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成药》2019,(1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名老中医药专家治疗慢性肾衰竭内服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检索名老中医药专家治疗慢性肾衰竭医案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数据挖掘方法,对471首口服方剂,302味药物进行用药规律挖掘,分析其药物频次。结果挖掘出核心组合14个及演化出新方7个。脾肾气虚证为慢性肾衰竭主要本证,湿浊、血瘀为主要兼证。结论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以补益脾肾,化瘀降浊为主论,对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西医对症治疗,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早、中期效果显著,总体有效率可达83.25%。晚期效果较差。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早、中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衰竭是内科疑难病之一,治疗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中医特色疗法在治疗慢性肾衰竭,保护残存的肾功能,促进体内代谢废物的排泄,改善机体的自身中毒症状方面卓有成效,其中中药汤剂辨证治疗、中药保留灌肠、结肠透析等疗法均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法,研究颇多,因此对近几年慢性肾衰竭中医特色疗法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衰竭,现代中医对其的认识基本围绕“本虚”与“标实”两端。从临床宏观表现及肾脏微观病理研究出发,慢性肾衰竭在中医病理上的突出表现为“瘀”。因此,中医立法上,除了益肾固本,常以“活血”作为贯穿疾病始终的基本治疗大法。此文对近十几年以“活血”立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相关文献作一综述,旨在阐明医家对“活血”之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共性认识与不同特点,并探讨代表性活血药物在慢性肾衰竭治疗上的研究应用,提出了作者的临床见解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陈英兰  毕礼明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8):1234-1235,1286
笔者根据目前多个国家或地区如中国(包括台湾)、英国、欧洲、美国、日本等对慢性肾衰竭开始透析治疗时机建议上的差异,分析当前过早或过迟透析的不利之处,同时结合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优势,并评估其在治疗中的地位。结果认为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可以延缓其进入透析的时间,但仍需要高级别的临床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1],最新的研究表明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达10.8%,而其中部分发展至慢性肾衰竭,致残和致死率极高,治疗也相对棘手.在治疗慢性肾衰竭方面中医积累了很多经验,汗法治疗也是中医学重要的特色疗法,有一定的优势.现代医学认为[2]汗腺功能与残余肾功能有较多相似处,本文主要从中医角度探讨中医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机制.  相似文献   

7.
介绍南征教授"毒损肾络"理论学说的内涵及在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和水毒证(慢性肾衰竭)临床治疗中的指导意义。其率先提出的"毒损肾络"理论学说、不仅丰富了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衰竭中医病机理论的内涵,也拓宽了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衰竭的思路与方法,更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慢性肾衰竭是肾脏疾病发展到晚期的一种常见综合征,大多慢性肾衰竭患者易发生失眠。临床实践发现,在对症治疗慢性肾衰竭所致失眠的基础之上,应用中医特色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睡眠障碍,提升患者睡眠质量。为此,以我院78例慢性肾衰竭失眠患者为观察对象,探讨中医特色护理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系统综述了慢性肾衰竭的病机和辨证分型,并对近年来中医对慢性肾衰竭的辨证治疗、中成药治疗、自拟方治疗进行了归纳。参考文献35篇。  相似文献   

10.
中医认为慢性肾衰竭病机以脾肾虚损为主,兼水湿、痰浊、瘀血。经方配伍严谨,在慢性肾衰竭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从治疗思路、辨证加减及作用机制三方面对真武汤、金匮肾气丸、防己黄芪汤和薯蓣丸四个补肾健脾类经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为临床运用经方治疗慢性肾衰竭提供经验。参考文献35篇。  相似文献   

11.
用系统科学方法指导慢性肾衰竭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中医学整体观念和系统科学论而言,人体的生命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然系统,而慢性肾衰竭的中医治疗当是一个经过加工了的自然系统与人工系统相结合的复合系统。本文从系统分析和研究(包括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和优化组合、系统设计与优化管理、系统开放与优化协调等方面,阐述了用系统科学方法指导慢性肾衰竭的中医治疗,探索慢性肾衰竭中医治疗的规律,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实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衰竭(CRF)为临床常见病,近年来中医在延缓慢性肾衰竭进程中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就近年来中医对CRF的治疗概况从病因病机、辨证分期治疗、专方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药保留灌肠、其他疗法共6个方面进行总结论述。  相似文献   

13.
许林利  曹勇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5):1226-1227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高半胱氨酸血症中西医病机,以便为中西医防治慢性肾衰竭高半胱氨酸血症提供治疗依据和客观指标,降低临床上慢性肾衰竭晚期的死亡率。方法针对慢性肾衰竭高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并与西医的微观认识相结合来分析慢性肾衰竭高半胱氨酸血症发病病机特点。结果慢性肾衰竭高半胱氨酸血症的病理本质为“脾虚肾亏为本,淤血、湿热、痰浊为其标”根据“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的理论为临床上治疗慢性肾衰竭高半胱氨酸血症提供新的思路。结论慢性肾衰竭高半胱氨酸血症可以从中医虚实方面分析,为慢性肾衰竭高半胱氨酸血症治疗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方法 统计分析了15年来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所涉及到证型的文献.结果 明确提出慢性肾衰竭辨证分型的文献有74篇,在报道的频次和例数上都较统一地认为本虚是慢性肾衰竭发病的基础,辨证可分为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水证、湿证、瘀证、风证及其它证9种单证.结论 慢性肾衰竭病机以本虚为基础,本虚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而邪实在慢性肾衰竭发病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固本泄浊饮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慢性肾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慢性肾衰竭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固本泄浊饮。2组均以1个月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显著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尿素氮。结论:固本泄浊饮治疗慢性肾衰竭具有较好疗效,可显著延缓慢性肾衰竭进程。  相似文献   

16.
自拟方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肾衰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经过中医辨证分型,予以肾衰方为基础方根据不同证型加减应用,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肾功检验的改善程度。[结果]慢性肾衰竭患者经肾衰方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肾功检验均有所改善,以肾功作为评定疗效的标准,总有效率达76.7%。[结论]通过中医辨证以肾衰方为基础方治疗慢性肾衰竭,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同时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衰竭(CRF)为临床常见病,近年来中医在延缓慢性肾衰竭进程中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就近年来中医对CRF的治疗概况从辨证论治、中成药治疗、中药针剂治疗、中药保留灌肠、中药药浴或足浴、针灸治疗、穴位注射治疗、其他疗法、综合治疗共9个方面进行总结论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一体化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按血肌酐不同水平分为3组,分别给予中药口服、中药口服加灌肠、中药口服加灌肠加结肠透析疗法,其中每组内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并将中药口服按照中医辨证本虚标实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剂量。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BUN、血Scr均降低,Ccr均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一体化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肾功能,可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19.
从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辨证着手,分析其病机关键是本虚标实,用“五脏相关”理论,以“脾肾虚损”为中心,拟定以“肾康汤”为主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进一步探讨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临床发现慢性肾衰竭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并且慢性微炎症反应与肾功能下降程度密切相关。但是由于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竭微炎症状态的发生机制缺乏较为系统的认识,治疗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因此,严重影响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近几年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多靶位,多途径治疗慢性肾衰竭微炎症取得一些成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