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焦作市麻疹暴发的原因,为今后麻疹控制在较低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年麻疹暴发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暴发病例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42.55%,病例主要集中在学龄前和学龄儿童中,3岁~15岁儿童共占80%;发生麻疹暴发到报告疫情时间平均为5天;暴发病例中无免疫史的占了52.5%,免疫史不详的27.5%。结论暴发地区麻疹基础免疫工作和加强免疫工作薄弱,常规免疫接种率不高,存在免疫空白;麻疹病例的诊治和报告不及时是暴发的主要原因;建议,做好学生入托、入学时的查漏补种工作;加大计划免疫宣传力度;进一步做好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工作;提高麻疹监测系统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2.
韶关市2003年麻疹暴发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韶关市 2 0 0 3年局部地区麻疹暴发流行的情况和原因 ,为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韶关市 2 0 0 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流行因素、临床表现及检测麻疹IgM抗体。结果  2 0 0 3年 1~ 12月共发生麻疹暴发疫情 9起 ,合计 2 2 5例病例 ,罹患率为 1 79%。其中 <13岁儿童发病 2 2 2例 ,占 98 6 7% ;小学生发病 181例 ,占 80 4 4 % ;在 2 2 5例病例中 ,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 32 0 0 % ,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分别占 0 89%、6 7 11%。结论 小学生 (尤其是流动人口 )麻疹疫苗接种率偏低是发生麻疹暴发的主要原因。今后在做好适龄儿童基础免疫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复种工作 ,努力消除免疫空白人群和减少易感人群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04年阳江市局部地区麻疹暴发流行情况,为麻疹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阳江市2004年麻疹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检测麻疹IgM抗体。结果2004年1-12月阳江市共发生麻疹暴发疫情5起,合计91例病例,罹患率为4.10%(91/2 218),均为13岁以下儿童,其中6~13岁儿童发病85例,占总病例数的93.41%;病例发生时间分布在3-5月;在91例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13.19%,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分别占39.56%、47.25%。患者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84.38%(27/32)。5起疫情从首例病例到报告疫情时间为9~54 d。结论疫情报告不及时和麻疹疫苗接种率偏低是发生麻疹暴发的主要原因。今后在做好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初始免疫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复种免疫工作,努力消除免疫空白和减少易感人群的积累,预防控制麻疹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1999年麻疹暴发疫情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浙江省 1999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 10起麻疹暴发疫情 ,发病 475例 ,无死亡。农村和学校为主要发生地 ;最高罹患率171 6 0‰ ,同时存在城区流动人口聚集地的麻疹暴发 ,但是发病强度偏低 ;发病时间主要分布在 1~ 6月和 10月 ;暴发病例中有明确麻疹疫苗 (MV)接种史的占 13 1% ,无MV接种史的占 2 8 2 % ,MV接种史不详的占 5 8 7% ;<14岁儿童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91 1%。对于学校和城区型暴发 ,应急免疫措施效果相对较好。建议在切实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的同时 ,对持续有麻疹暴发和计划免疫工作薄弱地区采取MV的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济宁市麻疹发病情况,探讨流行因素.方法根据济宁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对济宁市2005~2006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06年济宁市共发生麻疹1225例,发生麻疹暴发25起,暴发病例占全市发病总数的46.69%.所有麻疹病例中,<8月龄儿童占11.92%,8月龄~14岁年龄组占40.41%,15岁以上年龄组占46.67%,有免疫史24占20.00%,无免疫史占33.88%,免疫史不详者占46.12%.部分病例调查发现有医院交叉感染和病例接触史.结论要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强疫情报告,减少暴露、做好传染源隔离治疗也是重要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贺生  甘启英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9):1799-1801
[目的]分析2007年成都市龙泉驿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影响麻疹发病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麻疹监测报告系统对成都市龙泉驿区2007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年麻疹报告发病率为19.70/10万.发病呈暴发流行的特点.3~8月为麻疹高发季节,6月和7月为发病最高峰.5岁以下为麻疹高发年龄组,其中,以1岁以下和3~5岁年龄组为最高.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17.92%,无免疫史者占42.45%,免疫史不详者占39.63%.流动人口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51.87%.[结论]1岁以内婴儿免疫工作和小年龄组儿童的麻疹疫苗复种工作急需加强.尽可能提高外来流动人口的免疫覆盖率.提高整个人群的免疫水平,预防控制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分析和预测平顶山市麻疹发病与流行趋势,判定高危人群,评价加速控制麻疹工作进展.[方法]根据平顶山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料,对2000~2005年麻疹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平顶山市2000~2005年共报告麻疹暴发40起,333例.在本市人口暴发中,<1~6岁和7~15岁分别占33.33%和45.95%.暴发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45.95%,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分别为16.51%和37.54%.[结论]控制暴发的重点在学校和外来人口.高质量的麻疹疫苗常规接种是减少麻疹发病,控制麻疹暴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不同时期麻疹暴发疫情特点,制定有效可行的防制措施.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比较1990-2000年和2001-2007年武隆县麻疹暴发和流行的特征及因素.结果 1990-2000年麻疹暴发病例≤1岁发病占10%、≤15岁发病占56.15%、≥20岁发病占25.38%,2001-2007年≤1岁发病占15.56%、≤15岁发病占82.22%、≥20岁发病占11.11%;1990-2000年暴发病例有免疫史与无免疫史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1-2007年暴发病例有免疫史与元免疫史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接种率地区出现麻疹疫情.结论 两个时期麻疹暴发病例的发病年龄段发生了变化,应根据不同时期麻疹暴发特点制定控制麻疹疫情,加强基础免疫和疫情报告的管理;加强疫苗储存、接种质量管理,提高业务人员素质;控制麻疹暴发疫情的最佳手段是及时开展应急接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常熟市麻疹发病特征。方法对常熟市2006—2015年麻疹个案调查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常熟市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529例,年均发病率为2.82/10万,无死亡病例。2015年发生暴发疫情1起,涉及病例9例。3-6月为高发季节(392例,占74.10%);高发年龄为<8月龄散居儿童及>15岁成人;男女性别无差异;2006—2010年病例以散居儿童最多,2011—2015年以工人最多;辖区10个乡镇均有麻疹病例报告,虞山镇、辛庄镇、梅李镇发病例数居前3位;有免疫史者占0.76%,无免疫史者占67.11%,免疫史不详者占32.13%。结论持续保持高水平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加强流动人口人群调查,切实做到消除免疫空白,及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控防治是控制麻疹疫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潮州市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潮州市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潮州市2005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潮州市共发生麻疹病例99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为3.95/10万。4~7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共发病85例,占总数的85.86%;病例以低年龄为主,10岁以下病例76例,占76.77%。暴发疫情发生的病例占35.35%。病例中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的75例。结论无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及时对适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复种,并有计划地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消除免疫空白,是潮州市控制麻疹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蓟县麻疹暴发原因。[方法]通过疫情网和现场调查,了解麻疹疫情和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2005年1~12月份蓟县共报告麻疹病例393例,其中﹤7岁发病人数占24.68%,7~19岁占41.22%,﹥19岁占34.1%。病例中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占30.03%,未接种占23.41%,不详46.56%。现场调查结果,麻疹发病率为29.86%(132/442),8岁组发病数最多,麻疹疫苗保护率为60.27%,接种两次及以上麻疹疫苗比接种1次麻疹发病率低。[结论]蓟县麻疹基础免疫率较低,易感人群年龄增大,而复种与加强免疫工作不足是暴发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乐山市沙湾区1986-2005年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掌握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规律,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 方法 对乐山市沙湾区1986-2005年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1986-2005年,乐山市沙湾区共发生确诊麻疹病例32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7.86/10万;流行模式以散发为主,偶有暴发;4~5月为高发季节;3~14岁人群发病较多,近年小于8月和大于18岁年龄组麻疹发病有增多趋势;病例无免疫史者占10.75%,未全程免疫占54.30%,免疫史不详占28.50%. 结论 保持儿童麻疹疫苗有效的高水平的基础免疫,加强麻疹疫苗的复种工作,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同时,提高对麻疹病例监测的敏感性,防止麻疹的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六安市金安区和裕安区2000~2005年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麻疹控制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六安市辖的金安区和裕安区2000~2005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0~2005年共报告505例麻疹病人,发病率2002年最高,为12.10/10万,2005年次之,为8.70/10万,2000年最低,为0.69/10万,平均年发病率为5.74?10万。95.84%的病例分布在农村;91.09%的病例源自暴发,67.13%的病例分布在3~6月,69.31%的病例为6~14岁的中小学生。505例麻疹病人中,未接种麻疹疫苗占18.22%,免疫史不详占45.94%;疫情报告时限<1d占5.74%,≤7d占54.06%,>7d占40.20%。结论六安市市辖区麻疹暴发影响着各年发病率,暴发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基层麻疹免疫的覆盖面不足,质量不高。为加速控制六安市麻疹流行,应切实加强麻疹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定期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健全、完善麻疹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2006-2008年卫东区麻疹的发病情况,掌握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规律,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有效的控制策略。方法对2006-2008年发生在卫东区的来自于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主动监测专报和个案调查资料的165例麻疹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6-2008年麻疹的年发病率为9.47/10万,高于2000-2005年的平均发病水平。3月-5月为麻疹高发季节;0~2岁组为麻疹高发年龄组,占53.94%;散居儿童为高发人群,占62.42%;有免疫史者占10.24%,无免疫史者占36.22%,不详者占53.54%。结论应该进一步加强流动人群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提高免疫覆盖率,消除免疫空白,减少麻疹发病,控制麻疹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5.
2001-2003年四川省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方法 对四川省 2 0 0 1- 2 0 0 3年麻疹的发病情况、麻疹暴发疫情、麻疹疫苗接种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四川省麻疹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发病以小年龄组和学龄儿童为主 ,1~ 14岁占 80 %以上 ;发病地域广泛 ,以春季高发 ;暴发病例占总病例的 10 4 4% ;10 73%的报告病例无免疫史 ,5 4 2 5 %免疫史不详。 2 0 0 2年对 8~ 30月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 ,根据出生队列分析 ,除 2岁组 (该年龄组全体儿童进行强化免疫 )发病率下降了 31 4 9%外 ,其余各年龄组发病率均较 2 0 0 2年有所上升。未开展麻疹强化免疫的各年龄组发病率上升幅度大于开展部分儿童强化免疫的 1岁和 3岁组发病率。结论 在麻疹常规接种率较低情况下 ,要在短时间内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 ,应尽快对 14岁以下儿童进行麻疹强化免疫 ,以减少暴发 ,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武汉市麻疹暴发原因,提高麻疹监测系统敏感性。方法 对2004年10月至2005年9月麻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4年10月至2005年9月全市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944例,其中诊断麻疹1827例,发病率为23.25/10万。麻疹发病呈散发和暴发并存模式,发病以〈15岁儿童为主。在确诊病例中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占23.16%,无免疫史占41.94%,免疫史不详者占34.90%。暴发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MV常规免疫不落实、传染源管理不善。结论 加速麻疹控制应采取以加强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为主的免疫策略,同时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质量,加强疫情报告和管理,预防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17.
1996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博兴县寨郝镇寨卢村发主麻疹暴发,发病34例.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基本情况寨卢村有2950人.1976年曾发生一次麻疹暴发.后常有散发病例.实行十划免疫以来,已连续8年无病例.近4年未有效地进行麻疹疫苗加强免疫.2 流行特征3月24日发生首例病人,4月4日和8日又各发病1例.3例病人均为学龄前儿童;4月14日本村小学发病1例.继而在学校出现暴发.发病高峰在4月26~29日.占发病总数的 64.71%(22/34),暴发于5月 7日终止.本次暴发中、31例为该村学生.而与该村学生同在一所学校的117名邻村学生无发病.病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15岁、以8~10岁居多.共22例、占64.71%;本村该年龄组学生罹患率为24.18%(22/92).34例病人中,进行麻疹疫苗基础免疫的32人.不详2人、大于7岁的31 例中.仅有4人在6岁时接受麻疹疫苗加强免疫.经调查.该村学生的加强免疫率为47.54%(58/122).而同在一所学校的邻村学上为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合肥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合肥市麻疹发病与流行趋势,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合肥市麻疹监测系统确诊的841例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合肥市麻疹发病率为18.46/10万(841/4 556 978),较2004年上升了720.44%,全年共发生学校暴发5起,其他以高度散发形式存在,呈流行态势。发病高峰集中在3、5两月;发病年龄呈双相移位现象。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29.1%,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占25.6%和45.3%;流动人口发病占总病例数的40%左右。结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低,易感人群积累及流动人口比例增多是造成发病上升的主要原因,提高麻疹疫苗接种质量并针对薄弱地区、重点人群进行麻疹疫苗(MV)的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暴发和流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赣榆县麻疹暴发流行的流行特征,对疫情控制措施做出科学评价。[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病学方法对麻疹暴发疫情的三间分布进行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麻疹病人lgM抗体,对8月龄至15岁人群进行麻疹强化免疫。[结果]2008年11月到2009年4月13日共报告麻疹病例278例,罹患率达24.9/10万,2009年1~2月为发病高峰,全县18个镇均有发现,分布广泛,呈现散发和局部暴发,﹤8月龄婴儿发病占20.14%为最高,满8个月龄以上人群病例中无免疫史占70.39%,免疫史不详者占7.82%,全县启动麻疹强化免疫应急机制,应种人数203071人,实种200793人,接种率为98.88%,未发现异常反应者,2009年4月13~10月未再发生麻疹病例。[结论]在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的同时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暴发疫情的有效措施,同时建议,加强基层卫生专业人员的引进与培训,加强镇卫生院防保所及村卫生室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宁德市蕉城区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法对2007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麻疹发病率为39.04/10万,疫情以散发为主,暴发病例占10.2%,发病高峰在5~7月;8月龄至6岁占52.1%,8月龄至14岁无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史占87.0%。[结论]应加强麻疹减毒活疫苗常规免疫,提高疫苗及时接种率和流动儿童疫苗的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