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22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一期手术治疗体会,总结分析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2月-2007年6月我科治疗的22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出现围手术期灌注肺,无早期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无死亡病例,无遗留动脉导管未闭病例。结论术前检查完善,术中心内外探查确切,可避免动脉导管未闭漏诊。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可早期同期矫治。体外循环前结扎或体外循环下切开肺动脉直视缝闭动脉导管,同时矫治心内畸形疗效满意,浅低温不停跳下手术能降低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治疗1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导管未闭常规在全麻、常温、左胸后外侧切口或小切口胸膜外结扎。近来不少医院在胸腔镜下手术行未闭导管栓塞法治疗 ,合并心内畸形则需在体外循环下进行一期手术。我院近年施行动脉导管未闭手术 12 0例 ,无一例死亡 ,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2 0例中男性 6 6例 ,女性 5 4例 ;最小年龄 1.5岁 ,最大 36岁。单纯动脉导管未闭 94例 ,6例合并肺动脉高压 ,2 0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 ,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 11例 ,房间隔缺损 7例 ,法乐氏四联症 2例。2 治疗方法单纯动脉导管未闭均采用全麻、常温、左胸后外侧…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the aorta,CoA)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主动脉疾病,分为导管前型(婴儿型)和导管后型(成人型)两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最常见的心内合并畸形是室间隔缺损,少见的合并畸形有心室双出口、大动脉转位等心脏复杂畸形。目前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法是手术,但是手术方法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均较为复杂。我院2004年1月~2008年6月共收治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5例,经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诊断婴幼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准确性。方法对象为45例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后行大动脉调转术(ASD)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均对左心功能、大动脉及合并畸形进行评估,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45例室间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29例(合并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13例,单纯合并动脉导管未闭6例,单纯合并房间隔缺损8例,单纯合并卵圆孔未闭2例);大动脉转位伴室间隔缺损16例(单纯伴室间隔缺损5例,单纯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单纯合并卵圆孔未闭2例,合并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5例,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1例)。与手术结果比较超声心动图诊断大动脉转位准确率为97.8%;合并畸形诊断准确率为91.1%。45例中冠状动脉发育正常41例;冠状动脉畸形4例,其中2支冠状动脉起源右冠状窦2例,1例因声窗差未能显示,左右冠状动脉发育细小走形于主动脉后壁1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1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5%。结论超声心动图能比较准确的诊断大动脉转位及心内合并畸形,为临床提供重要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5.
牛波  张嵬  刘晓程 《天津医药》2008,36(1):70-71
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the aorta,CoA)是指先天性降主动脉狭窄,其发生部位常位于峡部,常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如动脉导管未闭、房缺和室缺等。笔者总结我院一期手术矫治主动脉缩窄及其合并心内畸形10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1年1月至1997年8月对5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进行心内直视缝闭,复温至30℃前,Ⅰ期进行其它畸形矫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性17例,女性33例,年龄3...  相似文献   

7.
<正> 我们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中,采用深低温微量灌注法,治疗3例先心病人,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3例先天性心脏病人中,有2例为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1例为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和二尖瓣关闭不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动脉导管合并心内畸形的同期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本院共收治动脉导管合并心内畸形28例,13例在体外循环前心包内游离动脉导管,应用丝线结扎动脉导管,15例在体外循环转流开始时压迫动脉导管,阻断分流。阻断主动脉后切开肺动脉后修补动脉导管(其中9例直接缝合,6例补片修补),均同期行心内畸形矫治。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均无肺部、脑部并发症、声音嘶哑及导管再通等并发症,术后随访均恢复良好。结论动脉导管合并心内畸形同期手术治疗,无论是选用心包内游离动脉导管后结扎还是切开肺动脉直接修补,均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病 ,传统的动脉导管未闭手术入路为左后外切口 ,经胸膜腔内游离动脉导管行结扎或切断缝合。我院从1997年12月开始尝试经腋中线小切口胸膜外行动脉导管未闭缝扎术 ,到2001年12月份 ,共完成22例 ,虽然只占同期动脉导管缝扎术(约370例)的一小部分 ,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男14例 ,女8例 ,年龄从3个月到9岁 ,平均3±0.9岁。体重4kg 到32kg,平均18±3.2kg。所有病例经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检查确诊。诊断均为动脉导管未闭 ,2例合并卵圆孔…  相似文献   

10.
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有利  光雪峰 《云南医药》2008,29(2):200-203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动脉导管连接肺动脉总干与降主动脉,是胎儿期血液循环的主要渠道。出生后一般在数月内因废用而闭塞,如1岁后仍未完全闭塞,即为动脉导管未闭。它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大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7%~10%。传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多用二维超声诊断与外科手术治疗,其漏诊率高,手术并发症多。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彩色多普勒、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负荷超声心动图,90年代的造影超声心动图和三维超声心动图,90年代中后期出现并迅速发展的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ue Doppler image,TDI),以及上世纪80年代以后介入诊断与治疗迅速发展,为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缩窄 (CoA)是一种先天性疾病,通常位于靠近锁骨下动脉起始部或主动脉与动脉导管连接处的远端之间。小儿CoA在我国发病率并不高 ,但常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 ,早期即出现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 ,故应早期诊断和治疗。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为1989年—2000年我科收治的18例患儿 ,男10例 ,女8例,年龄2~14岁,平均 (6.6±2.3)岁 ;体重10~33kg。单纯CoA3例 ,CoA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13例 ,CoA合并室间隔缺损 (VSD)2例。头痛、头晕者9例 ,伴下肢乏力 ,余均为查体时发现程度不等的上肢高血压和下肢低血压。上肢血压比下肢血压高4.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儿室间隔缺损(VSD)外科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特点及围术期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施行婴儿VSD手术治疗56例的临床资料。全组手术在体外循环(CPB)下进行,手术证实患儿VSD位于膜周部49例,干下型VSD5例,嵴内型VSD2例。合并房间隔缺损(ASD)或卵圆孔未闭7例,动脉导管未闭(PDA)5例,二尖瓣脱垂1例,右心室流出道狭窄1例。补片修补43例,直接缝合13例,所有合并畸形,同时一并修复。结果本组死亡4例,病死率7.14%,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正确地掌握手术时机、细致的手术操作、准确及时的围术期处理,婴儿期VSD手术治疗安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1990年至1995年我院共行小儿心脏体外循环心脏直机手术109例。本文重点讨论25kg以内小儿体外循环灌注技术的体会。1临床资料本组109例中,男68例,女41例,年龄2-10岁,患儿体重11-25kg。临床诊断:房间隔缺损20例,室间隔缺损64例,法鲁氏四联征9例,法鲁氏三联征2例,肺动脉狭窄4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1例,二尖瓣脱垂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左房心肌纤维化合并巨大血栓1例,主肺间隔缺损1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异位1例,三房心1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大动脉转位1例,三尖瓣畸形1例。心胸比O.6-0.8,心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12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提出了VSD病人可能合并PDA的诊断依据,并就手术方法和手术期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我院1985年以来共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25例。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6~47岁;室缺13例,房缺3例,室缺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致艾森曼格氏综合征1例,法乐氏三联症1例,法乐氏四联症(以下称F_4)2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术前误诊),风心二窄直视分离术3例,风心二闭生物瓣置换术1例。体外循环时间38分20秒~140分30秒,平均80分20秒;阻断升主动脉时间18分10秒~107分30秒,平  相似文献   

16.
我院从1992年—1997年共收治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17例,占同期室间隔缺损手术病人的6.8%,均在体外循环(ECC)下行一期手术治疗。1临床资料本组VSD+PDA病例,男8例,女9例,年龄1.5岁~4岁,平均2.6岁。病...  相似文献   

17.
我们自1989年开展在体外循环低温麻醉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共30例,疗效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3.5岁~21岁,平均8.3岁,均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下称室缺)19例,室缺合并房间隔缺损4例,室缺伴动脉导管未闭2例,房缺2例,室缺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法乐氏四联征和三联征各1例(青紫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18岁以上成人先天性心脏病200例。动脉导管结扎术16例,心内直视下行动脉导管内口缝闭术4例,房间隔缺损修补67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48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22例,肺动脉瓣狭窄行瓣膜交界切开术9例,右室流出道补片3例,房室管畸形行二尖瓣裂缺修复术8例,Ebstein畸形房化心室折叠术5例,主动脉瓣畸形行主动脉瓣置换术12例,右室双出口矫治2例,其他心内畸形矫治术4例。结果术后死亡3例,死亡率1.5%。2例为法洛四联症,1例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结果严格的把握手术适应证、严密的手术操作和得当的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情较重患儿。各器官功能不完善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心肺功能极不稳定 ,术后及时有效的监护治疗十分重要。我院近年来行小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心内直视术 70例 ,其监护治疗体会如下。临床资料  70例中男 33例 ,女 37例。年龄 7个月~ 4岁 ,1岁以下 12例。体重 7kg~ 14kg。其中室间隔缺损 32例 ,房间隔缺损 13例 ,室间隔缺损并房间隔缺损 10例 ,室间隔缺损并动脉导管未闭 7例 ,动脉导管未闭 7例。静息时发绀 4例 ,活动时发绀 9例。轻度肺动脉高压 2 1例 ,中度肺动脉高压 2 9例 ,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提高动脉导管未闭(PDA)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的认识水平。方法:对我院1985年2月至1998年3月70例PDA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合有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6例常温全麻左胸后外侧切口胸膜翻转法及3例胸膜外PDA结扎术,治愈57例,因导管出血中途转体外循环手术1例,压迫止血后中止手术1例,12例体外循环中-深低温低流量经肺动脉缝闭PDA(同期纠治心内畸形9例)治愈10例,死亡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