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内毒素 (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成分 ,它可以引起宿主的广泛病理生理效应 ,如休克、组织损伤 ,甚至宿主死亡。LPS也激活免疫系统 ,但主要作用于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LPS是否能影响T淋巴细胞 ,一直是研究者们感兴趣的课题。本研究对LPS体外诱导淋巴细胞凋亡进行初步观察。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1)试剂 :LPS(Sigma ,10 0 μg·ml-1) ,淋巴细胞分离液 (上海试剂二厂 ) ,RPMI16 40完全培养基 (Gibco ,美国 ) ,丫啶橙 (Sigma ,2 0 0 μg·ml-1)和嗅乙啶 (上海生产 ,2 0 0 μg·ml-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的变化及维拉帕米治疗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SAP组)和C组(维拉帕米治疗组),每组各30只,采用改良Ahos逆行胰胆管穿刺注射法制备SAP模型,各组于术后6 h处死大鼠、测血清IL-1、IL-6和TNF-含量。结果SAP大鼠血清IL-1、IL-6和TNF-的含量较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0.01);维拉帕米治疗组促炎细胞因子水平较SAP组显著下降〈0.05或〈0.01)。结论SAP时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含量升高,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可抑制SAP时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减轻胰腺组织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维拉帕米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对40只成年Wistar雄性大鼠建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缺血再灌注模型,其中16只大鼠在缺血前及再灌注前给予给维拉帕米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情况,以及维拉帕米对其影响。采用末端标记法(TUNEL)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假手术组及单纯缺血凋亡细胞无明显增多,而缺血再灌注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01);在缺血前及再灌注前给予维拉帕米治疗均可减少细胞凋亡的数量(P<0.01)。结论:在缺血再灌注可见心肌细胞凋亡发生,再灌注可加速细胞凋亡的发生;维拉帕米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促炎性细胞因子对胰岛β细胞miR-29家族及抗凋亡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大鼠胰岛细胞系INS-1细胞在加或不加促炎性细胞因子混合物(IL-1β 10 ng/mL?TNF-α 50 ng/mL?IFN-γ 50 ng/mL)的培养液中培养24 h,设立对照组?促炎性细胞因子干预组?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NS-1细胞miR-29a/b/c表达以及抗凋亡基因骨髓细胞白血病蛋白1(myeloid cell leukemia 1,Mcl-1)mRNA?B细胞淋巴瘤蛋白2(B-cell lymphoma 2,Bcl-2)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cl-1?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促炎性细胞因子干预的INS-1细胞miR-29a/b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iR-29c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 > 0.05);②促炎性细胞因子干预组INS-1细胞Mcl-1 mRNA?Bcl-2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③促炎性细胞因子干预组INS-1细胞抗凋亡蛋白Mcl-1?Bcl-2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④促炎性细胞因子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促炎性细胞因子刺激处理的INS-1细胞miR-29a/b表达均上调,抗凋亡蛋白Mcl-1?Bcl-2下调,凋亡率上升,推测促炎性细胞因子可能通过调节miR-29家族及抗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从而促进1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甲基苯丙胺所致大鼠小脑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维拉帕米对甲基苯丙胺(MA)导致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探讨维拉帕米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MTT法,乳酸脱氢酶(LDH)法,观察MA的神经毒性作用.运用DNA电泳法、流式细胞仪法,观察MA致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并研究了维拉帕米的保护作用.结果:(1)MA(0.25~3.00mmol/L)作用48 h和60h,能增加大鼠小脑神经细胞系R2细胞LDH的漏出率,分别为48.2%~89.3%和62.5%~97.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活细胞明显减少;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在G1峰前出现亚二倍体峰,MA所致R2细胞凋亡呈一定的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DNA电泳图谱则表现出典型的梯状条带.(2)维拉帕米(0.5~5.0 μmol/L)减少MA导致的R2细胞LDH的漏出率,改善细胞形态,对MA诱导R2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维拉帕米对MA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MA神经毒性作用可能与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清对培养的正常人淋巴细胞凋亡、Fas分子表达的影响以及VitE的干预作用,探讨淋巴细胞凋亡与尿毒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关系,并寻找防治对策.方法 分离健康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一周,分成对照组、尿毒症患者血清组、尿毒症患者血清+VitE组,培养一定时间后,用流式细胞仪测淋巴细胞早期凋亡率和Fas分子表达率.结果 加入尿毒症患者血清培养12、24 h,淋巴细胞早期凋亡率、Fas表达率分别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且两者呈正相关(rs=0.905,P<0.01);VitE干预后淋巴细胞早期凋亡率、Fas表达率与尿毒症血清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血清可使正常淋巴细胞Fas分子表达增高和细胞早期凋亡率上升,可能是尿毒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感染的原因之一.VitE在一定程度可抑制尿毒症患者血清诱导的淋巴细胞Fas分子表达,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阿魏酸钠对氧化诱导人淋巴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抗氧化剂阿魏酸钠对H2O2诱导人淋巴细胞凋亡过程中形态及生化的变化。方法采用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MTT及DNA电泳分析方法。结*果H2O2处理细胞后Bcl-2基因表达明显减少,加入阿魏酸钠后明显恢复,而H2O2对Bax基因表达略有增加,加入阿魏酸钠后明显降低。结论H2O2能诱导淋巴细胞凋亡,阿魏酸钠可减轻细胞凋亡。同时阿魏酸钠可使H2O2诱导的细胞Bcl-2基因表达明显恢复,对Bax基因表达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了解促炎细胞因子对成人胰岛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将成人胰腺分离、纯化所得的胰岛细胞分为对照组、白介素(IL)-1β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组、联合组(联合应用IL-1β和TNF-α),予相应细胞因子刺激5 d后,分别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末端标记法(TUNEL法)、丫啶橙和碘丙啶(AO-PI)染色、胰岛素释放试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比较其凋亡率、坏死率、胰岛素分泌功能和 Fas表达。结果联合组胰岛细胞死亡率明显增高,且以凋亡为主,Fas表达增加,胰岛素分泌功能下降,而IL-1β组和TNF-α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培养的成人胰岛细胞在IL-1β和TNF-α共同诱导下发生凋亡, 胰岛分泌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肠缺血-再灌注期肠道细胞凋亡及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变化及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肠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钙超载、氧自由基与细胞凋亡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和开放复制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缺血30min、60min后3h或72h再灌注或给维拉帕米后缺血-再灌注,行HE及TVNEL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和细胞凋亡;比色法做小肠组织XO活性测定。设假手术组(不夹闭血管)为对照。结果:(1)肠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均可观察到细胞凋亡现象,尤以缺血60min再灌注3h组最为明显;(2)小肠组织XO的活性在缺血30min再灌注3h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该组中细胞凋亡与组织学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3)在缺血30min再灌注3h组,维拉帕米治疗组与实验组比较,XO活性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缺血60min再灌注3h组,维拉帕米治疗组与实验组比较,细胞凋亡百分数与组织学评分均有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4)在各组缺血后再灌注72h,未发现有迟发性肠坏死发生。结论:肠缺血-再灌注后小肠组织可发生细胞凋亡,其在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小肠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维拉帕米对人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s,HSCs)凋亡的影响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的变化。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维拉帕米处理48h对HSC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HSCs细胞的凋亡率;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一定浓度范围的维拉帕米对HSCs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其IC50值为(0.15±0.01)mol/L;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的维拉帕米均可诱导HSCs细胞凋亡,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维拉帕米组Bcl-2表达减少,而Bax表达增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拉帕米可抑制HSCs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Bcl-2、增强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自发性腹膜炎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在自发性腹膜炎(SBP)血清和腹水中的表达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SBP、1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和腹水中促炎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和IL-8)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IL-1ra)。结果SBP和肝硬化腹水患者两类细胞因子(以IL-6和IL-10为代表)均升高,SBP患者升高幅度更明显,SBP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细胞因子很快下降。结论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在SB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两类细胞因子的动态平衡影响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益气活血法对AA大鼠滑膜细胞凋亡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用黄芪注射液与川芎嗪注射液配伍,观察益气活血法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滑膜细胞凋亡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建立AA大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黄芪组、川芎嗪组、黄芪与川芎嗪配伍组和甲氨喋呤组进行对比观察,用药3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足跖肿胀程度,滑膜细胞凋亡及血清细胞因子浓度。结果黄芪与川芎嗪配伍组能显著抑制注射足跖肿胀程度(P0.05),显著提高滑膜细胞的凋亡率(P0.01),并降低大鼠血清中IL-1、TNF-α、IL-6的水平(均P0.01),上调IL-4的浓度(P0.01),与甲氨喋呤组效果相当,甚至优于甲氨喋呤组。结论益气活血法可能通过促进AA大鼠滑膜细胞的凋亡,抑制某些炎性因子的释放,起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放疗对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的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百分数以及细胞因子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宫颈癌患者放疗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计数在低-中分化,Ⅱ-Ⅲ期患者中明显下降(P<0.01),而与患者的其他临床病理学特征,如年龄、肿瘤大小和治疗方式无相关性(P>0.05)。所有宫颈癌患者放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均不同程度下降(P<0.05),并且处于免疫抑制及免疫功能紊乱的患者较放疗前增多(P<0.05)。结论 放疗会导致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不同程度地下降,这些变化可能预示着宫颈癌患者放疗过程中免疫功能会不同程度地受损。淋巴细胞的改变与骨髓抑制状况有关。放疗过程中预防和纠正骨髓抑制的措施可能会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B(SEB)及髓磷脂碱性蛋白 (MBP)是诱导静息成熟的淋巴细胞凋亡 ,还是诱导活化的淋巴细胞凋亡。方法 :采用 3H- Td R掺入法、Brd U掺入及其免疫组化法动态观察了小鼠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及其 Brd U阳性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SEB、MBP注射 2 d时淋巴细胞增殖明显 ,Brd U阳性的细胞多数是核大的淋巴母细胞 ;注射 4d时淋巴细胞增殖明显减弱 ,Brd U阳性的细胞多数是核浓缩或核断裂的凋亡细胞。而SEB、MBP和对照组中的 Brd U阴性细胞核大小基本均匀一致 ,并且对照组淋巴细胞无明显的增殖反应。结论 :SEB、MBP是诱导活化的淋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tezomib)对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细胞凋亡、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体外建立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体系,分别用2、4、8 nmol/L的硼替佐米干预反应体系,在不同的时间点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 硼替佐米作用于细胞12、24、36 h后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8 nmol/L硼替佐米作用36 h细胞凋亡率为(61.67±3.21)% ;硼替佐米作用24 h后上清液中IL-2、IFN-γ、TNF-α浓度减小,8 nmol/L组的IL-2、IFN-γ、TNF-α浓度分别为(88.27±2.76 )ng/L、(57.36±2.08)ng/L、(22.19±0.88)ng/L.结论 硼替佐米能诱导细胞凋亡,使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细胞分泌的Th1型细胞因子减少. 相似文献
18.
艾灸对关节炎大鼠抗炎消肿作用及细胞因子、自由基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目的:观察艾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抗炎消肿的作用,探讨灸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方法: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用特制小艾条悬灸。炎症肿胀度用跖围表示,采用放射免疫法和生化法测定血清中细胞因子(INF、IL-1、IL-2)和自由基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艾灸足三里、肾俞穴能消肿散瘀、减小跖围、预防或减轻大鼠多发性关节炎;能降低TNF、IL-1和NO含量,提高IL-2水平。除IL-1外,与模型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显(P<0.05)。两腧穴的治疗作用差异不大,与雷公藤多苷的治疗效果相近。非穴组艾灸作用不明显。结论:艾灸足三里、肾俞穴有抗炎消肿作用,其机制与灸疗降低促炎症细胞因子含量、纠正机体免疫紊乱及调整自由基代谢失衡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变应性哮喘的主要特征是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在肺内募集导致的气道慢性炎症,其中CD4 辅助细胞在哮喘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研究[1,2]证明,卡介苗(BCG)有明显的防治哮喘的作用.本研究就哮喘小鼠淋巴细胞的凋亡与BCG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氢醌对人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与凋亡、遗传毒性和氧化损伤作用。方法:离体培养淋巴细胞24 h后加S9液,设置氢醌低、中、高浓度(50,150,450μmol/L)组,另设空白对照组,经染毒处理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PBL相对存活率,FCM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DCFH-DA法检测ROS含量,FT-IR-ATR检测细胞损伤,SCGE检测DNA链断裂,微核实验检测染色体畸变。结果:氢醌能降低细胞存活度,诱导S+G2/M期周期阻滞,有明显促凋亡作用。细胞内ROS含量剂量依赖性增加,DNA/RNA的光谱区域(1 000~1 490 cm-1)峰型改变明显,高浓度氢醌(450μmol/L)诱导细胞DNA断裂与染色体畸变。结论:氢醌诱导人淋巴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与DNA氧化应激及DNA-蛋白质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