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威灵仙为临床祛风湿常用药,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治骨鲠等作用。笔者临床运用威灵仙为主治疗外科急性炎症,疗效显著。现列案如下。  相似文献   

2.
威灵仙,味辛、咸,性温,归膀胱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治骨鲠等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风湿痹痛,诸骨鲠咽.笔者在治疗慢性胆囊炎的过程中,应用威灵仙取得较好的疗效,特举2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酒威灵仙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治骨鲠,为祛风湿药,是治疗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等主要之一。但临床上常常不局限于传统治疗范围,分析酒威灵仙在带下皮肤瘙痒、滑膜炎、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阳痿、排石等疾病的特殊运用,挖掘、思考酒威灵仙的配伍规律及新用途,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4.
威灵仙治疗骨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威灵仙味辛性温,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治骨鲠之效。临床多用于风湿痹痛,诸骨鲠咽等症。笔者近年来根据威灵仙通经络其性走窜力强,又能使骨鲠消失的特点,采用此药研细粉加米醋调成糊状,外敷患骨刺部位,治疗骨刺几十例,收到较满意的疗效。骨刺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孙某某,男性,64岁,经X线检查,双足跟部  相似文献   

5.
威灵仙为临床常用祛风湿药,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消骨鲠等功效,古今运用威灵仙治疗病症颇多,每多获效。作者综合古今文献,对威灵仙在临床上的功效应用,从推腹中新旧之滞、消胸中痰唾之痞、散苛痒皮肤之风、利冷痛腰膝之气四个方面做一探析。  相似文献   

6.
杨家贵 《中医杂志》2006,47(7):491-491
威灵仙,辛咸温,归膀胱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治骨鲠功用.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笔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威灵仙内服外搽治疗痄腮(流行性腮腺炎),效果颇佳,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7.
威灵仙,味辛苦、性温,归膀胱经,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诸骨鲠喉之症。笔者临证20年余,每遇外伤性食道炎患者即以威灵仙治疗,皆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跟骨骨针一症多见于老年人。患部疼痛不适,影响走路,并加重老年人的精神负担。治疗本病可采用手术方法,但病人痛苦大,不适于老年人。本人在临床应用中威灵仙焙干研末调醋进行患部外敷,取得好疗。威灵仙性味辛成温,归膀胱经,可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治骨鲠。《本草正义》说:“威灵仙,以走窜消克  相似文献   

9.
韩峥 《中医杂志》2006,47(6):418-418
威灵仙,辛、咸,温。归脾、膀胱经。祛风湿,通经络。临床多用于风湿痹痛。笔者用单味威灵仙煎服,试用于中风后痰多患者,效果颇佳,与它药合用可使祛痰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0.
毛莨科植物威灵仙,多用于祛风湿、舒筋络、止痹痛、消骨梗。笔者临证多年,发现其有良好的破血利水、通脉止痛、强健心阳、消  相似文献   

11.
魏玲玲 《四川中医》1997,15(4):18-18
威灵他为毛莫科攀援性灌木植物威灵仙的根及根茎。味辛性温,人膀跳经。本品辛散温通,有祛风湿、通经络、消骨便之功,临床多用于风湿痹痛,诸骨鳗咽之症。近年来笔者结合文献及临床应用,发现威灵仙不仅能治疗风寒湿痹,另外尚有通便之功、散结消痞之效,现简介举例如下。1.  相似文献   

12.
威灵仙为毛莨科植物威灵仙的根,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涎、散癖积之功。主治痛风顽痹、腰膝冷痛、脚气疟疾、瘾瘕积聚、诸骨鲠咽等病症。笔者近年来以威灵仙为主药治疗异位妊娠,获得满意疗效,现举验案二则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威灵仙,辛温,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治疗风湿痹症,关节、腰腿痛,并治骨鲠喉,有通行十二经之功效。家父马山教授认为,威灵仙祛风湿止痹痛,主要是解痉止痛、利湿消肿。临床观察,各种部位疼痛,其局部肌肉组织器官都处在紧张状态及局部炎性水肿,造成局部经络不通,故"不通则痛"。临床除治风湿腰痛及跌打扭伤疼痛外,还常用威灵仙配伍解痉治哮喘、膈肌痉挛、斜颈、面肌痉挛,都取得可喜疗效。威灵仙治骨鲠喉并无化骨功效,而是使骨鲠局部水肿消除,解除局部痉挛,使骨鲠  相似文献   

14.
王洪 《中医杂志》2006,47(7):490-491
威灵仙味辛、咸、微苦,性温,归膀胱、肝经,其主要功效为祛风湿,通经络,消骨鲠.桃仁味苦、甘,性平,归心、肝、大肠经,以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为其主要功效.二者配伍,具有祛瘀、通络、消肿之功,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威灵仙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威灵仙为毛莨植物威灵仙的根,性辛咸、温、有毒,入膀胱经,功效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涎、散癖积,治痛风、顽痹、腰膝冷痛、脚气、疟疾、瘕积聚、破伤风、扁桃体炎,治诸骨鲠咽[1].  相似文献   

16.
【歌诀】痛风药王威灵仙,性温通利性善散。祛风除湿通百经,消痰散结气滞行。【释义】威灵仙辛散温通,性猛善走,通行十二经,既能袪风湿,又能通经络而止痛,为治风湿痹痛,痛风等的要药,尤宜于风邪偏盛,拘挛止痛者。其有宣通经络止痛之功,可治跌打伤痛、头痛、牙痛、胃脘痛等。  相似文献   

17.
重用威灵仙治疗胆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玉屏 《中医杂志》2006,47(6):419-419
威灵仙,辛、咸、温,归膀胱经,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治骨鲠等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及诸骨鲠咽。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重用威灵仙治疗胆石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举例如下。程某某,女,34岁,2001年11月2日初诊。患者自述右上腹疼痛难忍,痛连肩背,呈阵发性,在某医院经B超检查诊断为胆结石。患者平素喜食辛辣,性情急躁易怒。症见:右上腹疼痛,口干便秘,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证属肝胆湿热。处方:威灵仙45g,郁金30g,柴胡15g,海金沙30g(包煎),金钱草30g,延胡索15g,黄芩10g,枳壳10g,厚朴10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6天后腹痛…  相似文献   

18.
威灵仙性辛咸、温、有毒,入膀胱经。功能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涎,散瘕积。治疗痛风顽痹、腰膝冷痛、脚气、疟疾、积聚、诸骨哽噎。受河南中医学院王孝福老师的影响,笔者在临床上治疗胆囊结石时,重用威灵仙配入疏肝利胆、利湿排石之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贺献瑞  邓志厚 《河北中医》2005,27(4):277-278
威灵仙,为毛莨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辛咸,性温,有小毒,入膀胱经,可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消骨梗,是治疗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之风湿痹痛常用药物之一。味辛行散,咸软散结,温以通利,其性峻猛,走窜不守,通行十二经脉,有宣通疏导之能,与其他药物配伍结成对药,在男科妇科临床中应用广泛。兹举几对如下。  相似文献   

20.
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为毛莨植物威灵仙的根有效药理成分主要是原白头翁素和白头翁素,性辛咸、温、有毒、入膀胱经,功效主治为: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涎、散癖积。治痛风、顽痹、腰膝冷痛、脚气、疟疾、瘤瘕积聚、破伤风、扁挑体炎,治诸骨鲠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