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敷脐散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失常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凤丽 《光明中医》2010,25(9):1662-1663
目的探讨中药敷脐对腹部手术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经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1h脐部外敷中药,观察其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自然排气时间。结果治疗组在肠鸣音恢复时间、自然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及P0.01)。结论中药敷脐疗法对腹部术后患者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脐疗对术后胃肠功能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药敷脐疗法对经腹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和T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90例经腹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1h脐部外敷中药,比较2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外周血CD3^+、CD4^+、CD4^+/CD8^+比值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P〈0.01)。结论中药敷脐疗法有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防止肠源性感染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敷脐疗法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9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1h脐部外敷中药,比较2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外周血CD3^+、CD4^+、CD4^+/CD8^+比值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P〈0.01)。结论:中药敷脐疗法有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防止肠源性感染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敷脐与针刺疗法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将10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敷脐与针刺疗法,观察两组病例自术后肠鸣音的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平均时间分别为(8.5±3.1)h与(18.7±8.2)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肛门排气平均时间分别为(30.8±12.4)h与(66.5±19.6)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敷脐结合针刺疗法能有效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方脐敷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及治疗组26例。两组均按脓毒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温水袋脐敷,治疗组加用自拟中药方脐敷。疗程为7天。结果:中药脐敷疗法能够改善脓毒症患者胃肠道症状,减轻AGI评分,减少APACHE-II评分,能够改善机体的炎症反应指标,但对总体预后没有影响。结论:自拟中药方脐敷在防治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方面能够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敷脐治疗多脏器功能不全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敷脐,疗程7 d。结果治疗后治疗组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评分、红细胞计数(RBC)、总蛋白(TP)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复方敷脐是治疗多脏器功能不全并胃肠功能障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  相似文献   

7.
杨占祥  张文革 《陕西中医》2011,32(10):1314-1315
目的:观察中药药膜敷脐在胃肠术后功能恢复方面的作用。方法: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小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药膜敷脐,每8h换1次。结果:治疗组肠鸣音和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结论:胃肠道术后,加用小承气汤药膜敷脐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促使胃肠功能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结合中药灌肠治疗ICU脑卒中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ICU脑卒中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敷脐合中药灌肠治疗。观察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胃肠功能评分情况、耐受肠内营养状况、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耐受肠内营养时间及肛门排便时间均比对照组时间短,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胃肠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胃肠功能评分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ODS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敷脐结合中药大承气汤加味灌肠可以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有助于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改善卒中预后,降低MO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吴茱萸敷脐疗法配合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入住ICU并伴有胃肠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共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常规组20例、单纯吴茱萸敷脐疗法组20例、单纯维生素B12穴位注射组20例、吴茱萸敷脐疗法+穴位注射组20例。通过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 d后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序贯性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胃肠功能障碍改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该中医外治法对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效果。结果4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4组患者组内对比,治疗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3个治疗组与常规组比较,治疗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比较,皆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吴茱萸敷脐疗法+穴位注射组下降最显著(P<0.05)。同时吴茱萸敷脐+穴位注射组与常规组比较,治疗后肠功能障碍改善疗效显著(P<0.05)。4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尿液、粪便三大常规以及肝、肾功能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吴茱萸敷脐疗法配合穴位注射足三里可促进重症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中医外治法。  相似文献   

10.
李艳  张颖娟  赵倩  李杰 《河南中医》2014,(12):2377-2378
中药脐敷治疗气虚便秘,要注意药物的补益作用,对敷药后外加温敷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中药脐敷对肿瘤放化疗后便秘的防治,不但能够加强糟粕毒素的排泄,还可以扶助正气,真正起到了增效减毒,以及预防便秘的良效。中药脐敷治疗胸腰椎骨折损伤神经系统,或血肿刺激压迫交感神经等造成的胃肠功能紊乱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厚朴粉敷脐与针刺足三里疗法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将42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厚朴粉敷脐与针刺足三里疗法,观察两组病例至术后肠鸣音的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平均时间分别为(7.3±2.1)h与(14.5±5.3)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肛门排气平均时间分别为(18±7.9)h与(49±10.6)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26.4±10.2)h与(60.8±21.5)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厚朴粉敷脐联合针刺疗法能有效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中药敷脐疗法属中医外治法范畴.笔者常用中药敷脐疗法治疗各种疾病,取得良好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自制中药敷脐治疗胃穿孔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效用。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兴国县人民医院行胃穿孔手术治疗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加温水袋敷脐治疗,试验组30例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加自制中药方敷脐治疗,连续治疗7 d,观察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胃肠功能改善情况、中医症状积分、胃肠激素水平变化。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胃肠功能改善情况、胃肠激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制中药敷脐治疗胃穿孔术后胃肠功能障碍能促进胃肠激素的分泌,改善胃肠功能及中医症状积分,提升临床疗效,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综述中医药外治法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方面的研究成果。分别对中药敷脐,穴位贴敷、中药灌肠、针灸疗法及综合外治法等常见疗法在治疗肝硬化腹水中的疗效进行探讨。由于中药组方不一,药物制备不一,即使同种方法其疗效也不一,所以需进一步探索外治法综合机制并开展优效性研究。同时认为中药敷脐及联合艾灸疗法已愈渐成熟,但中药浸溻、中药灌肠等文献相对较少,且相关基础性研究甚少,应充分拓展肝硬化腹水在外治法中的适用范围,开展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以期更好地为治疗肝硬化腹水提供临床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孙秋凌 《新中医》1995,27(1):27-28
敷脐疗法临床运用举隅孙秋凌主题词中药外敷疗法,脐,遗尿/中医药疗法,胃脘痛/中医药疗法,复方(中药)/治疗应用敷脐疗法是通过中药外敷或外熨脐部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近年来笔者临证时屡用敷脐疗法治病,疗效满意。兹简介如下。1葱硫饼疗遗溺高某,女...  相似文献   

16.
中药敷脐疗法是将中草药加工成药泥、散、膏等不同制剂,敷贴脐部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祖国医学外治法之一。敷脐疗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本文对1989年以来中药敷脐疗法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作用机理和应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传统医药的方法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方法:自制中药促通膏敷脐,加艾灸,穴位按摩。结果:治疗组在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和恢复饮食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粉剂敷脐配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1例随机分为脐疗治疗组与中医综合疗法对照组,两组均予对症治疗,对照组予中药、中药制剂静滴、中药灌肠、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组加用辨证选方之中药散剂敷脐。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粉剂敷脐配合中医综合疗法能有效地达到整体排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目的,同时能降低尿蛋白,改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对脓毒症伴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3年11月我院重症监护室的脓毒症伴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行静脉抗炎、泮托拉唑针保护胃黏膜、盐酸氨溴索针化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敷脐(主要成分为醋调吴茱萸粉贴)进行护理干预,其余常规治疗与对照组相同。结果:治疗组在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调吴茱萸粉贴对脓毒症伴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提高喂养耐受性,可有效避免或减少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中医药的方法改善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现象。方法:自制中药通腹散敷脐,加穴位按摩。结果:治疗组在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和恢复饮食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