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伤性延迟性颞叶梗塞因素。方法 收集我科自1996年以来已确诊的外伤致额叶延迟性脑梗塞病例33例加以分析。结果 33例患者中额叶脑挫裂伤16例,侧裂区硬膜下血肿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结论 侧裂区血肿及积血易致颞叶延迟性梗塞,预防是减少外伤致延迟性颞叶梗塞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虽然颅脑外伤继发脑梗塞发病率不高,但严重大面积脑梗塞常危及患者生命,其病死率可高达67%左右。CT和MRI的临床应用提高了脑梗塞的诊断率,因此在临床上也日益受到重视。我院自1998—01~2004-01共收治432例颅脑外伤患者,其中并发脑梗塞3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以往临床对颅脑外伤后的脑梗塞认识不多,CT扫描及MRI应用于颅脑损伤的诊断以来,已发现一部分脑损伤病人早期出现脑梗塞有些是大面积脑梗塞.这类大面积外伤性脑梗塞的病例,伤情严重.我科近年来遇到14例,现将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男9例,女5例,年龄38~70岁,平均50岁.脑挫裂伤6例,颅内血肿8例,均在伤后入院进行CT脑扫描检查,发现除脑挫裂伤及血肿灶外,在脑实质内尚见大片低CT值区域,符合早期脑梗塞,在CT断面上,梗塞灶的大小都在十6cm直径之上,位于预叶者6例,顶叶1例,…  相似文献   

4.
张安庆 《淮海医药》2014,(4):361-362
目的:分析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治疗效。方法对2006年6月-2012年4月本院收治的28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治疗18 d~3个月,随访3个月~1年,平均6个月。28例患者中,14例恢复良好,中残5例,重残2例,死亡7例。结论外伤性脑梗塞机制复杂,并发症多,常引起比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应加强对外伤性脑梗塞的研究,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后合并脑梗塞的有效诊治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26例重型颅脑外伤后合并脑梗塞病人的诊断和治疗资料.结果 重型颅脑外伤后病情突然恶化但头颅CT复查未见出血加重,考虑脑梗塞,3天后再复查头颅CT确诊;对水肿明显的病例给予去骨瓣减压术,采取脱水、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及其他对症治疗,26例经抢救,治愈15例,好转7例,死亡4例;病死率15.4%.结论 临床密切观察结合CT诊断有助于及时发现脑梗塞;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颅脑损伤患者外伤性脑梗塞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外伤性脑梗塞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该种病例53例以及采取的相应诊治措施.结果:出院时,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法(GOS)评分:良好34例,中残8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结论:提早预防、及时诊断、恰当有效的治疗,可降低伤残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结合文献分析探讨外伤后脑梗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17例经CT证实的外伤后脑梗塞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治疗结果和预后。结果 治疗效果较好,随访6个月治愈率达82.35%。结论 外伤后脑梗塞的发病机理是由于在外伤产生脑组织相对运动及头颅过伸时,出现血管牵拉、变形、移位,造成血管内膜损伤与痉挛,形成血栓、梗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49例颅脑损伤后脑梗塞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后6个月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法(G0S)评分:良好12例,中残6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9例,死亡14例。结论提早预防、及时诊断、恰当有效的治疗,可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儿童颅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颅脑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患儿37例。结果 37例均住院保守治疗,其中30例(81.1%)痊愈出院,7例(18.9%)出院时遗有轻残。29例患儿随访6~12个月,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7例轻残者已痊愈。结论 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是以单侧躯体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损害,本病多见于轻度颅脑外伤的患儿,CT扫描及其定期复查能够显著提高本病的确诊率,绝大多数患儿的远期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张安庆 《淮海医药》2014,(3):238-239
目的研究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4月本院收治的28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疗24 d~3个月,随访3个月~1年,平均6个月。28例患者中,14例恢复良好,中残5例,重残2例,死亡7例。结论外伤性脑梗塞机制复杂,并发症多,常引起比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应加强对外伤性脑梗塞的研究,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脑梗塞发生的原因、诊治体会。方法对12例颅脑损伤后脑梗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颅脑损伤后脑梗塞手术治疗8例、非手术治疗4例,抢救成功8例,死亡3例,自动放弃治疗1例。结论颅脑损伤后脑梗塞主要在预防,对梗塞面积较大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性创伤后大面积脑梗塞发生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9例儿童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儿童大面积脑梗塞有其临床特点,多见于外侧裂区脑搓裂伤、大量失血及大剂量脱水后,梗塞范围大,易发生脑疝,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结论 提高儿童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的认识,防止其发生乃是关键。一旦发生,及时合理的手术将有助于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颅脑损伤并发症脑梗塞是临床所遇较为棘手复杂的问题,而重度脑外伤后早期缺血发生率高达90%。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6年6月所收治的35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塞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塞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时参照GOS标准,死亡12例,植物生存6例,重残4例,中残3例,良好1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及早做出诊断、了解发病机理和进行有效的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本院自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出现大面积脑梗塞30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外伤后脑梗塞是指头部受伤1—2天出现偏瘫及语言障碍等症状体征,CT基底节区有低密度灶,临床少见,现将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 例1,王××,女,64岁。1994年4月5日乘车外出,行驶中与对面驶来的汽车相撞,头部外伤,右额部大血肿,进行紧张处置,外伤缝合,病人没有意识障碍,自觉头痛、头晕,无明显面舌瘫,四肢肌力正常,CT扫描正常,诊断闭合性颅脑损伤,头部外伤。  相似文献   

17.
叶均 《中国医药指南》2013,(17):444-445
目的分析车祸所致颅脑外伤类型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于我院脑外科就诊的车祸致颅脑损伤患者133例,对该组患者治疗过程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该组患者完全恢复25例,恢复良好27例,中度残疾17例,重度残疾17例,植物状态10例,死亡37例。结论车祸所致颅脑损伤治疗重点在于准确定位诊断和早期积极治疗。早期积极抢救确保患者生命,入院后明确受伤机制,尽早手术缓解颅内水肿及高压状态,术后控制感染,减少神经损伤能够提高患者治愈率及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愈后。方法对23例外伤性脑梗塞患儿行头颅CT,MRI,EEG检查,应用药物治疗,并辅以高压氧治疗。结果 CT,MRI扫描梗塞均位于基底节区,其中有3例伴有有双侧豆状核钙化。全部患儿均治愈出院,随访6~12个月均无复发。结论根据病史,及时行头颅CT,MRI,EEG及时检查对小儿外伤性脑梗塞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药物治疗与高压氧治疗是有效的方法,本病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莫泉 《肇庆医药》1997,(2):37-38
本文分析颅脑外伤致急性脑肿胀36例,提示其病理变化过程以及各种综合治疗措施中,即使行脑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对改善临床过程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降低颅脑外伤后双瞳孔散大(外伤所致原发性动眼神经受损及低血压所致不在此统计范畴内)患者的死亡率和提高生存质量的方法。方法:39例双瞳孔散大患者行急症手术,术前给予脱水药物,术后给予ICU监护,并控制中枢性高热,维持通气及改善缺氧,其余患者行保守治疗。结果:良好5例,中残9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11例,家属放弃治疗10例,死亡15例。结论:救治生存率逐年提高,但植物生存概率较高。影响预后因素与开始手术时间的快慢、瞳孔散大的速度、受伤部位及年龄大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