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3.
4.
对于上颌前牙前突,深覆盖,和上前牙唇倾有散在间隙的成年人,常常为开唇露齿,上下唇干燥而烦恼,同时又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接受正畸治疗.他们常要求用快捷有效的方法改善前突的前牙.我科在临床采用带角度的烤瓷桩冠治疗了3例患者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开展型多用途唇弓矫治替牙期的牙性前牙反(牙合).方法常规磨牙带环,粘着标准方丝弓托槽.然后用0.40~0.45 mm不锈钢丝或澳丝弯制开展型多用唇弓.结果18例前牙反(牙合)均得以解除,疗程最短者4周,最长20周,平均12周.结论利用开展型多用途唇弓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取得良好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开展型多用途唇弓矫治替牙期的牙性前牙反(牙合).方法:常规磨牙带环,粘着标准方丝弓托槽.然后用0.40~0.45 mm不锈钢丝或澳丝弯制开展型多用唇弓.结果:18例前牙反(牙合)均得以解除,疗程最短者4周,最长20周,平均12周.结论:利用开展型多用途唇弓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取得良好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支抗技术结合正颌、正畸技术治疗上前牙区骨性前突畸形的效果。方法对25例上前牙区骨性前突畸形患者,采用上颌前部根尖下骨皮质切开术加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拔除及颊侧骨皮质切除术并术前、术后结合微型种植支抗的正畸方法联合治疗。通过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硬组织的变化。结果矫正后患者蝶鞍点-鼻根点-上牙槽点角(SNA)平均减少3.1°,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槽座点角(ANB)角平均减少3.45°,上前牙唇倾度平均减少2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型种植支抗结合牙外科正颌技术及正畸技术治疗上前牙区骨性前突畸形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总结16例成人前反牙合畸形正畸矫治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此类病例正畸矫正适应症、矫治设计、矫治方法.结果 16例成人正畸患者经5个月至1年半的治疗、牙列排齐,反颌解除,覆颌覆盖正常,面型改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成人前牙反牙合的正畸矫治,只要掌握其适应症,设计合理,通过固定正畸技术矫治,即可达到治疗目的,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减数矫治方案,配合使用微种植钉支抗,整体远中移动上颌牙列,矫治成人轻、中度上颌牙-牙槽前突畸形病例的软硬组织侧貌变化。方法 15例轻中度上牙-牙槽前突畸形成年患者,拔除第三恒磨牙,共30颗种植钉植入双侧上颌颧牙槽嵴区,用镍钛拉簧牵引上牙列整体向远中移动。对所有病例矫治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软硬组织头影测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30颗种植钉,其中4颗松动后重新植入,其余均保持稳固。(2) SNA、SNB等骨骼方面的测量值矫治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正畸没有改变上下颌的基骨;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连线的交角(U1/NA)、上中切牙切缘至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连线的距离(U1-NA)、下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连线的交角(L1/NB)、上中切牙切缘至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连线的距离(L1-NB)及上下中切牙交角(U1/L1)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上、下前牙突度和倾斜度明显减小。(3)鼻唇角(Cm-Sn-UL)增大、面突角(G-Sn-Pos)减小(P 0.01),上下唇相对于审美平面的距离减小(P 0.01),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软组织面部侧貌得到改善。结论使用微种植钉作为强支抗能有效牵引上颌全牙列整体远中移动,使其软硬组织均发生明显变化,是非减数方案矫治成人轻中度上颌牙-牙槽前突畸形病例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定性定量研究多用唇弓作用下牙周组织应力分布情况,为临床正确应用多用唇弓提供理论根据。方法:通过建立包括牙周膜、牙槽骨的左下颌中切牙和左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多用唇弓作用下牙体与牙周组织的应力分布以及牙体的位移情况,明确牙齿移动的机制。结果:左下中切牙受力-0.34 N,左下第一磨牙受力0.65 N(负为压力,正为拉力);左下颌第一磨牙牙根表面、牙周膜、牙槽骨所受的最大拉应力均位于近中侧牙颈部,最大压应力位于远中侧牙颈部;下中切牙牙根表面、牙周膜、牙槽骨所受的最大拉应力位于牙颈部舌侧,最大压应力均位于根尖区;运动趋势:左下颌第一磨牙有近中冠向、远中根向及向远中和舌侧运动的趋势;左下颌中切牙有向舌侧压低和近中移动的趋势。结论:应用多用唇弓时必须在支抗磨牙区增加额外支抗,以防止不利的牙齿移动。  相似文献   

12.
庄最新 《广东医学》1999,20(2):135-136
目的 探讨上前牙前突的美容治疗方法。方法 对22例上前牙前突患者用金属烤瓷冠(简称金瓷冠)改轴法进行治疗。结果 22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结果,其覆盖治疗后明显减少(P〈0.01)。此方法不需拔牙,治疗时间和覆盖减少对照组少(P〈0.01),治疗后牙冠外形美观,色泽自然。结论 对不希望作正畸治疗的患者,此方法是上前牙前突有效的美容治疗方法,缩短了时间,方便了病人。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通过与口外弓支抗治疗上牙弓前突的疗效比较,评价微型种植体支抗作用效果。方法将20例严重上牙弓前突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种植体支抗组10例,口外弓支抗组10例,分别应用种植体支抗与口外弓支抗配合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关闭拔牙间隙。通过头影测量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矫治前、后的反映牙、颌、面形态特征的标志点位置变化,并通过成组t检验分析两组牙、颌、面形态变化的差异。结果矫治后在矢状向上,种植体支抗组上中切牙内收(6.56±1.37)mm,上唇突点后移(4.36±0.79)mm,口外弓支抗组上中切牙内收(5.56±0.66)mm,上唇突点后移(3.86±0.73)mm,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上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分别为(0.55±1.36)mm、(1.81±0.8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垂直向上,种植体支抗组上中切牙压低(1.96±0.82)mm,上第一磨牙压低(1.59±1.15)mm,口外弓支抗组上中切牙伸长(0.60±0.74)mm,上第一磨牙伸长(0.24±1.72)m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支抗组U1-SN角减小(16.76±2.85)°、口外弓支抗组U1-SN角减小(20.10±2.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不仅具备较强的矢状向支抗作用,同时具备有传统口外弓支抗难以实现的垂直向支抗能力,有效压低前牙以利于矫正深覆、露龈笑畸形,压低上磨牙以利于骨性Ⅱ类面型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口外唇弓推磨牙向后矫治牙列拥挤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分析不拔牙情况下,口外唇弓推磨牙向后在牙列拥挤病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混合牙列期或恒牙早期牙列拥挤(拥挤度Ⅰ~Ⅲ度)病例10例,用口外唇弓和直丝弓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经过5~11月的治疗,牙列拥挤解除,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口外唇弓可有效地推上磨牙向后解除牙列拥挤,避免拔牙.  相似文献   

16.
随着金属烤瓷全冠和铸造核桩在修复临床上的应用增多,因上前牙错位或前突导致美观欠佳而到口腔修复科求治的患者也日渐增多。我们通过对16例30颗错位或前突的上前牙行改向修复,探讨上前牙改向修复的方法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成人牙周病前牙扇形排列矫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牙颌畸形的矫治机理 ,目前认为颌骨的可塑性 ,牙骨质的抗压性 ,牙周膜内环境的稳定性是所有正畸治疗的生物学基础。成人的牙系统也具有以上特性。但是成人生长发育已经完成 ,组织改建比较困难。因此 ,成人正畸治疗有其复杂之处。成人牙周病造成的错畸形 ,经过正畸治疗后可改善咬关系 ,消除创伤。本文对 8例成人牙周病的患者进行正畸治疗 ,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 :成人牙周病男 5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2 5~34岁。临床特征为 :后牙呈中性关系 ,前牙扇形排列。其中 6例前牙轻度深覆盖 ,前牙Ⅰ~…  相似文献   

18.
林培杰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809-1810
目的:探讨正畸矫治儿童上颌牙齿前突效果以及矫正前后侧貌变化和牙合关系。方法:120例儿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儿童进行头颅X线侧位片和记存模型,分析硬组织指标及软组织面型特征,研究错牙合机制的产生,制定矫正方案双侧的上颌处第一双尖牙进行减数拔出,选用方丝弓矫治器矫正牙齿;而对照组采用自攻型微钛钉支抗种植体。结果:正畸矫正儿童上颌牙齿前突有明显变化,前突的上牙突度减小,牙合关系恢复正常,软组织的凸面得到改善。结论:儿童上颌牙齿前突矫治有利于上颌与上牙弓突度降低,软硬组织之间结构一致,特别是上牙弓改善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早期前牙反颌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乳牙期、替牙期、恒牙初期下颌前突,面中1/3略凹陷等前牙的反颌或反覆盖关系。由于其形成的机制不同,矫治方法也不同。作者使用下颌诱导唇弓附垫活动矫治器对18例早期前牙反颌患者进行矫治,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