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与非骨化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及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9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及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资料。19例均有平片资料,其中9例有CT资料,1例有MRI资料。重点分析影像学特点。结果19例病灶均位于长管状骨,包括胫骨13例,股骨6例;部位:干骺端10例,骨干9例。X线平片、CT表现为皮质内或皮质下的单房状(6例)或多房状(13例)偏心性骨质破坏区,伴有轻度膨胀,灶内可见纤细的残留骨嵴,病灶周围有清楚的硬化边,以髓腔侧明显。1例病灶MRI表现为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结论非骨化性纤维瘤在病理学上与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相似,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明确的影像学诊断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X线和CT是诊断非骨化性纤维瘤非常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纤维性骨皮质缺损临床转归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38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患者全部具有影像学资料,其中26例摄取常规X线平片,12例使用数字化X线摄片装置,11例行CT扫描,随访2~21年,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3例根据典型影像学特征及追踪随访诊断,总结缺损转归的X线及CT特点。结果:共累及43骨,47个病灶,缺损表现为杯口状或蝶状,内缘有硬化线与骨髓腔分隔,外缘无骨壳。23个病灶随访复查大小无变化,16个病灶痊愈,2个病灶逐渐扩大并广泛累及髓腔,手术证实为非骨化性纤维瘤;2个病灶合并局部骨发育障碍。结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有自愈倾向,缺损亦可长期存在,病灶扩大有可能转化为非骨化性纤维瘤,缺损有可能合并局部骨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及X线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所有病例均摄有X线平片,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非骨化性纤维瘤。结果 临床症状轻,好发于下肢长骨干骺端或骨干,股骨6例,胫骨4例,下颌骨及肋骨各1例;皮质型10例表现为皮质内或紧贴皮质下的单层或多层透亮区,病变向骨内发展进入髓腔,周围有致密硬化带环绕,以髓腔侧明显;髓质型2例,病灶在骨内中央发展,显示为单房或多房透亮区,边缘有硬化,骨皮质菲薄,轻微向周围膨隆。结论 X线为最基本检查方法,典型病例X线平片结合临床症状即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骨肉瘤亚型的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原发性骨肉瘤亚型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原发性骨肉瘤亚型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均行X线检查,6例行CT检查,4例行MR检查.重点描述肿瘤的位置、骨皮质改变、髓腔内侵犯等影像学表现.结果:2例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分别位于股骨骨干和股骨远端,X线及CT显示病灶呈地图样溶骨性骨质破坏,进展性骨膜反应.骨皮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影明显.1例小细胞型骨肉瘤位于胫骨近端,X线显示渗透样髓内骨质破坏,临近骨皮质破坏.5例皮质旁骨肉瘤中4例位于股骨远端,1例位于胫骨近端.3例肿瘤围绕骨表面生长,2例肿瘤与骨皮质间形成透亮间隙,3例CT扫描显示肿瘤呈高密度肿块.1例骨膜骨肉瘤位于胫骨骨干,X线表现为肿瘤内钙化或骨化呈垂直状排列延伸至周围软组织肿块内.2例多发性骨肉瘤病灶见于股骨、胫骨、肱骨及骨盆,为云团状瘤骨,进展性骨膜反应,骨皮质破坏及临近软组织肿胀.结论:原发性骨肉瘤亚型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明确诊断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CR)、CT表现及病理学改变,以提高对该病的术前确诊率,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骨化性纤维瘤X线(CR)、螺旋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病变发生于股骨下端4例,胫骨上端2例。病变在X线片上表现为界限清晰的透亮区,呈偏心性生长,紧靠骨皮质内侧,外形呈卵圆形,长轴多与骨纵轴平行。部分可见骨嵴存在,其周围可见硬化带,无明显骨膜反应。在CT平扫片上可见病变对骨皮质、髓腔的侵犯范围,并可见硬化缘、骨嵴及分隔等,无坏死低密度区。瘤体非骨质部分CT值平均为63.3Hu。结论:非骨化性纤维瘤有典型的X线(CR)、CT表现,结合临床资料,术前能够确诊,可减少不必要的手术。  相似文献   

6.
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分型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①普通髓腔型:X线平片检查6例,表现为溶骨与硬化混合的外观,位于长管状骨者可见骨内膜的扇贝样改变。CT检查8例,7例示膨胀性骨质破坏,5例钙化明显,3例钙化轻微。MR检查9例,T1WI为等、低信号,T2WI 8例呈明显高信号,其中6例可见低信号分隔。②间叶型:X线平片检查2例,1例肿瘤位于骨内,呈轻度膨胀性改变,1例位于骨外,病灶密集钙化。CT检查7例,6例位于骨骼系统外,4例钙化明显,1例钙化局限,1例未见明显钙化。MR检查5例,4例骨外型T2信号特点取决于瘤体内钙化的形态及范围,或呈胡椒面样表现或表现为高信号包绕低信号。③去分化型:CT 检查3例,均示钙化,2例尚可见絮状成骨样改变。MR检查2例,T2WI上均为高低混杂信号。④皮质旁型:X线平片检查2例,1例可见相应部位异常钙化。CT检查3例,均显示分叶状外形的软组织肿块贴近骨皮质,2例见基质轻微钙化。MR检查3例,2例可见髓腔侵犯。增强扫描普通髓腔型及皮质旁型呈边缘及间隔强化,间叶型呈弥漫性强化,去分化型则同时可见边缘强化及弥漫性强化。结论 普通髓腔型软骨肉瘤影像学表现较具特征性。结合钙化特点、信号特征及增强后表现可提示诊断间叶型及去分化型软骨肉瘤。  相似文献   

7.
股骨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股骨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DFB)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股骨DFB患者的影像学资料。 结果 X线平片显示,股骨干骺端见偏心性或中心性类圆形或梭形透亮影,病灶长轴沿股骨的长轴走向。CT可见股骨干骺端局部软组织肿块,邻近骨皮质缺损,骨质向内凹陷,边缘稍硬化,病灶内可见点状钙化。MRI表现为肿瘤在T1WI、T2WI均呈低信号。 结论 DFB具有侵袭性特征,手术时需要较大的切除范围;其影像特征与非骨化纤维瘤等相似,易导致误诊,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随访观察的26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26例(30个病灶)均有平片资料,其中18例(20个病灶)有CT资料,13例(14个病灶)经随访观察1~4年,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重点分析X线、CT特点。结果:26例共30个病灶,其中股骨远侧干骺端15个,胫骨近侧干骺端9个,股骨近侧干骺端3个,腓骨远侧干骺端2个,胫骨骨干1个;单发22例,多发4例。X线表现: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灶,切线位呈杯口状或碟状的骨皮质缺损区,病灶内缘可见硬化边。CT表现:缺损可位于骨皮质表层或骨皮质内,位于骨皮质表层者缺损表面无骨壳,位于骨皮质内者缺损表面骨壳可完整;部分病灶凹向髓腔且硬化边与髓腔分隔,但无膨胀性改变,灶内为均匀软组织密度,未见钙化灶。14个病灶经随访观察,其中8个病灶可见不同程度缩小,3个病灶经手术治疗,3个病灶完全消失。结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单凭平片、CT即可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1例成软骨细胞瘤患者X线平片、CT及MRI影像资料。结果:X线平片及CT检查4例,确诊3例;X线及MRI检查2例,确诊1例;X线平片,CT及MRI检查5例,确诊4例。X线平片显示病灶呈类圆形分叶状骨质破坏区,边界清晰,5例病灶呈偏心膨胀性改变,4例病灶内有明显不规则钙化。CT扫描显示骨质破坏区边缘清晰,可见硬化边,内呈软组织密度影,8例病灶可见斑点状钙化,邻近关节积液3例。MRI检查显示T1WI等低信号、T2WI混杂较高信号。结论:成软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X线平片、CT及MRI联合检查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影像表现与病理的关系,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骼软骨黏液样纤维瘤11例,术前分别经X线平片,CT平扫,MR SE T1WI、T2WI,增强T1WI扫描,仔细复习影像学结果并与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11例原发性骨骼软骨黏液样纤维瘤中,发生于长管状骨7例,骨盆2例,颅骨1例,脊柱1例。所有肿瘤呈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内可见骨性分隔9例,周边骨质硬化8例,软组织肿块3例。肿瘤直径3.2~16.9cm,平均4.7cm。7例位于长管状骨者,所有病灶位于干骺段,破坏区呈椭圆形,长轴与骨长轴一致,内可见增粗骨小梁,皮质膨胀,显著骨内膜增生,少数可见弓环状钙盐沉着。位于骨盆的2例中,1例呈地图样囊性骨质破坏,内可见少许分隔,并见硬化边;1例以巨大软组织肿块为主,境界欠清,可见明显弓状和环状钙化。1例位于鞍区,CT检查显示病灶密度低于肌肉密度,内隐约可见分隔和钙化,MR T1WI为低信号,T2WI显著高信号,内均可见低信号分隔,增强扫描分隔明显强化。1例位于腰椎的附件,MR T1WI为等信号,T2WI显著高信号,增强隐约可见强化。结论: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多位于长管状骨的干骺段,呈偏心性、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皮质膨出、增粗小梁以及大量骨内膜增生为其显著特点,病灶内软骨钙化少见。少数可侵犯骨盆、脊柱附件以及颅底等不规则骨,多呈不规则圆形或地图状,边缘常有硬化。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由软骨样物质、黏液样结构和纤维按不同比例构成,不同肿瘤三者比例不同,某一种成分比例过多可能影响诊断。  相似文献   

11.
骨恶性淋巴瘤13例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恶性淋巴瘤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恶性淋巴瘤。13例患者均行相应部位X线检查,9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12例原发骨恶性淋巴瘤中下颌骨、锁骨、胸椎、腰椎及尺骨各1例,胫骨及髂骨各2例,股骨3例,其中2例发生胸椎转移,4例合并病理性骨折,另1例为纵隔恶性淋巴瘤继发骨转移。X线及CT表现为溶骨型5例,浸润型4例.硬化型2例(其中1例呈象牙椎改变),混合型2例。MRI检查2例表现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扫描仍为稍高信号。注入造影剂后,病灶呈轻至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X线对骨恶性淋巴瘤的检查有重要作用,象牙椎、椎体多骨多灶性破坏、长骨溶骨性破坏、母子灶存在等对本病有重要诊断价值。CT对本病的骨质破坏、硬化反应、骨膜反应、软组织侵犯等观察优于X线。MRI对淋巴瘤侵犯性破坏所致的早期骨质改变,以及发现骨髓的早期侵犯优于X线和C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以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7例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15~53岁,平均年龄37±14岁。7例均行骨盆X线平片及CT检查;另有5例行MR检查;1例行放射性核素显像;并有2例行疝窝手术刮除。结果:7例共8个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前外侧皮质下,呈圆形或卵圆形,最大径≤15 mm。X线平片上表现为伴有硬化缘的透亮区;CT上表现为类圆形骨质缺损区,其内为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边缘硬化、清楚;MRI上病变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灶周骨髓未见异常信号;放射性核素显像无明显异常。结论:股骨颈疝窝有较为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长骨非骨化性纤维瘤(NOF)的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收集3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下肢长骨NOF的影像学表现,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在4.5~38岁,平均年龄16.6岁。全部病例作了X线检查,CT检查11例,MRI3例。结果:发生于股骨13,胫骨19例,腓骨3例;病变位于皮质内者4例,皮质髓腔者29例,髓腔1例;圆形5例,长圆形18例,分叶12例;肿瘤长径1.0cm~6.5cm,长径〉宽径〉前后;病变边缘均有硬化,内边缘见骨嵴17例,分隔12例,钙化4例,2例合并病理骨折。平均CT值63Hu,MRI T2WI见病变组织信号增高。结论:发生于青少年下肢长骨皮质和髓腔局限性伴有硬化边的骨破坏可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14.
颅面部骨化性纤维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面部骨化性纤维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颅面部骨化性纤维瘤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资料。结果15例中病变起源于筛窦6例,额窦4例,蝶窦3例,额骨、上颌骨额突各1例;10例首发病例多呈卵圆形,形态规则,5例复发病例中4例形态不规整。CT表现:11例于骨窗上均呈密度不均匀的"磨玻璃"样略高密度或高密度肿块影(与脑实质比较),内部均可见大小不等的囊变区,1例伴点状更高密度钙化影,7例肿瘤周边可见特征性"蛋壳样"骨壳形成,其中5例于其内侧可见到环形或弧线形底密度影。MR表现:8例中,肿瘤实性部分于T1WI呈低信号1例,呈等信号7例;呈高信号1例,T2WI呈低信号7例(与脑灰质比较),其中4例混有片状高信号影;继发囊变者4例,T2WI均呈高信号,T1WI呈等信号、低信号各2例;增强后,实性部分呈中等度强化,囊变部分不强化,而囊壁及间隔明显强化。结论CT是颅面部骨化性纤维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尤其是CT骨窗对该病诊断价值较大,MRI表现也具有一定的特征,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二者的联合应用可提高该肿瘤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鼻腔鼻窦神经鞘瘤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神经鞘瘤患者,包括12例良性、1例恶性病变;13例均接受平扫、2例接受增强CT扫描;10例接受平扫、6例接受平扫及增强MR扫描;观察病灶CT及MRI表现。结果 13例均为单发病灶,平扫CT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n=11)或稍低密度(n=2),5个病灶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8例累及鼻腔及鼻窦,邻近骨质受压变形、吸收,5例局限于鼻腔内;增强CT显示2个病灶(2/2)均呈轻度不均匀强化。10例平扫MRI显示病灶信号不均匀,8个呈等T1WI、T2WI信号,2个呈低T1WI及稍高T2WI信号;9个病灶内见混杂斑片状低T1WI、高T2WI信号,其中5个内见斑点状、条状T1WI及低T2WI信号,6个病灶边缘见不连续T2WI低信号;增强MRI显示6个病灶(6/6)均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其内散在异常信号区呈轻度强化或无强化,4个病灶边缘轻度强化、1个明显强化、1个未强化。结论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CT无明显特异性表现,其MRI表现则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6.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对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BC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21例摄平片,6例CT检查,2例MRI检查,1例DSA检查。结果:21例ABC发生于长管状骨16例,脊柱2例,骨盆2例,跖骨1例。平片和CT多表现为偏心膨胀性骨破坏,CT常可显示骨性分隔及液-液平面,MRI检查多表现为多囊长T1、长T2信号特点,CT和MRI检查8例中有3例出现液-液平面。DSA表现实质期可见中等量肿瘤染色。结论:CT特别是MRI对ABC较平片有优势,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ABC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7.
骨的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诊断(附2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的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非骨化性纤维瘤23例的X线资料。结果:病变位于胫骨者14例,股骨7例,尺桡骨2例,根据X线表现分为两型;(1)皮质型或偏心型15例。(2)骨髓型或中心型8例。结论: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表现具有特征性。对鉴别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