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地锦草不同醇浓度提取物进行体外抗真菌实验,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值。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产孢丝状真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38-A),选取地锦草提取物敏感的12株皮肤癣菌按文献方法进行抑菌试验。结果地锦草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的MIC范围为512~1 024μg/ml;对石膏样毛癣菌的MIC范围为341~512μg/ml;对许兰、犬小孢子、须毛、疣状、紫色毛癣菌的MIC范围为128~1 024μg/ml。结论地锦草不同醇浓度提取物体外实验对真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地锦草提取物体外抗真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对地锦草提取物进行体外抗真菌实验,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值.方法 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产孢丝状真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38-A),测定地锦草提取物对60株临床常见皮肤癣菌的MIC.参考MIC结果,选取地锦草提取物敏感的6株皮肤癣菌按文献方法进行杀菌试验.结果 地锦草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的MIC范围为128~1 024 μg·ml-1,平均MIC为446 μg·ml-1;对石膏样毛癣菌的MIC范围为128~1 024 μg·ml-1,平均MIC为539 μg·ml-1.杀菌结果显示,6株皮肤癣菌均生长,表明地锦草具有抑菌作用,其抗真菌作用是通过抑制真菌生长而发挥作用的,而不具有杀菌作用.结论 地锦草提取物体外实验对真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蒜超临界萃取物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采用培养基药物浓度稀释法测试大蒜超临界萃取物对15株皮肤癣菌(上海株:断发毛癣菌、大脑状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武汉株:红色毛癣菌、须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无色红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絮状毛癣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大蒜超临界萃取物对上海株(断发毛癣菌)、武汉株(须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及无色红毛癣菌)4株菌株的MIC为3.13 mg·L-1,对上海株(石膏样小孢子菌、羊毛状小孢子菌)及武汉株(羊毛状小孢子菌)3株菌株的MIC为1.56 mg·L-1,对上海株(大脑状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武汉株(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及白色念珠菌)7株菌株的MIC均小于0.78 mg·L-1。杀菌实验结果显示对上海株(石膏样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武汉株(猴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4株菌株的MBC为6.25 mg·L-1,对上海株(断发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武汉株(红色毛癣菌、无色红色毛癣菌及犬小孢子菌)5株菌株的MBC为3.13 mg·L-1,对大脑状毛癣菌上海株的MBC为1.56mg·L-1,对上海株(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武汉株(石膏样毛癣菌、白色念珠菌)4株菌株的MBC均小于0.78 mg·L-1。结论:大蒜超临界萃取物对15株皮肤癣菌有较强的体外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紫草提取物进行体外抗真菌实验,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值(MIC)。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产孢丝状真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38-A)测定紫草提取物对18株临床常见真菌的MIC。结果:紫草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的MIC值分别为768μg·ml-1、85...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离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的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并探讨其抗真菌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和制备HPLC等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制定的M38-A2方案(微量稀释法)研究化合物对红色毛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的抗真菌活性。结果从香鳞毛蕨中分离得到1对间苯三酚类同分异构体异黄绵马酸PB(1)、黄绵马酸PB(2)。化合物1和2对红色毛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3.33μg/m L和1.875μg/m L,对石膏样小孢子菌的MIC分别为10μg/m L和1.325μg/m L。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异黄绵马酸PB。化合物2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对红色毛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齿苋提取液体外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万平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9):2205-2206
目的观察马齿苋提取液体外抗菌实验效果。方法用临床分离的志贺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为受试菌。采用几何级稀释法测定马齿苋提取液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马齿苋对志贺菌、大肠埃希菌抑菌效果较强,MIC范围分别为7.81~0.97g·L~(-1)和31.25~1.95g·L~(-1),MIC_(50)和MIC_(90)分别为3.90,7.81g·L~(-1)和7.81,31.25g·L~(-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抑菌效果较弱,MIC范围均在125.00~3.90g·L~(-1)之间,MIC_(50)和MIC_(90)均为31.25和62.50g·L~(-1)。结论马齿苋对志贺菌和大肠埃希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地锦草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角鲨烯环氧化酶和β-(1,3)-D-葡聚糖合成酶的影响,探讨其抗真菌作用机制.方法 药物干预红色毛癣菌后分离菌体,按试剂盒要求处理样品,利用酶联免疫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地锦草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角鲨烯环氧化酶和β-(1,3)-D-葡聚糖合成酶活性的作用.结果 地锦草提取物256 μg·ml~(-1)时,可显著降低红色毛癣菌中角鲨烯环氧化酶的活性(P<0.01);不同浓度的地锦草提取物,均可降低红色毛癣菌β-(1,3)-D-葡聚糖合成酶的活性(P<0.01).结论 地锦草提取物抗真菌机制可能与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和β-(1,3)-D-葡聚糖合成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苦参碱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苦参碱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 采用培养基药物浓度稀释法测定苦参碱对13株皮肤癣菌的最小抑茵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 苦参碱对武汉羊毛状小孢子茵、武汉白色念珠茵38253的抑制能力最好,MIC为0.78 μg/mL;对上海株絮状表皮癣茵、石膏样小孢子茵、大脑状毛癣茵,武汉株猴毛癣茵、白色念珠茵32035的抑制能力次之,MIC为3.125~6.25 μg/mL;对上海株羊毛状小孢子茵和武汉株近平滑念珠菌的MIC分别为12.5 μg/mL和25μg/mL;而对上海株红色毛癣菌、武汉株断发毛癣菌、武汉株红色毛癣菌、武汉株紫色毛癣菌的MIC大于50 μg/mL。苦参碱对13株皮肤癣茵的MBC与MIC相同。结论 苦参碱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能抑制和杀灭羊毛状小孢子茵、白色念珠茵等多种真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四味蒙药水提及醇提物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白色念珠菌和糠秕马拉色菌的体外抗真菌作用,并观察大花葵水提物对白色念珠菌和糠秕马拉色菌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采用试管内药基法测定四味蒙药水、醇提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扫描电镜下观察大花葵水提物作用后白色念珠菌和糠秕马拉色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四种蒙药的水、醇提物分别在不同浓度时对受试菌种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大花葵水、醇提物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的MIC为8.3 g/L。大花葵水提物对白色念珠菌和糠秕马拉色菌的MIC分别为50 g/L、12.5 g/L。经蒙药作用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白色念珠菌和糠秕马拉色菌表面出现皱缩、剥脱、裂纹等改变。结论 MIC和超微结构改变提示四味蒙药能有效抑制真菌,为其抗真菌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柔肤愈裂搓贴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的抑菌药理作用,为临床选择外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真菌培养实验进行体外抗茵效果和抑菌浓度试验。采用体外抑菌试验药基法观察柔肤愈裂搓贴抗皮肤癣菌等菌株感染的效果。设柔肤愈裂搓贴组、复方土槿皮酊组,检测各组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柔肤愈裂搓贴对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等菌株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各组对不同菌种的MIC90值范围为148—429μg/ml,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的MIC均值分别为:柔肤愈裂搓贴组0.0718mg/ml、0.1436mg/ml,2%复方土槿皮酊组0.0670mg/ml、0.0769mg/ml。柔肤愈裂搓贴抗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作用与复方土槿皮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柔肤愈裂搓贴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均有抑制作用,表明柔肤愈裂搓贴具有抗皮肤癣菌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地锦草软膏进行体外抗真菌实验,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值,观察地锦草软膏对豚鼠皮肤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NCCLS《产孢丝状真菌的液基稀释抗真菌药敏试验参考方案》(M38-P)方案,观察对红色毛癣菌(T.r)、石膏样毛癣菌(T.m)、石膏样小孢子菌(M.g)、絮状表皮癣菌(E.f)等临床常见皮肤癣菌的M IC,同时制备豚鼠皮肤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感染模型,用地锦草软膏进行治疗并观察抗真菌效果。结果:地锦草软膏对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等4种30株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对不同菌种的MIC90值范围为148~429μg/ml。其中对T.r的敏感性最强,抗菌谱由强至弱以此为T.rubrum、T.mentographytes、E.floccosum、Mgypseum。同时地锦草软膏能够减轻真菌所致豚鼠皮肤病变程度,提高豚鼠治愈率和真菌镜检转阴率,其中大剂量疗效均较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和空白对照组优。结论:地锦草软膏对临床常见皮肤癣菌具有显著的抗真菌作用,对豚鼠皮肤癣菌感染具有明显的抗真菌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地锦草有效部位对真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研究维吾尔药材地锦草有效部位体外抗真菌作用,研究地锦草有效部位对红色毛癣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抗真菌作用机制。方法地锦草醇提物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得6个洗脱部位,分别为部位一、部位二、部位三、部位四、部位五及部位六;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各部位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确定其最有效部位和敏感菌株;药物干预毛癣菌后分离菌体,按试剂盒要求处理样品,利用硫酸甲酯吩嗪(PMS)反应法,测定地锦草有效部位对红色毛癣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作用。结果地锦草各洗脱部位中,部位六的抗真菌活性最为显著,其对红色毛癣菌(T.rubrum)的平均MIC为149μg/mL,对石膏样毛癣菌(T.mentagrophytes)的平均MIC为149μg/mL,对其他皮肤癣菌平均MIC为192μg/mL,对4种念珠菌的平均MIC均为416μg/mL。不同浓度的地锦草有效部位均可降低红色毛癣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P〈0.01)。结论地锦草不同提取部位对试验菌株的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部位六尤为显著,对浅部致病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定为有效部位。地锦草有效部位抗真菌机制可能与抑制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大蒜提取物的体外抗真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大蒜提取物蒜氨酸,蒜酶及蒜氨酸和蒜酶复合物对红色毛癣菌、絮状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白假丝酵母菌和新生隐球菌的最小抑真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fungal concentration,MIC),最小杀真菌浓度(minimal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FC);观察其体外抗真菌作用。方法:采用沙保培养基(Sabouraud Dextrose Agar,SDA)液体稀释培养法和琼脂平板稀释培养计数菌落法分别测定蒜氨酸,蒜酶及蒜氨酸和蒜酶复合物对红色毛癣菌、絮状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白假丝酵母菌和新生隐球菌的MIC和MFC。结果:蒜氨酸和蒜酶复合物:红色毛癣菌的MIC为1:256,MFC为1:128;絮状毛癣菌的MIC为1:256,MFC为1:128;石膏样小孢子菌的MIC为1:512,MFC为1:256;犬小孢子菌的MIC为1:512,MFC为1:128;白假丝酵母菌的MIC为:1:128,MFC为1:64.;新生隐球菌的MIC为1:.512;MFC 1:2560结论:蒜氨酸仅对白假丝酵母菌有抑制作用,对其它试验菌无抑制作用;蒜酶对所有试验菌均无抑制作用;蒜氨酸和蒜酶复合物则具有明显的抗真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地锦草提取物抗真菌作用及对皮肤真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地锦草提取物体外抗真菌活性,评价其抗真菌作用,探讨其抗真菌作用机制.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产孢丝状真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38-A),测定地锦草提取物对60株临床常见皮肤癣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其细胞表面形态结构变化和细胞内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地锦草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的平均MIC为446μg/mL,对石膏样毛癣菌的平均MIC为539 μg/mL;扫描电镜下观察地锦草提取物作用于皮肤癣菌后,细胞表面皱缩不平,有严重皱褶、破裂现象;透射电镜下可见,真菌细胞壁不完整,局部有缺损,厚薄不均;细胞膜轮廓不清,局部有破损;胞内细胞器损伤严重,多见空泡化,细胞内成分聚集成电子密度较高的团块.结论 地锦草提取物对真菌的生长具有显著地抑制作用,可使其形态和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油茶粕中药复合剂的抗菌作用。方法:抗真菌作用:采用琼脂斜面稀释法检测油茶粕中药复合剂和油茶粕对皮肤真菌感染常见病原菌(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抗细菌作用:采用牛津杯法检测油茶粕中药复合剂和油茶粕对皮肤真菌感染后的继发细菌感染常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圈,同时采用试管稀释法检测其对以上各供试菌的MIC和MBC。结果:油茶粕中药复合剂对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MIC(62.50 mg/m L)低于油茶粕的MIC(≥250 mg/m L),油茶粕中药复合剂对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MBC(≤125 mg/m L)低于油茶粕的MBC(≥250 mg/m L)。油茶粕中药复合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17.00±0.63)mm大于油茶粕抑菌圈(11.20±0.61)mm,油茶粕中药复合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变形杆菌的MIC值(250 mg/m L)均低于油茶粕(250 mg/m L)。结论:油茶粕中药复合剂对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抗菌作用明显优于油茶粕;油茶粕中药复合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变形杆菌的抑菌与和杀菌作用优于油茶粕。  相似文献   

16.
博落回中生物碱对5种皮癣真菌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晶  郁建平  葛永辉  齐柳娅  李春梅 《中成药》2010,32(7):1108-1111
目的:研究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Willd)R.Br)提取物对皮癣致病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常见的皮癣真菌包括红色毛癣菌(Trichophyton rubrum),许兰黄癣菌(Trichophyton schoenleini),玫瑰色癣菌(Trichophyton rosaceum),须癣毛癣菌(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絮状表皮癣菌(Epidermophyton floccos)为供试病原菌,通过采用琼脂打孔法;平板稀释法;固体培养基稀释法;对博落回提取物进行离体抑菌活性以及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结果:博落回提取物有抑制皮癣真菌的活性,博落回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许兰黄癣菌以及絮状表皮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1.6mg/mL,对玫瑰色癣菌,须癣毛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8mg/mL。结论:博落回提取物对上述几种皮癣病原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其抑制作用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5种桦褐孔菌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用桦褐孔菌水提醇沉物(HH1),石油醚萃取物(HH2)、乙酸乙酯萃取物(HH3)、正丁醇萃取物(HH4)及萃取后的水层物(HH5)的不同浓度10、20、40、60、80μg/mL在48h处理HePG2及SMMC7721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的抑制率,计算各组IC50。结果:5种桦褐孔菌提取物均能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人肝癌HePG2及SMMC7721细胞生长。水提醇沉提取物与其他4种提取物作用于HePG2及SMMC7721的抑制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对于HePG2细胞,正丁醇萃取物的IC50大于80μg/mL,水提醇沉提取物与石油醚提取物的IC5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其他2种提取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于SMMC7721细胞,正丁醇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及萃取后的水层物的IC50均大于80μg/mL,水提醇沉提取物与石油醚提取物的IC5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水提醇沉提取物对人肝癌HePG2及SMMC7721的增值抑制作用略优于石油醚提取物,而显著优于其他3种提取物。  相似文献   

18.
百癣夏塔热对皮肤癣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百癣夏塔热(XTR)体外抗真菌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用倍比稀释法测定XTR抑制真菌生长的MIC90;用GC-MS法测定其对皮肤癣菌细胞膜中麦角甾醇含量的影响。结果与结论:XTR对常见的浅部致病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MIC90范围为1024~2048μg.mL-1;对常见皮肤癣菌中的毛癣菌属的敏感性比对小孢子菌属高,抗菌谱由强至弱依次为T.rubrum,T.mentagrophytys.,T.tonsurance,E.floccosum,T.violaceum,M.gypseum,M.canis;百癣夏塔热处理后红色毛癣菌中麦角甾醇含量比空白菌减少35.11%。  相似文献   

19.
花椒、高良姜挥发油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花椒挥发油、高良姜挥发油对16株皮肤癣茵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提 取精油,采用培养基药物浓度稀释法对两种挥发油进行抗真菌实验。结果 高良姜挥发油对16株皮肤癣菌最小抑 茵浓度(MIC)为0.78-6.25 μL/mL,最低杀菌浓度(MFC)为3.13-50μL/mL。花椒挥发油除了对上海红色毛癣菌 株,石膏样毛癣菌株及武汉猴毛癣菌株三种菌株MIC为1.56μL/mL,对其余菌株MIC均在25-50μL/mL范围内,MFC 结果同抑菌实验。结论 高良姜挥发油有较强的抑真菌活性,花椒挥发油抗真菌活性次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叶蛇葡萄叶及嫩茎提取物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其有效抗肿瘤活性物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大叶蛇葡萄石油醚萃取物部位、乙酸乙酯萃取物部位及水溶性物部位,以及该植物中含有的蛇葡萄素、杨梅素、杨梅苷、大黄素及槲皮素分别作用24、48、72 h后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乙酸乙酯萃取物部位和大黄素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乙酸乙酯萃取物部位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在100μg·mL~(-1)时具有一定的时效关系,大黄素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在40、80、160μmol·L~(-1)时也具有一定的时效关系,乙酸乙酯萃取物部位和大黄素作用SMMC-7721细胞72 h的IC_(50)分别为110.81μg·mL~(-1)和53.20μmol·L~(-1)。结论:大叶蛇葡萄提取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