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摘 要目的:探讨湿热敷在预防与缓解妇科腹腔镜术后季肋部疼痛、肩背酸痛等非切口疼痛的效果。 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科 2020 年 8 月至 2021 年 11 月期间腹腔镜术后患者 132 例,将 2020 年 8 月至 2020 年 11 月期间 67 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2021 年 8 月至 2021 年 11 月期间 65 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照护,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湿热敷。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非切口疼痛评分、首次下床 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恶心呕吐例数、非切口疼痛例数、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 24 h、 48 h 疼痛分数均低于初始疼痛分数,且术后 48 h 疼痛分数均低于 24 h 疼痛分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初始疼痛分数、术后 24 h、术后 48 h 疼痛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 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恶心情况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呕吐、非切口疼痛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术后 48 h 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较术前、术后 24 降低,且术后 24 h 观察组患者 SAS 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48 h 观察组患者 SAS 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均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24 h 对照组患者 SAS 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两组患者 SAS 评分比较,及术后 24 h 对照组患者 SAS 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24 h、48 h 观察组患者 S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湿热敷可明显缓解妇科腹腔镜患者 术后季肋部疼痛、肩背酸痛等非切口疼痛,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负性情绪,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吴茱萸热熨对妇科患者腹腔镜手术后非切口疼痛的临床防治效果。方法选择妇科择期气管插管全麻下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术后患者返回病房后即给予吴茱萸热熨双肩及双侧胸胁部,每日1次,每次30 min,共3 d;对照组不作热熨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2 h、12 h、24 h、36 h、48 h非切口疼痛的发生例数、程度及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发生非切口疼痛的比例为25. 6%,低于对照组72. 7%,P 0. 05;术后2 h、12 h、24 h、36 h及48 h非切口疼痛程度治疗组均小于对照组,P 0. 05;术后非切口疼痛持续的时间治疗组为(1. 6±1. 1) d,低于对照组(3. 7±0. 6) d,P 0. 05。结论预防性使用吴茱萸热熨法可有效降低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的发生比例、降低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该方法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及早期锻炼对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江门市新会区妇女儿童医院接收的12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及早期功能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其术后非切口疼痛率及疼痛程度、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早期康复锻炼可有效地减少术后非切口疼痛发生,有助于缩短肛门排气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体位干预应用到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内的成效。方法抽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来该院就诊的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106例并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予以常规类型的干预,试验组53例运用体位干预,并对比探究两组患者经过干预以后的BMI、手术时长、气腹压力、非切口疼痛产生与消除时间、手术以后各个时间段非切口疼痛的NRS评分等。结果试验组经过干预以后的BMI、手术时长、气腹压力、非切口疼痛产生与消除时间、手术以后各个时间段非切口疼痛的NRS评分都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位干预应用到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内具备比较优良的成效,值得大力推行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子宫肌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试验组应用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剖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切实可行,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其疼痛,值得各医疗机构实践推广。  相似文献   

6.
黄金生 《新中医》2015,47(7):246-247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则行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全麻,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恶心、呕吐症状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6、12、24、48 h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 h,恶心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10.0%、4.0%,对照组分别为30.0%、2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2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排气、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麻醉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缩短排气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氧疗和呼吸训练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膈下疼痛及肩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采取呼吸训练(试验1组)(患者主诉膈下疼痛及肩痛时指导进行深呼吸、缩唇呼吸),氧疗+呼吸训练(试验2组)(术后常规吸氧3小时+患者诉疼痛时指导进行深呼吸、缩唇呼吸)和术后常规护理+氧疗(对照组)(术后常规吸氧3小时)。三组均采取通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于疼痛初始、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进行疼痛评分。结果:试验组术后12小时疼痛评分开始下降,试验2组下降均低于1组和对照组,P<0.05。术后24h、48h VAS评分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呼吸训练+氧疗可作为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膈下疼痛及肩痛的缓解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五音疗法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对妇科肿瘤术后恢复和焦虑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0月因妇科肿瘤行手术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路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五音疗法。比较2组术后疼痛评分、围手术期焦虑评分、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及满意度差异。结果 试验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而术后2 h和48 h疼痛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排便、满意度评价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焦虑状态明显改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五音疗法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能够缓解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疼痛及促进术后排气,尤其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邵建敏  李山平  徐斌 《新中医》2015,47(10):240-24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疗效和护理满意度。方法:选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予中医护理。观察2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及非手术切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术后排气、腹胀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非手术切口疼痛(VAS评分)<2分的患者多于对照组,而>2分的患者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满意率对照组81.3%,观察组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能有效缩短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腹胀消失时间,减少非手术切口疼痛(VAS评分),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周丽丽  陈绅铭  温丹婷  肖静 《新中医》2023,55(17):200-204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联合西医加速康复综合措施对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或输卵管切除手术治疗患者镇痛、胃肠功能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或输卵管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综合处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耳穴贴压疗法。比较2组术后6 h、24 h、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胃肠功能、睡眠时长,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术后6 h、24 h、48 h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首次排气至首次排便时间间隔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当天以及术后第1天的睡眠时长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进行耳穴贴压可发挥提前干预的效果,术后起到镇痛、恢复胃肠功能、改善睡眠的作用,能够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项针配合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诊治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额外给予项针配合舌三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SSA和VFSS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VFSS评分、半流质食物咽食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VFSS评分、半流质食物咽食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项针配合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进食情况,显著提高其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这对于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舌三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就诊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分别将患者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采用美国Viralstim型低频脉冲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舌三针治疗,第1针取上廉泉,第2针取去上廉泉左侧旁开0.8寸,第3针取上廉泉右侧旁开0.8寸。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据吞咽障碍的结局和严重程度量表(DOS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障碍的结局和严重程度。采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测量患者治疗前后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结果: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DOS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升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较治疗前提高(P0.05),其中舌骨上移和舌骨前移的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而甲状软骨上移和前移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同时提高患者舌骨喉复合体动度中舌骨上移和前移的距离。  相似文献   

13.
李媛  赵正恩  张少军  汪玲  赵利  邓佩琳  张锐  吴涛 《陕西中医》2020,(2):238-240,257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咽部冰刺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15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前者给予基础治疗、口腔训练和咽部冰刺激训练,后者在前者治疗基础上予以针灸,比较两组疗效、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sEMG)、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EMG最大波幅值大于对照组(P<0.05),吞咽时程短于对照组(P<0.05),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针刺部位红肿,冷敷后红肿消退,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咽部冰刺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舌三针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神经机制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舌三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精神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表面肌电图各项指标[平均振幅值(AEMG)、持续时间(t)]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空吞咽时及吞咽5 mL水时sEMG各项指标(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的AEMG和t)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吞咽时及吞咽5 mL水时sEMG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误吸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6.1%和17.7%,对照组分别为36.2%和32.8%,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配合康复训练及低频脉冲电刺激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6,(2):138-140
目的 :探讨益气化痰开窍方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配合吞咽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益气化痰开窍方,治疗4周后,采用中医证候积分、SSA评分、VFSS评分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判断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SSA评分、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对吞咽功能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痰开窍方联合针灸、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确切,能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张晓霞  杨峥  赵亭 《陕西中医》2020,(10):1504-1506
目的:观察“风三针”针刺疗法在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收集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先进行吞咽康复训练,后治疗组予风三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VFSS吞咽难度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及治疗组在治疗4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P<0.05); 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的VFSS吞咽难度评分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P<0.05); 治疗组的VFSS难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三针”针刺疗法在治疗中风吞咽障碍中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包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均连续治疗4周,舌骨喉活动度(舌骨上移、舌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情况;营养状况包括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健侧上臂中部肌围(AMC)、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变化;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命质量量表(SWAL-QOL)、空吞咽持续时间、吞咽5 mL水平持续时间水平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舌骨上移、舌骨前移评分、ALB、SWAL-QOL提高,SSA、空吞咽持续时间、吞咽5 mL水平持续时间下降(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痊愈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能提高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改善舌骨喉活动度,缩短吞咽持续时间,提高机体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Vitalstim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8例首次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35例,脱落2例)、电刺激组(31例,脱落3例)和联合组(32例,脱落3例)。分别予"吞咽"穴注射甲钴胺注射液治疗、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及二者联合治疗,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舌肌厚度及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舌肌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舌肌厚度及VFSS评分变化幅度均大于穴位注射组和电刺激组(P<0.05)。结论:甲钴胺注射液穴位注射和Vitalstim电刺激均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治疗作用,且二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深刺廉泉为主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4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接受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深刺廉泉为主的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周.采用吞咽困难评价量表(videofluoroscopy swallowing study,VFSS)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为69.1%(29/42)、总有效率为85.7%(36/42),对照组分别为42.9%(18/42)、66.7%(28/42),2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845、4.200,P值分别为0.016、0.040).治疗后,观察组VFSS评分[(7.43±2.27)分比(4.31±1.53)分,t=5.433]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9例痊愈患者治疗时间为(12.0±3.0)d、对照组18例痊愈患者治疗时间为(17.8±2.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94,P=0.001).结论 深刺廉泉为主配合吞咽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缩短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揿针(皮内针)结合康复训练诊治帕金森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帕金森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吞咽康复训练的同时使用揿针治疗。观察2组在诊疗前以及诊疗2个疗程后藤岛吞咽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比较2组洼田饮水试验疗效评定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藤岛吞咽评分升高(P<0.01),SSA评分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的藤岛吞咽评分较高(P<0.05),SSA评分较低(P<0.05)。结论:揿针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治疗帕金森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