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大山  赵伟  李红林 《肝脏》2015,(3):245-247
目的了解急性丙型肝炎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含量与ALT的相关性与α干扰素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53例急性丙型肝炎患者HCVRNA含量,用α干扰素肌注联合利巴韦林口服抗病毒。治疗前作基因分型,并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用PCR法检测HCVRNA含量、每月检测肝功能。判断α干扰素肌注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应答情况。结果动态结果显示,血清HCVRNA含量与ALT水平呈正相关。HCVRNA含量显示≤1×105拷贝/mL的4周病毒学应答率高于1×105拷贝/mL,二组P0.05。预测干扰素疗效的关键是治疗前HCVRNA在血清中的水平及ALT水平。结论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HCVRNA含量是预测干扰素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急性丙肝ALT增高幅度高,HCVRNA病毒复制快速,予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RVR、EVR均较高。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不同基因型患者对于扰素治疗的反应性差异。方法 4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33例为基因Ⅱ型,9例为基因Ⅲ型。所有患者给予干扰素-α2b 3Mu治疗,每周三次,连续十二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十二个月。结果 治疗结束及随访结束时,33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基因Ⅱ型患者中,HCV RNA阴转率为45.45%(15/33)和27.27%(9/33),ALT的复常率分别为63.64%(21/33)和33.33%(11/33);而在基因Ⅲ型患者中则分别为66.67%(6/9),55.56%(5/9)及88.89%(8/9),77.78%(7/9)。结论不同基因型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干扰素的疗效不同,基因Ⅲ型对干扰素的疗效反应优于基因Ⅱ型。  相似文献   

4.
杨素清 《肝脏》2005,10(2):145-146
目前世界范围内1.7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丙型肝炎较乙型肝炎更易慢性化。丙氨酸转氨酶(ALT)反复异常是其特征。我们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我院从2000年2月~2003年5月共收集急性丙型肝炎患者53例,均符合2000年9月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方案标准。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16~49岁。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2例。均有明确的输血史及应用血制品和静脉吸毒史。二、治疗方法采用保肝治疗,干扰素(深圳科兴公司)500万U肌肉注射,第1个月每日1次,以后…  相似文献   

5.
α—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外对α-干扰素治疗后有应答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远期肝功能,病毒学标志及肝组织变化的随访结果,并对远期疗效的一些预测因素及近年来提高远期疗效的一些临床尝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体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对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方法6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按照血清 ALT 水平分为2组,ALT 异常组(A 组)36例,ALT 正常组(B 组)32例,均按体质量给予 PegIFNα-2a 联合 RBV 治疗,疗程为48周,比较2组治疗后丙型肝炎病毒转阴率及干扰素应答率。结果 A 组患者治疗后丙型肝炎病毒转阴率为93.8%,持久病毒学应答率为86.7%;B 组患者治疗后丙型肝炎病毒转阴率为94.4%,持久病毒学应答率为88.2%。两组患者 HCV RNA 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egIFNα-2a 联合 RBV 对 ALT 正常及异常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均有较好疗效,血清 ALT 水平不影响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我们观察了78例干扰素a-2b、苦参素(苦豆子)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及有效地抑制HCV、RNA,清除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使肝脏炎症消散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及20位正常健康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浓度,旨在探讨血清IL-2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4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同济医院1996年2月~1998年3月肝病门诊及传染科住院病人,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第5  相似文献   

10.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 RNA,ALT与肝脏病理间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 水平、ALT浓度及肝组织病理改变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 检测13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CV RNA的水平,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ALT值, 其中30例患者进行了肝脏活检,用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在13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有98例 HCV RNA水平超过1.0×106拷贝/L,阳性率为74.2%,有99例ALT水平超过正常值,异常率为75.0%.HCV-RNA水平与ALT浓度相关性不显著(r=0.40,P=0.695),与ALT异常率呈明显相关(r=1.00,P<0.01).肝穿病理结果表明, HCV-RNA水平与肝脏的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均不相关(r=0.50,P=0.667;r=0.20,P= 0.80).ALT浓度与肝脏的纤维化程度不相关(r =0.40,P=0.60),而与肝脏的炎症活动度呈明显相关(r=1.00,P<0.01).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 RNA水平与ALT浓度无关,也不能反映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ALT浓度与肝脏的纤维化程度无关,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脏的炎症改变.  相似文献   

11.
12.
HCV基因型对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目的 探讨HCV基因型对慢性丙型肝炎的干扰素(IFN)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208例受试者按1:1随机分到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组和IFN-α-2a组。在治疗之前,用Simmonds基因分型法酶切分型,在治疗24周结束和完成24周的随访后检测患者的ALT和HCV RNA,以HCV RNA的阴转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经ITT人群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202例患者确定了HCV基因型,基因1型158例(78.2%),非基因1型44例(21.8%),治疗结束病毒应答率(ETVR)和持续病毒应答率(SVR)基因1型患者分别为53.8%和25.3%,非基因1型患者分别为61.4%和43.2%,SVR两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x^2=5.313,P=0.021。Peg IFN组基因1型和非1型患者的ETVR分别为76.8%和81.0%,SVR分别为35.4%和66.7%,SVR两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x^2=6.735,P=0.01。病毒复发率基因1型和非基因1型患者分别为55.6%和23.5%,差异有显著性,x^2=5.496,P=0.02.IFN-α-2a组,ETVR和SVR基因1型患者分别为29.0%和14.5%,非基因1型患者分别43.5%和21.7%,差异无显著性。病毒复发率基因1型患者为72.7%,非基因1型患者为50.0%,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IFN对基因1型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低于非基因1型,HCV基因型主要影响IFN对慢性丙型肝炎的持续应答,也与药物和IFN的疗程相关。  相似文献   

13.
α干扰素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最主要特征是慢性化,肝纤维化是这一慢性化过程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病变,因此,及早阻止肝纤维化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α干扰素(IFN-α)的抗病毒疗效已得到肯定,关于其在慢性丙型肝炎中抗纤维化作用的报道尚不多见,为此,选取2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肝组织和血清HCV RNA含量及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肝组织和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RNA的含量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和血清HCVRNA含量。结果 肝组织中HCVRNA含量(10^8至10^12拷贝/克)与血清病毒含量(10^5至10^9.2拷贝/毫升)呈显著正相关(P〈0.01),每克感染肝组织HCVRNA含量高于每毫升血清的10^2至10^4拷贝。慢性活性肝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ALT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0例ALT正常和25例ALT升高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别于治疗12周、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副反应。结果ALT正常组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在治疗12周时的早期应答率为45%(9/20),治疗结束时的应答率为55%(11/20),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持续应答率为45%(9/20)。2例患者在随访24周内出现ALT升高,血清HCVRNA阳转,复发率为18.2%(2/11),所有疗效指标与ALT升高组对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ALT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同样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6.
王建文 《山东医药》1992,32(4):53-53
1988年Choo等应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克隆,并相应地将其命名为丙型肝炎(HC)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本文简述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HC)的作用机制、用法用量及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α干扰素对慢性丙型肝炎血清中HCVRNA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HCV不同基因型对α干扰素治疗的反应。方法:采取干扰素不同治疗量和不同疗程治疗病人。血清用逆转录酶一聚台酶链反应扩增HCVRNA5-非编码区,再用Slot-blot杂交鉴定。结果:HCVRNA阴转,丙氨酸转氨酶(ALT)降至正常(完全反应)占40.0%;3x10 ̄6U治疗一月无反应,增量6x10 ̄6U出现前述结果(部分反应I)占36.7%:增量6x10 ̄6U治疗一月无反应,再增量9x10 ̄6U出现前述完全反应结果(部分反应Ⅱ)占15.0%;增量9×10 ̄6U治疗一月无反应(无反应)占8.3%。38.6%HCV基因1型、44.4%Ⅱ型、42.9%Ⅲ型是完全反应。24例完全反应病人中15例治疗前HCVRNA拷贝数低于10/ml。结论:各基因型对于扰索的治疗反应无显著性差异,肝损害轻、血清HCVRNA拷贝数低者对干扰素治疗反应较好。  相似文献   

18.
HCV基因分型与α干扰素疗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HCV基因分型与肝损关系,及对α干扰素疗效的影响。方法:41例慢性丙型肝炎用。干扰素治疗,300万U隔天1次肌注,18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用线状探针法作HCV基因分型。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及停药6个月时用PCR法定量和定性检测HCV RNA,并每月复查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结果:38/41例(92.7%)可分型,其中1b型33/38例(86.8%);3b型1例;2a/2c、1b/2a型各2例。各基因型间肝功能SB、ALT、AP均值无差异(P>0.05)。治疗结束及停药6个月时HCV RNA阴转率各为70.7%(29/41)和63.3%(19/30),其中1b型分别占82.8%(24/29)和78.9%(15/19);ALT完全复常率各为56.1%(23/41)和56.7%(17/30),1b型分别占78.3%(18/23)和76.5%(13/17)。结论:本市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以1b型为主。基因分型与肝损程度无相关性,同时α干扰素治疗病毒基因为1b型的丙型肝炎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19.
20.
赫兢  叶文华 《传染病信息》2001,14(4):170-170
有学者认为慢性丙型肝炎病人易并发甲状腺疾病,α-干扰素治疗可诱导产生自身抗体,从而加重甲状腺疾病,故临床医师对α-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心存疑虑。近来多项实验对此进行了研究。 Nduwayo L等检测了 215例慢性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的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发现其发生率和普通人群相似。Marazue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