孕28周至产后7天内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分析。结果黔南州6年来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农村由2007年的114.84/万下降至2012年的65.16/万;出生缺陷发生率顺位为总唇裂、多指、神经管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和外耳畸形。结论应积极开展孕前保健、产前指导等工作,预防出生缺陷,关注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院》2016,(9):1383-1385
目的开发广州市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标本管理信息系统,探讨标本库的建立与管理方法。方法采集干预人群的全血标本,按分子生物学要求分装处理,于-80℃低温冷冻保存。结果采集和保存广州市出生缺陷干预工程血液标本49 950份,包括病残儿鉴定血液880份、免费孕前检测血液1 000份,实现了对标本的统一规范化管理,使有限的临床科研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结论标本库的建立对广州市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管理工作及科研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研究表明,随着感染性疾病逐渐得到控制,导致出生婴儿死亡的疾病谱也发生重要变化,当婴儿死亡率降到40‰以下时;出生缺陷问题越来越突出,并成为影响妇幼健康和人口素质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近年来,甘肃省人口计生委按照中央和国家人口计生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依托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在实践中探索建立预防出生缺陷的社会干预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珠海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了解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围产儿出生缺陷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珠海市2006~2010年出生缺陷资料,对先天畸形儿的双亲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其危险因素,并对其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对比评估。结果干预后,珠海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出生缺陷顺位及构成发生变化,神经管畸形发生率降低。出生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流产史及流产次数、孕期接触化学制剂、生产畸胎史、父亲吸烟史、母亲孕期营养不良、母亲孕期情绪不良。结论影响出生缺陷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应建立多种形式的综合措施,做好三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深圳市龙岗区重点出生缺陷疾病的发生水平,探讨出生缺陷筛查干预的新模式。方法:利用日趋完善、初具技术水平及规模和具备优生咨询及群体筛查等技术实力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对龙岗区10个镇(街道办)的人口出生缺陷进行筛查干预,建立一个大面积人群筛查-高风险夫妇产前诊断-医学建议-选择性流(引)产的体系,并发挥其正常功能。结果:干预后育龄人群对有关出生缺陷知识及基线答对率(83±3.6)%比干预前(42±6.5)%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探讨目前既经济又有效的人口出生缺陷筛查干预模式,对降低龙岗区出生缺陷(尤其是重症缺陷)患儿的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地区神经系统缺陷的五年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6 ̄1990年在我国农村11个县监测167274名围产儿,发现社系统出生缺陷儿367例,占全部缺陷儿的31.45%,缺陷率2.19‰。其中,脑积水149例,发生率居首位,其次为无脑儿145例,第三是开放性脊柱裂61例。神经系统缺陷的发生率冬春季高于夏秋季,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差异均有显著性。采用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神经系统缺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出生缺陷预防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从生物医学、卫生经济学、社会医学等多个学科角度对我国出生缺陷的预防策略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预防出生缺陷已经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我国出生缺陷预防依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任重而道远。在制定预防出生缺陷规划和方案时,一定要吸取我国在人口数量控制方面的经验教训,要有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并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一方面,应充分认识到预防出生缺陷并不等同于产前筛查诊断和选择性终止妊娠,要切实实现出生缺陷预防从产前-围产保健模式向孕前-围孕保健模式转变。另一方面,预防出生缺陷要以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为指导,充分认识到采取社会行动在出生缺陷预防中的重要性。有效的出生缺陷预防规划需要针对服务人群特点和特定需求;必须考虑到资源竞争、所需的适宜政策、服务和管理环境;还应以结果为导向,特别注重预防措施的效果,选择成本低廉、效果肯定、群众易于接受的措施和技术方法。尽管出生缺陷预防应实施“三级预防”的综合策略,但并非所有的预防干预措施均具有同等的优先等级,应突出重点,分阶段、有计划的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