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佳  陈长香  李建民 《护理研究》2007,21(34):3136-3137
[目的]研究脑卒中病人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以及合并心血管疾病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为此类病人早期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我国23个省915例脑卒中住院病人的认知状态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0.71%,并发心血管病者的认知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心血管病的脑卒中病人(P<0.001).[结论]对脑卒中及合并心血管病病人应早期实施护理干预,预防或延缓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刘冰清 《全科护理》2020,18(10):1170-1175
[目的]了解脑卒中病人的护理依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微营养评定法简表及护理依赖量表对神经内科299例脑卒中住院病人进行调查。[结果]本研究共调查男性病人169例,女性病人130例;病人年龄32~85(65.72±13.96)岁。研究对象护理依赖得分为(58.76±7.31)分,护理依赖发生率为75.6%。年龄、是否共存其他慢性病、有无肢体功能障碍、焦虑状态、抑郁状态、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等是影响脑卒中病人护理依赖的主要因素。[结论]脑卒中病人护理依赖发生率较高,年龄较大、共存其他慢性病、有肢体功能障碍、焦虑、抑郁、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人护理依赖更严重,临床护理人员应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病人情绪状态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例拟行OPCAB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n=21)和对照组(n=21),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护理干预,分别于术前第7天、术后第7天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两组情绪状态和认知能力,统计两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术后SDS评分、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SDS评分明显降低(P<0.05) ;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研究组为14%,对照组为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护理干预可改善OPCAB病人的抑郁程度及术后认知功能,降低POC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病人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海燕 《全科护理》2011,(6):505-50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提高脑卒中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8例脑卒中病人早期给予积极的心理护理,有效的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68例病人肢体及语言功能、认知功能及情感功能在不同程度上逐渐恢复,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对脑卒中病人早期采取康复护理,提高了脑卒中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提高脑卒中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8例脑卒中病人早期给予积极的心理护理,有效的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68例病人肢体及语言功能、认知功能及情感功能在不同程度上逐渐恢复,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对脑卒中病人早期采取康复护理,提高了脑卒中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轻中度老年痴呆病人认知训练效果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认知训练对轻中度老年痴呆病人认知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选择48例符合条件的病人并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与对照组(28例)。实验组在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进行连续4个月的认知训练,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采用简明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定,干预前后进行组间比较及自身比较。[结果]实验组干预后认知功能较干预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轻中度老年痴呆认知功能障碍病人实施认知训练,能有效改善认知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脑卒中病人失眠现状,探讨其睡眠障碍与卒中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对197例脑卒中后失眠病人进行便利抽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脑卒中病人失眠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失眠发生率较高;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失眠病人的PSQ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了日间功能方面,不同程度认知障碍病人的PSQI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尤其在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两个维度差异比较明显;脑卒中后失眠病人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两者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脑卒中病人失眠发生率较高,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人更容易发生失眠现象,脑卒中后失眠与认知功能互为影响。医护人员在诊治和护理工作中应及早重视对睡眠及认知情况的评估和管理,采取预防及治疗性措施,促进脑卒中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8.
孙丽明  杜蕾  窦娜  张敏  李淑杏  陈长香 《护理研究》2016,(10):3672-3673
[目的]探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脑卒中病人社会参与功能的影响,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开滦总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出院后6周-8周的脑卒中病人283例进行自主参与问卷(IPA)、中国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CSS)及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测评。[结果]283例脑卒中病人IPA总分(40.94±24.68)分,存在一定的社会参与功能障碍;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障碍、肢体瘫痪是脑卒中病人社会参与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神经功能障碍影响脑卒中病人社会参与功能,应重视病人的治疗和康复,促进病人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9.
海润玲  赵岳 《护理研究》2013,27(13):1201-120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和慢性肾脏病相关因素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要求选取40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病人和40例肾脏功能正常的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两组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其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比较两组认知功能水平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探讨影响血液透析病人认知功能的因素。[结果]血液透析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75%)高于健康人群(50%,P<0.05);除命名和语言外,血液透析病人MoCA的其他项目得分均明显低于健康人群(P<0.05);年龄、血红蛋白水平对血液透析病人认知功能有影响。[结论]透析状况良好、无脑卒中及痴呆病史的血液透析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于无肾脏疾病的健康人群,认知功能障碍在血液透析病人中的高发病率并不能完全归咎于传统的血管性危险因素,血液透析和慢性肾脏病相关因素可能与早期的认知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路径化护理干预对腹部外科老年病人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住院的80例高龄老年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路径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术前、术后及出院的简单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POCD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24h和出院时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h和出院1个月后的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OCD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路径化护理干预对腹部外科老年病人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认知水平,减少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