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Ⅳ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瘀"状态相关实验室指标的规律性。方法回顾性横断面调查分析271例Ⅳ期DN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并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Cr)、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及"血瘀"状态相关实验室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小板计数(PLT)。结果本研究271例Ⅳ期DN患者中,脾肾阳虚兼血瘀证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脾肾阳虚兼湿浊证,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所占比例最低。与其余3个证型比较,脾肾阳虚兼湿浊证、气血两虚兼血瘀证、气血两虚兼湿浊证UAER均升高(P0.05);与脾肾阳虚兼湿浊证比较,气血两虚兼湿浊证UAER升高(P0.05);与其余4个证型比较,气血两虚兼血瘀证、气血两虚兼湿浊证Cr均升高(P0.05),但气血两虚兼血瘀证与气血两虚兼湿浊证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5个证型比较,气阴两虚兼血瘀证HbA_1c升高(P0.05)。与其余3个证型比较,脾肾阳虚兼血瘀证、脾肾阳虚兼湿浊证、气血两虚兼湿浊证TC均升高(P0.05),但脾肾阳虚兼血瘀证、脾肾阳虚兼湿浊证、气血两虚兼湿浊证三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4个证型比较,脾肾阳虚兼湿浊证、气血两虚兼湿浊证TG、Hcy均升高(P0.05),但脾肾阳虚兼湿浊证与气血两虚兼湿浊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比较,脾肾阳虚兼血瘀证、气血两虚兼血瘀证FIB均较高(P0.05),但脾肾阳虚兼血瘀证与气血两虚兼血瘀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3个证型比较,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气血两虚兼血瘀证、气血两虚兼湿浊证ESR较高(P0.05),但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气血两虚兼血瘀证、气血两虚兼湿浊证三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3个证型比较,脾肾阳虚兼血瘀证、气血两虚兼血瘀证、气血两虚兼湿浊证PLT较高(P0.05),但脾肾阳虚兼血瘀证、气血两虚兼血瘀证、气血两虚兼湿浊证三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Ⅳ期DN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脾肾阳虚证为主,随着从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向脾肾阳虚、气血两虚证演化,肾脏受损及"血瘀"状态加重,故治疗原则应以养阳补血为本,兼顾活血化浊。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调查南昌市青山湖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骨质疏松症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对南昌市青山湖区(主要为南钢街道11个社区)45~65岁绝经后(绝经1年以上)妇女,采用多阶段整群分层抽样方式,共筛选出500例,按照中西医诊断标准,将确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其中的相关性与规律性。结果:南昌市青山湖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人数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在61~65岁年龄层人数最多,占比36.8%。对500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发现肾虚血瘀证人数最多(34.20%),其次为肝肾不足证(22.00%),其后依次为肾阳虚证、肾阴虚证、气血不足证、血瘀证、痰湿证、湿热证。结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其中医辨证分型中占比较高的为肾虚血瘀证和肝肾亏虚证,说明肾虚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密切相关,对中医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吴继萍  石朝玉  冯妮  李晓晨 《光明中医》2010,25(10):1755-1757
对10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中医证型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设计表格观察纳入病例的分布情况,发现乳腺癌患者主要涉及脾肾肝三个脏器,中医辨证本虚多见脾肾气虚型、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亏虚四种证型,其主要集中在脾肾气虚与气阴亏虚两个证型,在本虚的基础上兼夹有血瘀、气滞、痰湿、热毒;肝脾肾正气不足是本病主要发病的内在因素。分析认为辨证分型能够较好的反映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其演变规律。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进展的相关性,以此推断病情与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研究105例女性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四型,表实分为血瘀、气滞、痰湿、热毒。观察以上各证型与年龄,病程,有无放化疗,转移(淋巴、血行、骨转移),有无内分泌治疗,临床进展等的关系。结果 :显示105例女性患者中以脾肾气虚、气阴亏虚最为多见,兼以进行内分泌治疗为最多,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亏虚四种证型进行比较,显示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常见气阴两虚型,晚期患者气阴两虚常合并热毒证。结论 105例入组患者出现远处转移的共计31例,集中分布在气阴两虚型,显示其病机演变规律为气虚到气阴两虚,且随阴虚证的加重病情逐渐进展。分析认为辨证分型能够较好的反应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120例绝经期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个人信息骨、密度检测、中医症型分布信息等资料作为研究资料。有本院中医医师辨证分型,分类统计脾肾阳虚证、肾精不足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百分比,总结该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12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中气滞血瘀证患者百分比(36.67%)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精不足证百分比(28.33%)第二,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证百分比(18.33%)第三、肝肾阴虚证百分比(16.67%)为第四。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中医证型以气滞血瘀证、肾精不足证为主,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相对较少,可为中医骨质疏松症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老年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体质分类与辨证分型的相关性,为中医临床预防及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调查并进行体质分类,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中医证候调查问卷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学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按9种体质类型分类,气虚质36例占27.1%,阴虚质30例占22.6%,阳虚质23例占17.3%,血瘀质10例占7.5%,湿热质9例占6.8%,气郁质9例占6.8%,平和质7例占5.3%,痰湿质6例占4.5%,特禀质3例占2.3%。中医辨证分型以气血亏虚证居多,共48例占36.1%;其次为肝肾阴虚证,共34例占25.6%;肾阳虚证30例占22.6%;气滞血瘀证18例占13.5%;其余分型3例占2.3%。气虚质与气血亏虚证正相关(P〈0.05),阴虚质与肝肾阴虚证正相关(P〈0.05),阳虚质与肾阳虚证正相关(P〈0.05),血瘀质与气滞血瘀证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患者按中医体质分类以气虚质、阴虚质居多,中医辨证分型以气血亏虚证和肝肾阴虚证居多,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绝经后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分型与BMD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18例正常绝经后妇女T12-L2椎体进行骨密度测量,从中筛选出9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的标准进行辨证分型.结果:发现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肝肾阴虚型43例占47.25%,肾阴虚型15例占16.48%.肾阳虚型10例占10.99%,脾肾阳虚型9例占9.89%,脾胃虚弱型5例占5.49%,其他类型9例占9.89%,通过单因数方差分析.各型骨量减少程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初步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这样一个涉及多脏腑的复杂病变,证型症侯有一定规律可循,但其与骨密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及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筛选出9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的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发现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及证侯分布规律,以对今后中医诊治绝经后女性PMO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对118例正常绝经后女性通过本研究设计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剔除和脱落标准后,运用QCT骨密度测量仪[QCT3000 Bone Densitoming(Version2.0R)]进行T12-L2椎体骨密度测量,从中筛选出9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再由两位中医教授对每一位受试对象进行双盲对比症候观察,所得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证候进行具体的辨证分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制定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症候部分>),统计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全部数据由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并分析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在绝经后妇女人群中的大致分布情况.结果:本研究发现91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肝肾阴虚型最多44例占48.35%,肾阴虚型19例占20.88%,肾阳虚型12例占13.19%.脾肾阳虚型10例占10.99%,脾胃虚弱型6例占6.59%.但通过单因数方差分析,各型骨量减少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分析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主要证候为腰膝酸软或疼痛79例,占86.81%,初步认为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样一个涉及多脏腑的复杂病变,不应简单的以骨量降低的多少进行临床分型.对于本病的治疗仍以"肾主骨"理论为主,注重与肝、脾的密切联系.着眼于整体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丽萍  刘实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2601-2602
骨质疏松症以肾虚为本,由于患者体质差异,阴阳盛衰、气化代谢特点不同而呈现出肾虚为主的基本证候:肾精气亏虚、肾阴虚、肾阳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证以及瘀血阻络等证。随病情发展,骨质疏松症后期各证均转为肾虚血瘀的本虚标实证。  相似文献   

9.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辨证分型与抑郁焦虑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辨证分型与抑郁、焦虑的关系。方法:将符合要求的70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气滞血瘀型及气血亏虚型,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患者抑郁和焦虑状况,同时对各型患者发生抑郁和焦虑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①70例患者中评估为抑郁者21例,评估为焦虑者24例。(2)70例患者中肾阳虚型15例,肝肾阴虚型21例,气滞血瘀型12例,气血亏虚型22例。③本组4种证型骨质疏松患者发生抑郁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624,P=0.051);发生焦虑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87,P=0.026),进一步两两比较(修正后的检验水准a'=0.008),气滞血瘀型患者发生焦虑的比例高于气血亏虚型患者(x2=7.472,P=0.006),其余各证型患者发生焦虑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伴有抑郁和焦虑的比例较高,但各证型患者发生抑郁和焦虑的比例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 结合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长春中医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透析中心规律性血液透析病人,通过横断面调查,分析研究对象的病历资料,对其进行询问、核查以及收录,根据结果完成《中医证候临床观察表》的各项内容。结果 392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阴阳两虚患者占比最多(33.41%),其次是气阴两虚患者(24.23%)与脾肾阳虚患者(18.62%)。患者中患有肝肾阴虚以及脾肾气虚在数量上比较接近,且数量相对来说较少;在标实兼证的患者里,血瘀证最为常见,湿热证排在次位,然后是水气证以及风动证。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或是肝肾阴虚的病人群体中,症状属于合并血瘀证的患者占多数;气阴两虚以及阴阳两虚的病人群体中,症状兼夹湿热,除此之外存在血瘀证患者占多数;风动证以及水气证只出现在患有肝肾阴虚、气阴不足或阴阳两虚的患者群体里。结论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阴阳两虚证兼血瘀证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及与骨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20例原发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统计骨折发生率,并进行证候评分。结果:320例患者中肝肾不足证占6.88%,脾肾两虚组证20.62%,脾肾两虚兼血瘀证占72.50%,各证候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两虚证与肝肾不足证骨折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两虚兼血瘀证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肝肾不足证及脾肾两虚证骨折的发生率(P〈0.05);脾肾两虚兼血瘀证积分显著高于其余两证(P〈0.05);三证间骨密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脾肾两虚兼血瘀证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高发证候,同时伴有较高的骨折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地区维、汉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证型分布规律与西北爆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地区200例维、汉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资料,分析乌鲁木齐地区维汉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证型分布规律与西北燥证的相关性。结果乌鲁木齐地区维、汉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证候分布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鲁木齐地区维、汉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证发生率与雌激素缺乏、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营养因素、运动等关系密切(P均0.05)。结论乌鲁木齐地区维、汉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涉及肝、脾、肾等器官,与血瘀关系密切,与西北燥证分布特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运用补肾膏方来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观察其骨密度、中医证候疗效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嘉兴市中医医院门诊诊断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并辨证属脾肾阳虚证或肾虚血瘀证的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选  相似文献   

14.
吴兴波  柯嘉儿  鲁欢  陈刚毅  罗月中 《新中医》2017,49(12):119-122
目的:观察2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及各证型、兼证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中医四诊对28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辨证,统计患者中医本证、兼证的分布情况,分析透析时间、原发病及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280例血液透析患者以脾肾气虚证最多,其他证型依次为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兼证以血瘀证、湿热证最多,其他兼证依次为湿浊证水气证风动证。从各中医证型来看,脾肾气虚证多兼湿浊证,肝肾阴虚证多兼血瘀证,脾肾阳虚证多兼湿浊证,气阴两虚证多兼血瘀证。透析年龄≤36月的患者均以脾肾气虚证为主,透析年龄36月的患者均以脾肾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慢性肾炎及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及气阴两虚证为主,高血压病及梗阻性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多囊性肾病的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及肝肾阴虚证为主。肝肾阴虚证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高于脾肾阳虚证患者(P0.05)。风动证患者PTH水平高于水气证患者(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阴、阳虚为主,标实以血瘀、湿热、湿浊为主,虚实夹杂贯穿疾病始终。  相似文献   

15.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证候特点分析--附624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证候类型及其诊断要点,收集624例确认为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四诊资料,采用症状计量辨证法辨析基本证候,聚类分析法归纳证候类型,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各证候的辨证要点.结果显示624例膝关节炎患者的基本证候分别为:肾阳虚证508例(81.4%),血瘀证464例(74.4%),寒湿证340例(54.4%),肝阴虚证292例(46.8%),脾虚证212例(34.0%),肾阴虚证120例(19.2%),痰证48例(7.7%),湿热证40例(6.4%),风证4例(0.6%).证候类型的聚类分析结果为肾阳虚血瘀寒湿证276例(44.2%),肝阴虚肾阳虚血瘀证156例(25.0%),肝脾肾虚血瘀证104例(16.7%),肝肾阴虚血瘀证88例(14.1%),并归纳出各证型的辨证要点.表明肾阳虚证、血瘀证、寒湿证、肝阴虚证、脾虚证、肾阴虚证、痰证、湿热证、风证等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基本证候单位,肾虚寒湿瘀滞证、肝肾亏虚血瘀证、肝脾两虚肾虚血瘀证、肝肾阴虚血瘀证等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常见中医证候类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0级糖尿病足中医证型辨证与凝血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将80例(观察组)0级糖尿病足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湿热内蕴证、热毒伤阴证、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5型,并取2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且未发现并发症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浆凝血指标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级糖尿病足辨证各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均明显升高,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则缩短;中医证型气血两虚证、脾肾阳虚证的患者比例较高,以脾肾阳虚证为主,其FIB明显升高。结论:0级糖尿病足患者处于高凝状态,中医辨证气血两虚证、脾肾阳虚证的患者比例较高,FIB可能是其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量减少妇女不同年龄段的中医证候特征,为中医药预防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定骨质疏松症研究调查表,收集1419例绝经后骨量减少妇女临床资料,对不同年龄段(41~59岁、60~69岁、70~85岁)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虚证辨证分为肝虚、心虚、脾虚、肺虚、肾虚、气虚、血虚证,常见证型为肾虚血瘀、肝肾阴虚、肾阳虚、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肾阴虚证。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体重指数(BMI)、骨密度(包括腰椎、大转子、股骨颈)及主要症状、虚证、常见证型的分布情况。结果 41~59岁患者549例,60~69岁患者679例,70~85岁患者191例,各组患者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41~59岁比较,60~69岁患者腰椎、股骨颈骨密度降低,70~85岁患者大转子、股骨颈骨密度亦降低(P 0. 05)。与60~69岁比较,70~85岁患者大转子、股骨颈骨密度降低(P 0. 05)。在3个年龄段中,排名第一位的症状均为健忘。肾虚、肝虚在3个年龄段的比例均位列前二,且心虚、脾虚比例也较高,气虚、血虚比例较低。随着年龄增长,肝肾阴虚证、肾阴虚证的比例不断下降,肾虚血瘀证、肾阳虚证的比例不断上升。结论绝经后骨量减少妇女在不同年龄段均以肾虚、肝虚为主,随着年龄增长肾虚血瘀证、肾阳虚证明显,总体证型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中医证型,并分析中医证型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恶性肿瘤患者,根据其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聚类分析中医证型,并应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医证型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0例的中医证型,其中气血亏虚证23例,所占比例最多(38.34%);其次为湿热蕴结证17例(28.33%)、脾肾阳虚证12例(20%);肝郁气滞证8例,所占最少(13.33%)。湿热蕴结证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TT)存在一定相关性(P0.05);气血亏虚证、脾肾阳虚证及肝郁气滞证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气血亏虚证为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最常见中医证型;湿热蕴结证与凝血指标PT、TT存在一定相关性,PT、TT可作为湿热蕴结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施扬  张秋娟 《北京中医药》2014,(11):836-838
目的规范垂体腺瘤的中医证型,为垂体腺瘤的临床辨证提供客观诊断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212例患者,收集其四诊信息,填写调查表,将所有资料录入数据库。通过聚类分析方法,结合专家组评定意见,筛选出患者的中医证候群。结果 212例垂体腺瘤患者中,痰湿内阻型占41.0%、气血亏虚型占24.5%、脾肾阳虚型占30.5%、肝肾阴虚型占4.0%。结论从212例垂体腺瘤患者中筛选的4个规范化中医证型可供相关临床和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532例功血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功血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功血证候分布以阴虚血热证多见占19.2%,其次依次为气滞血瘀、肾阴虚、气血两虚、脾肾两虚、肝郁化热、脾虚、肾虚血瘀、气血两虚兼血瘀、气阴两虚、湿热。功血证候要素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气虚、内热(实热、虚热)、血瘀、气滞、血虚、阳虚、内湿。功血发病率育龄期占69.2%、围绝经期为21.4%、青春期为9.4%。青春期功血以肾阴虚证多见占48%,育龄期功血以气滞血瘀证多见占23.9%,围绝经期功血以脾虚证多见占24.6%。结论用客观的方法分析功血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可为功血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