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CD56在小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诊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Yun JP  Xiang J  Hou JH  Tian QH  Fu J 《癌症》2005,24(9):1140-1143
背景与目的:小细胞癌(smallcellcarcinoma,SCC)是恶性度及死亡率高的少见恶性肿瘤,临床病理目前常用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触突素(synaptophysin,SYN),嗜铬蛋白(chromograninA,CgA)标记协助诊断,本项目拟研究CD56在小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把CD56作为临床病理诊断小细胞癌的标记分子的可能性。方法:收集小细胞癌病例标本共80例,包括肺原发病例42例,其中伴淋巴结转移20例;食管原发病例21例,结直肠原发病例17例。另外随机选取肺非小细胞癌38例作为对照(肺鳞癌26例,肺腺111癌12例),其中淋巴结转移28例。所有标本用CD56,NSE,Syn,CgA,CK和EMA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D56在肺小细胞癌肿瘤组织及其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阳性率显著高于在肺非小细胞癌中阳性率,其在肺小细胞癌原发灶阳性率为90.5%(38/42),转移灶为90.0%(18/20),其在肺非小细胞癌原发灶阳性率为7.8%(3/38),转移灶为3.5%(1/28)(H=85.731,P<0.001),它在小细胞癌肿瘤组织中阳性率明显高于NSE,CgA,CK与EMA的阳性率,其阳性率分别为:CD5686.3%(69/80),Syn78.8%(63/80),CgA73.8%(59/80),EMA66.3%(53/80),CK61.3%(49/80),NSE56.3%(45/80)(H=38.871,P<0.001)。CD56在肺、食管及结直肠小细胞癌中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其阳性率分别为肺90.5%(38/42),食管81.0%(17/21),结直肠82.4%(14/17)(H=1.651,P=0.438)。结论:CD56在小细胞癌组织中无论是原发灶还是淋巴结转移灶的阳性率均高,且无器官特异性;CD56可作为临床病理诊断小细胞癌的阳性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胸腺非典型性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例胸腺非典型性类癌的临床资料,手术切除组织光镜切片观察,另作10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Kp,EMA,Ki-67,CD3,CD20,CD5,TdT,NSE,CgA,Syn。结果:2例胸腺非典型性类癌均为男性,纵膈肿瘤,由小园形细胞构成。瘤细胞CKp、EMA、NSE、CgA、Syn阳性,CD3、CD5、CD20、TdT阴性,Ki-67核阳性细胞指数〉20%,肿瘤有显著坏死。结论:非典型性类癌是一种罕见的胸腺肿瘤,诊断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混合性类癌-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混合性类癌.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3例胃肠道混合性类癌一腺癌进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无特异临床症状,组织形态学特点:有类癌和腺癌两种成分。免疫组化:腺癌CK、CEA阳性,Syn、CgA、NSE均阴性,类癌Syn、CsA、NSE阳性,CK、CEA可阴性也可阳性。结论 胃肠道混合性类癌-腺癌少见,依据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标记可确诊。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探讨神经内分泌分化对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意义。材料与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8例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神经内分泌指标CgA、Syn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增殖指标PCNA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gA、Syn在48例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22.9%;CgA的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分化无明显关系(P=0.601,0.091)。Syn的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无关(P=0.663),但与食管鳞癌的分化有关(P=0.033)。CgA、Syn的阳性表达与PCNA相关(r=0.299,P=0.039;r=0.288,P=0.047)。COX回归模型仅显示肿瘤的分化和浸润深度为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本研究显示神经内分泌分化与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不能作为估计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其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食管癌根治手术的18例食管小细胞癌病例行免疫组化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细胞角蛋白 (CK),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嗜铬蛋白A(CgA)等检测.结果: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18例中,CgA阳性表达率为83.3%(15/18),NSE阳性表达率为83.3%(15/18),Syn阳性表达率为77.8%(14/18),PCNA阳性表达率为72.2%(13/18)、CK阳性表达率为55.5%(10/18).结论:食管小细胞癌在中国人群中为一种高度恶性肿瘤,预后不良.对神经源性抗原等表达明显增高,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仍是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神经细胞黏附分子56(neuron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56,CD56)、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在92例食管小细胞癌(primary esophageal small cell carcinoma,PES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间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y,IHC)检测PESC中CD56、CgA、Syn分子表达;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Kaplan-Meier法、Cox多因素回归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Log-rank法比较各组间生存曲线差异。   结果   食管下段癌组织中CgA阳性表达率高于食管中、上段(72.2% vs. 41.1% vs. 1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D56、CgA、Syn表达与患者性别(P=0.262,0.998,0.931)、年龄(P=0.250,0.998,0.703)、肿瘤浸润深度(P=0.253,0.997,0.061)、淋巴结有无转移(P=0.767,0.998,0.613)无关;N1、N0的PESC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3);PESC混合鳞癌(HR=2.58;95%CI:1.11~5.98)及CgA阳性表达PESC(HR=1.87;95%CI:1.02~3.43)预后优于单纯PESC及CgA阴性表达患者。   结论   CgA表达与PESC肿瘤部位有关;淋巴结有无转移不影响PESC患者预后;组织学类型及CgA表达是PESC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11例食管小细胞癌,根据其组织切片及免疫组化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1例食管小细胞癌,平均年龄59.2岁,多位于食管中下段,光镜下分为单纯小细胞型5例,中间细胞型2例,混合细胞型4例,免疫组化提示肿瘤细胞可同时表达 NSE、CgA、Syn 及上皮性标记物 CK、EMA 阳性,随访生存期均少于12个月.结论 食管小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可能来源于食管黏膜的原始多潜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异型增生上皮、胃腺癌组织中神经内分泌和 p5 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正常胃黏膜、63例癌旁低度异型增生、2 6例高度异型增生及相应胃腺癌组织中嗜铬粒蛋白A (CgA )、突触素 (Sy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和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癌旁低度异型增生、高度异型增生及相应胃腺癌组织中 ,CgA、Syn、NSE和 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胃异型增生上皮和胃腺癌伴神经内分泌是 1种常见的现象 ,它和 p5 3蛋白在胃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1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并对21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嗜铬素A(Cg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年生存率60.0%,2年生存率25.0%,3年生存率15.0%。中位生存期169个月。21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患者组织中NSE和CgA染色呈阳性,其中2例小细胞癌病变中有鳞癌灶性病变。结论: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应采用以化疗占主要地位的综合治疗,局限期以手术联合化疗,广泛期以放疗联合化疗为宜。NSE和CgA在食管小细胞癌诊断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肺癌肿瘤抑制因子1(TSLC1)基因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探讨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及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TSLC1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5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TSLC1基因表达阳性率为48.0%(24/50),其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体分型、肿瘤大小、位置、分化程度无关(P〉0.05)。50例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TSLC1基因高表达,阳性率为94.0%(47/50)。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有明显的TSLC1基因的表达缺失,TSLC1蛋白表达缺失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国民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肺癌的早期诊断是肺癌预防和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肺癌进行早期诊断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外泌体(exosomes)与肿瘤的侵袭与转移过程密切相关,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外泌体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以外泌体为载体的生物标记物成为肺癌强有力的诊断工具。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由膜包裹的大小均一、直径约为30 nm-200 nm的脂质双分子层结构小囊泡。外泌体的内容物包含不同类型的核酸和蛋白质,这些核酸和蛋白质来源于其亲本细胞(包括亲本癌细胞),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包括参与免疫调节、细胞间联络等。外泌体中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如单链RNA、长非编码RNA、微小RNA(microRNA, miRNA)、蛋白质以及脂类,可以为肺癌的早期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因此,本文就外泌体的来源、结构特点、提取方法、生物学特性和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做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ICI)对绝大多数晚期肿瘤具有良好的疗效,给晚期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由ICI激活的免疫系统,可能攻击人体正常组织器官导致相应的免疫毒性,如ICI相关肺炎。本研究对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PD-1)抑制剂及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ligand 1, PD-L1)抑制剂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相关肺炎发生率和发生风险进行荟萃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相关肺炎发生率的研究,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2020年1月。用Revman 5.3软件及R 3.6.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情况下的肺炎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5篇研究,包含8, 642例患者。其中治疗组为PD-1或PD-L1抑制剂,对照组为化疗组,所有级别免疫性肺炎发生率的风险比(odds ratio, OR)为6.63,而高级别为4.87;ICI组非小细胞肺癌中所有级别肺炎发生率是其他瘤种的1.658倍,而高级别肺炎为2.299倍;二线及以上应用ICI所有级别肺炎的发生率是一线的0.489倍,且高级别肺炎的发生率是一线及以上应用ICI的0.449倍。结论与化疗相比,PD-1和PD-L1抑制剂发生相关肺炎的风险较高,在ICI组中非小细胞肺癌以及一线应用中有较高发生风险。本研究为晚期肿瘤的临床治疗用药及并发症防治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3.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pulmonary 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LCNEC)为肺神经内分泌癌的一种病理亚型,其发病率占肺癌手术标本的2.4%-3.1%,具有侵袭性高、预后差的特点,与吸烟高度相关。因发病率低、样本量少的原因导致相关研究较少,因此在临床上对肺LCNEC的诊断及治疗相对困难。本文结合近年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相关基因测序及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对其分子分型、诊断及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进行阐述,为下一步研究方案寻找方向。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奥希替尼(Osimertinib)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用于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T790M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的药物,用药前需行EGFR-T790M检测。不少患者因进展病灶隐匿或体弱无法进行组织活检错过Osimertinib治疗,本研究希望能从血清中筛查出预测EGFR-T790M耐药突变相关蛋白,为临床用药提供帮助。本研究旨在探索EGFR-T790M耐药基因相关蛋白,为临床用药提供帮助。方法本研究纳入口服易瑞沙晚期肺腺癌患者36例,在疾病进展后行组织活检,使用ARMS方法检测出EGFR-T790M突变组患者18例,非EGFR-T790M突变组18例。收集耐药患者血清,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标记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蛋白组学技术筛选与EGFR-T790M耐药相关蛋白。结果筛出17种差异性蛋白,与EGFR-T790M基因突变相关上调蛋白6种,下调蛋白11种,主要参与31种生物过程,7种细胞组分,26种分子功能;反应途径中共鉴定出12种富集途径,其中富集指数最高的是凝血级联途径。结论发现与EGFR-T790M耐药相关蛋白共17种,参与凝血级联途径蛋白有望成为预测EGFR-T790M耐药突变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m6A修饰是真核生物mRNA中最丰富的修饰之一,该过程受m6A甲基转移酶和去甲基化酶的共同调控。m6A修饰后的RNA能够被m6A识别蛋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进而介导RNA的剪接、成熟、出核、降解和翻译等。目前国内外对于m6A修饰及其相关蛋白如何参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细胞恶性增殖、迁移、侵袭、转移和耐药等方面。m6A修饰相关蛋白在肺癌组织标本和血液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 CTC)中表达异常,有望成为肺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潜在分子标志物。本文围绕m6A修饰相关蛋白的组成、作用方式、在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进展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针对m6A修饰的靶向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临床诊断和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是一种“顽固性癌症”,以快速生长和早期广泛转移为特征,大约70%的患者在确诊时就已经处于广泛期。尽管对一线含铂双联化疗反应率高,但是几乎所有患者随后即不可避免地复发且对二线治疗的反应较差。由于SCLC具有高肿瘤突变负荷及免疫源性,这提示免疫治疗也许对其有效。在过去的几年中,一些临床试验评估了以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 CTLA-4)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 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 PD-L1)抑制剂为主的检查点抑制剂在SCLC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并展示了良好的生存前景。本文总结了这些试验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独或联合应用于SCLC一线治疗、维持治疗和二线或以上治疗的结果,并对其中的预测因素进行了综述以确定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种。第一、二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EGFR-TKIs)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提高了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但大多数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无进展生存期后会产生耐药性,其中以T790M突变为主要耐药机制。针对此耐药突变出现的是以奥希替尼为代表的第三代EGFR-TKIs,其效果显著,然而仍不可避免的出现耐药性,如:C797S突变、间质表皮转化(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 MET)、RAS突变、BRAF突变、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转化、上皮间质细胞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等。但是目前第三代EGFR-TKIs耐药后并没有标准有效的治疗方案。故本文主要阐述三代后的新一代EGFR-TKIs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的研究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