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体感诱发电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异常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性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以既往史和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区分冲动性暴力攻击组(研究组)与无暴力攻击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SEP各主要成分,并对SEP与精神症状,攻击行为亚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研究组在各脑区的SEP-P2潜伏期均较对照线明显缩短,而波幅仅在CZ脑区有明显增高,潜伏期缩短与情感淡漠或无关,以及外向性攻击行为有显著性相关,波幅增高则有与言语攻击等程度较轻的攻击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使用CA-1000诱发电位叠加仪对4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29例抑郁症患者SEP进行观察,并与25名正常人比较。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SEP波型变异大,P2,N2及P3波潜伏期明显缩短,主波P2平均波幅较抑郁症和正常人组分别降低40%及63%,N1-P1,P2-N2及P3波波幅亦显著降低,与抑郁症和正常人组间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抑郁症患者P2波平均波幅比正常人组降低30%,与正常人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对SEP作为精神科临床诊断和家系研究中易感素质筛选方面的生物学标记,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体感诱发电位(SEP)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临床上主要包括:SEP对脑血管疾病的辅助诊断、预后估计、脑外科手术过程中对神经机能障碍可逆性的监测以及SEP与临床、神经影像学的关系;动物实验主要包括:SEP 对实验性脑缺血的监测以及对脑功能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体感诱发电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性、磁性和机械刺激均可获得体感诱发电位。皮层下远场电位各波起源、分布和意义已较清楚,能反映特异感觉系的功能状态;皮层近场电位较复杂,与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有关。体感诱发电位判定脊髓损伤程度和功能状态的临床价值已受到广泛重视,但其特异性和准确性尚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腔隙性脑梗塞的体感诱发电位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运动轻偏瘫(PMH)和共济失调轻偏瘫(AHP)是两型最常见的腔隙性脑梗塞。体感诱发电位(sEp)是沿后柱·内侧丘索·丘脑投射到原始感觉皮层传导的,该通路邻近产生PMH和AHP的病变处。  相似文献   

6.
体感性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s-tentia简称SEP)指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在给予神经末梢刺激后,于对侧头皮记录到的大脑皮层电位活动。它首先由Dowson发现,当Gibilin作了详细报道之后,又相继有许多更丰富的研究。我们对正常人SEP进行了检查,并分析了主要的参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变化。方法 采用正中神经及肠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mSEP、tSEP)对30例患者进行检测,并与27例健康人作对比。结果 mSEP和tSEP的异常率分别为43.3%(13/30)及28%(7/5),除N9、PF(腘点)、LP(T12点)峰潜伏期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峰潜伏期及峰间期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LS患者存在感觉通路损害,且中枢的改变较周围更明显,SEP检查对患者感觉损害的定位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使用CA-1000叠加仪测定了29例抑郁症患者及30名正常人的体感诱发电位。发现抑郁症患者SEP波型变异大,后成份活跃及稳定性差,P2波幅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刺激人体正中神经所诱发的SEP,对5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提示SEP可以准确地判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功能状态。在ICS患者,SEP不但可以判断脑缺血损害的程度和范围,而且也可作为估计感觉障碍和失语轻重的一种神经生理学方法。CT检查能够显示组织结构破坏的病灶,SEP可以反映病灶组织功能并在某种程度上提示微小和隐匿病灶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痉挛性斜颈患者大脑皮层功能的变化.方法:对30例痉挛性斜颈患者刺激正中神经后体感诱发电位(SEP)的P22、N30波潜伏期及P22、N30波幅进行比较分析,30例正常对照组仅在颈部主动向右侧扭转时对双侧P22、N30波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例组SEP P22、N30潜伏期正常,双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头部扭转方向的对侧大脑半球前中央区的P22-N30波幅比明显高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前中央区记录的双侧P22-N30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EP P22、N30潜伏期正常提示传导通路结构完整,头部扭转方向的对侧大脑半球前中央区的P22-N30波幅比明显高于对侧,提示患者对侧大脑皮层前中央区电活动存在异常的兴奋及抑制,即抑制性减弱,兴奋性增高,N30记录的是刺激正中神经SEP中长潜伏成分,可能来源于运动辅助区,进一步提示患者存在感觉-运动整合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视神经炎患者的亚临床损害情况。方法:利用短潜伏期体诱发电位对30便视神经炎患者进行四肢分侧检查。结果:下肢中枢传导异常率50%,明显同于上肢7%;下膨枢传导异常单侧;同时还发现有外周传导异常。提示脊髓胸段频敏地不对称地受累。结论:视神经炎可能是多发性硬化的一个临床亚型表现,或者说视神经炎时往往有脊髓的亚临床损害。  相似文献   

12.
13.
脑出血的脑电地形图与体感诱发电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BEAM与SEP对幕上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49例幕上脑出血患者,在病程3天内首次进行BEAM与SEP检查,病程第3周复查BEAM与SEP。结果 BEAM与SEP对幕上脑出血均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定侧符合率。然而,高血压脑出血病人BEAM和SEP两者的异常程度不同。BEAM异常程度比SEP重。BEAP与SEP的改变与临床转归密切相关。结论 将BEAM与SEP结合起来全面评价脑出血患者脑功能状态,为预后判断提供了客观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重症肌无力体感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的可能性。方法:对32例MG患者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检测。结果: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15例(46.9%),以一侧P22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多见,其次N20潜伏期延长,12例治疗后复查,8例异常得以恢复。结论:本研究表明MG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改变。SEP可作为MG早期发现CNS改变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正常80人采用上下唇表面电刺激记录了三叉神经诱发电位。记录电极安放在C_5’/C_6’(10~20系统Cz至外耳孔的中间点),参考电极安放在Fz点,刺激强度为感觉阈的3~4倍。其结果:刺激上唇在C_5’/C_6’点可记录到P_3、N_9、P_(20)、N_(25)、P_(35)、N_(45)各波,刺激下唇时在C_5’/C_6’,可记录到N_3、P_9、N_(13)、P_(20)、N_(25)、P_(35)、N_(45)各波。其记录方法简单,准确,易使被检者接受并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65例颈椎病体感诱发电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SEPm)改变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65例颈椎病患者SSEPm并与104名正常人做对照。结果:颈椎病SSEPm改变主要有四种类型,其中正常SSEPm28例(占43%)、波潜伏期(PL)或/和峰间期(IPL)延长17例(占26%)、波幅低矮16例(占24%)、被缺如或分化差4例(7%)。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N11、N13波幅低矮或/和PL、N9-N13IPL延长;脊髓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N13波幅低或/和PL延长、N13以后波不清或PL延长、N9-N13、N13-N20IPL延长;推动脉型及颈型颈椎病表现为正常SSEPm,在推动脉型中ABR检测异常率高。结论:通过SSEPm检测可为颈椎病的分型提供参考,了解颈椎病患者神经根及脊髓受损程度、范围以及观察疗效,SSEPm不失为颈椎病的一种有参考价值的非创伤性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2型糖尿病(DM)患者进行刺激正中神经(MN)和胫后神经(PTN)诱发的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检查,了解病人躯体深感觉通路功能状态,早期发现病人的神经病变。方法 用Nicolet Viking TV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30例2型DM患者进行SEP的检测并与正常人对照。应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比较两组间SEP各项参数的差异,分析DM组SEP参数变化与血糖、血脂、肾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①DM组MNSEP异常20例(66.7%),PTNSEP异常22例(73.3%),表现为波形缺失、波潜伏期延长及波幅下降。②DM组MNSEP的N9~N20潜伏期、波幅异常(P<0.05);PTNSEP的N9~P38潜伏期、波幅异常(P<0.05)。③DM组SEP异常与病程、血糖、血脂、肾功能有关P<0.05)。结论①SEP是检测2型DM神经病变的敏感指标。②控制血糖、血脂、保护肾功能有利于阻止神经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例MG患者作了正中神经M-SEP额顶同步描记,有延髓以上CNS功能异常14例(46.7%),以一侧P22波AMP降低或消失最多见。8例治疗后复查,7例的异常恢复,1例临床好转但EP未变且对侧又异常。胸腺瘤术后3月始恢复。6例原EP正常者治疗后复查有1例一度又有异常。异常主要与症状及胸腺瘤有关。与EEG结果比较一致,但阳性率明显为高。认为此项检查有助探讨MG的CNS损害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神经外科麻醉对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对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以期为麻醉和手术处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科17例全麻手术病人,分成颅内疾病手术组(A组)与脊柱、脊髓疾病手术组(B组),于术前、麻醉(诱导完成)、术始、术中、术毕和术后6个时程连续监测SEP的潜伏期、波幅及波形并记录。结果麻醉后SEP潜伏期延长5.96%,波幅下降24.00%,未出现波形消失的情况。结论麻醉抑制SEP,表现为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下降,但未出现波形消失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前已有四种脊髓传导功能的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法:(1)下肢刺激、棘突及头皮记录法。(2)上下肢中枢传导时间差法。(3)F波加SEP法。(4)初、晚期反射反应和SEP法。其中前两种方法更实用,尤其第一种方法操作简便,对下胸、腰骶段病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第二种方法有助于区分周围和中枢神经病变所致的传导障碍,但不能节段定位。后两种方法除不能节段定位外,假设条件太多,实用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