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凝血-纤溶动态图在脓毒症凝血纤溶失衡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凝血-纤溶动态图(CF)在检测脓毒症患者凝血和纤溶失衡中的作用.方法 对24例脓毒症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凝血、纤溶变化,进行常规方法检测和凝血-纤溶动态图检测.对比分析常规检测和凝血-纤溶动态图的特点.结果 在常规检测方法中,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纤维蛋白元含量(Fbg)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D-二聚体(D-D),纤溶酶原含量(Plg)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处于继发纤溶亢进状态.在CF检测中,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反应时间(CST)、凝固时间(CT)缩短,最大振幅(ME)、聚合速度(ACE)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与对照组比较,虽然脓毒症组溶解时间(FT)延长,但溶解速度(AFE)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处于纤溶亢进状态.脓毒症组中平衡时间(BLT)、平衡指数(BLE) 2.55±0.39、2.05±0.21与对照组2.25±0.34、1.70±0.19比较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脓毒症凝血-纤溶的平衡被打破,凝血为主.结论 凝血-纤溶动态图既有凝血和纤溶的参数,又有平衡参数,在检测脓毒症患者凝血纤溶的不平衡中,比常规方法更敏感、特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凝血和纤溶功能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中的作用。方法对70例妊高征患者,采用美国ACL- 200全血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指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 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 -1 )。结果妊高征患者的部分激活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纤维蛋白原(Fg)含量升高,PAI- 1活性升高,与正常妊娠妇女相比,P<0. 05;中、重度妊高征患者的上述指标与轻度妊高征患者相比,P<0. 05;t- PA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凝血和纤溶功能的改变对妊高征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中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检测CAHD患者的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活性(TAFI:A)]和传统测定物肌钙蛋白(IcTnI)。结果凝血纤溶组与传统检定组相比,阳性确诊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纤溶系统的4种标志物对于CAHD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凝血-纤溶动态图(Coagulation-fibrinolysis dynamic-pattern,CF)观察胸段硬膜外镇痛(Thoracic epiduralanalgesia,TEA)对胸科手术患者凝血-纤溶动态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开胸手术(食管癌根治术和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镇痛(General-epidural anesthesia,GEA)组和全麻(General anaesthesia,GA)组(n=20).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关胸时、术后1、3 d晨空腹抽取前臂静脉血测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凝血-纤溶动态描记图,并于术前及术后4~7d分别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结果:两组FIB、凝固启动时间(Concretion startuptime,CST)、最大凝固程度(Maximum extent of coagulation,M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关胸及术后,GEA组较GA组的凝血达峰值时间(Maximum coagulation time,MCT)明显延长(P<0.05),PLT明显减少(P<0.01),平衡时间(Balance time,BLT)和全反应时间(whole time of fibrinolysis reaction,WFT)明显缩短(P<0.01);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TEA可抑制开胸手术后应激引起的凝血功能增强,改善术后纤溶抑制,维持体内凝血-纤溶功能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妊娠妇女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发生凝血和纤溶系统的障碍.本研究旨在探讨目前最新的凝血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的复合物(plasmin-α2 plasmin inhibitor complex,PIC)、组织型纤溶酶...  相似文献   

6.
宁军  龚浩 《中国医刊》2008,43(2):49-50
目的分析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改变,探讨晚期肿瘤患者的凝血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5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和内源性抗凝活性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浆纤维蛋白原(Fb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1活性(PAI-1),D-二聚体(D-dimer)。结果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1活性的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结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激活,机体呈现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院外心脏骤停(OH CA)患者的凝血异常,尤其关注蛋白C抗凝血途径。背景:心脏骤停成功心肺复苏后可出现全身性炎症反应和凝血激活,二者均可能导致器官衰竭和神经功能障碍。方法:检测OH CA成功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凝血参数。结果:入院时67例患者存在白介素-6水平升高、凝血系统激活(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抗凝作用减弱(抗凝血酶、蛋白C和蛋白S)、纤溶作用活化(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等全身性炎症反应,而在一些病例中,纤溶作用受抑制(纤溶酶原活化因子抑制剂-1升高在首日即形成一个高峰)。以上异常表现在2d内死亡的患者(67例中的5…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凝血-纤溶失衡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衢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0月接诊的145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价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组(42例)和非重度组(103例).以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与纤溶酶-α2纤溶酶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患者凝血纤溶因子和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30例HPH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期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纤溶指标及HCT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剂-1(PAI-1)、HCT水平高于对...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的可以提供外在的在分子水平连接凝血与纤溶系统的血浆酶原-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hrombin-activated fibrinolysis inhibitor,TAFI)是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TAFI作为调节凝血和纤溶系统二者之间平衡的因子,在凝血酶、纤溶酶、胰蛋白酶等的激活下形成有活性的TAF  相似文献   

11.
血凝—纤溶功能动态自动分析仪(Blood Coagu-lation Fibrinolysis Automaticogram-B Ⅲ,BCFA-B Ⅲ)是广东省中山泰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产品。该仪器利用红外光电比浊法,根据血浆凝固时由液相变成固相,纤溶时又由固相变成液相的规律,通过光电转换检测装置,对凝血—纤溶过程中的待测血浆  相似文献   

12.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爱平  杨叶  叶阳 《西部医学》2007,19(5):791-792
目的了解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方法选30例UAP患者和15例冠脉造影无狭窄的正常人为研究对象。抽静脉血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活性和D-二聚体(DD)、纤溶蛋白原(Fg)含量。结果与正常人相比,UPA患者血浆中t-PA活性减低,PAI活性增高,Fg和DD含量增高。结论UAP患者存在凝血、纤溶功能的失调凝血的失调,UAP患者纤溶活性降低,凝血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可能协助低密度脂蛋白(LDL)预测冠心病准确性的血浆凝血与纤溶检测指标。方法:经心血管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15例,平均年龄(61.78±5.60)岁;健康对照组50例,平均年龄(50.40±7.60)岁。使用SIEMENS 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LDL水平,全面测定包括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剂复合物(tPAIC)在内的凝血与纤溶检测指标,分别分析它们与LDL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浆TM、tPAIC及LD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4,0.000,0.04),TAT及PIC水平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指标对是否患冠心病预测能力相似。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TM与LDL存在显著负相关(r=-0.195),其它指标与LDL不相关。结论:血浆TM水平的检测可能可以用来进一步研究协助LDL水平对冠心病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抵抗与凝血、纤溶功能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陆志明  余叶蓉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16(11):864-865,868
胰岛素抵抗(IR)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凝血、纤溶异常是IR的重要病理组成部分,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IR状态下,脂肪组织合成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增多,同时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一氧化氮(NO)生成减少。使机体处于高凝血、低纤溶状态,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当B细胞功能失代偿而血糖升高后,机体糖基化终末产物(AGE)生成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加重,凝血、纤溶异常进一步发展,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深入研究IR状态下的凝血、纤溶异常及针对性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和纤溶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发色底物、免疫比浊和凝固等方法定量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凝血酶(A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聚体率(PAgT),分别与对照组凝血纤溶各项指标比较。结果脑梗死组PAgT、D-D、Fbg结果高于对照组(P<0.05);AT低于对照组;tPA低于对照组(P<0.01);PAI-1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异常。  相似文献   

16.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与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殷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1):1411-1413
目的:探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在临床上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和实验室诊断。方法:我科开展的检查为纤溶三项即(D-二聚体、FDP、3P),采用的是乳胶凝集的方法,血浆与乳胶试剂产生凝集颗粒为阳性,反之为阴性。PT、Fbg采用日本东亚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原理为凝固法。结果: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纤溶三项结果均为阳性。Fbg减少,PT时间延长或缩短。结论:纤溶三项、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对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凝血象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 E)患者血凝象改变及免疫吸附治疗对 SL E凝血象的影响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 ACL 2 0 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凝血及纤溶 ,用发色底物法测组织型纤溶酶激活物 ( t-PA)和纤溶酶激活物抑制物 ( PAI-1 )。结果 :SLE患者 FIB、PT、APTT、TT、AT- 出现多种组合形式异常 ;t-PA及 PAI-1活性均增强 ,治疗后 SLE患者部分 APTT恢复正常 ,AT- 活性升高。结论 :综合检测 SLE血凝指标 ,可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8.
第四节凝血纤溶系统与缺血性血管疾病的纤维蛋白溶降治疗 正常人体凝血和纤溶处于动态平衡,平衡的破坏将导致血栓的形成或出血(图1). 纤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清除沉积于血管壁的纤维蛋白,溶解血凝块.纤溶指纤维蛋白溶(降)解.纤维蛋白的溶(降)解主要靠纤溶酶.纤溶酶原被激活成纤溶酶,纤溶酶使纤维蛋白转变成为纤维蛋白多肽(FDP)并阻止纤维蛋白单体进一步合成多聚体,最终由肾脏排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凝血指标的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以8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为对象,监测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参数、凝血、纤溶指标水平。结果术后子宫肌瘤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HCT)均升高(P>0.05)。术后子宫肌瘤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水平降低,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升高(P<0.05)。术后子宫肌瘤患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降低,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水平升高(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术后血小板参数、凝血、纤溶功能指标水平均出现异常,机体的血液凝固性升高。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高血压易并发心、脑血管等血栓性疾病 ,其原因可能是高血压患者多存在胰岛素抵抗、脂蛋白代谢紊乱和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的改变。其中凝血和纤溶活性的改变在血栓性疾病的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纤溶系统由纤溶酶 (纤溶酶原 )、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组成。本研究观察了原发性高血压伴糖尿病的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活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的改变 ,分析PAI和tPA与哪些代谢因素有关。探讨高血压病伴糖尿病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失衡的原因。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