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究项针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其治疗机理。方法将80例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有残余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项针结合辨证取穴治疗;对照组常规口服倍他司汀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对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治疗均有一定效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结论项针治疗优于口服倍他司汀片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且随诊观察复发机率低;针刺治疗无毒副作用,患者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2.
立足伤寒学术研究,提出依据《伤寒论》三阴三阳体系辨治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眩晕发作时伴有下肢浮肿、精神淡漠、呕吐稀薄痰涎、脉沉细等脾肾阳虚、水气上泛表现者,可按少阴寒化证治疗,处方以真武汤为基础,酌加滋阴药、风药。通过解析一则应用真武汤加减治疗的验案,说明耳石症手法复位后少阴寒化证的辨治思路,为临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苗药定眩汤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有残余眩晕症状的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手法复位后仍有明显眩晕的耳石症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苗药定眩汤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苗药定眩汤治疗耳石症残余眩晕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加减柴归汤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耳石症手法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的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5例。试验组给予中药加减柴归汤内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银杏叶提取物片联合强力定眩胶囊进行治疗。结果 2组DH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7 d,试验组评分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疗效评价:柴归汤组有效率为97.1%(34/35),对照组有效率为85.7%(30/35),柴归汤组中医疗效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个月,柴归汤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加减柴归汤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临床疗效一定时间段内优于西医治疗,且复发率更低,对于西医的手法复位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张小雪 《光明中医》2024,(6):1146-1149
目的 探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症状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2组均治疗2周。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DHI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症状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周氏调神针法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残余症状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76例耳石症手法复位残余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Brandt-Daroff康复训练的36例纳入A组,将采用周氏调神针法治疗的40例纳入B组。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眩晕障碍评分。结果:B组总有效率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前功能、情感、躯体及DHI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功能、情感、躯体及DHI总分均较治疗前低,且B组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氏调神针法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残余症状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眩晕的影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菊钩逍遥散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有残余症状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口服敏使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菊钩逍遥散。疗程2周,比较两组疗效、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HI)积分。结果①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8.0%;试验组痊愈19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治疗后DHI评分(15.78±10.03)分,试验组治疗后DHI评分(11.05±8.1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菊钩逍遥散可有效缓解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症状,降低DHI评分,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耳石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予以针刺结合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手法复位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对耳石症的治疗均有一定效果,治疗组对耳石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结论:针刺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可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耳石症手法复位治疗后,部分患者会出现持续性头昏沉不清,走路不稳等残余症状。该病与肝、脾、肾关系密切,且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故在临床中应重视补肾调肝、培土升阳、达郁治心,注重治本,方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老年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老年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Brandt-Daroff习服训练。2组均于治疗2周后评估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2组患者治疗后DH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治疗能有效缓解中老年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理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结合中药制剂治疗耳石症眩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2例耳石症患者,在门诊行耳石手法复位治疗后观察即刻的疗效以及联合中药制剂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即刻痊愈28例,改善20例,无明显变化14例;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1周后痊愈52例,改善8例,无效2例,复位有效率达96.8%。结论:手法复位结合中药制剂治疗耳石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复位手法联合西药治疗耳石症致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厚街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98例耳石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复位手法治疗,观察组采取复位手法联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耳石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1.63%,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6.1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4.49%,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位手法联合西药应用在耳石症患者眩晕的临床治疗中,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出现逐渐得到关注,虽然机理尚不明确,但治疗方面已陆续有相关文献报道。笔者临证从"调督升阳"思路出发,选取百会、神庭、印堂、风府为主穴,辨证配伍,治疗耳石症复位后残余头晕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耳石症患者经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将58例耳石症经手法复位后有残留症状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14 d后评估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头晕残障问卷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10%)较对照组(75.86%)显著提高(P<0.05)。2组治疗后DHI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耳石症患者,经手法复位后仍伴有残留症状者,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后,残留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并能提高其生活质量,疗效优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耳石症患者手法复位后采用藏药保利尔胶囊治疗头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经手法复位残留头晕症状的耳石症患者82例,根据信封法分为研究组(n=41)和参照组(n=41),其中常规西药治疗对象,定义为参照组;藏药保利尔胶囊治疗对象,定义为研究组。分析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6%,参照组总有效率为80.49%,P0.05。治疗前,两组眩晕障碍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眩晕障碍评分较低,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8%,P0.05。结论:对经手法复位治疗后残留眩晕症状的耳石症患者采用藏药保利尔胶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定眩清脑汤对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手法复位后残余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BPPV经手法复位成功后出现残余眩晕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治疗组予定眩清脑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药治疗后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HI)评分(10.32±9.72)分;对照组手法复位14天后DHI评分(14.79±11.03)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PV经手法复位成功后出现残余眩晕的患者,给予定眩清脑汤治疗,能提高疗效,降低DHI评分,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阿嘎日-35味散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通过眼震电图确诊为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予以阿嘎日-35味散结合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40%。结论:阿嘎日-35味散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后半规管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肝阳上亢型后半规管耳石症复位后伴有残余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1个月的中医证候积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焦虑抑郁量表(HADS)的评分及治疗2周后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DHI评分(DHI-P、DHI-E、DHI-F评分、DHI总分)、VAS评分、HAD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2周、1个月时,治疗组DHI评分(DHI-P、DHI-E、DHI-F评分、DHI总分)、VAS评分、HA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后半规管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眩晕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鹿脊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59例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266555)息红李安海关键词鹿脊丸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复位后遗症疗效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复位后,患者多有患肢疼痛,小腿腓肠肌酸胀,皮肤感觉异常。笔者自1988年以来,采用自制中...  相似文献   

20.
耳石症又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发病与头部位置相关,并可引发短暂眩晕的外周前庭性疾病。属于中医“眩晕”范畴,该病案患者反复头晕3年余,加重3周,伴视物旋转,后躺时伴强烈恐惧感,颈部酸痛不适,有口苦、口干等症状,辨证属肝阳上亢证,临床治疗以手法复位联合针刺平肝潜阳、清火熄风为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