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BMD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调查2006年3月至2014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确诊为早期AS患者120例,其中女性57例,平均年龄(31.02±5.94)岁;男性63岁,平均年龄(29.79±6.87)岁。健康人107例,其中女性48例,平均年龄(32.97±6.47)岁;男性59例,平均年龄(29.58±6.65)岁。双光能X线法检测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的BMD与年龄、病程、疾病活动性指标、影像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早期AS男性患者各部位的BMD均较健康人减低(P0.01),而女性患者则和健康人无统计学差异。(2)早期AS患者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6例(5%),骨量减少(osteopenia,OT)36例(21.67%)。其中男性早期AS患者腰椎OP者5例(7.93%),OT者29例(46.03%)。早期AS患者中,男性腰椎部位OP、OT发生率较女性高(P0.05),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部位OP/OT发生率无差异。(3)中、低年龄组中,早期AS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颈BMD较健康人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4)男性早期AS患者腰椎BMD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早期AS男性患者即可出现显著BMD下降,OP发生率为7.93%,OT发生率为46.03%。其中腰椎部位BMD减低及OT发生率更为突出。早期AS患者BMD的下降与疾病活动指标无关联。对于男性AS患者,在疾病早期即需要重视OT及OP的诊断与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定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腰椎骨密度(BMD),分析骨量变化相关因素,指导治疗。方法 选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6例为实验组,26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登记一般资料及病程、ESR、CRP、BASFI及HLA-B27等指标,应用定量CT测定腰1-5椎体BMD,进行两组间BMD比较及危险因素相关分析。结果 实验组腰椎皮质骨及松质骨B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69.1±39.8 vs 308.2±49.3 mg/mL,140.8±18.6 vs 190.1±15.7 mg/mL,P<0.01),实验组腰椎松质骨BMD丢失百分率显著高于皮质骨(25.9±10.3% vs 12.7±13.2%,P<0.01),实验组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分别为45.5%和39.4%。病程及骶髂关节破坏程度与骨密度负相关,身高、体重、BMI、BASFI、ESR和/或CRP是否升高及HLA-B27阳性与否均与骨密度无相关性。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腰椎BMD显著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率高,应早期评估BMD,及时应用生物制剂等防治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发生骨密度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AS患者年龄、病程、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炎症指标和枕墙距、胸廓活动度等体格检查情况。选取同期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定AS患者及对照组股骨颈、大转子、腰椎及全髋关节骨密度情况,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索AS患者各部位骨密度异常情况与病程、年龄、炎症指标等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S骨密度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23例AS男性患者,平均年龄36.6±5.9岁,20名健康成年男性对照,平均年龄38.9±4.0岁(P>0.05)。病例组中位病程5(3,7)年。病例组股骨颈(0.86±0.17)、大转子(0.85±0.12)、腰椎(0.90±0.10)、全髋关节(0.88±0.16)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0.98±0.2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LA-B27阳性和阴性AS患者BMD的特点,及两组BMD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3月至2014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确诊为AS的患者,其中HLA-B27阳性AS患者352例,HLA-B27阴性AS患者99例,双光能X线法检测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的BMD,并与年龄、病程、疾病活动性指标、影像学指标、体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HLA-B27阳性AS患者各部位BMD较阴性组显著降低;阳性AS患者OP及OT率66.76%,显著高于阴性组OP及OT率41.41%;阳性AS患者腰椎OP发生率、股骨颈、股骨粗隆OT发生率高于阴性组(P0.01、0.01、0.05)。2低年龄组(20~29岁)HLA-B27阳性AS患者的腰椎、股骨颈BMD低于阴性组;高年龄组(40~45岁)HLA-B27阳性AS患者的腰椎BMD显著低于阴性组。病程5年,HLA-B27阳性AS患者的腰椎BMD低于阴性组;5-10年,阳性AS患者各部位BMD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0.01、0.05、0.01)。3HLA-B27阳性AS患者各部位BMD与年龄、体征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 HLA-B27阳性AS患者OP及OT的发生率较阴性患者高,各部位BMD下降程度更明显,尤其是腰椎BMD;HLA-B27阳性AS患者在青年阶段、发病早中期即可出现骨密度的下降,且随着骨密度的下降,功能活动减退。所以对HLAB27阳性患者更要重视及早进行OP及OT的筛查、预防和诊治,尤其要注重腰椎BMD的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方法 AS组:2013年1月-2015年2月,52例,男40例、女12例,年龄(32.33±13.51)岁;健康对照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31.52±11.87)岁。检测双股骨颈、腰椎1-4BMD与T值;血清骨钙素(BGP)、I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I型胶原C-末端肽(CTX);AS组检测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计算病情活动指数(BASDAI)及功能指数(BASFI)。采用t检验与相关分析。结果 (1)AS组男、女性双股骨颈BMD(0.943±0.163,0.940±0.148)低于对照组(1.179±0.142,1.176±0.141);腰椎1-4BMD(1.057±0.179,1.069±0.187)低于对照组(1.199±0.121,1.202±0.166);(2)AS组双股骨颈、腰椎1-4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分别是57.69%和61.53%;(3)AS组双股骨颈、腰椎1-4BMD与BASDAI呈负相关性(r=-0.426、-0.478)(P0.05);(4)AS组男、女性BGP含量(13.47±4.36、13.85±3.75)低于对照组(21.57±3.18、20.77±4.19)(P0.05),PINP含量(24.47±3.53、23.66±4.73)低于对照组(32.25±4.33、31.17±3.20)(P0.05),CTX含量(0.80±0.13、0.74±0.17)高于对照组(0.37±0.10、0.37±0.13)(P0.05);(5)AS组BGP与双股骨颈、腰椎1-4BMD呈正相关性(r=0.475、0.431)(P0.05),CTX呈负相关性(r=-0.516、-0.466)(P0.05)。结论 AS患者存在BMD降低,BGP、PINP含量减少,CTX增加,导致骨质疏松,应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强直性脊柱炎的骨密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与HLA-B27相关的脊椎及关节的免疫性、炎症性病变所伴有的骨质密度与骨矿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发现其骨量变化的规律。方法 用双能量骨密度仪(DEXA)测定16例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与20例正常对照组病例作比较。结果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脊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值已有明显降低.晚期病例股骨颈骨密度仍低于对照组.但因晚期病例椎体周围软组织的骨化、矿化.使腰椎骨密度值反而增高。结论 ①强直性脊柱炎本身从早期开始即伴有骨量丢失.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同时应防止骨量丢失及畸形出现。②晚期患者因脊柱周围软组织骨化.使DEXA测量方法不能真实反映椎体骨量丢失,采用QCT方法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7.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骨密度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骨密度变化,探讨其骨代谢改变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方法 采用前瞻性健康对照研究方法,对6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以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和Ward三角区骨密度,同时检测骨钙素、降钙素、血钙及炎症急时相反应指标,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强直性脊柱炎骨密度与对照组比较:股骨颈、股骨粗隆和Ward三角区骨密度显著降低,早期患者的腰椎骨密度显著降低;血清骨钙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骨密度指标与炎症急时相反应指标呈负相关。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骨密度降低,其原因应是免疫炎症反应、运动受限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剂,在氧化应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氧化应激是骨质疏松形成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因此,血尿酸与骨量丢失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近年来,国内外对血尿酸与骨密度相关性的研究较多,但其确切关系仍存在争议。本文主要从不同人群血尿酸与骨密度相关性、二者相关性的可能机制、及其存在的争议等问题进行阐述,以期能进一步加深对二者的认识,为临床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1051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探讨其与五种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法、放射免疫法检测1051例AS患者及2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血清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羧基端延长肽、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及尿脱氧吡啶啉水平。双能X线法检测对照组与AS组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BMD。并检测AS组ESR、CRP水平。探讨不同证型AS患者上述指标的异同。结果五个证型患者的腰椎BMD均显著降低,除湿热伤肾证的股骨颈BMD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减低外,其余四个证型的股骨颈、股骨粗隆BMD及湿热伤肾证的股骨粗隆BMD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AS患者邪郁化热证、湿热伤肾证的ESR、CRP高于其他证型,尤高于肾虚督寒、邪及肝肺证。肾虚督寒、邪及肝肺、邪痹肢节证的骨生成指标低于湿热伤肾、邪郁化热证。湿热伤肾、邪郁化热证的骨吸收指标高于其他证型。与对照组比较各证型骨吸收水平均显著增高。结论 AS患者的BMD的降低,是骨质受损的外在表现,与肾督亏虚密切相关。五个证型均存在着肾虚督亏骨质受损的表现,并存在着正气的偏虚、邪气的偏盛。但湿热伤肾、邪郁化热证的邪气更盛,治疗应更注重于驱邪;肾虚督寒、邪及肝肺、邪痹肢节证的正气更虚,治疗应更偏重于扶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1051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探讨其与五种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 酶联免疫法、放射免疫法检测1051例AS患者及2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血清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I型胶原羧基端延长肽、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及尿脱氧吡啶啉水平.双能X线法检测对照组与AS组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BMD.并检测AS组ESR、CRP水平.探讨不同证型AS患者上述指标的异同.结果 五个证型患者的腰椎BMD均显著降低,除湿热伤肾证的股骨颈BMD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减低外,其余四个证型的股骨颈、股骨粗隆BMD及湿热伤肾证的股骨粗隆BMD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AS患者邪郁化热证、湿热伤肾证的ESR、CRP高于其他证型,尤高于肾虚督寒、邪及肝肺证.肾虚督寒、邪及肝肺、邪痹肢节证的骨生成指标低于湿热伤肾、邪郁化热证.湿热伤肾、邪郁化热证的骨吸收指标高于其他证型.与对照组比较各证型骨吸收水平均显著增高.结论 AS患者的BMD的降低,是骨质受损的外在表现,与肾督亏虚密切相关.五个证型均存在着肾虚督亏骨质受损的表现,并存在着正气的偏虚、邪气的偏盛.但湿热伤肾、邪郁化热证的邪气更盛,治疗应更注重于驱邪;肾虚督寒、邪及肝肺、邪痹肢节证的正气更虚,治疗应更偏重于扶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骨密度及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纳入32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其血尿酸(uric acid,UA)、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 l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钙(Ca~(2+))、血磷(P)、血镁(Mg~(2+))、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β-胶原特殊系列(β-caroxyl terminal peptide,β-CTX)、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ype I procollagen N-terminal proeptide,PINP)、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骨钙素(osteocalcin,OC)、25(OH) D等指标,同时测定其腰椎L1-L4骨密度。比较不同尿酸水平、不同骨密度水平各指标的差异性,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一步明确尿酸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高尿酸组T值较低尿酸组T值高(男性:-0. 26±0. 52 vs-2. 01±0. 40,女性:-0. 29±0. 67 vs-2. 38±0. 37,P0. 05);骨量正常组UA水平较骨质疏松组高(男性:353. 57±91. 07 vs 289. 49±72. 81,女性:372. 41±113. 26 vs 293. 50±53. 84,P0. 05);尿酸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男性:r=0. 283,女性:r=0. 211,P0. 05);尿酸与25(OH)D、PTH、OC呈正相关,与其他骨代谢指标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在控制影响骨密度多个变量后,尿酸仍与腰椎骨密度存在正相关;男性Youden指数最大对应的血尿酸水平为345μmol/L,女性为315μmol/L。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正常偏高的血尿酸水平可能是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血清尿酸(uric acid,UA)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绝经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女性患者临床骨折患病率的关系。方法收集980例接受BMD测量和临床骨折评估的绝经后T2DM患者,测量血清尿酸(uric acid,UA)浓度。结果与骨密度正常和骨质减少的患者相比,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绝经T2DM患者血清UA浓度较低。绝经后妇女的血清UA浓度与腰椎、股骨颈和全髋的BMD值显著相关。此外,临床骨折患者的血清UA低于无骨折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碱性磷酸酶后,血清UA浓度与临床骨折存在显著正相关。当模型进一步调整每个部位的BMD值时,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较低的血清UA浓度可能与较低的BMD值和较高的临床骨折患病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男性体检人群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 SUA)水平对前臂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影响及SUA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对BMD影响的交互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年度体检的50岁及以上的2270名男性。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非优势侧前臂桡骨远端1/3处BMD值,计算T值,根据T值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SUA水平在正常范围者按四分位分为Q1~Q4组,高于正常范围者为Q5组。探讨各组SUA变化及与BMD的关系,分析骨量异常的影响因素,建立相乘和相加效应模型分析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骨质疏松组SUA水平低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Q1~Q5组BMD值、T值、骨量减少患病率、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BMD值、T值均与SUA呈正相关性(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SBP)、患有高血压与骨量异常的风险呈正相关性,BMI、SUA与骨量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18-2019年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577人,其中男性289人,女性288人(均为绝经后女性)。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一般临床资料调查、生化指标及甲状旁腺素(PTH)、25羟维生素D[25(OH)D]、骨钙素(OC)、血清I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P1NP)、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测定,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股骨颈(FN)及腰椎(L1~4)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将血尿酸(SUA)四分位法分层比较分析股骨颈及腰椎总BMD变化趋势,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SUA与血钙(Ca)、PTH及OC、P1NP、CTX、25(OH)D、腰椎及股骨颈BMD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UA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结果SUA第4分组BMI、肌酐(Cr)、股骨颈及总腰椎BMD水平明显高于第1分位组,SUA第4分组eGFR水平明显低于第1分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UA与股骨颈BMD(r=0.082,P=0.002)、糖尿病病程(r=0.129,P=0.005)、BMI(r=0.201,P=0.000)正相关,与eGFR负相关(r=-0.434,P=0.00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UA与腰椎总BMD(r=0.168,P=0.003)、Ca(r=0.147,P=0.001)正相关,与β-CTX负相关(r=-0.157,P=0.001),与PTH、25(OH)D、OC、P1NP无相关性(P>0.05)。以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为因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调整年龄、eGFR、BMI、HbA1c后,SUA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P=0.039,OR=0.452,95%CI:0.212~0.962)。结论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正常偏高的血尿酸水平可能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NFi)、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情改善、骨密度和椎体骨折的影响。方法采用序贯设计,将患者随机分成3组,NSAIDs组、TNFi组、DMARDs组,每组序贯纳入60例。每组患者分别采用对应的药物进行为期1年治疗。随访观察3组患者病情改善、骨密度和椎体骨折情况。结果 NSAIDs组、TNFi组、DMARDs组完成随访的患者分别为43例、46例、47例。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组患者C-反应蛋白、血沉和P物质均下降,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均增加,椎体骨折数量均增加。结论 NSAIDs、TNFi、DMARDs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情改善、骨密度均有较好的疗效,但不能改善椎体骨折进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骨质疏松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chemerin水平,探讨血清chemerin水平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就医的200名参与者,进行年龄和性别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Pearson相关性检验用于调查血清chemerin水平与BMD之间的关系。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100例,对照组100例。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87. 65±5. 57) ng/m L]显著高于对照组[(70. 09±5. 16) 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两组股骨骨密度与chemerin呈负相关(骨质疏松组:r=-0. 394,P0. 01;对照组:r=-0. 679,P0. 01);两组腰椎骨密度与chemerin也呈负相关(骨质疏松组:r=-0. 305,P0. 01;对照组r=-0. 361,P0. 01)。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升高,与BMD呈负相关。需进一步研究chemerin在骨质疏松症病理生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OP)患者血清4D同型二聚体(SM4D)水平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转换指标的关系.方法 通过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对257例POP患者和9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BMD测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