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戴思全  吴佩瑾 《中医研究》2001,14(4):F003-F003
祖国医学文献中有关痹证的论述相当丰富 ,前人的理论与经验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仅就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一书痹篇治痹用药特点探析如下。痹证篇有验案 83案 (其中复案 2 7案 ) ,从中可以看出叶氏用方简洁精纯 ,严谨周密 ,变化灵活 ,大有经方法度。程门雪先生评叶案“天士用方 ,遍采诸家之长 ,不偏不倚 ,而于仲师圣法。用之尤熟”。1 治痹善取虫类 而祝上下缓急初病在经在气 ,久病人络入血 ,是叶氏的著名论点。病久邪深入经络骨髓 ,气血凝滞不行 ,疾湿瘀胶固 ,经络闭塞不通 ,非草木之品所能宣达 ,叶氏治痹取虫类 ,意在“飞者行 ,走者降…  相似文献   

2.
治痹杂谈     
王顺贤 《江苏中医》1993,14(11):41-42
  相似文献   

3.
顽痹治验     
顽痹是指反复发作,历时较长,顽固不愈,有别于一般的痹证.余临症二十多年,认为肝肾气血亏虚是顽痹之本,寒热痰瘀是顽痹之标.急性发作时以治标为主,症状缓解后以治本为要,现把我治疗顽痹时的辩证施治心得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治痹心悟     
痹证是由于外邪侵袭机体,导致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目前,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均属中医学痹证范畴,此类  相似文献   

5.
6.
7.
痹证早在《内经·痹论》中已有记载。《金匮要略》的历节、风湿、血痹以及朱丹溪的痛风和《诸病源候论》的白虎历节,均属痹证范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患,范围较广,临床多见,常因气候多变而反复发作。我县已故老中医谢坤保先生治痹有一定的经验,现简要归纳如下特点:1 治痹当从瘀治谢老认为“痹”则“闭”之意,是闭阻不通的意思,痹证的产生,不论何种病邪所致,其机理则一,即导致人体经络气血运行滞瘀,闭阻不通方为痹,主张通滞行  相似文献   

8.
陈竹林  杜凤英 《陕西中医》2001,22(8):503-504
孙思邈《千金方》对心痛病因病机、施治方药、针灸论述较详 ,概括为 :寒凝、痰阻、热结、气滞、气虚、血瘀诸方面 ,治以温通行瘀 ,针药并举 ,攻补兼施  相似文献   

9.
吕继端治痹经验,分为风寒湿痹,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风湿热痹,当清热化湿,疏风通络;久痹扶正,须调和气血;搜剔络瘀,虫药更捷及用药原则等5个方面,并附医案2则。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中医"治未病"是对疾病的主动预防,指出了未病先防的重要性,反映了中医学重在预防的思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注意"治未病"的重要性。孙思邈"治未病"思想可以概括为"治未病"养生要以养性为本,性命双修;"治未病"须重视饮食调养、饮食疗法的应用;提倡"治未病"要常欲小劳,配合适当的导引、按摩、吐纳气息,却疾强身,从而使人们达到形神统一、形与神俱的健康境界。  相似文献   

13.
治痹八法     
赵清芬 《河北中医》1997,19(6):36-36
痹证一病是因感受风寒湿之邪引起,素有行痹、痛痹、着痹之称的一种常见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范畴。我在临床诊治时,根据病因病证,将其分为实证、应证、虚实夹杂证三大类,归纳为八种证型,总结为八种方法,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论述如下。1实证的治法1.1散风宣痹法:此法用于风痹(行痹)的治疗。其临床表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串痛为特点,可伴有恶风发热等表现。脉象多浮缓,舌苔正常。常用方剂,木防已汤,防风汤。常用药物如独活、羌活、防风、桑寄生、威灵仙、秦艽、白花蛇、木防已、桑枝、…  相似文献   

14.
15.
王安生 《中医研究》2004,17(6):35-36
热痹症本于风、湿、热,属痹症中的一个类型,多因风寒湿邪入体郁久化热所致,以局部红肿热痛,屈伸不利继而迅速出现气分实热、血分热症或气营两燔症候.数年来,笔者在临床上应用自拟方对热痹进行辨证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17.
笔者均为咸宁麻塘风湿病医院学术传承人,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秉承家技,从事风湿病治疗30余年,常运用经方治疗各种痹症.兹撷验案2则如下.  相似文献   

18.
热痹治验     
热痹治验山东省广饶县颜徐医院(257339)燕永乐,闫中发柳某,男,22岁,建筑工人。阵发性双手拇指外四指轻度疼痛,双足拇趾及足底前部发作性烧的样剧痛4天,经村医予以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于1996年2月12日上午9时来诊。自述近4天来每于下午5~6时在...  相似文献   

19.
孙思邈对消渴病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俊 《陕西中医》1996,17(3):142-142
<正> 消渴,以多饮、多食善饥、多尿、消瘦为临床特征,与西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孙思邈编篡之《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在《内经》《金匮要略》和《诸病源候论》的基础上,对消渴的病因病机、证候、治疗等都有所发展。 1 病因病机方面 《千金要方·卷21·消渴》:“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脯炙盐咸,此味酒客耽嗜,不离其口……积年长夜,酣兴不懈,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术石犹且焦  相似文献   

20.
王春才 《四川中医》1993,11(4):9-10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以下仅称某病某案)卷七“痹”篇,载痹证75例,加复诊36例次,共101案,篇末有邹滋九按语和徐灵胎氏评语,是全书记载案例较多的病证,基本反映了叶氏辨治痹证的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特别是叶氏治痹擅用通法贯穿全篇始末,辨证施“通”于各类痹证,颇具特色。一、初痹宣通,新邪急散不论何种痹证,均以疼痛为主证,其疼痛机制为“不通”,而不通之致,乃脉络气血为邪阻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