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有躯体疾病的老年抑郁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了解老年病例躯体疾病对抑郁症的影响。比较21例有躯体疾病的与无躯体疾病的老年抑郁症病例,两组无明显区别,但有躯体疾病的病例抑郁症状较重,躯体疾病会影响老年病例的情感症状。  相似文献   

2.
躯体化症状与精神科疾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躯体化症状与精神科疾病白录东韩春美李宜波一、概念躯体症状是指在疾病状态下,机体的生理机能发生异常时病人的感受。但在通科医院的门诊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人主诉了躯体症状,却无相应的器质性改变[1、2];精神科也有许多病人在无任何器质性基础时出现躯体症状,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科重症加强监护病房(PICU)的必要性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地分析65例PICU患者资料。结果:老年科病人住院期间出现严重躯体疾患转入PICU者最多,其次是有严重躯体疾病在综合医院治疗同时又有精神症状而转院者,转入PICU治疗原因主要是肺部疾病及急性脑血管疾病。结论:建立PICU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PICU更具综合性ICU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抑郁症伴躯体症状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2例抑郁症伴躯体症状和98例不伴躯体症状患者采用自编抑郁症调查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进行评定,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的疾病严重度一致。但躯体症状组平均病程显著延长,慢性病者及女性患者较多,治疗起效时间及症状改善时间显著延迟,部分社会功能缺陷较情感症状组明显。结论抑郁症伴躯体症状病程慢性化趋势明显,对治疗起效缓慢,部分社会功能缺陷明显。  相似文献   

5.
躯体疾病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所精神病院1992年8 ̄10月连续住院的42例患有躯体疾病与45例无躯体疾病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BPRS、GAS、CGI来评价精神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应用HDS、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情况。结果表明:躯体疾病可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加重、复发次数增多、病程延长,并使患者的认知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6.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有4种躯体症状障碍。患这一谱系障碍的患者共同特征是:存在明显的对躯体健康的担心,更可能去医疗机构而不是寻求心理健康服务。躯体症状障碍的个体寻求帮助主要是试图解释躯体不适。疾病焦虑障碍的个体可能存在一些躯体不适,但主要问题是持续担心生病(或将要生病),这种担心比任何轻度的躯体症状更损害日常生活。转换障碍的个体会出现一个突然的、严重的躯体问题,包括丧失能力,如突然的瘫痪或癫痫,可能导致去急诊室或医院紧急就诊。做作性障碍的个体知道自身并不存在躯体问题,但仍会以躯体不适为主诉寻求帮助,或掩盖他们故意引起躯体问题的事实。治疗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基础,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或团体治疗帮助个体理解此类疾病的信念和行为,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焦虑、易激惹、恐慌心境。  相似文献   

7.
查无实据的躯体症状与有关疾病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引言躯体症状通常是躯体疾病的临床表现,是由于在躯体疾病过程中,人体的组织、器官出现了某些病理生理或形态学上的改变所致,但是,病人主诉的有些躯体症状,虽经医生反复检查推敲有时仍难一一得到合理的医学解释。其中除去现代医学尚未认识的疾病和限于医生及诊疗仪器的分辨能力而暂时未能诊断的疾病以外,剩下的便属于并非起因于躯体疾病的“躯体”症状了,本文将后者冠之以“查无实据”,以示区别。在国外,有人发现内科门诊中有40%以上患者主诉的躯体症状查无实据,即使在外科亦只有60%的患者确有疾病。(注:此处疾病一词英文为disease,被定义为有病理生理或形态学改  相似文献   

8.
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SD)是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为了与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接轨而新增的疾病单元,它是一种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常因多样化的躯体症状就诊于综合医院各科门诊,尤其是神经科、心内科、消化科,据统计综合医院就医人群中30%~  相似文献   

9.
据调查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临床甚为常见,而传统的抗抑郁治疗往往侧重于改善病人情绪,而忽视了躯体症状的治疗,从而使疗效有所降低。本文作者试用赛乐特合并舒必利治疗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抑郁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抑郁是一组异质性症状综合征,可导致患出现明显的精神运动迟滞和植物性神经功能变化,严重影响患的康复。而在躯体疾病的状态下,抑郁的诊断更加困难,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对于躯体疾病伴发的抑郁未能得到很好的识别和充分的治疗。近年来研究表明,当任何1个病人在数天或几周内出现功能的恶化都有可能出现抑郁。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较为多见,但尚未得到很好识别和充分治疗,严重影响患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甚至增加自杀的危险。本就几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脑卒中)伴发抑郁的流行病学、诊断、评估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躯体形式障碍(SD)是一组以躯体不适体验和涉及多系统症状为主而不具备相应躯体医学疾病的精神疾病。为慢性波动性病程,多数患者未得到有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结果众说纷纭。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对躯体形式障碍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药物治疗1.1抗抑郁药有研究认为躯体形式障碍的发病机理可能与特定的5-羟色胺(5-HT)基因及其受体变化有关[1],而且感觉域的下降与5-HT水平下降有一  相似文献   

12.
本病例报告了一例17岁女性患者,因“情绪欠佳、易烦躁5月+”来院治疗。患者5岁时诊断肝豆状核变性。此次入院后,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为:(1)肝豆状核变性;(2)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给予心境稳定剂和抗抑郁药联合治疗后病情好转。目前,鲜有关于肝豆状核变性合并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报道,诊断考虑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还是两者共病,存在争议。另外,在对患者精神疾病的治疗中,往往忽视躯体情况。本案例综合考虑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躯体情况,对诊断和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提示精神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既要关注精神症状,也要密切重视患者既往躯体疾病病史,进行合理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生活事件量表,对入组的难治性抑郁症和非难治性抑郁症进行调查和评定,并做相关统计分析。结果难治性抑郁症组在伴有其他慢性躯体疾病和慢性起病者的频率显著高于非难治性抑郁症组。两组在发作次数、住院次数、起病形式、绝望感、躯体焦虑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多元逐步回归显示影响难治性抑郁症因素依次为:伴有其他慢性躯体疾病、首次发病年龄、慢性起病形式及躯体焦虑因子。结论发作次数频繁,病中绝望感重、躯体焦虑明显可能是难治性抑郁症的有效预测因子,临床上仅凭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不足以区分两组患者。抑郁症伴有其它慢性躯体疾病、首次发作年龄偏小、起病形式缓慢且躯体焦虑症状严重者,可能是导致抑郁症难治性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对9例躯体化障碍患者住院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发现9例均以躯体症状为突出主诉,其中以各种疼痛,消化系统症状及皮肤异常感觉较常见。同时,可伴有睡眠、情绪等障碍,抗抑郁和抗焦虑剂合并心理治疗其有效率为87.50%,对合并躯体疾病者给予相应处理,可提高疗效。作者对躯体化障碍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了简要地讨论。  相似文献   

15.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误诊1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7例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误诊分析得出误诊原因为:(1)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无意识障碍表现;(2)精神科医生询问病史不详,过多重视精神症状,体检不认真;(3)患家属提供病史不详,忽略了提供躯体疾病史等。建议精神科医生要加强内科基础知识和检查技能的学习,全面地综合分析病情,就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6.
报道以躯体症状表现的儿童惊恐症61例。经逐例与患儿及家长面谈,全面体检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排除了躯体疾病。通过艾克森个性问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及对照组研究,发现人格的内倾及向性行为因子异常率高,环境因素激发了遗传素质的表达。患儿以躯体功能障碍表达内心的焦虑,惊恐。教育不良及就医不当与发病及病程迁延有关。认知行为疗法为最重要治疗。  相似文献   

17.
报道以躯体症状表现的儿童惊恐症61例。经逐例与患儿及家长面谈、全面体检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排除了躯体疾病。通过艾克森个性问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及对照组研究,发现人格的内倾及内向性行为因子异常率高,环境因素激发了遗传素质的表达。患儿以躯体功能障碍表达内心的焦虑、惊恐。教育不良及就医不当与发病及病程迁延有关。认知行为疗法为最重要治疗。  相似文献   

18.
周艳  刘峰 《四川精神卫生》2003,16(4):239-239
报告 6 1例抑郁症均以躯体不适为突出症状 ,因误诊而久治无效 ,后经确诊后给予抗抑郁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临床资料报告于后。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为 1999年 6月~ 2 0 0 2年 6月首次就诊于我院的抑郁症患者 6 1例 (门诊 33例 ,住院 2 8例 ) ,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再诊断 ,均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且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 2 1分 ,排除其他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导致躯体症状的患者。入组病例若首诊虽有躯体不适主诉 ,但躯体化症状≤ 3项者 ,则纳入精神症状组 (35例 ) ,若首诊也以各种躯体化症状为主诉 ,且躯体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9.
报告6例误诊为癔病的器质性疾病,分析误诊的原因主要有:(1)对脑器质性疾病早期可表现癔病样症状认识不足;(2)对器质性疾病的精神障碍做了错误的判断;(3)过份重视暗示治疗效果对诊断的价值;(4)当癔病与躯体疾病并存时,只注意了表面的癔病症状,忽视了内在的躯体疾病;(5)过份强调精神因素。并结合文献,对器质性疾病与癔病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度洛西汀与西酞普兰治疗不同症状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122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按不同主诉(精神症状或躯体症状)分为精神症状组60例和躯体症状组62例,每组再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30例/30例)和西酞普兰组(30例/32例),分别给予度洛西汀和西酞普兰治疗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